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9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呼唤乡村立场的回归——郭义清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3 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呼唤乡村立场的回归
          ——郭义清诗歌印象

            文/冯顺志

  从小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古典诗词占据了重心,而乡村意象是构成古典诗词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古典文学意象之美始终滋养着我的审美情趣,即便在当今社会迅速变革现代性的语境中,迷恋古典“文学母题”情结仍然没有丝毫削弱,反之随着年岁的增添有时变得更加强烈勃发,乡村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暗合了我这种习惯性的阅读与审美情契。近年来,诗歌领域出现了所谓前卫的各种各样的新潮“个人化写作”,完全将传统“文学母题”置入审美观照误区,这种情形造成诗歌艺术价值的缺憾是勿庸置疑的。诗人郭义清始终坚持走现实主义传统审美原则之路,他清醒地认识到乡土抒情更能体现传统的传承,他明白乡土诗歌那浓厚的乡情和具有明显抒情倾向的语境,能更好地把握对诗歌语言技艺和心怀的释放,这就构成了郭义清的“乡村”与“农人”诗歌象征意蕴,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情怀,昭示了诗人执着追求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和深切呼唤乡村立场的回归。

  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乡土诗歌的辉煌之后,现在正处于一个低潮期,而郭义清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独特个性的诗歌,无疑给嘈杂的当代诗坛带来一阵清新之风。乡土文学的显著特质是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人情的钩沉展现,从这个层面上说,郭义清的诗歌以乡村情怀为主要体现,与一般的乡土诗歌相比,诗人不是把乡土诗歌视角停留在地域性的风土人情表象上,而是把重心着落在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上,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对世代中国农民命运的终极思考。不难理解,与乡土有关的文学情结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重要母题,郭义清秉承传统“文学母题”,以古朴而又清新的意象,颂扬和喟叹世代居住在赖以生存的“乡村”、“河流”、“田野”、“父老乡亲”。诗人站在乡村立场上,对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既有热情洋溢的赞颂,又有着渗透出对农村艰辛的忧虑和隐痛。

  郭义清诗歌具备的明显特点,是在乡村立场和农民视角缺失的当下,他自觉地承传着传统文学“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人的社会使命感,对“乡村”和“土地”的体悟超越了一般浅表性的“土地”的诠释。他的作品更加贴近农人的情感和生活愿望,他的诗行也因为他们憧憬美好生活而积极向上、格调健康昂扬,在一定的程度上富有了田园美景的审美功效。

  “乡下的风景依旧美丽/母亲的靓丽容颜/却在岁月的风霜里过早地衰退/村头的那口水井/总盛满我儿时的童话/如今母亲粗糙的额头/却把井边的那块青石板/磨擦成光洁的故事结局/屋后的那条小溪/漂流着我童年的几多顽皮/……乡下的母亲却朴实依旧/一如门前的梨花洁白地开放……我是她窗前的牵牛花/无时无刻倾诉我的祝福/见她时我是她门前的叶叶梧桐/哪怕是片刻的遮风挡雨/她心已足”(《母亲在乡下)。

  诗人离开家乡进城多年,他的心情却没有因此改变乡情,他的诗絮变得更加的醇浓,总是抱以一颗童贞般的赤诚之心,为乡村千年不变的容颜和亲人们淳朴的日子温情地咏叹:“家乡的茶花/那片小小的茶花/连同母亲弯下梦幻的腰身/采一瓣瓣叶子/早已在我绿色的记忆中/留下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满山遍野的花香/似酿造已久的美酒/把父亲期待已久的盼望。”(《家乡的茶花》)。“你五千年的艰辛/在固执的先祖眼里/既便浪迹天涯/也会如候鸟飞回/依旧在你荒芜的表情伏卧/把苦苦艾艾的日子/演绎得有滋有味”。“在你童话的故事里/松溪河流淌着一道道/民族的喜怒哀怨/把每一个精彩的情节/都留在父老乡亲/古朴的心河两岸/湛卢,总让人走进童话/在每一道山口/在山上的那个小屋/让松溪人不泯的童心/永远长满期待与希冀(《湛卢,松溪人的童话》)。诗人以“湛卢”为精神象征,很自然地让我们追怀那遥远辉煌的“湛卢”年代,想起那个给了人们希望和遐想的年代,想起那个时代甘于奉献的精神,折射出诗人对一个民族强大精神的回望与吁求,寓意了世代农人的美好未来的展望。

