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鹤庆兰花产业兴起的文化背景摭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5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鹤庆兰花产业兴起的文化背景摭谈

              引 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鹤庆商帮咤叱东南亚和大半个中国,成为当时商业界弄潮的引领现象。那时虽然国难当头,但是在鹤庆这块中国西南部最为落后最为偏僻之地,却出现了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现象——文学艺术超出了经济的发展。鹤庆的商帮现象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商帮的经济发展,超出了鹤庆的政治、文化和人文的发展。

  从地理角度看,鹤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和沿海一带,但是为什么会有像李恒春、丁槐、将宗汉……这样的大商帮崛起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事过百年后,历史惊人地相似。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历史好似轮回似地又出现了鹤庆兰花现象。且鹤庆兰花现象也和商帮一样,颇具大气,并且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鹤庆这样的偏远小县,能够在如今城市商业高度精打细算之下,打出以经济为主的兰花品牌,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鹤庆人的精明、能干和富有创新精神。

  “家家有流水,户户养兰花。”这是白族人居的真实写照。也是鹤庆白族人民千百来努力实现的人间仙境。不论是纵观世界的兴衰史,抑或是横看民族的曲折发展史,人类发展的根基是经济,而牵引人类向前的是文化。在分析鹤庆商帮和鹤庆兰花现象让人迷惑不解的时候,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了鹤庆浓厚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宣称这样一个事实:鹤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我们研究鹤庆商帮现象和鹤庆兰花现象的舵手和引路人。

  如果说剑川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白族文化的聚宝盆”,丽江是“纳西原始文化的集散地”,大理是“白族文化的发源地”的话,那么鹤庆便是这些文化的“熔炉”。鹤庆文化的“熔炉”性具体体现在鹤庆的文化教育上。鹤庆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又得益于挖干田吃苦耐劳上。

  在大丽路没有开通前,鹤庆是一个边远偏僻的穷困县份,大部分人家以自给自足的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鹤庆坝子的泥土粘性极大,容易结饼,被当地人称为——阿尔巴泥。特别是经过一冬干旱的锤炼,那泥土就板结得像石块一样坚硬了。到五六月份收了蚕豆、小麦、大麦、碗豆……后,那田已经干得开裂了。这时任何一种机械和工具都拿这种干田没有办法,只有鹤庆人特别打造的独有的如同猪八戒钉耙似的四齿大钉耙,才可以大显身手。鹤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人文意识,便是这种钉耙精神打造出来的。

  在鹤庆农村长大的人,无一不受到钉耙磨练和熏陶的。钉耙虽然只是一种劳动工具,但用钉耙挖地的滋味和感受,只有真正用了它的人才深有体会。要让钉耙咬进那坚硬的阿尔巴泥里,得高高地举起来,且用暗力往下挖,那钉耙齿才可能往泥巴里钻。要撬泥块了,得使出全身的力气。什么叫全力以赴?此时此刻掀起泥块的情景,便是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才可以完全将那石块似的阿尔巴泥翻过来。鹤庆的干田(实则水田)都要将底下的那一层黄泥土,翻过来在烈日下暴晒一段时间,水稻才可长势好。在五六月的酷日下,要毫不退缩地开挖那坚硬无比的干田,来日才能有收获,否则将衣食无安。一年里大家较为重视的也就是挖干田。同时,也是最能表现对家人的关怀时期。是不是关心家人?就看挖干田这几天,有没有回家帮忙了。因此,在鹤庆最难能可贵的是家居农村,在县城机关单位,或者乡镇厂矿企业,或者学校上班的工作人员,或者学校里读书的学生,大家都要在挖干田的这个时段内,利用双休日回家去挖干田,体验那挖干田的艰难,接受那挖干田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挖干田这行当,只有全心全意地使出全身力气,才不会伤着自己。力气用不足,或者想钻点空子,养点精神,玩点手脚……那受伤的一定是自己。那弹性极强的钉耙和坚硬的阿尔巴泥一个回,肯定叫你受伤。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扭伤腰肌,轻一点的也要擦破皮肤,见点血光。正是这种挖干田的效应,培养了鹤庆人踏实苦干的作风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意志。从文化角度来看,正是这种干田文化,造就了鹤庆教育的超前。鹤庆的教育是苦干出来的,是因为有一大帮子不计个人得失的教师,在艰苦有环境下默默奉献着;是因为有一大批学子,发扬挖干田精神,昼夜苦战着才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一如兰花那种不张扬,不肆修饰的高贵气节。

