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百年枣树仁义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6 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


  枣树是北方常见的庭院种树,它枝干虬劲有力,果实繁多可口,象征着忠勇仁义,子孙满堂,既美观实用又寓意美好,广受人们的欢迎。据说,枣树的美名得益于黄帝,创造于仓颉。相传,中秋时节黄帝带领大臣到野外狩猎,行到中途又饥又渴,这时见到几棵树上结着诱人的果实,大家忙去采摘,那果实吃起来酸中带甜,大家连声叫好,但不知叫什么名字,就请黄帝赐名,黄帝想了一想,说道:此果一路找来不容易,就叫它“找”吧。后来苍颉造字时,根据该树浑身是刺的特点,就用刺的偏旁叠加起来,创造了“枣”字。在山东德州宁津县大柳镇石西村村东的一所百年老宅里,有一棵据说已长了200多年的枣树,它树干笔直,分成五个枝杈,象巨人的手掌伸向碧空,树枝刚健繁密,傲风凌霜,怀仁抱义,气势不凡,就像它的曾经的主人白奶妈、王二爷那样,传播着高尚的品德与节操。

  白奶奶是民国时石西村有名的神匠,她的丈夫王启泰、大哥王润泰是村里的富户,家族在济南等地开有钱庄银号,可惜后来被日本鬼子巧取豪夺敲诈一空,只得重新回到石西村居住。白奶奶的宅院修得十分讲究,前后两进院落,三间正房两间跨耳,东西各有厢房,中间的天井东种着一株枣树。白奶奶年轻时就一头白发,人长得白净端庄,又乐善好施,村里人便都叫她白奶奶。她笃信神佛,在枣树旁边的东厢房里供满了各路神仙,上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泰山奶奶,下至狐仙爷、长仙爷、黄仙爷、白仙爷、灰仙爷,无所不包。村里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事,都来找白奶奶祈求神仙保佑,每次祈祷完毕,白奶奶总会送人家两把大枣,说回家煮了粥,喝了会保全家平平安安。每逢九月九是传说换童子的日子,附近有很多孩子在枣树下认白奶奶作干娘,以求无病无灾,不被上天中途“收走”,白奶奶作为回礼,就摘下刚好熟的枣子给孩子们吃,嘴里轻轻念叨:“吃吧,吃吧,长命百岁”、“一天三颗枣,一辈子不显老”。也许是白奶奶心无杂念一心向善,老人家80多岁了依然行动自如,人们都说她是附近李满村碧霞祠的云霄娘娘转世(传说云霄、琼霄、碧霄三霄娘娘是财神爷赵公明的妹妹,玉皇大帝让三位娘娘扔鞋子定属地,老三碧霄年纪最小的扔的近就封在泰山,也就是泰山奶奶,老二琼霄封在了河北吴桥,老大云霄则封在了大柳李满村)。白奶奶晚年搬到李满村居住,61年无疾而终,当时连年发大水,粮食颗粒无收,人饿得走路都得扶着墙,更不用说抬棺材了,人们都愁如何把白奶奶送回石西村安葬,说来也神奇,第二天突然天降大雨,水有齐膝盖深,雨停后白奶奶的棺材竟然顺水自各儿漂到坟上去了,事后人们都说这是白奶奶的仁慈感动了上天。

