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1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沿着古人足迹之——回首处,那颠沛流离后的淡泊安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9 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沿着古人足迹之——
         回首处,那颠沛流离后的淡泊安定
  近日却有些春天的气息,这雨是说来就来,刚刚还云淡风清,眨眼间竟淅淅沥沥,南方的三冬,虽无寒冻之感,然这样猝不及防地落着,怕是所喜之人也不多——路上行人自顾着逃窜。
  看到这一幕,我不觉笑了起来,并非兴灾乐祸之心作崇,毕竟我自身也淋于雨中,实为想起东坡先生的《定风波》,词前有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
  东坡先生此一场合,大概跟我眼前的情景差不离。只是,文豪与凡人根本的区别在于:同是突然的一场雨,同是路人四散去,我虽也坦然,也只能聊以一笑,而先生被雨一浇,却犹如被一道神秘的天光照耀,一首千古杰作因而谱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短短六十五个字中,客观存在的景物出来了,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也出来了:这豆大的雨点打在竹叶上,噼噼啪啪作响,那又何妨,你们暂且避雨去,我独自吟哦着诗句,慢步前行。
  这样的潇洒镇静,多少又带些天性的倔强,大有天马行空独往来之势——竹杖芒鞋,虽比不上当年高马大轿快捷风光,但总算落得清静,我既已非居庙堂之高,心亦坦然,这雨中行走,即便拖泥带水,也足矣安步当车。
  旷达、顿悟,是先生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也有感伤,然多是隐匿在先生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背后。如同这场雨,多多少少也触动了先生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对于先生来说,也不异于眼前这场冷不猝防的雨。
  《定风波》作于公元一零八三年,即先生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众所周知,先生来黄州之前,是刚从震惊文坛的“乌台诗案”中侥幸逃脱出来。先生所犯何罪,以致于舒亶、李定、王珪甚至沈括这样文坛和政坛上重而又重的风云人物将其卷入于这一冤案中?用其弟苏辙的话作回答,便是,“东坡何罪?独以他名太高。”
  东坡先生少年得志,二十一岁中举,自此仕途节节上升,官拜直至礼部尚书。而先生的旷世奇才,趁这风调雨顺之季,更是劲拔豪迈。中国文人一向自视清高,又恰逢中国又自古文人相轻,于是,有了,你苏东坡不是吟诗作赋吗?你不是让我的笔墨相形见绌吗?你不是在各种场合下出尽了风头吗?好,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齐齐奏鸣皇上,说什么苏东坡诗中流露了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宋神宗绝对算不上什么庸君,尤其是这样一大串官员黑压压地参苏东坡,这皇上当时就嘀咕,这一个文人,能犯下滔天之罪?于是众官僚又齐齐上阵,对先生的诗在词和意中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而上面所提到的舒、李、王、沈这具有舆论形像谏官所说的话,更是颠倒是非得令人无法声辩,所谓众口烁金,神宗帝绝对爱惜东坡先生的文采,但他更爱他的社稷江山,为了维护自己尊重舆论的现象,当矛头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向先生的时候,他也只得眼一闭,手一挥,要判罪,就判吧,要怪,也只能怪你苏东坡太木秀于林,太独领风骚。
  定罪之前,有人偷偷地告诉先生,说他的诗被检举揭发了,先生还颇为幽默地说,“检举了?好,今后我的诗不愁皇上看不到了。”说得好听这是幽默,说得不好听,便是天真,而先生他真的是天真了近乎四十年啊!你王安石变法,我不赞同,驳诉,你王安石写诗,我看着不妥,改。于是遭贬,贬贬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这一路贬来,却仍然没有教会先生学会认识何为官场。中国文人,太过恃才清高。
  公元一零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先生,两个差人捆住先生上京,一路如同驱赶鸡犬。小人物牵着大人物,大人物牵动着中国的历史,这是一段令整个中华民族蒙羞的历史。东坡先生再清高,也终究只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所犯何罪,只恐株连亲朋好友,途经太湖和长江,几欲投水自杀。沿途的江湖,几欲淹没的是一大截灿烂的中华文化。
  “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同一监狱里,与先生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的一位官员,在诗中如此写先生在狱的情景。
  你苏东坡不是在诗中会把酒问青天吗,不是会乘风归去吗?不是才华横溢爱逞口舌之强吗?那好,我打,打得你皮开肉绽,打得你哀嚎到嘶哑,打得你求生不得,求死不成。古今文坛的笑柄啊,封建官场的悲哀!
  受尽诟辱,几置先生死地,幸得多方营救,先生才得于贬出。黄州路上,这位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如深谷白云的大文豪一路落魄。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先生仕途得意之时,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乌台一案后,一切销声匿迹,先前的亲朋好友不再往来,原来的世界轰然消失。
  那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吧,乌台一案,险些要了先生的命,也终于唤醒了先生潜藏的从容淡定。既然难言孤独,那就趁此忘却人世喧哗,去无言的山水中寻求一种超脱。先生在黄州期间,时值四十四至四十八岁,这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年月,这五年中,他终于在寂寞中反省过来,自己这无端变故,无非是才华外露,锋芒逼人,太缺乏自知之明,太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太直言陈誎曲直,这多年来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自己在炫耀无知,想到这里,先生不禁苦笑。
  于是,他写诗,追求的再也不是轰动,他的诗中再无尖利直谤,他终于明白官场、荣誉和名声的真正含义。往事已矣,他将眼光投向了佛教,从此,先生如同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他的艺术和才情也彻底得到了升华。他习惯了淡泊静定,他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他习惯了艰苦的物质生活,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于是,他豁然了,这风风雨雨算得了什么呢?自然界也好,政界也好,凡所有象,皆是虚妄。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也均是外部世界,这一切并无太多区别,山风过境处,思维愈清醒,如果说“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先生在困顿中心灵的曙光,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先生生命之通脱解语,倒不如说是顿悟后的先生,终于成熟,终于学会不理会哄闹的微笑、学会了不执偏激的淡漠、学会无须声张的厚实。而这样的淡泊安定,是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圆润又不腻耳的乐声,这样的光辉和乐声,必然随着先生的才华,一齐洗涤着中华千古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弘扬光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19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5 编辑