  教育是社会前行的基石,教育的发展肯定会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我们认真分析商帮和兰花产业的崛起,不得不归功于教育。教育使与其相关最为密切的文化潜滋暗长了,同时孵化、催生、助长、推进……了鹤庆兰花产业在滇西北乃至大西南的超前发展,基于这一点,下面分论如下:

    甲、交融文化孵化出了鹤庆兰花产业由小规模种植到兰棚扩养

  鹤庆文化的交融主要表现在鹤庆坝子东山一线,川人定居的村落上。当然也可以表现在松桂、西邑、黄坪、朵美、中江、六合迁居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身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定居在其它地方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与白族通婚,鹤庆很少有民族歧视现象。更让人感觉惊奇的是鹤庆白族文化不是被鹤庆的汉族同化了,相反地白族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周边汉族村落,这可以从鹤庆讲汉语的村落上看出。比如:辛屯、母屯、田屯、积德、松桂的波罗、黄坪讲汉语的村寨……民居建筑的样式和风格,妇女服饰,竖柱喜丧事的礼节席面……都与白族的大同小异。六七十年代,川人的建筑还保留了“一门通三间”的小闷楼形式。但改革开放后,大多仿照白族人“各立门面”的两层楼建筑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鹤庆白族人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各种文化能够交融得起来,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才可进行。

  一是本民族自身具有包容的心态和胸襟;

  二是能够将自己的东西毫不保留地奉献出去气度;

  三是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本身在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之中,先进于其它民族文化,并且符合于社会发展的规律;

  四是自己也乐于和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

  当然鹤庆文化能够交融得起来,与鹤庆白族能够与其它民族通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方面有点类似于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形式。

  文化交融还表现在对蔬菜品种的移栽上,只要外地有什么新品种出现,过不了多长时间,便能在农村的菜园里或者县城农贸市场看到土生土长的新品种蔬菜。当然,兰花这种高人雅士的欣赏物,是不会让鹤庆人遗漏下来的。

  鹤庆兰花的引进应该与鹤庆坝子有人类搬迁进入的历史是同步的。且鹤庆人为了生存,或者为了实现致富的梦想,足迹遍布滇西北和西藏地区。有人概括性地总结,遍布大江南北的四川人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四川人。”我们借用一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中,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鹤庆人的脚印。”1992年炒兰花时,鹤庆人就将所有三江流域的兰草,搬运回了鹤庆。那时就有维西草、中甸草、德钦草、兰坪草、云龙草……不多时日,当时鹤庆县城的兰花市场,便超过了下关和丽江地级市的花鸟市场,并且鹤庆几个大点的乡镇市场上,也有了初具规模的乡街兰市。比如松桂镇依托马耳山,就有了小型的兰市;黄坪也有自己由鸡足山发育起的兰市……尽管这些兰市由于范围小,档次低,资金注入有限等原因,不能发展壮大起来,但让我们看到了兰花市场兴盛的曙光!

