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探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6 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要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技术创新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重要制度保证。理论界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进行过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模式,从企业这一层次上看,似乎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外部因素,即使研究了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是从组织心理的角度去考虑。本文试图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强化企业创新动力的目的。

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回顾和总结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的一般理论,对于探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论述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1]研究者一般把以上五种形式归结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组织三类。

自然彼特后8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说法各异。综合各家的观点,可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出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2]但是,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是企业家而非发明家和革新者;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综合过程,发明创造始于科学研究而终于科学规律的认识成果和技术应用的成果。当然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创新包含发明创造的过程,也必须借助于发明创造这一过程。只有借助于发明创造并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与产业化,技术创新才算完成。发明创造的成果也只有被运用于生产系统,运用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最终实现其价值。

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创新动力。只有解决了创新动力问题,企业才可能性积极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认真解决好创新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至为重要。所谓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重新组织诸生产要素,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不断的内在要求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外在要求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总和。企业技术创新力机制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动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的持久的创新要求和创新冲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才能能动地不断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②整体性。技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运行以各动力要素的动能为基础,各动力要素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③相干性。动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产生一种功能放大现象,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使动力要素间产生反馈效应,从而推动创新的持续进行。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按照诸生产要素及外部环境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模式。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讨并形成了一些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几种:

1.技术推进模式。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产生垢,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驱使技术创新活动得以产生和开展的根本动因。通过技术创新,让科技成果走向生产,并因创新的成功,而使这些成果转化为全新产品,创造出全新的市场需求。20世纪中叶以前的时期技术创新,多是技术推进型的。但在二战之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活动已由过去的利润导向转为市场需求导向。在这种背景之下,按照这个模式,我们无法去解释为什么有些科学技术成果难以或根本无法转化为技术创新。日本在半导体、复印机等多个领域的强大的产品创新实力,为什么却是美国的科研成果?这些现实表明,科技的突破与发展,确实给企业形成一定的创新动力,但它并非企业创新动力的唯一源泉,我们还应在市场中去寻找答案。

2.市场拉引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源自市场需求,具体讲就是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这样市场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但这种模式无法解释某些产品创新并非由直接的市场需求所引起(如电动机、计算机),也无法解释有些市场需求并未引起技术创新。

3.技术推——市场拉综合作用模式。这一模式是在综合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强调二者的配合与协调,认为企业既要寻找技术上的可能性,即技术支持,又要确定市场机会的存在与否,即市场需求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是在这两方面的支持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一模式比前两种模式发展了一步,但它忽视了技术创新主体自身的内在因素,仅仅注意到了一些外部因素,也是不完全的。

4.技术规范——技术轨道模式。这一模式是英国经济学家道西提出来的,他认为,根本性创新会带来某种新的观念。这一观念一旦模式化,就成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就固化为某条技术轨道;一旦形成技术轨道,在这条轨道上就会有持续的创新涌现。这个模式仅从科学技术本身去寻找技术创新的动因,并且不能提示最初的根本性创新源于何因,因而也是不完全的。

5.N——R关系模式。这一模式是日本学者希腾优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因在于社会需求(Need)和社会资源间(Resourses)的矛盾或“瓶颈”。N——R关系模式和市场拉引模式类似,都是从社会需求入手,认为技术创新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适应。显然也不能对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要求作出解释。

以上的理论模式,过多地强调创新的外部因素,即便强调了企业内的一些生产要素如技术等,也未能触及到企业的能动主体。为此,有人又试图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根据主体对行为的选择、对需要的满足程度等来建立主体动力分析模式。如项保华的创新主体需求分析模式,[3]根据创新对主体需要满足的及时性和合意性、主体内在需要集合、技术创新活动集合以及源于内外环境的剌激及压力所构成的外在激励集合等因素而构造其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这种探索已接近到对企业内主体行为的分析了,但由于心理因素以及建立在心理因素基础上的组织行为因素属于主权主观范畴,仍然不能从客观内在规律上解决企业创新的动力问题,因此,还必须进行更为深入更为客观的分析。

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新探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我们认为,要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必须先从内因剖析入手,然后分析影响内因的外部条件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为此,首先要明确创新主体。从整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而言,企业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主体,只有企业才是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最佳载体,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纯研究部门则是技术创新的辅助性主体。就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人,即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企业家。其次,要明确创新主体的动力源。企业与企业人对创新收益的追求首先必须是建立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只有明晰的产权才能明确其利益之所在。为保证和扩展在产权明晰基础上所带来的利益,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人必须要不断创新。可以说,产权及产权所产生的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当然,企业之所以进行技术创新,在这里首要追求的是创新所带来的垄断利润,这是由企业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由企业产权利益关系所决定的。再次,要明确创新动力的激励机制。企业和企业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的目标就在于创新“纯收益”的最大化。但是,要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追求创新“纯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对立一种动力激励机制,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现在假定,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和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企业人都具有经济行为特征,对面临的各项选择会进行成本收益计算,以达到“纯收益”(收益减成本)的最大化。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即在于追求创新的“纯收益”最大化(笔者不否定创新主体的其他追求)。

