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捉鱼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7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  
捉鱼儿
  
  岭南的这个三月,雨季来得特别早,比往年差不多提前了个把月,连日里阴雨绵绵,尤其到了晚上,每每枕着嘀哩叭嗒的雨声入眠,这感觉像极了故乡的春夏时分。迷迷蒙蒙中一早醒来,许多的鱼儿竟从梦中游出,活蹦乱跳,恍惚之间,让人忽然忆起了儿时那些捉鱼的事儿。
  
  我生长的地方,属汉水流域,河网纵横,沟汊密布,淡水鱼资源极其丰富。我打小就伴着鱼水长大,几乎可以这样说,家里除了请客过年,没怎么赶场买过鱼儿。要吃鱼,只要跟着父亲往河沟一走,保准一碗鲜嫩的河鲜就滋溜到了肚里。
  
  父亲捉鱼的技术,在湾子里数一数二,鱼儿只要碰着他的手,十有八九逃不脱。浅水河坑里,空手捉鱼是父亲的绝活。两只大手合围到河坡边或者沉在河底的树枝淤泥间,像太极推手般粘附在滑溜的鱼鳞上,捏住鱼的鳃窝,在水面摆洗掉泥沙,用牙叼住,任鱼尾在脸上无奈挥舞挣扎,径直佝下身子,再去捉另一条鱼儿。这样的情景,大多发生在父亲干完农活归来,恰逢水情鱼讯,一时兴起并没做什么准备的时候。
  
  父亲更厉害的绝活,是深水中徒脚捉鱼。夕阳的余辉透过屋后茂密的湾子林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吃过晚饭的汉子们在河水里洗刷嬉闹,像一条条自在的大鱼浮游在河面,以此祛除一天劳动的疲劳。突然一条红白相间的鲤鱼跃出水面,引来众人惊呼啸叫,随即落入水中,冒出一串气泡,消失了踪影,汉子们便争相追逐捉拿这条鱼儿。但谁也没捉到。有人说:“八成鱼儿慌了神,躲到河底‘塞窝’了(我们老家把鱼儿闭气塞进河床泥草叫‘塞窝’。鱼儿离开水面便死,但塞了窝却不死)。”这时便见父亲直起了身子,双臂在水中打水平衡,双脚在河底水草淤泥中踩探。许久,父亲在水中仰着头宣布:“捉到了!”众人齐叫:“不可能!”父亲“噌”地在水中做出一个“过顶踢”,一条鱼儿摇摆着身子出现在父亲浮出水面的脚趾头,水花四溅。“是刚才那条鱼儿么?”众人疑惑地问。父亲喷出一道水雾,喘口气,换手将鱼儿甩上河岸边纳凉的母亲婶娘她们,嘿嘿笑道:“不管是不是那条,反正这是一条货真价实的大鲤鱼,少说也有斤把。一会到我家吃酒喝鱼汤消夜去吧!”
  
  父亲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欢看父亲捉鱼,也喜欢跟在父亲身边去捉鱼,那种感觉无比美妙。我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去捉鱼的情形。
  
  那是一个暮春的早晨,父亲叫醒了我,我们喝完红糖炒米茶,带上鱼篓,出发了。下了一整夜的雨,基本消停。天麻麻亮,天空中游走着大片灰白的云层,地上松软泥泞,有一些微风吹过,偶尔飘落几点雨滴,远处的丘陵和村落显得特别干净和逼眼。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挽着齐膝的裤腿,赤着脚,夹着锹,在田垅上轻快地走,我穿着高筒套鞋和雨衣走在后面。沟渠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一片浑黄,青葱紫红的红花草锦缎般铺缀在水田,水田里一畦畦秧苗地头汪满了清澈的积水,嫩绿的秧苗尖子露在外头。
  
  父亲紧走几步,在秧田田垅上挖开几个口子,又修补了几处泥垅,说:“昨晚雨太大,之前做的平水口子,速度太慢。再不放水,秧苗得淹死了。”
  
  看着父亲忙乎了半天,我我有点着急地说:“您不是带我捉鱼来的么?”
  
  父亲笑了笑,说:“事也要做,鱼,也要捉!”
  