  由此我们可以毫不羞涩地自豪地向世人宣布:交融文化孵化了鹤庆兰花产业。
  
        乙、商帮文化催生出了鹤庆兰花市场四季不衰的景象

  鹤庆人的商业意识和商业气息是非常浓厚的,这种浓厚的商业气息,从古自今在滇西北应该来说是闻名遐尔。

  远的不说,我们仅以鹤庆商帮为例:(以下文字均出自《鹤庆》2005第1期王明达先生著述的《鹤庆商帮开拓西南丝绸之路溯源)“在国难当头的十九世纪中末期,迤西三大商帮,即鹤庆商帮、腾冲商帮、大理商帮便应时而生了,而在迤西三大商帮中首先崛起的便是鹤庆商帮。

  在1875年以前,西南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帮有四个,那就是四川商帮、腾冲商帮、临安商帮、鹤庆商帮。当时以四川商帮实力最雄厚,其他三个商帮难分伯仲。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析,四川是省级商帮,腾冲和临安都至少是地区级,区区鹤庆,则只是边远的县份地区,如今人口不26万左右,足见鹤庆商帮的崛起,是在强手林立的情况下,矢志不渝、艰苦创业中撑起一片天的。

  鹤庆商帮当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甸南金墩的李恒春,在下关办起了“同兴德”商号,接着反分号开到西康、成都,成了名声显赫的“李百万”;另一个辛屯大福地人将宗汉,官至腾越镇总兵,与腾冲商人明树功及董益三合伙组建了福春恒商号,开始在中缅间大宗经营管理滇西土特产和玉石,值得一提的是,福春恒的经营管理,抛弃了封建性质的合伙经营,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入股分红,这是云南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营萌芽,在云南商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他们还仿效西文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收入支出会计簿记制度和资产负债表,使帐目管理科学化,这在当时也是一项重大的商业帐目改革。此外,福春恒还经营钱庄贷款、托铸银币、办理侨汇,建立工厂、解制洋纱,兴办轮船,发展马帮等业务,很快发展为鹤庆商帮最大的商号。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半个多世纪时间里,除福春恒和兴德外,鹤庆先后出现了兴盛和、恒盛公、南裕、泰德昌、庆顺丰、庆正裕、福兴、复协和等主要以白族、彝族和汉族经营的大商号。在他们的带动下,当时鹤庆的中小商号还有数百家。这样就在云南形成了庞大的鹤庆商业集团。这个集团纵横于国内市场,驰骋于西南丝绸之路和盐茶古道,为近现代云南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鹤庆这样一个交通不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生存的地理环境也较为恶劣的边远小县,能走出像黄洛峰、田麟勋、王秉璋、李恒春、丁槐、将宗汉(手头资料有限,仅举一二)……全国重量级人物来,我们不得不反观人类历史有时候会和人们开玩笑。一般人都认为,大人物应该出在皇城脚下或者官宦之家。可是从毛泽东身上,我们就可以应证出,人才的成长与地域无关。两千多年前的陈胜不是已经感叹过:“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吗!当然这只是题外话。

  不过无论从那一个角度来看,鹤庆人才的成长绝对是靠他们的硬干硬拚硬苦所成就出来的,鹤庆人不仅有一种敢拚敢干敢闯敢碰硬的挖干田精神,而且还有走南闯北,不畏艰难险阻的小炉匠精神和石匠木匠精神。这些精神的组合,便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创造了鹤庆名扬天下的商帮,这些商帮由于历史转变的原因,被自然湮没和淘汰了。可他们那天才般的为商之道,便被深深地根植于鹤庆子孙们的血脉里。

  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想象,放纵地展开思路联想一下:如果历史不是转了那样一个大弯子,那几位商界奇才,肯定可以和李嘉诚媲美,甚至全球富豪榜上一定有他们的名字。不过这只是个假设罢了,历史终归要走一段弯路的,并且历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曲折向前推进。尽管历史让商界奇才们沉默了半个多世纪,但我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样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庆幸的是1979年的那春天,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卧藏在鹤庆血脉里的生意经,便被改革的春风吹醒了。

