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5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沿着古人足迹之——由《临江仙》谈东坡先生的"归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0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沿着古人足迹之——
        由《临江仙》谈东坡先生的“归隐”
  我一直很想去黄州,因了东坡先生在黄州四年的美丽诗篇,我想踩着东坡先生的足踪,将那片赭红色的陡峭石坡走遍,然后,再攀上坡上的条条险道,俯瞰那条激流浩荡的大江。
  便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那条大江了,在先生数不尽的豪迈笔端之下,冲击着嶙峋赤壁,浪花翻卷着尘沙,千百年来,引来多少文人騒客,临江长叹。然黄州几年,先生的心境也无异于这片滔滔江流,潮起又潮落。还是这条江,竟也让先生“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这是巨大的反差,潇洒如仙固然是令人仰慕的清高,然而,如同每一次昂首尘外的心灵超越,先生都经过了一番凄苦的心里挣扎,任何一首黄州的诗文,亦可窥见先生宦海浮沉中心事的浩茫复杂,此次的“挂冠服”、“拏舟长啸”,实乃先生酒后面临滚滚江水,引发了许多反思,遂作《临江仙·夜归临皋》此词之后举——超脱,却又无奈,顿生遁身江海的归隐之念。
  让我们先来回顾这篇千古佳作: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俗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三年),即先生乌台诗案贬居黄州的第三年。与初至黄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相比,此时的先生,少了颓废,多了坦然,一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将先生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的情景勾勒得栩栩如生,他再也不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的先生了,黄州三年的艰辛,早已将先生寂寞中的惶恐磨平,人生原本如梦,迁谪黄州的郁愤,尽可在一次次豪饮中舒泄,酒醒后可再醉,三更?或者未到三更,管他呢,醉中何须辩得如此真!“仿佛”二字,真是妙极。那个笑呵呵的有着许多朋友和应酬的先生,似乎便立于眼前,还是那样温和得如同深间白云。
  先生确乎是恬然自适了,你看他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真是惟妙惟肖,这家童亦恁贪睡了吧,但若是换作其他的主人,会怎么样,暴跳如雷、把门砸烂?但先生是襟怀旷达的,我想此时的先生大概还笑了两声,好在寓所临江,与其听鼾羡睡,不如听取涛声一片,但醉后要立到天明真是件苦差,“倚仗”恰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何等气闲神定、风神潇洒。此时的先生,大概还孩子气的偷着乐呢。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试问中国几千年来,有几个先生这样可爱、高贵的人呢?但端的仅是夜的静么,端的仅是长醉不愿醒么?洒脱情怀下隐寓的感悟,才是先生人格及文章的千古魅力所在。果不出所料,行文至此,先生笔锋徒然一转,“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谓然长叹,划破了夜的静寂,家童的鼻息声也要为此嘎然而止,宦海沉浮果真可以忽略不算么,抛家弃园可以不再孤寂么,祸福得丧从此付与造物么?若是象说先生这样高尚的人是可以不计较,那是太美化,并不真实,生而为人,七情六欲,谁不会有思想,有感受,生命并不会因为高尚而在一个瞬间里脱胎换骨,何况先生这样一个敏感的诗人,这样一个有报负的官场政人,那其实是无奈,是对整个存在,包括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无奈,是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一代旷世奇才,他的灵魂,只能在潮起潮落中寂然无声,除了一声长叹!我相信,此际的滔滔江水闻此也会为之颤栗。一句“夜阑风静縠纹平”托出了先生内心激荡澎湃的思潮——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透彻了悟和悲哀。回头再看词首,一片营营的静谧气氛,实则是先生不经意间为他的心里反差所作的绝妙铺垫。
  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这是先生政治上受打击后一贯的思想挣扎,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收尾,余韵深长,旷达不羁是先生的本性,遗世独立的道家思想几度让先生在出世与入世中徘徊挣扎,于是乎,空漠中的旷达不羁更让人感觉无尽的深刻沉重。先生此时,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空漠中,旷达不羁地退避。这是先生这种高品味的文化人所能对世俗表达不满的唯一途径。
  所以便有先生“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之说,以致于“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其实惊惧确实是多余的,在先生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出现了100馀次,然先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黄州几年来艰苦的物质生活,先生亲自垦荒种地,但黄州几年,他始终是那个带罪小吏,淡泊静定的佛教思想慢慢让他体会到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先生再也不是先前一味的消极,如同《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对于先生来说,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均是“外部世界”,这之间本无区别,象先生这样聪明的人早已将人世看透。“江海寄馀生”其实和“羽化而登仙”一样,只是他又一次精神上的解脱,先生的归隐,不过是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也说大隐隐于市,如同任何一位有着大澈大悟的前人,先生的归宿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那条被赭红色的陡坡直逼浩荡东去的大江,会将先生超脱意境,再一次升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20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临江仙》,特别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诗句,确实既表达了苏轼超越的心态,也昭示着随了岁月的流逝,苏轼从容,大度与淡泊的心理走向越来越趋于成熟和明显.这些,通过本文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诠释.基于如是观察与考证行就的本文,的确是一篇值得学习借鉴的好文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临江仙》,特别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诗句,确实既表达了苏轼超越的心态,也昭示着随了岁月的流逝,苏轼从容,大度与淡泊的心理走向越来越趋于成熟和明显.这些,通过本文章都得到?..