  对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人情的钩沉的描绘,《东平古街行》这组诗展示得尤为深刻——“那一碗自明清时/就摆在我跟前的馄饨/至今不凉抬头才发现/光阴已从嘴角掠过……/品尝的是一段岁月/品尝的是一股风情/品尝的是那个包馄饨的小女孩麻利的童年”(《品尝小吃》)。“我看见你出发了/握刀的手/和那张黑亮擦布相遇之后/梦幻的年纪/又从你的手中拾起/面颊和心灵开始断裂/一面现代/一面远古/就像老店在时代气息中/合成一种古朴的情感……”(《观理发》)。“铁匠抡起铁锤/重重一击/心中所有的梦想/顷刻锻造成型/心在烈火中隐隐作痛/叮铛叮铛的呼唤/纵是铁石心肠/也会在古街的尽头/为你忧伤/拉着风箱/把呼呼的往事/在烈火中泯灭/铁匠的爱/火红得光芒四溅”(《看打铁》)。

  历史的积淀,文明的遗泽孕育了闽北山村独特的文化个性。诗人面对古朴奔放而温熙的市井,浸身在古镇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情韵中,勾勒了典型而又完整的古镇形态和喟叹厚重的“父老乡亲”,唤回风貌“原生态”,让人感受到了那诗歌金属般的质地,体现出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其情感在表现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升华为对世代农人生活的终极思考,有如“镜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乡村古镇的地域性风土人情,同时不难品味出渗透着淡淡的忧虑和隐痛。

  乡村立场使郭义清在情感和精神上获得了创作的生长点,“乡村”、“河流”、“田野”和“父老乡亲”是他诗歌创作的永久不变的意象,是他创作的巨大源泉。他对“乡村”的热爱源于坚韧和勤劳的乡土精神,“苦日子”养成了诗人坚韧踏实的进取精神,以至于他后来想起村庄时还对那些勤俭的日子念念不忘:“你沟沟坎坎的岁月/像纵横交错的田野/任我无忌的耕种/长满春花般/美丽的童话/你蜿蜒着拳拳根枝/让忠厚的年轮/在故土微笑地长眠”(《家乡的古樟树》)。“乡村”是贫瘠而困苦的,但也是和谐而优美的,诗人总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勤劳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以及村民劳动的场景,为我们勾勒出一组组色彩斑斓、生动感人的“乡村”图景,描绘出一个温暖而美丽的世界:牧歌回荡在天际,农人唱着歌儿,赶着羊群回家的美丽的牧归;丰收的季节,农人庄稼的收成的喜庆氛围。而对“乡村”精神和风貌的双重热爱,更是汪洋恣肆的渲染,使诗人再也走不出那浓浓的乡情了。

  郭义清的乡土情怀是独特的,既有浓厚的现代主义的情怀,又有着清醇的浪漫主义的声韵,还有着乡村结着淡淡愁绪的忧伤,所对乡村和农人生活的喟叹,是对“乡村”精神的皈依和认同,为深化其诗歌的人文关怀和呼唤乡村立场的回归意义,其社会价值与传统“文学母题”的价值,皆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西方哲人卡莱尔说“诗人是世界之光”。愿诗人郭义清的乡村立场回归的“乡土诗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05年12月13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13 23:2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诗歌.
3#
发表于 2005-12-13 23:54 | 只看该作者
郭义清的诗歌真的很清丽明朗雅致。很好的眼力,发现了一块美玉。欣赏冯兄的好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4 19: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扁舟一叶 发表
好文章,好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扁舟斑竹关注与支持!请多批评!
5#
发表于 2005-12-14 19:40 | 只看该作者
冯老师的文章总是大气厚重。学习!
6#
发表于 2005-12-14 20:11 | 只看该作者

^_^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郭义清的诗歌真的很清丽明朗雅致。很好的眼力,发现了一块美玉。欣赏冯兄的好文。

还没有读过郭义清的诗歌,看你的精彩的描述,恨不能马上就看到,问好冯兄!
7#
发表于 2005-12-14 22: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文,问好:)
8#
发表于 2005-12-15 00: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冯老师好文章,顶起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1: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郭义清的诗歌真的很清丽明朗雅致。很好的眼力,发现了一块美玉。欣赏冯兄的好文。

——————————————————————--
谢兄阅,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1: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陌笛 发表
冯老师的文章总是大气厚重。学习!

——————————————--
过奖妹妹!多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_^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还没有读过郭义清的诗歌,看你的精彩的描述,恨不能马上就看到,问好冯兄!

——————————————
感谢清风妹妹批阅。郭的诗歌是值得推荐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1: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舍 发表
学习好文,问好:)

————————————————
李舍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01: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雨含烟 发表
学习冯老师好文章,顶起来:)

————————————————
谢小雨妹妹热心!
14#
发表于 2005-12-15 06:55 | 只看该作者
又见老朋友,问好。
15#
发表于 2005-12-15 08:5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样灵动的文字,祝贺点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23:59 , Processed in 0.0839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