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1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木牛流马,笑谈诸葛孔明与技术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却说刘备死后,刘阿斗稀泥一团,幸亏孔明下猛力辅佐,要追先帝之遗德,要光复汉室江山。于是,取三城、破羌兵、斩马谡。攘外安内,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不觉大蜀三年不曾有外敌入侵,孔明思忖该是复出祁山声讨曹军了。遂调兵遣将,浩浩荡荡再度出师。

  魏新主曹睿得知蜀兵三十万,分五路复出祁山这一消息时,不禁大惊失色,唯司马懿不慌不忙道,“陛下勿急,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司马懿何以敢出此狂言?无它,古来作战,天时、地利、人和也。今蜀将能者大都已故,关兴又新亡,幼帝无能,加之连天象都向我大魏,你孔明纵有聪明才智又如何。

  曹睿听罢此言,深觉有理,又唤司马懿过来道,“今蜀出兵,汝等勿需恋战,只需坚壁固守,且待彼粮殆尽,趁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也。”

  如此这般一番商议,司马懿领旨,带兵四十万,驻于渭滨。任凭蜀军叫战,魏军只不出迎。

  孔明何等聪明人物也,三五日后,便深谙司马懿的伎俩。也不露声色,照令三军叫战不误。他却自乘小车探看地形,但见一谷口,如葫芦之状,内中可容千馀人。两山又合一谷,可容四五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一人一骑。见此情形,孔明不禁大喜,你司马懿不是要推我于粮尽弹绝之地吗,我孔明就在此将你置身于死难之地。

  于是,当即令人前往西川购大木,属下皆惊,“现大战在即,不缺弓不少箭,军师购木材作何用?”孔明诡异道,“科学技术乃第一生产力,我今天来研制运输工具,破司马之雕虫小计。”

  闻此,众军不多言,四下搜寻木材,唯孔明独坐帐内,铺纸展墨,冥思苦想。待木材寻来后,孔明虽说胡须捻断数根,倒亦画出一副牛头马身之图。

  众士兵不看则已,一看惧惊,“臣相如此,牛不牛,马不马之物,该是何意?”孔明笑道,“司马庶子,欺我蜀军人单势薄,欲断我粮后趁虚攻之。今日我制造木牛流马来搬运粮米,牛马皆不水食,且可日夜转运,省却我三军劳顿之苦,也让魏军尝尝我先进技术的利害。”言毕,遂将木牛流马的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及制造细节,一、一诉诸于制造匠,在场军匠,无不拍掌称好。

  数日,木牛流马造毕,宛如真牛真马,众军见之,无不欣喜。孔明令右将军高翔领一千兵,率木牛流马抵祈山大寨运粮草,并授之,剑阁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回头再说司马懿,此时稳坐营中,美美地想着,不出多日,蜀军粮尽,众士兵面黄肌瘦,我大军一出,必是落花流水。思量间,探子报,“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

  懿大惊,令人截住高翔,抢回三五匹,一看,这木牛流马果然进退如活,上山下岭,各尽其便。看毕又笑,我道你孔明有何飞天之术,竟敢衰兵弱将讨我大魏,原来是用了几块木头搞起科研了,成,你会发明技术,我就不会效仿技术!

  遂令手下细细拆开木牛流马,逐一研讨孔明所造法则,亦造牛马千匹。魏军驱此牛马运粮,果然快捷,百试不爽,司马懿不禁咧嘴大笑,孔明你束手就擒吧。

  且说高翔丢失木马,灰头灰脑回营领罪,岂料孔明非但不治罪,竟还欣喜有加,“司马庶子,抢我木马,必当效仿之。他既要依葫芦画瓢,我便再来一个创新,让他痛尝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

  众军皆不解,孔明扇一挥,道,“你们听着,这好如一比,且不妨将司马抢我木马称为木牛流马1.0,现我即将研制木牛流马2.0,这一升级产品上市,旧产品还顶P用。”

  孔明复捻须,坐于帐中,一道灵光谱照,他一拍脑门壳,有了,先前木牛流马1.0只能前进后退,不能左右扭转,我且再设一牛马舌头,重复扭转,既可运粮,亦可当战车用也!

  孔明再急招诸位工程师,将木牛流马2.0相关技术核心的部分数据和工件列表这般这般陈述,诸工程师均喜,日夜赶制,造出之物,果然先进许多,不仅可坐人载物,便于停放,输送力亦相当强,且灵活敏捷,汗血宝马也愧而叹之!

