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意地栖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3 12: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
    1

    一起去看电影好吗?


    刘晓芳问。


    刘晓芳是武汉建筑工地上的一名资料员。因为建筑,我们见过一面,彼此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还是因为建筑,我偶然进入她的空间,却读到了她的诗句——让我们来听听黑夜/那是一种孤独的声音/来自一个人的世界/那是一片安静的海/一群人的灵魂。


    我被这些自言自语打动了。二十多岁的她,已经在工地工作了六年,属于她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我大概是这个城市里惟一知道她还在写诗的人,我希望她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于是,几个月前,我们约会了一次。这回相约,距离上次又过了好几个月。


    影片原本是在光谷放映,前几日她接到举办方的通知,时间改为此时此地,她说,如果这回仍然凑不够一百五十名观众,活动的时间地点或许还会改变。
    2


    我们来了。


    签到,选票,在一堆明黄或玫红或其他什么颜色的塑料手环之中,最终,我选取了深蓝。


    上面还有一句诗呢。年轻的姑娘提醒我。我拿起看了看,什么也看不清,我摸了摸,仿佛那是一句盲文,些许的不平。


    看看,写着什么呢?我问刘晓芳。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刘晓芳念着,我笑了一声,从她手里接过来,戴上。


    我知道自己在笑,忍不住,也没想要忍住。签到处不远有两条长椅,我坐在那里,看着人们陆陆续续地来,签到,选票,挑选手环,站在海报前留影,来者多半是年轻人,年轻的女孩,年轻的男孩,我看着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也觉察出了自己的年轻。
    3


    放映厅小小的,暗暗的。


    我们影影绰绰,面无表情,约莫可见身形的移动。


    白色的幕布是亮的,幕布下方扯起的红红的条幅也是亮的,红红的条幅上面的警示自然也亮着,幕布通电,不要触摸。


    我一次次地回头,试图看清楚每个人,是怎么的际遇使得他们在这个阴雨的冬日来看《我的诗篇》这样一部电影?他们也写诗吗?
   

    我很少写诗。

    诗人于我,也并非如稚子,我敬畏他们,多于亲近。
    4


    我想起一部与诗相关的电影,片名就一个字——


    《诗》。


    六十六岁,患老年痴呆,只能靠做钟点工赚钱,养育孙子,在如此窘迫的日子,因为听了一回诗歌讲座,诗意仓皇地开放。


    “爱诗就是去寻找美丽的东西”,她说。


    而每当她写下一行,镜头便切换到另一幕场景,让我们看到现实的不堪。


    两个小时的观看过程,除了对导演李沧东的强烈嫉妒,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我始终是一个旁观者,比亚洲电影大奖的评审更冷静。
    5


    雪落下来。


    剪辑过后的画面,少了一些絮叨。


    苦难是不可以用来絮叨的,否则,便不是诗。


    似曾相识的名字,在哪里见过他们呢?


    在2005年第五期《绿风》诗刊上,发表了池沫树的《旷野或钢琴》,发表了郑小琼的《乡人》,发表了我的《夜行衣》。那是我第一次投稿诗刊,第一次就被刊用,我因此被不少写过很多诗的诗人戏谑,我也毫不掩饰地大笑。样刊寄到家里的时候,稿费单寄到家里的时候,爸爸和弟弟看着我手里的三十元,他们笑了,在他们面前,我没法笑,也没法谈论诗歌,甚至觉得尴尬。

    包括此刻。当一种潮湿、温热的液体流淌在我的脸上,即使是在黑暗之中,我也不忘谨小慎微地夹紧自己右臂,用几根手指的动作一次次地抹去它们。
    6


    许立志的死讯,我是知道的。


    富士康的楼,我也听闻过好几回。


    可是,如此密布的网,却是第一次目睹。


    又一个诗人跳楼而死,那时,我在干什么呢?


    我大略偏过头,侧耳听了一句,便回身继续手里的工作。


    读到他的诗句,也是第一次。


    原来,是他咽下了一枚铁做的月亮。


    谁料想得到,一年之后,他的月亮会从海底重新升上天空,重新以这样的一抹蓝,歇息在我的腕间。原来,我们是一样的溪水,终归会汇入到一起。


    是的,我也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人的生与死,原本极具仪式感。
    7


    我也笑过的。


    在吉克阿优的故乡,在那个彝族人家的黄泥土屋的墙壁上,我发现歪歪扭扭的四个字:东坡居士。


    那是另一个被湮没的故事。







64E6E541C24084EBD70A0047A41FC865.jpg (103.41 KB, 下载次数: 770)

64E6E541C24084EBD70A0047A41FC865.jpg
2#
发表于 2016-3-23 1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诗意的随笔,质感的语言,在叙述人和事的时候表现出内在的分量,也直达我们存在的本质。有着揭示生活与精神的关系时,内在的反思与审美意义。

3#
发表于 2016-3-23 1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隐忍诗性的笔触,没表达的比表达的要多,欣赏。

4#
发表于 2016-3-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和带有曲笔韵致与留白意味的叙述,让这篇随笔有了别致的气息和较强的穿透力。内心世界的呈现给人带来诸多反思。不错的文章,欣赏并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2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和带有曲笔韵致与留白意味的叙述,让这篇随笔有了别致的气息和较强的穿透力。内心世界的 ...[/quote]
这部纪录片很不错,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隐忍诗性的笔触,没表达的比表达的要多,欣赏。[/quote]
好的文章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诗意的随笔,质感的语言,在叙述人和事的时候表现出内在的分量,也直达我们存在的本质。有着揭示生活与精神 ...[/quote]
你若看了这部纪录片,会比我写的更好。

8#
发表于 2016-3-25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6 编辑 <br /><br />文字节俭,味道十足,读来很有张力。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2:05 , Processed in 0.12254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