  首先是建筑业风风火火地发展壮大起来,这一段时期的弄潮儿,应该首推施崇锦。接着各行各业也便都站到了前台,真可以用“雨后春笋”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着发挥自己商业聪明才智的情景了。后来鹤庆就出了一位商业奇才寸圣荣。无论他现在的处境怎样,他曾经被誉为西南零售王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接着是杨金林……一大批在整个滇西北,乃至大西南,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商业奇才诞生了。是这些商业界奇才,为兰花产业的兴起,起到了推波逐浪的催生作用。不可否认,正是这些能够创造商业文化氛围的奇才们,为兰花产业的兴起,在小县城,营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大市场。鹤庆兰花产业的发展壮大,不能不归功于鹤庆历史上的这些商界奇才,为我们树立了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

     丙、开放态势助长了鹤庆兰花产业不断壮大并形成了规模

  鹤庆深居横断山脉里的崇山峻岭之间,在没有大丽旅游公路开通和丽江机场建成之前,几乎与外界隔绝。不过历史上除了商帮与外界相通外,鹤庆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外出的人比较多。过去一直有“南文北武”之说,鹤庆坝子的南边,称为甸南,多数人以读书为主,考出去的人较多。大家的潜意识里都是:“只要孩子考出去,卖猪、卖米、卖房……甚至卖血也在所不惜。”因此,甸南人非常崇尚文化,骨子里就有一种文人的傲气和大度。当然现在文化多元化后,甸南文化也被多种文化所感化。

  鹤庆坝子的北部,被称为甸北。大多以小炉匠为生,最具典型代表的是现今草海镇的新华村。一般情况下,男孩子到十五六岁,升学无望,便开始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行当。今天的新华民族村的全国手工艺品之乡的称谓,便是他们的杰作。他们的足迹便布香格里拉、西藏和四川藏族地区。但现在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影响,甸北人不读书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变,不论从那一个角度来分析,由于甸北人的经济较为活跃,因此对于处在经济活跃时期的甸北人,为他们供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今,甸北人考上学校的也不在是少数了,很多人由于开放意识比较强烈,读书方面也颇有天赋,往往人才辈出。

  教育和商帮这一对经济腾飞的翅膀,为鹤庆兰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创造了鹤庆兰花事业的灿烂辉煌。

  鹤庆人的开放还可以体现在对丽江的开发上。丽江在1996年那场“2·3”大地震中震醒过来后,成了世界看好的旅游景点,也成了有三大世界遗产称号(纳西人东巴文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令世人瞩目的旅游圣地。只相隔四十来公里的鹤庆人,并没有因为妒忌而袖手旁观,他们知道机遇来了,知道挑战也随之而降临。他们抢占了四方街上的市场,并且把纳西文化融入了他们的商业操作中,他们主动学会了纳西语言,穿上了他们的披星戴月服装。可以毫不夸张并自豪地宣称:“四方街上的手工艺品制作铺面,95%以上都是鹤庆人开的。四方街上有70%以上的铺面,也属于鹤庆人。”

  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势助长了鹤庆兰花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使兰花产业这一规模不断得到壮大。

  鹤庆人的开放意识不仅可以体现在走南闯北和开辟商业门道上,鹤庆人的开放意识还可以表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记得鹤庆兰花市场的开辟,最早在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卖兰花集中在文化馆旁边的电影院门口,就是现在的茶马古道广场的街道上。那时因为电影流行,那里也就成了县城最热闹的地方。不过玩兰花的都当时有钱的新贵,可以说那时的兰花还很贵族化,工薪阶层和一般收入的人,只能观望一下。

  新世纪开始的兰花热,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过比起上一次炒兰花来,大家理智了很多。新一轮的兰花市场,就设在鹤庆宾馆对面的人行道上,很是热闹。后来又搬到北门旧农贸市场,再后来就是现在北门农贸市场门对面的人行道上。我们去过好多地方的兰花市场,比如丽江市的、下关的、洱源的、剑川的……甚至四川一些兰花交易市场,从数量和兰花品位上,都没有鹤庆的兰花市场大。有些地方的兰花交易市场,仅卖些比较低档的兰草。而开放的鹤庆人则不同,一开始的时候,在兰市上交易的最高档次也只是大雪素,后来上升到剑阳碟,这段时间连昂贵的黄金海岸又名领带花,有人也将它摆放到兰花交易市场上。

