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红学百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1 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将研究红楼的学者向大家作大致介绍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1 编辑

红楼研究第一人--脂胭斋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索隐红楼掌门人--蔡元培
蔡 元 培( 1868 ~ 1940 ) , 字 鹤 卿, 号 孑 民,近 代 民 主 革 命 家、 教 育 家、 科 学 家。 清 同 治 丁 卯 年 十 二 月 十 七 日 (1868 年 1 月 11 日) 生 于 浙 江 绍 兴 府 山 阴 县。 17 岁 考 取 秀 才, 18 岁 设 馆 教 书。 青 年 时 期, 连 续 中 举 人、 取 进 士、 点 翰 林、 授 编 修。 1898 年, 弃 官 从 教, 初 任 绍 兴 中 西 学 堂 监 督、 嵊 县 剡 山 书 院 院 长、 南 洋 公 学 特 班 总 教 习; 1902 年,组 织 中 国 教 育 会 并 任 会 长, 创 立 爱 国 学 社、 爱 国 女 学, 均 曾 被 推 为 总 理。 1904 年 组 织光 复 会, 1905 年 参 加 同 盟 会。 1907 年 赴 德 国 莱 比 锡 大 学 研 读 哲 学、 心 理 学、 美 术 史 等。 武 昌 起 义 后 回 国, 1912 年 1 月 就 任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教 育 总 长。 不 久, 因 不 满 袁 世 凯 的 专 制 而 辞 职, 再 赴 德、 法 等 国 学 习 和 考 察。 1915 年 与 李 石 曾 等 在 法 国 组 织 勤 工 俭 学 会, 次 年 与 吴 玉 章 等 发 起 组 织 华 法 教 育 会, 提 倡 勤 工 俭 学。 1916 年 回 国, 次 年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1921 年, 法 国 里 昂 大 学、 美 国 纽 约 大 学,分 别 授 予 他 文 学、 法 学 博 士 荣 誉 学 位。 在 1924 、 1926 年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入 选 中 央 监 察 委 员 会。 1927 年, 除 任 国 民 党 中 央 政 治 会 议 委 员、 中 央 特 别 委 员 会 常 务 委 员、 国 民 政 府 常 务 委 员、 监 察 院 长、 代 理 司 法 部 长 等 职 外, 并 倡 议 成 立 大 学 院 作 为 全 国 最 高 学 术 教 育 行 政 机 关, 被 任 为 大 学 院 院 长。 1928 年 辞 去 各 行 政 职 务, 专 任 国 立 中 央 研 究 院 院 长。 还 兼 任 交 通 大 学、 中 法 大 学、 国 立 西 湖 艺 术 院 (后 改 为 杭 州 艺 专) 等多 所 高 等 学 校 校 长、 院 长 以 及 故 宫 博 物 院 理 事 长、 北 平 图 书 馆 馆 长 等 职。 1932 年, 同 宋 庆 龄、 杨 杏 佛 等 在 上 海 组 织 中 国 民 权 保 障 同 盟, 被 推 为 副 主 席。 晚 年, 为 抗 日 救 亡 事 业 奔 波, 努 力 促 成 国 共 合 作。 1938 年, 被 推 为 国 际 反 侵 略 运 动 大 会 名 誉 主 席。 1940 年 3 月 5 日 在 香 港 病 逝。
蔡 元 培 是 20 世 纪初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教 育 制 度 的 创 造 者。 他明 确 提 出 废 止 忠 君、 尊 孔、 尚 公、 尚 武、尚 实 的 封 建 教 育 宗 旨。 倡 导 以 军 国 民 教育、 实 利 主 义 教 育 为 急 务, 以 道 德 教 育 为中 心, 以 世 界 观 教 育 为 终 极 目 的, 以 美 育为 桥 梁 的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主 义 的 教 育 方 针, 初 步 建 立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新 教 育 体 制。 蔡 元 培 的 教 育 实 践 多 在 高 等 教 育 方 面。他 任 北 京 大 学 校 长 时, 提 出 大 学 的 性 质在 于 研 究 高 深 学 问。 他 提 倡 学 术 自 由,科学 民 主。 主 张 学 与 术 分 校, 文 与 理 通 科。将 “学 年 制” 改 为 “学 分 制”, 实 行“选 科 制”, 积 极 改 进 教 学 方 法, 精 简 课 程, 力 主 自 学, 校 内 实 行 学 生 自 治, 教 授治 校。 他 的 这 些 主 张 和 措 施, 在 北 京 大 学推 行 之 后, 影 响 全 国, 以 至 有 人 称 他 为自 由 主 义 教 育 家。
蔡元培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红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表《石头记索隐》一书,并与胡适进行了著名的论战。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红楼评论者--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1898年赴沪至改良派《时务报》充校对、书记。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主持人罗振玉,结下两人终身依托关系。
