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民间文学的讽刺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7 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来,发现民间文学当中蕴藏着丰富的讽刺,并独具特色。

  在具体陈述这个观点之前,必须先说明一下:我所使用的“民间文学”这一概念,其外延要比《民间文学作品选》上的要大一些。此书从汉代选自清代。我呢,一直延续到当代,乃至于现在。我把民间的一切创作,“顺口溜”、“谚语”、“民谣”、“段子”等等,都纳入了民间文学的范围——这点,自然也是有异于教材的。

  一、准确、犀利

  常常,恨自己作文章不能言简意赅、言约义丰。看看民间文学,不觉心生钦佩。你看汉代民歌“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只用了12个字,便把当时忠奸两类大臣的不同命运反映出来。明代自正统之后,有些地方的百姓因为吃不上饭,揭竿而起。官方与朝廷顺民把他们称之为“贼”。与“贼”相关联的,便是剿“贼”的“军”与“兵士”了。这三类人,无一不残害良民。对此,人们使用了10个字来表达愤恨情绪:“贼如梳,军如蓖,士兵如剃”。

  与这两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十几年来一直流传着的一副对联,内容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不行,行也不行。”21个字,把用人方面的弊端揭露无遗。

  二、幽默、诙谐

  明代正德元年,一名叫陈金的大臣,以右都御史的官衔总督两广军务。当时,断藤峡内的苗人不时地出峡杀、掠汉民。陈金不愿意用兵。他知道苗人的生活离不开食盐,并且还十分喜欢吃鱼。于是,他便与苗人歃血为盟,容许苗人出峡与汉人交易,但不能对汉人构成伤害。陈金还把断藤峡更名为“永通峡”,以示苗、汉通好。但是,苗人阳奉阴违:与汉民做买卖不给银子,杀掠之事也没有停止。时人讥陈金失策,编出这么几句:“永通不通,来葬江中,谁其作者?噫,陈公。”读到最后三个字时,我忍不住笑了,因为讽刺、怨艾皆在其中矣。

  前年,我去山东某地出差,听当地人编排市政府的几名市长,亦能捧腹。几个市长有好吃的,有好酒的,有好色的,于是,人们便这样说:“要知饭菜行不行,请问辛里明。要知美酒香不香,请问杜子壮。要知小姐娇不娇,请问高射炮。”我问官员名字是真的吗?他们笑笑,说姓是真的,名就是绰号了,我们背地里天天高射炮高射炮地叫。

  三、夸张、形象

  明代民歌当中,有一首《夺泥燕口》,极尽夸张、形象之能事,直刺权力者的贪婪。那民歌云:“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里刳脂油。”

  近五、六年来,社会上流行各种各样的“段子”。自然,其中渲染色情的,粗俗不堪,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有一些透过男女之事,还是能够显示一点智慧的。其实,我国历代的笑话之作,如《笑林广记》当中,写男女之事的篇什占了很大份量。“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只要无伤大雅,谈谈也无妨的。

  下面说一段嘲讽官员好色的。说是一个女职员到一个单位工作,两年时间,流产五次。医生语重心长地说:“你不能再流了,再流,形成习惯性流产,结婚以后就难怀孕了。”女职员听后叹息,说:“没法,都是感情逼的,单位上五个领导,这还得罪了两个哩。”

  这一段,差不多就是一篇小小说的雏形了。两人的对话,可称精妙、形象。医生的话符合医学道理,流露出善良禀性;女职员呢,无奈当中透着一点微微的自得。

  我有一个很固执的观点,那就是小说无论怎样发展变化,总离不开人物;有人物就得说话,就得做事。所以说,人物的言行,是小说的重要因素。进而可以这样说,写好人物的言行,是小说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感情逼的”,可以反复玩味。这四字,把女职员的潜意识的沉沦表现了出来:本是滥情之事,她却说是感情逼的。这样,自叹便成了绝妙的自我讽刺。

