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2 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一代文豪大家苏轼,在仕途上虽历经了艰辛和坎坷,但他卓越的才华和诗情却一直被历代文人效仿和传诵,特别是他做人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更是被人们景仰和爱慕着。林语堂在其《苏东坡传》里曾说: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
  苏轼的一生大致历经了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三个时期,他的才情也一直被这三个皇上所欣赏。在苏轼任翰林院学士时,一次宣仁太皇太后把他召入便殿问道:您前年担任什么职务呢?苏轼回答说:我在常州担任团练副使。太皇太后又问:您现在担任什么职务呢?苏轼说:我现在担任翰林院学士。太皇太后说:您怎么一下子就升到这样的地位呢?苏轼说:那时因为碰上了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啊!太皇太后说:不是这样的。苏轼说,那就是大臣们商议和推荐的结果。太皇太后又摇头。苏轼惊异道:我虽然没有功绩,却也不敢从其他途径取得升迁啊。太皇太后这才叹了口气说:这是先帝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诵您的文章,都必然感叹,说您是奇才,奇才!只是一直没有使用您罢了!苏轼听后不仅失声痛哭,宣仁太皇太后和哲宗,以及左右的人都被感动的哭了。
  这则小故事十分感人,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素描,寥寥数笔的家常话,就烘托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的和谐氛围。在当时,苏轼的才华已经到了一个颠峰时期,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号称“苏黄”;他的文章,发展了欧阳修的文风,成就更在其上,并称“欧苏”;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与后继者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也颇有造旨,与黄庭坚、米萧、蔡襄并列为“宋四家”;文艺理论更是卓有建树,论文、论画、论诗都不乏警句流传至今。可以这么说,北宋文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缺不了苏轼。
  就是这么一个学识十分全面而又绝顶聪明的大家,苏轼表现出的不是恃才傲物,当仁不让,而是作为一个文人的厚道和忠诚。就象上边这个小故事,当苏轼听到太皇太后说先帝对他极为赞赏时,他并没有丝毫的踌躇满志和矫揉造作,而是“不觉失声痛哭”。他心中所拥有的只是一片对先帝、对国家的感恩戴德,从心底自然地流露出一种爱人民、爱国家的忠厚之情。
  宣仁太皇太后就是英宗之后,神宗之母,哲宗之祖母。当年,英宗还在做藩王的时候就听说过苏轼的名声,一直很赏识他,后来做了皇帝,就想按照唐朝的惯例把苏轼召入翰林院工作。可当时的宰相韩琪并不赞成英宗的做法,他说:苏轼是个前程远大的人才,将来一定应当为天下使用。只是现在关键在于朝廷要先好好培养他,让他在天下人士面前渐渐树立威信,这个时候朝廷再任用他提拔他,那别人就无话可说了。
  当时苏轼正在登闻鼓院做判官,也就是一个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信访办公室的一名值班员,如果一下子提拔到翰林学士,也就相当于中央的机要秘书职务,那无疑就成为当今所说的“火箭干部”。宰相韩琪的意思是说,这样的“火箭干部”,对苏轼来说没有好处,反而还会给他带来许多麻烦。
  英宗当时也就退了一步说,既然召翰林学士有点高,那就先给个修注的职务干干吧。韩琪还说不行,因为这两个职务都是差不多的级别。后来韩琪就给英宗建议,皇上既然这么想提拔他,那就先给他在馆阁中找一个能够接近皇上的职务,不过还要召他来这里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用他。英宗一听就笑了,说象苏轼这样的大文豪还需要考试吗?韩琪说,考试是一种公平的程序,不能因为他有才华就破格录取,这样不是爱惜人才的表现。后来苏轼考了两轮,才被列为二等,让他在使馆兼职。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韩琪并不是象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那些嫉才妒能之人,而是从爱护“远大器”的目的出发,坚持着眼于对人才的“培养”,着眼于逐步树立起人才的威信。韩琪不但不赞成英宗“火箭”似的提拔干部,哪怕就是兼一个能接近皇帝的职务也要考试。看起来,考试的目的并不在于苏轼是否有才能,而是在于表示一种公平的形式和程序。没有这种形式和程序在韩琪看来是害苏轼,是“适足以累之”。正因为如此,在后来苏轼知道这件事情后,感叹道: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以“德”爱人,而不是以私,而不是以一时之好恶来对待和爱惜人才。这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是一个值得非常重视和积极探讨的问题。当下一些干部的提拔和重用,常常是早就内定了的,然后再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人为的搞个什么某地学习、挂职锻炼,然后再给予机会让其表现。有些人也是惟恐自己被提拔的慢,不惜投机钻营,拉帮结伙,请客送礼。再就是搞裙带关系、以个人好恶、私情来提拔和重用所谓的“人才”,他们何曾想到什么“爱人以德”呢?何曾来遵循和坚持选拔干部的方法和原则呢?