  1901年,王国维得罗振玉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不久以病归。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驰骋文史哲诸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传世之作达60余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时人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以他特有的浪漫的语汇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1927年6月,这位学术巨子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投湖自沉,演绎出20世纪“中国文化之谜”中最有争议、也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之一。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考证派红楼掌门人--胡适之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新考证派大家--周汝昌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扎扎实实冯其庸
冯先生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就:  
首先,他对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籍贯以及《红楼梦》的版本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扎实细密卓有成效的成果,写出了一系列专门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他以一个学术带头人的识见和魄力,倡导和组织了多种卷帙浩繁的红学基础工程。促成和推进了红学刊物、红学机构以及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培养人材和发展红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他本人学养深湛、领域宽阔,于中国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以至考古探源、兼通博采;他同时又是一位书法名家和出手不凡的国画家及学术摄影家。这一切翻转过来使他对《红楼梦》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的精品有独到的体察和感悟。“大家”之谓,实非偶然。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倍经坎坷俞平伯
1923年,也就是在【红楼梦考证】出版两年之后,俞平伯的【红楼梦辩】问世,这样考证派红学两大巨头胜利会师。
俞平伯的考证方法跟胡适的一致,只是跟文本扣得比较紧,他对曹家历史兴趣不深,却费了很大的篇幅去讨论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在思想性上的差别,一边讨论一边生气,拍著桌子大喊:后四十回绝对不是原著!嗓门儿大的险些把高鄂吓活了。
清代的小说家们地位不高,庙宇之上的人写小说是解闷儿杀时间,写完折子请完安,弄个闲情逸致玩玩也颇风雅;市井之中的人写小说是指桑骂槐泄私愤,能弄俩小钱打个小酒不用学孔乙己。曹雪芹就是这样,兼著感怀身世,顾影自伶,写了一辈子没写完,高鄂拿过来给磕磕碰碰续完,其实是学雷锋做好事,照顾瘾大的王爷贝勒,还不留名,一开始硬说是老曹原著他整理的。结果碰上俞平伯手持照妖镜,一二三四五给列出了铁证如山。
不过俞平伯毕竟还是持冷静的文学分析立场的,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高鄂的续书,多少人把黛玉从棺材里拎出来摁著膀子跟宝玉拜了堂,高鄂笔下愣是不给续命灵丹,保证了【红楼梦】大悲剧的结尾,没有去媚俗,这点上就不容易,所以俞平伯也说“续书是失败的,但是光荣的失败”,只是这夸奖听起来蛮不是味儿。
俞平伯先生是搞学问的,而且性子有些执拗,所以下笔颇黑白分明,砍瓜剁菜一般就把【红楼梦】给抖落一遍。他的【红楼梦辩】可以跟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放在一起看,一个笔走龙蛇,一个温文尔雅,姿态虽不一样,但道理倒是说的都透。
俞平伯还有一个好处是他对【红楼梦】持冷静态度,他并不把【红楼梦】提高到一个高山仰止的境界,对于一个文学评论者来说,这样的冷静十分必要,后来的周汝昌对【红楼梦】就缺少这样的距离,如今周老每年都给曹雪芹过生日,自己家人生日都记不大住,你说他老人家这是闹的哪门子妖。
俞平伯在【红楼梦辩】里就很大张旗鼓地说,【红楼梦】是部优秀的作品,但并非尽善尽美无可非议,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也并不高。1923年说这话到没什么,顶多出来一干人等在后头拍拍砖头,但1952年再版的时候,俞老还是只字不改,结果伟大领袖亲自出来拍砖头了。
【红楼梦辩】1952年再版的时候改名称叫做【红楼梦研究】,内容并没做多少改动。只是没想到1923年跟1952年是完全两码事,1923年有人说俞老您这说的不对那儿说的不妥,俞老高兴了可以说,对对对您说的是!不高兴了可以抓起块石头来磨刀霍霍向了猪羊。偏偏1952年,伟大领袖毛泽东左顾右盼觉得都开国好几年了思想界里放眼望去怎么还是胡适放的那些羊,要想搞罢黜百家,独尊马术,五四以来的胡派思想是只拦路虎,情急之中,机缘巧合,正张著大嘴惦记,蹦出俞平伯这只黏豆包。
很多人都说当年李希凡和蓝翎对俞平伯的批评,直接掀起了后来的文艺界整风运动。但李希凡和蓝翎那时二十几岁的样子,能有多大的本事掀起这样的浪头,他们只是被人拿起来做了冲锋枪,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后头是谁扣动扳机是不言而喻的了。
五十年代初,文艺界在巨手的指引下,开始杂乱无章地批判俞平伯,不明就里的只知道批判俞平伯批判【红楼梦研究】,后来毛泽东亲自写了信函,大家才明白过来,噢,真正要批判的原来是“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这才赶紧调整批斗方向,还好毛主席力挽狂澜的及时,俞先生身上被踏的脚才千八百只而已。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1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2 编辑

掀起新的红学热潮--刘心武
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刘心武以其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揭密秦卿”而掀起了新一轮的红学热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2 04:25 , Processed in 0.0539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