明确技术创新主体及其行为特征后,我们再分析一下对创新主体行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某些特征。

(1)、技术创新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创新的初始时期和开发时期,企业投入多产出少,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因此收益远远小于成本而为负值。进入成熟(或称企业化)时期后,由于开始批量生产,创新企业的新产品优势,或采用新技术、新资源降低成本的优势逐步显现,以到收益不仅超出成本,而且超出创新前的收益水平。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由于新产品为他人所摹仿,新技术扩散,新市场被其他企业挤占,创新资源被他人开发,创新企业收益上升到最高限后即逐步下降,创新进入了衰退期,企业创新带来的优势逐渐消失,成本和收益接近部门平均水平。[4]

可见,技术创新的收益与成本在创新周期中具有不均匀的时差分布特征,另外,技术创新较其他投资活动而言,研究开发时期较长,因此其投入产出的时差也较长。

(2)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其中环节很多,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如开发费用、人才培训、设备更新、市场开拓费用等,因此,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投入的经济活动。技术创新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性风险,如技术开发本身的成熟度不够;二是市场风险,如竞争对手率先推出更具创造性的新产品,或是消费者观念和需求发生变化,或因开拓市场投入过高或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盈利过低或根本无盈利可言;三是社会风险,如自然风险或政策性风险。高收益主要是指技术创新一旦成功,创新企业可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

通过以上对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动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动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纯收益”的预期,具体讲,是取决于企业对创新收益、创新风险、创新成本的预期或估算。据此,可建立如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5]

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预期收益×创新成功概率—技术创新预期成本。

用符号表示为M=∑RE-C,其中M表示动力(Motivation),R表示收益(Revenue),E表示期望值或成功概率(Expectancy),C表示成本(Cost)。这一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创新纯收益最大化模式”。

从上式可知,创新预期收益、创新成功概率与创新动力成正相关,创新成本与创新动力负相关;∑RE-C之差越大,创新动力越强。

三.对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几点建议

由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分两个层次——企业和企业人,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时应从企业整体动力机制和企业内个体动力机制两方面来把握。

从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看,企业内个体的创新潜能和创新动力蕴藏在不同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等个体中,要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潜在的创新动力变成现实,必须从他们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及其追求入手。其一是从各个体所处的“物质的、可以实际感觉到的条件”(马克思语),所追求的利益入手。不同的职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他们的经济利益、价值实现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创新,充分激发和强化企业人的技术创新动力。其二是从各个体的智能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方式追求入手,这需要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来激励企业人的技术创新。

从企业整体的创新动力机制看,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很多,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产权性质。企业产权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的运行状况。若企业产权清晰,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对技术创新收益会有明确的预期,企业会为获取创新收益而产生强烈的创新动力;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企业对技术创新收益就无法形成把握的预期,其创新动力将会弱化。因此,进一步推进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制度和保证。(2)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它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创新压力和引力。如,不正常的市场秩序、恶劣的过度竞争、需求不足或不明显,都可能使企业产生较低的创新收益预期,从而弱化其创新动力;反之,则相反。因此,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3)创新技术。创新技术获取的难易、创新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及其相关技术的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以及技术转换过程的损失,都将对创新的风险和创新成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方式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或采取自主创新,或采取联合创新,或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方式,以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18:19 | 只看该作者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要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技术创新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重要制度保证。理论界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进行过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模式,从企业这一层次上看,似乎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外部因素,即使研究了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是从组织心理的角度去考虑。本文试图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强化企业创新动力的目的。
3#
发表于 2006-4-7 15:28 | 只看该作者
借鉴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17: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灵燕 发表
借鉴学习.

谢谢你的回帖支持!
5#
发表于 2006-4-8 10: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灵燕 发表
借鉴学习.

有参考价值。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10: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枯木 发表
有参考价值。

感谢朋友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问好!
7#
发表于 2006-4-8 15:4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技术创新力机制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动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的持久的创新要求和创新冲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才能能动地不断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②整体性。技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运行以各动力要素的动能为基础,各动力要素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③相干性。动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产生一种功能放大现象,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使动力要素间产生反馈效应,从而推动创新的持续进行。
8#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2: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点 发表
企业技术创新力机制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动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的持久的创新要求和创新冲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才能能动地不断...

问好雨点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29 , Processed in 0.05016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