  更令外地人迷惑不解的是,鹤庆人精明到上百万的一盆兰花,通过反复议价,可以将零头讲到80元。这可以证明鹤庆对交易的心态,已经成熟到卖点小菜的地步。正是这种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交易,在鹤庆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也正是有这种平常的心态,让鹤庆的兰花市场发育成了滇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兰花培育基地和兰花交易市场。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可以负责地宣称:是鹤庆人的开放态势,助长了鹤庆兰花产业不断壮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通过实地估算,鹤庆的小雪素大约在10万株以上,大雪素大约在5万株以上,剑阳碟大约在1万5千株以上,苍山奇碟大约在1万株以上,黄金海岸(领带花)大约5千株以上……年产值达到两亿元以上。当然,如果这个产值在沿海县份是算不了什么的,但在只有26万人口的贫困小县,已经是奇迹了。

  我们相信只要发挥鹤庆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这花的事业将前途无量,这花的事业一定是甜蜜的。

     丁、向上追求推进了鹤庆兰花新品铭品不断产生

  推动鹤庆兰花发展除了挖干田精神和教育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兰花产业的发源地是在不断进取前进的鹤庆一中和鹤庆三中,是他们孜孜以求的追求,不仅创造了兰花产业的神话,而且在偏远的鹤庆小县份创造了高考神话。正是他们不断向上追求的品质和精神,培育出了兰花事业。

  其实鹤庆产的兰花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有名气的莲瓣兰,都不产在鹤庆,是鹤庆人那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追求精神,让鹤庆人将莲瓣兰精品,从三江流域和其它产兰区的四面八方集中到了鹤庆。鹤庆的养兰高手,大部分集中在鹤庆一中和鹤庆三中。用外地人话的来讲:“鹤庆一、三中的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钱也挣得多。”因此一、三中的老师也就没有了过去教书匠的那种穷酸劲了,这简直将他们神化到了极至,让外地人由羡慕发展到嫉妒。

  鹤庆是大雪素之乡。在兰界有一种关于素花的说法是:那素花的舌头,每一年将原来的水红色一点点地退化掉,经过几千百年的不断进取,才进化成了今天的素花。鹤庆人正是传承了素花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才将兰花事业做大做强做开。

  如今一些工薪工作人员,也有了自己的别墅、轿车,这不能不归功于兰花。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是:李桂银、洪镇康、张茂昆、高金堂、饶树林……也有一些是原来不做兰花生易,后来才转做兰花生易的,如今也都是腰缠万贯,他们当中的代表是:杨虎、杨家华、杨定邦……

  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鹤庆人,不仅将传统的“五朵金花”已经准备齐全,且后“五朵金花”也大多齐备,在鹤庆境内引进了大量的兰花新品铭品,为壮大兰花这一产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鹤庆境内已经有如下一些兰花新品和铭品落户养兰大户人家:

  苍山奇碟、奇花素(莲瓣兰)、黄金海岸(领带花)、倚天奇蝶、六瓣奇花、九鼎奇蝶、如山奇梅、鹤阳奇、鹤阳牡丹、龙卷三舌、铁嘴红心、怒江蜘蛛兰、怒江奇花、滇梅、玉龙梅、雪山丽人、幽谷巧荷、幽谷金佛、彩霞、幽谷红梅、幽谷白雪、幽谷素荷、观音素、红荷素、大渡荷、水晶素、三心蝶、汗血宝马、北极星、玉兔、馨海蝶、碧龙奇蝶、碧龙红、莲瓣兰三心蝶、莲瓣兰水晶新品、苍山瑞雪、大雪素、莲瓣兰金华梅、莲瓣兰奇花、点苍梅、碧龙荷、复色花、玥彩蝶、玥岭荷、麒麟荷、红花大荷瓣、红舌荷、剑阳蝶、红粉佳人、春蕾、麒麟新荷、麒麟红荷、庆麟素、麒麟瑞荷、麒麟心荷、点苍梅、滇梅、倚天奇蝶、水晶红佛手B、水晶红佛手 、莲瓣红舌A、莲瓣红舌B、刘氏荷A、刘氏荷B、刘氏荷C、梅型荷瓣、会理白荷、丽江金荷、六瓣奇花、怒江蝶、长脚梅、金黄梅、九鼎黄梅、九鼎红蝶、金兰蝶、如山奇梅、红珊瑚、九鼎星蝶、鹤川大荷、白雪公主、彩心黄梅、鹤阳星蝶、九鼎红荷、铁嘴荷、五星蝶、红心莲、出水芙蓉、鹤阳牡丹、九鼎荷、龙卷三舌、梅型白荷瓣、铁嘴红心、荷妃、黄荷、怒江蝶花、三喜荷、帝黄荷素、怒江奇花、怒江红素、串种蝶花、老君荷、兰景荷、丽江大红荷、玉水红荷、吉祥大荷、大荷红舌莲瓣、博南荷、心缘荷A、心缘荷B、银江大荷、含羞荷2、2瓣4舌奇花、碧龙寿梅b、碧龙玉素c、红丝荷瓣、宽叶大花荷型、锦虹鹤嘴梅型、丽江金荷、梅型莲瓣兰、君山彩荷、君山如意素、莲瓣芽黄素……


           戊、鹤庆兰花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兰花只有欣赏价值,而没有什么其它的价值。因此,兰花经济属于炒作经济和泡沫经济,甚至也有人提出,兰花经济是不是洗黑钱,或者是贪官们转移赃款的一种形式?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兰花开初的发展,可能会与炒作有关系。但是一轮一轮的兰花涨跌,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兰花为什么会在我们反贪官的情形下,依然还是在不断发展壮大呢?

  让我们还是回溯到远古的历史上吧!先从《左传》里的兰花传奇看起,来读一读高雅的兰花品位和深厚的兰花文化底蕴。 兰花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典籍中,像是越书、楚辞、蜀志、晋书等,而其中最早谈及兰的文献是《左传》,叙述的是战国时代郑文公和穆公父子间的一段传奇性故事……
  
  古时,国兰亦称为蕙兰,但是对于蕙与兰的定义就常引起争论。像黄山谷说:“一叶一花为兰,一叶数花为蕙。”认为蕙与兰同属,而李时珍却认为蕙为别种。蕙与兰都是朴实无华的,常绿的叶色以及香味袭人的花朵,使它成为四君子中风韵飘渺者。其清香淡雅的花香,使它成为我国四雅-兰、菊、水仙、菖蒲之首;而且它也象征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好文章称为“兰章”,纯真的友谊称为“兰交”,好夫妻则称“之兰之宫”等。

  事实上,兰花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典籍中,像是越书、楚辞、蜀志、晋书等,而其中最早谈及兰的文献是《左传》,叙述的是战国时代郑文公和穆公父子间的一段传奇性故事。郑文公有一位娇艳如花的如夫人-燕,一天夜里做了一个相当清晰的怪梦,一位长发飘飘的老人亲自送给她一束芝兰,并且作这般的交代:“我叫伯鲦,是你的祖仙,为了你的子嗣-兰,有国香,人人喜爱,所以特地将这花送给你。”