  其结果,不言而谕,困顿蜀军失算,时日再拖,既然打仗,必得交锋,旦见蜀军驱赶木牛流马2.0上得战场,如风拥来。司马懿见状偷笑,你用木牛流马,好,我就用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让你孔明输得心服口服。遂令手下亦趋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1.0见得木牛流马2.0,哪有招架之力?何况只能前进后退,左右攻来,山谷本就狭窄,更是动弹不得,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司马懿眼睁睁地看着蜀木牛流马神出鬼没,又见自身研究的木牛流马与之一模一样,却呆若木鸡,一无事处。诧异间,便闻孔明笑道,“司马先生啊,你我同是科研出身,想必清楚,技术应与时俱进,贵在创新,你却依葫芦画瓢,有负国家重托啊。今日你既败在我手中,我倒是好好教导你一番,你汲取一番教训,下回再来较量罢!”

  便令手下将牛马舌头制造的数据授于司马懿,司马懿一一校对,得之新版木马流牛要害皆因多出牛马舌头这一配件而已,而这一配件,却是整匹牛马的枢纽,且进且退,左转右拐,灵便有加。司马懿将舌头惦量在手,颇不可思议喃喃道,“仅这巴掌大东西,竟败我四十万大军……”

  孔明冷笑道,“一千年以后,一个豆子大小名称子弹的东西便能要你小命。”司马懿骇然,“子弹为何物也?”孔明不作理会,自顾摇扇离去,须臾,有歌声传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旧技术,是非成败创新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20 21:16 | 只看该作者
善于向历史学习是智者的一个共同特点,而善于学习科学、创新技术和信赖科学,则是成功决策者的共同取向。只有象刘备那样敢于把命运托付给自己的下属,或者象比尔.盖茨那样把勇气托付给科学,一个企业才能够真正从技术创新的拼搏中杀出一片继续前进的空间。如是感叹,不是我从某篇学术论文里获得的教诲,而是在这篇文章中收获的启迪。

在技术创新版里,发表的文章大多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然而这篇文章却没有令人窒息的学术味道,有的,完全是活灵活现的遐思在飘逸。以历史故事为背景,以丰富的联想和幽默的文笔为手法来阐述技术创新,确实在用文学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基点上,给我们带来了新颖的气息,也给文章带来了去除说教累赘之后的鲜活生命力。

技术创新版为此隆重向论坛管理层推荐此文,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完美无缺,文章本身还存在有些许的不足之处,而是这篇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创新气息,应该成为中财论坛推举和鼓励的重点特色。
3#
发表于 2006-1-20 21:3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一篇颇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学习!
4#
发表于 2006-1-20 22:07 | 只看该作者
好,用写故事的形式,写出理论文章,小拈花也是一个创新。
5#
发表于 2006-1-21 09: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有创新意识的文章!
6#
发表于 2006-1-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孔明冷笑道,“一千年以后,一个豆子大小名称子弹的东西便能要你小命。”司马懿骇然,“子弹为何物也?”孔明不作理会,自顾摇扇离去,须臾,有歌声传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旧技术,是非成败创新中……
7#
发表于 2006-1-21 13:25 | 只看该作者

^_^

天呐,俺妹妹怎就如此厉害!岂是奖励一瓶酸奶可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善于向历史学习是智者的一个共同特点,而善于学习科学、创新技术和信赖科学,则是成功决策者的共同取向。只有象刘备那样敢于把命运托付给自己的下属,或者象比尔.盖茨那样把勇气托付给科学,一个企业才能够真正从技?..


呵呵,虽说临屏即兴写来,却也胡须捻断了数根呢!不过这样得到鼓励我很高兴。
谢谢敬老师,问好。

:))))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枯木 发表
确实是一篇颇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学习!


谢谢枯木朋友的支持和鼓励,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蓝色的小木屋 发表
好,用写故事的形式,写出理论文章,小拈花也是一个创新。

谢谢木屋老师的鼓励,你的书出版了吗,记得一本借我学习啊。
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点 发表
欣赏有创新意识的文章!


谢谢雨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渭水河 发表
孔明冷笑道,“一千年以后,一个豆子大小名称子弹的东西便能要你小命。”司马懿骇然,“子弹为何物也?”孔明不作理会,自顾摇扇离去,须臾,有歌声传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旧技术,是非成败创新中……


谢谢渭水河朋友,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_^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天呐,俺妹妹怎就如此厉害!岂是奖励一瓶酸奶可了!


5555555姐姐,你要是一天给我一瓶,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
问好姐姐,新年快乐!
14#
发表于 2006-1-22 10:35 | 只看该作者
再提!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9: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枯木 发表
再提!


谢谢枯木朋友,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1 15:49 , Processed in 0.1760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