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89|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陶铸风清骨峻好散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5-12-5 2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陶铸风清骨峻好散文

  散文的切入点问题,一直是困惑许多散文作家的一个难点。当然,这其中包含有人生阅历不足、知识储备不够、艺术修养欠佳、语言功力不深的问题,包含有散文作家本人的个性、气质、人格力量的问题,还包含有对散文文体的怎样自觉清醒把握的问题。在读过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篇后,我认为,对如何解决切入点问题有着很好的帮助。为陶铸风清骨峻好散文,愿与热爱艺术散文创作的新老文友共同探讨。

  《风骨》篇,是刘勰专门谈对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的,对寻找切入点也有很好的启蒙。“风骨”一词,是古代六朝时原本品评人物的用语,虽然有时分用,有时合用,但都与品评人的精神风貌有关。《世说新语》中有:“王右军(即王羲之)目陈玄伯,垒愧有正骨”的记述,沈约《宋书·武帝记》中也有“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的用语。刘勰把“风骨”一词,作为对作品的美学要求而引入到文学理论范畴,可谓慧眼独具。从此,文学作品评论中才出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等赏析用语。可见,文学语言有了借鉴与创新,才有大踏步的发展。

  刘勰在《风骨》篇开首写道:“《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则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刘勰说《诗经》创作中,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义”中,风居第一位,是教化和感人的根源,是与作家的气质及思想情感相一致的。有感而发时,必定始于风的感化力量;琢磨文辞安排,无不是首先注意文辞的骨力。所以,文辞需要骨力,如同人体需要有骨骼支撑;抒发的感情中含有风力,就如人的形体中包含着生气一样。措辞端庄正直,文章的骨力便形成了,情感气慨奔放爽朗,文章的风力就清湛了。如果文章虽然辞藻富足,但缺乏风骨的飞动力量,那么辞采就会失去光彩,声调也不会铿锵。所以写文章,一定要保持旺盛的志气,刚健之气既已充实,文章自然会发出新的光辉;风骨在文章中的作用,就象高飞远翔的鸟儿使用翅膀一样。所以善于练骨的作者,置辞必然精确,深受感动的作者,陈述情感必然显明。文字锤炼得精确而难改易,声韵安排得凝重而不板滞,这就是文章风骨所产生的力量。

  《毛诗序》中曾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可知所谓的“风”,就是文章思想感情中所显现的感化人的一种力量。作家接融外界事物,受了强烈感染,有了深刻认识和新鲜独特的感悟,从而产生创作激情。有了激情再切入创作,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才充沛而显明,才能产生强烈的感动他人的力量。自己如果不感动,那里会产生感动别人的动力。所以刘勰肯定地指出:“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刘勰说“沉吟铺辞,莫先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可知“骨”是就文辞而言的。作家对文辞高度锤炼和精巧安排,端庄正直、精当劲键的文辞之中方能显出一种骨力。

  刘勰在理清“风”与“骨”的含义与关系以后,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强调:“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说明了“风”主要是取决于作家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的深广程度,创作激情浓烈程度,而“骨”则主要取决于作家对语言掌握和运用的本领的高低,锤炼与安排的精妙程度。“风”是文章思想感情中所显现的感化人的一种力量;“风”是一种寓于情感的美学感染力;“骨”是由端庄正直、精当而劲健的文辞字句中显现出的骨力;“骨”是寓于文辞的一种美学感染力,两者在文学创作中有机结合,便统一构成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特定的“风骨”。只有具备了“风骨”的作品,才可能动人心弦,忧如一石击起千层浪,产生比较大的感化教育波澜,从而有可能成为优秀或较为优秀的作品。

  刘勰用“若丰藻克瞻,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清楚地阐明了风骨对文采的决定性影响。刘勰似不满足,借“征鸟使翼”的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骨的作用。鸡鹜、燕雀并非没有翅膀,它们所以不能象鹰隼、鸿鹄那样远飞高翔,就因为翅膀缺乏骨力,有的作品并不是没有文辞、文意,不能感动读者,广远流传,就是因为缺乏风骨。“夫翚翟备色,而鹮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之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山鸡具备各种色彩,可是只能低飞百步,是由于肌肉过多而力量下沉;鹰缺乏色彩,却能高飞天际,是由于骨力强健而气势凶猛;文章的才力的高低,与它们的情况类似。不过,假如文章只有风骨而缺乏文采,则如猛禽栖息在文苑;有文采但缺乏风骨,那就象山鸡在文苑奔窜;只有文采耀目而又高飞远举,才是文章中的凤凰。说明,文章既必须有风骨,也必须有文采,风骨与文采兼备,才会产生风清骨峻好文章。

  对于怎样才能茅塞顿开寻找到切入点,创作出具有“风骨”的作品,刘勰亦给开出了一剂妙方:“若夫熔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意思是要创作“风骨”佳作,作家须依照经典书籍的规范加以熔化,广泛学习诸子史传的写作技法,通晓古今文情的变通规律,明了各种文体的规格要求,然后才能在创作中萌发出新颖的文意,提炼出奇妙的文辞。刘勰认为“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炼,而跨略旧规,驰鹜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强调任何作家,都须经过长期习练,熟识经典的规格和方法,然后才谈得上创立风骨。所以,不经努力学习,知识储备不够,艺术修养欠佳,语言功力不深,就难以打开创作切入点,这无疑是正确的。好比习练书法,先习古人笔帖,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尔后跳出笔帖,运用尽于精熟,规矩闇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才能以自己独特的笔力另显“风骨”在书坛。

  刘勰在《风骨》未尾总而言之:“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明以健,珪璋乃聘。蔚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采克炳”。总的来说,作家的激情与气质是一致的,文辞与文体是紧密关联的。文章明畅而辞气刚健,文章才能象玉器一样被人爱赏。即使加强文章的风力,又要严紧文辞的骨力。作家才力刚健挺拔,文章才能风清骨峻光彩焕发。

  我认为,在理解了刘勰的《风骨》篇,理解了刘勰“昭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乎骨”,“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之后,基本能够解决切入点问题。常言说得好:心跳方能作诗。从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魅力和对散文文体的整体驾驭出发,以最能感动、最能融动自己心灵的事物入手,再加以锤炼按排好语言,就一定能陶铸出风清骨峻好散文。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5 21:25 |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发,慢慢品读,确是受益,兄见解独到,入情入理:)读之受益,收起来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05-12-6 07:26 | 只看该作者

^_^

看迎春精辟独到的赏析,清风总是收益不浅的,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8: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李舍文兄的首先阅读,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8: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风妹妹的问候,也祝你心情愉快,工作顺利!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08:3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末尾第二段:即使加强文章风力为既须加强文章风力,特此更正。
7#
发表于 2005-12-6 10:08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谢谢您的大作。
8#
发表于 2005-12-6 10:57 | 只看该作者
受益!
好文!
9#
发表于 2005-1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高兄之文有见地.
10#
发表于 2005-12-6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何也 发表
高兄之文有见地.
前些时候听一博士生导师说,世上只有七八首好诗,是三五个人写的.对于历史的回视,总会明晰我们目前的位置和水平.高兄应有好文的.博古方可通今,知理方可明文.对文论的赏析,是对个我思想与灵魂的洗涤.问好!
11#
发表于 2005-12-6 11:36 | 只看该作者
从古典精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阐释和解读,很受益.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山石的阅读,鼓励。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雨夜昙花斑竹的赏评,加精。迎春自会更加努力,握手!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何也阅读,迎春也向你学习,祝贺你的荣升,高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一了很有见地的论说,谢谢你的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0:43 , Processed in 0.0488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