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红楼梦》中的诗学意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29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谈的不是《红楼梦》中的总多诗歌。其诗歌信手拈来,处处影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自然妙不可言。但曹雪芹毕竟是个天才,他借书中人物之口吟诗赋对自不必说,更高明之处是,他笔下的各个细节行动、良辰美景,诗意迸发,让人为之凝目,不是诗歌,却有着胜过一般诗歌的诗学意境。
  开卷伊始,绛珠仙子欲以“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这份痴情与浪漫,倚傍作者诗化的语言,根本就是诗歌的小说化而升华。比之元好问所谓“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红楼梦》中的这段显然要略胜一筹。因为《红楼梦》中的爱情是毕生的,“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是个过程;而元好问描述的爱情只是最后的刹那的闪现,其悲壮固然让人难忘,但只是一个结果,死亡的结果。过程比之结果,当然过程更为可贵。
  作者又借女娲补天时的弃石,虚构了一个飘飘渺渺,亦真亦幻的美丽情境,给小说开了一个新奇的、诗化了的开端。石头是弃石,贾宝玉弃世,此对比实乃绝妙。可是对比之中却又是相通的,毕竟弃与被弃本来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石头被女娲抛弃,它也必定抛弃抛弃它的天堂而思凡下界;宝玉厌弃世间的种种所谓儒学、道德、经济等等道貌岸然的东西,最终弃世间绝尘缘,但他同时为世间所唾弃:“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颇有些像“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中的辨证关系。
  第三十回中,“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作者在写宝玉观看时,不是坦坦荡荡、一览无余地看,而是偏偏“蔷薇花叶茂盛”只好“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看。但就是这“花叶茂盛”的阻隔,诗意就上来了。古人忌诗太直接而应含蓄;这里恰倒好处地运用了这一点,以叶来遮掩,有点影子却有看的不真切,小说就有了一种诗的韵味。
  黛玉魂归离恨天时,正是宝玉迎娶宝钗之时。一边笙萧唱礼,一边哭声避鸦,巨大的反差,引得惊心动魄的悲哀,正是“以乐写哀,更见其哀”。诗歌相仿的手法比比皆是,较为突出的是“以静写动,更先其动”:“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等,不胜枚举。
  〈红楼梦〉高度的艺术性表现之一就是,句句化诗,黛玉葬花,湘云醉眠芍药茵,等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而其中的诗,又各个暗含着人物的命运,也构成小说不可或缺的情节。把诗文如此完美地结合起来,小说中独〈红楼梦〉一枝。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6-3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16 编辑

好文章啊!
我每每看到三生石畔那节也总是很感慨
可惜后四十回就越看越伤心,但是又到哪里去找另一个曹雪芹来续完呢。
要是某天突然说发现后四十回原稿,哈哈哈~~~~~~~~唉~

3#
发表于 2018-1-2 20: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最近我也在读《红楼梦》,打算写个系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13:33 , Processed in 0.0632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