  巧合之至的是当晚文公留宿于燕姬的寝宫,燕姬趁机将梦中的情形细说了一遍,两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如果真的得子,就命名为“兰”。过了不久,燕姬果然怀孕且生个男孩,文公非常高兴,除了取名为“兰”(即穆公)外,后来更为了想让公子兰继承大统,而将其他公子全部驱逐出境,而公子兰在危疑震憾中,也无法安于其位,怀着忧郁之心出奔到晋国。还好当时晋文公听信大臣石癸的话,大臣石癸说:“姬结成佳,其子孙必着,现今流落在此间的公子兰,是后稷之妃的苗裔。天将启之,必将为君,其后裔必蕃,如先使其得位,于与国土,又多了一个附庸的盟邦。”晋文公认为石癸的话,说得很合理,于是派遣孔将和侯室多两员大将率兵护送公子兰回郑,复国成功后即位为穆公。

  话说假如他的母亲-燕不“梦兰而生兰”,则郑国也不可能会有“公子兰”复国。有趣的是,鲁宣公三年,公子兰郑穆公病倒了,自己喟叹着:“兰死,吾其死乎?于是刈兰而卒。 ”

  兰花的高贵脱俗,亦是历代文人雅士所特别钟爱的,尤其它那兼具阳刚与柔美的特质-根之洁白、茎之充实、叶之翠绿、花之香美等,更塑造出兰花独特的飘逸、含蓄、清幽、芬芳、坚毅、柔和等形象,也难怪历代文人雅士不只经常赞美歌咏兰花,同时也喜欢用兰花自喻。像是爱国诗人屈原忧患国事,并在《离骚》中以兰花来比拟品格的清高,抒发自己对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又如:在杂采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的《孔子家语》一书中,孔子说道:“芝兰生于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还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俱化。”由此可见国兰在人们的心中,在数千年前即已尊定了崇高雅洁的地位。(相关内容摘自《中国西部兰花网》中的《〈左传〉里的兰花传奇》作者 大西兰)

  还有一文,同样出自《中国西部兰花网》中的《孔子咏兰》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为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其时正当“礼崩乐坏”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已的学说说动人们,改革政冶,挽救危亡,但到处碰壁,最后只好返回鲁国,设馆授徒终其一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主要学说集中于孔门弟子编纂成书的《论语》中。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  

  以上的两篇短文,很能证明中国对兰花喜爱的渊源历史,以及为什么喜欢兰花的根源所在。当然由于鹤庆有人居住的历史不是很长,且史书记载也非常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在古建筑的门枋、围栏、照壁、井栏、石脚、刺绣……的装饰图案上,可以看到兰花的倩影。甚至一些瓷器和古老的木器用品上,也能找到兰花那王者之香的高雅素净的洒脱身躯。

  总之,兰花有渊源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流传根基,兰花产业的兴起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传统的根源。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当代兰花兴起的过程,可以照映出兰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理性地对待兰花产业的发展。

  台湾人从八十年代开始,兴起兰花热。到中期传入四川、云南,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才在鹤庆兴起,但那时炒作的成分比较大。有人一夜之间暴富起来,也是一夜之间有人又成为了负债累累的穷光蛋,有人为此跳楼自杀,这是人为炒作的恶果。

  到21世纪初,兰花又从一落千丈中回升过来。刚开始的时候显得比较小习翼翼,但后来由于人的贪婪性在作崇,还是将很多兰花铭品炒得高不及,当然有些花炒得越来越高,也有其数量太少的原因,这是大家公认的物以稀为贵在起杠杆作用。想想看,货只有独一无二的一两种,大家都想买,此时解决的唯一途径便只有抬高价格,来解决人人都想买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一些数量少的兰花铭品,便被炒得很高很高,像有人形容的简直是——天价。

  在这一回的炒作当中,因为兰价过高,受利益的驱使,不仅让很多兰友负债累累,更让人惋惜的是,三江并流区的野生兰花,遭受到了前所未的灭顶之灾,这应该值得我们反思和予以关注的。