  我噘着嘴,踩着沟渠边的花花草草,拿起树枝,挥向浑浊的沟水,大叫:“鱼儿鱼儿,快出来!”
  
  父亲又笑了笑,说:“这田沟涧子里的水,虽然连着河水,但因为狭窄浅显,平时很难得见到大一点的鱼儿游过来,只有在下大雨涨水的时候,它们才会到来。别急,会有的!”
  
  父亲把我引开一点,从裤兜里摸出一棵烟,点燃,吸了几口,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再过几个月,你就要上小学了,就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了,许多事情,都要开始学会,农活啊,捉鱼摸虾啊,得慢慢来,不能急……”
  
  我哪里能想那么多呀,眼前,我只想把这捉鱼儿学会呢。我用树枝继续在田沟里漫无目的地搅和着,看着一只绿皮青蛙带着一群黑乎乎的蝌蚪顺着沟水往下游游去。
  
  “扑扑扑扑,扑扑扑扑。”我突然听到一阵水花扑腾的声音。
  
  父亲狠狠吸了一口炭红的烟棵,欣喜地说:“鱼上来了!”
  
  我顺着扑腾声望过去,可不,就在父亲挖开的那个大口子边,秧田和沟渠间存在一尺多高落差的水流中,几尾黑背白肚的鲫鱼已经从沟子里游上了秧田清清的水里,有两尾刚扑腾到口子边,一块土垡掉了下来,鲫鱼和土垡一起落进田沟。
  
  父亲扔掉烟屁股,把铁锹往田垅上插稳,说:“春天的鱼儿,喜欢到上游产卵,拼着体力也会往上游。走,捉鱼去!”
  
  我兴奋地脱掉套鞋,学着父亲挽高裤腿,下到田沟涧子,从下游往流水口子那边悄悄趟过去。水很凉爽,我甚至打了个尿惊。偶尔有虫唱从红花草间传来,几只白色的蝴蝶和褐黄的蜜蜂飞进红花草红白相间的花蕊。田野里很安静。但是流水的哗哗声和鱼儿自己的扑腾声掩盖了我们的行动。我和父亲一步一步靠了过去,看到鱼儿贴着水底泥坎,迎着流水艰难地往上面的秧田前行。父亲双手伏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一尾鲫鱼边,轻轻收拢手指,鲫鱼在父亲的掌心挣扎了几下,就被父亲放进了腰间的竹篓,发出狂乱的打挺声。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手指靠过去,猛地一抓,鱼儿“扑扑”挣脱,其他几尾鱼儿受到惊吓,瞬间逃走。我大受挫折,心情懊恼。父亲笑了笑,说:“你手掌小,要看准目标,要像捉蝴蝶一样集中注意力,突然发力。不急,今天水很大,鱼儿会不停地游上来。”
  
  多年以后,当我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北极熊在阿拉斯加瀑布捕捉三文鱼的精美镜头,回想起那天我和父亲捉鱼的场景,不禁会心地笑了。那个春天的早上,几番失手后我终于捉到了鱼儿。后来父亲在秧田里的水放得差不多时,做起了田垅的几个缺口,游到秧田里的那些鱼儿,也被父亲捉进了鱼篓。我们回家的路上,父亲高兴地对我说,嘿,今天可是一举几得呀。我还记得那天的午餐父亲还让我喝了一小口谷米酒。
  
  后来,我也单独捉过鱼,不仅捉白鳞鱼,还捉鳝鱼,不仅用外形酷似日本富士山的“麻罩”(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喇叭形的捕鱼工具,将鱼罩在里面,用手到里面捉)捉鱼,而且用“赶筝子”、“推筝子”(这两种都是用鱼网和竹棍做成)捉鱼,撒网捉鱼那更不用说了。只是,我捉的鱼儿,大多都卖到了集上的鱼市。
  
  前年春上,父亲突然病倒了,我从南方赶回去,特意带了很多稀有补品。父亲眨巴着苍老的眼睛,对我说:“别瞎用钱了,没用的。”
  
  我鼻子一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跑到湾子后面,挽起裤腿,下到冰凉的小河里,捉了一碗鱼,令我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一条两指长的黑鱼——我们那里也算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河鱼了——煮好后我端到父亲床前喂他。父亲艰难地够起头,尝了两口汤,吃了一筷子黑鱼肉,就放下了,吞了半天才吞下去。父亲说:“老子捉了一辈子的鱼,第一次吃到你亲手捉的鱼做的鱼汤,够了……”说罢,父亲露出了微微地笑容。
  
  今天,从床上爬起来,看了看日历,猛然想起该回去一趟了。窗外的雨,还在下个不停。一早出现在眼前的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许是父亲在天堂给我托的梦罢。
  
  2016/3/27

  
  

2#
发表于 2016-3-27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捉鱼的过程描写活灵活现。学习了!问好!