  白奶奶去世后,她住的院子成了村里的集体财产。后来,村里一个叫王功泉的花60元钱将这处宅院买了下来,老宅由于洪水侵泡也倒了,但院里的枣树依然生机勃勃。王功泉将房子翻修后住了进来,他人很仗义,平生最好打抱不平,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爷”,又因他正义凛然,说一不二,还有个“皇帝”的绰号,谁家小孩子哭闹不听话,大人一说皇帝来了,小孩子便不敢再哭闹了,村里有个邻里纠纷、兄弟不和的事也都来找他评理,因屋小不方便,他又不信鬼神,于是重新整理了枣树旁供神的厢房,搬出各个神龛,专门用来给村民端理说事。当时二爷当家,几个兄弟不分家,都住在一个院里,人口很多,村里有些男人喝完酒爱打老婆,有的女人被打之后娘家人索性就带上干粮被褥,把人安顿在二爷家,二爷便让他人家暂住在枣树旁的小屋里,那家男人也不敢上门要人,直到那男人保证不再打老婆了,才让把人接回去。一次,有个外村被二爷教训过的人不服气,用三股叉把二爷的门叉了三个窟窿,二爷一口气追出去三里多地,象提小鸡似的把那人提回来绑在了枣树上,绑了他一天一夜,直到那人服软求饶才放过了他。文革期间,二爷因为腹痛住进了医院,医生说要动手术,手术时医生竟被造反派拉走去游街批斗,二爷活生生死在了手术台上。原来被绑过的那个男人听说二爷死了,兴高采烈的到二爷的坟上又蹦又跳,大喊大叫说:你这个家伙终于玩完了!也许是因为兴奋过度,那家伙竟一跤摔倒在了坟头上,被送进了医院,住得竟然也是二爷生前住过的那张病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惊又吓也一命呜呼,村里人都说这是二爷把他带走了。

  鲁侯相门子,佩义而服仁。也许是受白奶奶、王二爷等传奇人物精神的影响,从老宅里走出去的孩子们都上进要强,白奶奶、王二爷的这些孙辈孩子们都在北京、南京、济南、新疆、辽宁、德州等地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他们也时时挂念着村里的老宅与老枣树,担心因为拆迁等原因老宅与老枣树被人为破坏,村里这些年生活也好起来了,他们准备一起努力把宅院与枣树保护起来,里面陈列上先辈曾经用过的物品,给后辈们讲述他们传奇的人生故事,让他们仁爱忠义的精神永远留传下去。



2#
发表于 2016-3-2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乡土气息浓厚,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让人读了意犹未尽。

3#
发表于 2016-3-26 1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人物勾勒栩栩如生。以树喻人妥帖质感。树的性质就是人的精神就是品行的镜子,它用与时间迂回的态度见证了人的成长和生活变化的实质,同时又不动声色地丈量和检阅了我们的内心质量的高下。纪实文学与散文体水乳交融,方能有效彰显文章的意境厚实度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开阔度。欣赏。久不见了,问好!

4#
发表于 2016-3-26 2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读到你如此严谨干净而又温暖的文字,好高兴!人物的传奇色彩很浓,读后难以忘怀!问好!

5#
发表于 2016-3-27 1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一棵枣树,两个传奇人物,写得十分生动,人物刻画很是成功。问好!

6#
发表于 2016-3-27 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古老的枣树,传奇的故事,石西村的老宅院成为一个村庄文化积淀的地方。

7#
发表于 2016-3-27 1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一颗古枣树牵出了几辈人的感情,也牵回了从石西走出去的游子的寻根之情。刚刚送走客户,在闲谈中客户忽然听见我说”宁津“,他顿时打断我是山东宁津吗,说他的老祖也是宁津县的,还让我看了他的微信群“宁津王家”,他们也正想回宁津寻根。只是找不到具体的线索。石西村的老祖也是宁津迁过来的。    我眼眶湿润....这是什么,这么多的机缘巧合。想拥抱。这是一股力量一种精神的指引。老枣树老宅一个让儿孙们思念的地方。
感谢您的存在,感恩 感恩。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谢谢各位,好久不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寻找到这个根,人生才不再漂泊……

9#
发表于 2016-3-29 1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5 编辑 <br /><br />一颗古枣树牵出了几辈人的感情,也牵回了从石西走出去的游子的寻根之情。刚刚送走客户,在闲谈中客户忽然听 ...[/quote]
你有古树保护意识,精神可贵,值得敬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2:00 , Processed in 0.25966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