  我们从苏轼的一句“公可谓爱人以德矣”的话中,体会到苏轼超人的卓识和坦荡宽广的胸怀。苏轼以自己的善良和善意来看待自己的进退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少苛求别人的缺点;多要求自己帮助别人,少怀疑人家陷害自己。这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可惜当今一些人是看不到这一点,更谈不上做到这一点的,他们常常是抱着一种疑惑和防范的心理来对待周围的反应,随时准备反戈一击,随时都在考虑着将自己的弱点深藏不露,更别期望别人会给他指出什么缺点和不足了……这种病态的心理又怎能与力主公平,坚持原则,心胸坦荡,善解人意相比。
  我们现在提倡“以德治国”,其实苏轼早在那个年代已经提出了,国家存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深浅,在于崇尚道德和风俗的淳厚。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当时苏轼评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不合理,完全是针对基本国情。苏轼对王安石的新法并没有直接从实施措施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加以辩论,而是从实行措施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上,即从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面上看是保守和落后,而实际是对人的根本素质的构成和人的精神道德水准这一终极问题的关怀。其实苏轼的观点和思想是于当时的特殊地理文化环境和因素分不开的。在冷兵器时代,疆域的辽阔和富有的悠久文化本身,就意味着富强。那么在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这种“道德之深浅”的观点难道不更是很重要的因素吗?物质的富裕并不能自发的产生道德的高尚,相反,却常常导致道德的沦丧;国家的富强也不能天然的就能带来风俗的醇厚,相反却往往伴随着世俗的浅薄。从人类的发展角度而言,国家的“强弱”和“贫富”等等一些概念都是相对的,而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才是人类追求的绝对目标。所以,在当前的社会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中,道德风俗的净化和国人素质的提高,始终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2-23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一楠老师追古溯今,写得好。
若说起东坡先生的一生,屡屡贬放不说,好在先生霍达,当朝人的损失吧。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一楠老师追古溯今,写得好。
若说起东坡先生的一生,屡屡贬放不说,好在先生霍达,当朝人的损失吧。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谢谢拈花微笑!问好!

4#
发表于 2006-2-23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最初由 一楠 发表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一代文豪大家苏轼,在仕途上虽历经了艰辛和坎坷,但他卓越的才华和诗情却一直被历代文人效仿和传诵,特别是他做人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更是被人...

这种文章让人感到新鲜,耳目一新!

5#
发表于 2006-2-23 19:35 | 只看该作者

^_^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追古溯今,很中肯的文字,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6-2-24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欢迎一楠老师多带佳作来
:)))
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0 编辑
最初由 木祥 发表
[QUOTE]最初由 一楠 发表
                由苏轼说“爱人以德”
  
  这种文章让人感到新鲜,耳目一新!
谢木祥兄,久未见,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_^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1 编辑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追古溯今,很中肯的文字,学习了!
谢清风盈袖!

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01 编辑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欢迎一楠老师多带佳作来
:)))
问好。
佳作的没有,热情的有。问微笑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2:13 , Processed in 0.0678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