3#
发表于 2016-3-27 1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写捉鱼,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生活中的那份趣味、活泼,以及祖辈在生存过程中积攒下来的智慧被捕捉到笔下,读来十分舒畅。但看到文尾,不觉鼻酸……原来那些快乐的场景早已远逝,不会再重回,这竟是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两相对比,童年的快乐更甚,现在的凄楚之感也更为浓郁,虽然没有过多着墨于现在的心情。好文章!问好!

4#
发表于 2016-3-27 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场景的带入感很强,细节的描画生动而有趣。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可以再打理一下,将全文放在一个统一的语言基调上,减少落差感。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捉鱼的过程描写活灵活现。学习了!问好![/quote]
谢江山兄雅赏。也向兄台学习、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写捉鱼,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生活中的那份趣味、活泼,以及祖辈在生存过程中积攒下来的智慧被捕捉到笔 ...[/quote]
前边欢快,后面伤感,情绪的转折是有些落差。花版的品论十分中肯。也感谢花版的鼓励。向您学习,问候!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场景的带入感很强,细节的描画生动而有趣。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可以再打理一下,将全文放在一个统一的 ...[/quote]
      导致这个落差的原因,是我在写作过程中觉得那些欢快的事儿讲出来给读者的感觉也许仅仅是有趣,文章的意味上可能不足,于是在文尾有意把清明的怀念写进去,这样就造成了整个文章的语势及感情基调的不一致——可能会产生矫情的感觉。首尾两段,也是有意把“春夜听雨”栏目名字写进去了,可能不够自然。                              
      木门版的建议非常好,这是我以后写作中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
      感谢木门版认真品论,向您学习,深切问好!              

8#
发表于 2016-3-28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捉鱼的场景和过程,写得自然、质朴、形象,结尾写到写到父亲那个情节,增添了文字本身的分量和内涵,加强了表达的艺术效果。我少年时非常喜欢捉鱼,看了文字,觉得自然亲切。
问好。

9#
发表于 2016-3-28 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写捉鱼,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生活中的那份趣味、活泼,以及祖辈在生存过程中积攒下来的智慧被捕捉到笔 ...[/quote]
昙花已经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得差不多了,呵呵。我补充一点,从文章的叙述走势上确实看得出来,童年的快乐更甚,现在的凄楚之感也更为浓郁。不过我认为这样的反差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此,生命的不同阶段就是如此。更何况,也因为这样的反差也只有这样的反差,才能够在愉悦与悲哀之际,在现实与天国之间,栩栩如生地呈现和揭示出仁厚之爱,呈现出真挚情愫的内核和本质。

10#
发表于 2016-3-28 2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电影回放。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7 编辑 <br /><br />电影回放。[/quote]
这就是说很有画面感,如果兄台觉得是文艺片我就知足了。谢秋叶兄雅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09:27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6-3-28 10:17
捉鱼的场景和过程,写得自然、质朴、形象,结尾写到写到父亲那个情节,增添了文字本身的分量和内涵,加强了 ...

原来房子版是捉鱼行家,我可是现丑了。
其实关于捉鱼除了徒手外,用工具捉的方法也是好多,比如我在文中一笔带过的用“赶筝子”、“推筝子”、鱼叉这样的工具等等,非常有趣,也很值得怀念。
感谢版主鼓励,向您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09:34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3-28 10:36
昙花已经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得差不多了,呵呵。我补充一点,从文章的叙述走势上确实看得出来,童年的快乐更 ...

感动敬版真诚的品论与解读,非常受益。
向您学习,深切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1:54 , Processed in 0.1258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