  这一轮炒兰花,对兰友的致命伤是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出售假兰花,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投机分子,采用化学药品催种高档兰品,这些高档兰品卖回家后成了有“毒瘾”的吸毒兰株,一段时间过后,便自生自灭了。这样致使一些本身经济实力不雄厚,特别是靠贷款投资兰花的兰友雪上加霜。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指鹤庆兰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兰花开始处于休眠状态,很多兰友只好蛰伏下来,不敢轻举妄动。不过因为有些种植时间比较长的大户和受兰文化熏陶的兰友,仍然很有信心地等待来日重振兰市,多数人都以为这次兰市很有可能要僵持疲软好几年的。结果大大出乎兰友们意外的是,才过了短短一年多些,兰市又开始复苏起来,这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的。

  2004年下半年,一些品种像大雪素、奇花素、剑阳碟、苍山奇碟、滇梅(又名定草)、黄金海岸(又名领带花)、玉兔……相继掀起了几个小波澜,这让低迷的兰市重现曙光。

  不过这一次的兰市比前两次理性多了。虚高的炒作,假花横行,贷款持币,怕卖不到兰花而糊乱投资的现象大大减少。大家不断地审视兰市,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防止被骗……防假防伪防病防毒的能力增强,养植水平也得到提高。为了让兰市有一个健康发育的环境,我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对目前兰市何以如此虚高,作一点理发性的分析:

  一、兰花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兰花的品位。应该说兰花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具有物质价值。欣赏价值大家都已经认可,但兰花的物质价值一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其实兰花的生长范围相当有限,且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高档次的名贵兰是养高手们经过千辛万苦养育出来的,不历尽艰难是不可能轻易得到高品位的兰花的。况且养植越名贵的兰花,风险也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兰花的物质价值是存在的。且在如今大家都非常重视环保的情况下,兰花中一种已经濒临绝迹的植物名品,应该得到大家的保护。兰花的高价位,实际也就是在拯救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所才幻化出来的。

  二、兰花的价值与价格脱节的问题。这正如电视机、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的兴起是一个道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平民百姓谁敢奢想以上那些东西。从手机说,不仅价格是天价,消费起来也是天价。不过发展了一段时间后,这些东西也就因为扩大再生产的原因,同时也因为需要的人很多的原因,价格直线下降。不过生产厂家因为销量大,还是能够站稳脚跟的。还有我们可以分析过去一直比较推崇的大小雪素的情况也是这样,特别是小雪素在九十年代初期的炒作当中,已达到三五千元一株的高价。大雪素在世纪之初时,最高价也达到了一万五左右。不过数量一出来,它们的价值和价格便会理性地归位。因此,如今价格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要盲目地投资。不过这些品种会随着数量的增长,价格也会回落下来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价值规律。这种价值规律是——少贵多贱。并不是像有些人臆造的洗黑钱,或者转移赃款。

  三、炒作的原因是因为高档铭品兰花还垄断在少数人手里。应该承认铭品兰花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着炒作的成份。但只要认真疏导,精心培育市场,不要盲目投资,有一个以兰养兰的正常投资环境,坚决取缔恶意炒作现象的发生,兰花市场便会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

  兰花的前景应该说是令人乐观的。鹤庆为了迎接大理州第六届兰博会的召开,已经在北门原来的老农贸市场,建设了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花鸟兰花市场。只要我们理性地投资兰花,传承我们商帮的创新精神,挖干田的吃苦耐劳作风,小炉匠、石匠、木匠和马锅头的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鹤庆兰花产业引领滇西北,乃至全国,也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2-5 21:34 | 只看该作者
一桌“美味大餐”,让人“食欲”大增。
3#
发表于 2006-2-6 08:11 | 只看该作者
煌煌大文,拜读了.
商业传统,作用巨大.
4#
发表于 2006-2-6 12:28 | 只看该作者
  :)))wwmi06兄是个有心人,洋洋洒洒,言之有物~~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8: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在位的拜读!
6#
发表于 2006-2-7 22:03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新年快乐!

佩服王老师,洋洋洒洒上万字,一腔热血为鹤庆,向你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8 01:11 , Processed in 0.1904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