  四、活泼、风趣

  清代民歌当中有一首写爱情的,名《露水珠》,活泼尖新。道是:“露水珠儿在荷叶上转,颗颗滚圆。姐儿一见,喜上眉尖。恨不能一颗一颗穿成串,排成连环。要成串,谁知水珠儿也会变,不似从前。这边散了,那边去团圆,改变心田。闷杀奴,偏偏又被风吹散,落在河中间。后悔迟,当初错把宝贝看,叫人心寒。”

  我小时候,乡亲们的饮食粗劣,极少吃到白面。这样,大队、小队干部们开会时,便会乘机给家人带回一些食物来,主要是包子、花卷什么的。广大社员吃不上,心生羡慕,便编出一段话来,内容为:“白菜帮,帮白菜,队长开会刚回来。孩他娘,你先尝,当官比当社员强。”

  有些识字不多的古之良将,用兵却暗合兵法。上边这段讥讽队长沾小便宜的顺口溜的创作者,文化也不高,但所作却深合“赋、比、兴”中的“兴”法,真让人感到惊奇。这段人生初期经常挂在嘴上的话,现在在电脑上打出来,我心里不由得有点酸楚。

  当然,民间文学当中的讽刺特色,肯定还有我所注意不到的。话说回来,仅仅以上四点,如果我们在写杂文时能够吸收的话,其风貌亦会渐渐地丰富多彩起来的。

  民间文学的讽刺特色,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创作者内心的情感积累。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他说的“郁结”,就是情感积累的意思。于此,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写好杂文,除了平时的读书观察之外,还要注意情感的储蓄。这就像大型水库一样,只有成年累月地涓滴不弃,才能有奔腾咆哮的一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17 09: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我们当地的顺口溜说全国的财政状况是这样的: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里财政满面红光,县里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里财政哭爹喊娘!
3#
发表于 2006-3-17 15:34 | 只看该作者
民间文学有很多可用之处,仔细研究会对文人学士有所帮助。
4#
发表于 2006-3-17 16:5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读武版文章总会觉得很深,要细加玩味。原来也会写这么清新活泼的小段子。拜读!文中词句情景,一幕幕如在面前,评论的话就不多说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17: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学习了!
我们当地的顺口溜说全国的财政状况是这样的: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里财政满面红光,县里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里财政哭爹喊娘!


谢谢阅读.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非常赞同武版对民间文学的界定.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学的基础和源泉.在当今之世,短信为民间文学的繁荣更增加了翅膀.

放宽视野,万物皆可取法.
7#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17: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牧文老树 发表
民间文学有很多可用之处,仔细研究会对文人学士有所帮助。

谢谢老树先生点评!
民间文学发自心底的那种精神,不献媚于人的那种精神,那种活泼,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
8#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17:4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以前读武版文章总会觉得很深,要细加玩味。原来也会写这么清新活泼的小段子。拜读!文中词句情景,一幕幕如在面前,评论的话就不多说了。


谢谢水如空.
9#
发表于 2006-3-17 22:48 | 只看该作者
  武兄的文字可谓精当,从文字说练到炉火纯清,杂文的笔法恰如其分.看来写好文章(不单指杂文),功力可不是简单的.多学习多积累,才能成好文.这篇东西自然不能例外.
10#
发表于 2006-3-18 09:3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艺术来自民间,群众的智慧往往让人击节叹服,博闻多识,自然运诸文字,撒豆成兵,学习.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武兄的文字可谓精当,从文字说练到炉火纯清,杂文的笔法恰如其分.看来写好文章(不单指杂文),功力可不是简单的.多学习多积累,才能成好文.这篇东西自然不能例外.

谢谢房子版主.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真的艺术来自民间,群众的智慧往往让人击节叹服,博闻多识,自然运诸文字,撒豆成兵,学习.


谢谢黑雪.
13#
发表于 2006-3-18 12:40 | 只看该作者
明史专家,篇篇都有明代的内容……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5: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明史专家,篇篇都有明代的内容……

谢谢407!我只是喜读明代历史而已。
“贼如梳,军如蓖,士兵如剃”。这句鲁迅好象也引用过,他去掉了一个“士”字。
15#
发表于 2006-3-19 09: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版主好文。
我从版主此文中读出了另类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12:23 , Processed in 0.2097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