读罢这篇文章,我忽然想到一个哲学问题——关于人的条件。作为人的条件,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进一步分解。于是我以为,在条件之外是不可能发现人的,譬如我自己就是作为某种与世界不同的事物而存在着的。苏轼也是这样的,虽然他现在已经与世界同化了。可是,苏轼过去与世界不同的存在方式是怎样形成的呢?“回首处,那颠沛流离后的淡泊安定”便是答案,也便是这篇文章选题的别具一格之所在,欣赏如是好文!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5 编辑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读罢这篇文章,我忽然想到一个哲学问题——关于人的条件。作为人的条件,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进一步分解。于是我以为,在条件之外是不可能发现人的,譬如我自己就是作为某种与世界...

写这篇文章,其实我心是惨淡的,为这样的文人,为曾经和以后的文坛。但写完也就释然了。
回首向来萧瑟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
发表于 2006-1-20 1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5 编辑

写这篇文章,其实我心是惨淡的,为这样的文人,为曾经和以后的文坛。但写完也就释然了。
回首向来萧瑟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__________________
小才女!!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5 编辑
最初由 漂亮美媚 发表
写这篇文章,其实我心是惨淡的,为这样的文人,为曾经和以后的文坛。但写完也就释然了。
回首向来萧瑟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__________________
小才女!!

谢漂亮美媚鼓励,还请多多指教,謹祝新春快乐!

6#
发表于 2006-1-21 1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5 编辑

天天学习都赶不上妹妹哦!别说三天!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6 编辑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天天学习都赶不上妹妹哦!别说三天!

姐姐是在跟我讲典故吗,我怎么半天没弄明白你的意思啊?
:))
问好姐姐。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6 编辑
最初由 望海的孩子 发表
哈哈哈好一个弘扬光大!!不错
有意思

没事的时候多读点古文化,不要天天混日子,你这个小P孩
:))

9#
发表于 2006-1-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6 编辑

好文。
拈花妹妹越来越成熟了,无论是思考的问题还是落笔的姿势,都成熟了起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26 编辑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好文。
拈花妹妹越来越成熟了,无论是思考的问题还是落笔的姿势,都成熟了起来。

呵呵,这都是慢慢跟姐姐学的呢,问好姐姐。

11#
发表于 2006-1-25 18:49 | 只看该作者
"而这样的淡泊安定,是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圆润又不腻耳的乐声,这样的光辉和乐声,必然随着先生的才华,一齐洗涤着中华千古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弘扬光大。"

说得好呀!热烈鼓掌!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7: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冰之梦 发表
"而这样的淡泊安定,是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圆润又不腻耳的乐声,这样的光辉和乐声,必然随着先生的才华,一齐洗涤着中华千古文化,中华文化就此弘扬光大。"

说得好呀!热烈鼓掌!


呵呵,姐姐,新年快乐!
13#
发表于 2006-2-17 20:16 | 只看该作者
妹妹真是太棒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潇湘珍珠 发表
妹妹真是太棒了。


呵呵,姐姐还说得这么客气,要指教呀,问好姐姐。
15#
发表于 2006-4-26 21:01 | 只看该作者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突然发现,这里面竟然有阿Q精神在其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的顿悟,豁然开朗的境界,只是为什么,悟了就成佛。

悟了的归途竟是佛门,放下了,即成佛。

而人生却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再从有到无。

什么都没有了,就归寂了。

佛门是精神的一种提前归寂。

那么人生最精彩的就不是悟透的结果,而是其过程吧,就像子瞻这样,若真的悟透了,就没有诗了,所以留下的这些感悟,其实不是结果,而是他参禅了悟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6:40 , Processed in 0.1668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