谢谢敬一兵老师,问好。

4#
发表于 2006-4-22 0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古代知识分子的地位缺失是一种常态,庙堂与江湖本是不相容的,而文学与出仕也是相悖的,所以,“长恨此身非我有”也就成了几乎所有文人的感受。

5#
发表于 2006-4-22 0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真巧,前几天我也去了一次雪芹的故乡辽东丰润,
但却没写出什么,佩服佩服。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最初由 修江 发表
古代知识分子的地位缺失是一种常态,庙堂与江湖本是不相容的,而文学与出仕也是相悖的,所以,“长恨此身非我有”也就成了几乎所有文人的感受。

谢谢修江朋友,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0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真巧,前几天我也去了一次雪芹的故乡辽东丰润,
但却没写出什么,佩服佩服。

小云兄过谦了,此行收获应是良多。呵,问好。

8#
发表于 2006-4-22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1 编辑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小云兄过谦了,此行收获应是良多。呵,问好。

这个称呼不通,
既说小就应是弟,
既为兄就应是大,
矛盾,:)

9#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1 编辑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小妮子解读得非常到位啊。
不过,题目是否再改一下。苏哥他没有归隐啊。到黄州那是被贬的啊。

苏哥,汗,太阳你疯了啊,要称苏爷,例如你平日里称我拈爷呀这样子的.:))
他是没有归隐啊,我是说他的归隐之心啊,就如同我以前写他旷达呀什么的,不过你这样一说倒真是让我想到了些什么,那加个引号吧,谁叫拈爷我没有享受太阳的论文无需批示无需改动的特权.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0:31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这个称呼不通,
既说小就应是弟,
既为兄就应是大,
矛盾,:)

那,那,小云弟弟,哈哈

11#
发表于 2006-4-26 21:2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极好,分析得极到位。
就是第二段话,写得太繁琐罗嗦,废话连篇,看得人眼花缭乱。

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梅之雪 发表
这篇极好,分析得极到位。
就是第二段话,写得太繁琐罗嗦,废话连篇,看得人眼花缭乱。

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


去去去,臭.是你理解苏哥哥,还是我理解苏哥哥呀,又在装半仙.鄙视你.

都说了生命不会在一个瞬间脱胎换骨,苏哥哥的起起落落,你知道多少啊?我电脑坏了,我不跟你理论了,555555555555敲这些字敲了半个小时,郁闷.
13#
发表于 2006-5-10 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沿着古人足迹之——由《临江仙》谈东坡先生的"归隐"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沿着古人足迹之——

        由《临江仙》谈东坡先生的“归隐”



  我一直很想去黄州,因了东坡先生在黄州四年的美丽诗篇,我想踩着东坡先生的足踪,将那片赭红色的陡峭石坡走遍,然后,再攀上坡...


读!
问好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1:10 , Processed in 0.0582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