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印度:一部分人先“IT”起来的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30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一部分人先“IT”起来的政策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印度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可比性的国家,而印度发展IT产业的做法我国也不妨对比一下。 

  印度经济目前正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合格人才短缺,其中尤以IT行业为最。

  根据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的研究,印度发展最快的软件、通讯、商务流程外包(BPO)、石油燃气以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行业等领域将是人才短缺的重灾区。 研究预计,尽管印度每年培养出300万名大学生,包括40万名电子工程师,但印度一家信息科技机构的主席B·拉玛林加·拉詹表示,这些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才能应付日新月异的需求。

  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主席基兰·卡尼奇指出,单是软件业就需要增加230万劳动力,这还只是在维持现有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预测得出的。至于商务流程外包业,合格雇员缺口将达50万,占其目前从业人员总数的70%。

  ☆一部分人先“IT”起来的政策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说,印度人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用“泥腿”支撑起了印度的软件繁荣。在过去的15年中,印度信息技术工业每年增长50%。

  印度在全世界赢得了培养高水平软件专家的声誉。在世界各地,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是最受欢迎的人才。无疑,激烈的竞争压力增强了印度人的抱负和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证实印度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因为目前这个国家几乎二分之一的人口是文盲。

  国际媒体认为,印度的国策显然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印度的做法是“让一部分人先‘IT’起来”。

  印度软件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培养的。目前,印度每年约有523万新生软件人才,其中大学毕业的只有7.5万,剩下的几乎全是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培养出来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生产出了令比尔·盖茨吃惊的软件。2004年印度出口的软件就已经居世界之首。

  印度那么多素质高的信息技术人才是怎样冒出来的呢?其中的奥秘在于国家执行的教育政策。同许多国家不同,50多年来印度执行的是一种面向培养尖子人才的教育政策。在这种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印度一向重视高等学校的教育,印度用于教育的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这笔拨款中用于高等教育的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口多,每年在一万人中只要冒出一个尖子,就足以使印度成为世界上尖子人才的强国。

  ☆喀拉拉邦的“民众科学运动”
  印度文盲多,但位于印度的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却是另一种景象。

  早在1988年,印度的一群科学家就在喀拉拉邦倡导教育改革,并且倡导了影响很大的“民众科学运动”(KSSP)。倡导者中有著名大学的院士,有原子能专家、物理学家。

  他们利用的是节假日,从扫盲做起。在他们的影响下,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到各识字率低的社区开办识字课,并用科学家们一贯充满创意、活力与欢乐的方式,如街头剧,集体读报等方式,赢得民众的参与。还在一个地区开办了24小时开放的教育中心。

  KSSP发起识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民众阅读与书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人类的基本需求、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传送给民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KSSP使民众了解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水平和动态,许多村民懂得什么是电脑、软件,什么是信息技术。

  在喀拉拉邦,有一串数字令人羡慕,那就是在3000万人口、其中80为农村人口的900多个乡里,图书馆有5000多个,出版3000多份报纸杂志。每个乡还有自己的乡报,派发给每户。KSSP倡导者自豪地说: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

  KSSP运动所达到的成效远远超过倡导者者的期待。许多人在参与识字班后,树立了自信,不仅主动掌握知识,而且希望接触电脑,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在喀拉拉邦,过去10年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报考理工科大学,其中许多青年成为印度的IT精英。

  ☆引导村民走上信息高速路
  在喀拉拉邦的金拉瓦登村,艾莎·阿卜杜拉每天都戴着面纱在田野中步行好几公里。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她不是去汲水或放牛,而是去学习上网和发电子邮件。艾莎的邻居们——其中包括农民、劳工和蹦蹦车司机——都到同一所计算机中心学习。

  自2002年年4月份该中心开课以来,金拉瓦登村1850个家庭中,每户都有1人接受过培训。参加培训的人中大约70是妇女。到2004年9月份,全拉瓦登村将成为印度第一个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村子。

  政府的这项免费培训计划将在今后两年内普及到喀拉拉邦的每一个地区。

  金拉瓦登村的村民们是用当地语言——马拉雅拉姆语——学习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他们学习如何编写文件、如何上网、如何发电子邮件、如何编辑图像和如何利用因特网打电话。

  组织者还准备了适合当地需要的马拉雅拉姆语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农业、保健、能源、管理、找工作和动物饲养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培训计划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是很成功的。仅在马拉普拉姆地区,要普及计算机知识就得建立650个计算机中心,并且需要3000台计算机。喀拉拉邦政府负担不起这笔费用,因此邀请当地人建立计算机中心。每个中心距离最近的村子不超过3公里,并配有5台计算机、1台打印机、1个因特网接口和一批合格的培训人员。

  对每个参加培训的人,村委会都要为其向负责建立计算机中心的当地企业家支付1.5英镑,这笔钱会从地方税收中筹集的发展基金里拨出。建立一个计算机中心需要投资大约3300英镑。所以只要培训1000个家庭(每家培训1人,每人收费1.5英镑),企业家就可以收回一半的投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可提供商业服务的小型计算机中心。

  西方媒体认为,与过去不同的是,印度政府不是首先发展劳动力密集行业增加就业,而是通过保持快速发展的印度信息产业,让村民走上信息高速路,以此为国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政府计划,到2008年,信息产业能为200万人提供直接的就业机会,并能间接创造同样数目的相关服务业岗位。

  现在,印度正迫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即希望世界各国最终承认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国和强国。实际上,印度是一个既具有悠久文明又具有多元化传统的年轻国家。国际媒体认为,“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它持蔑视的态度已不适宜了。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印度的勃勃雄心。”

  ☆次大陆沸腾起来了
  印度正在实施新一轮经济改革计划。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表示,他领导的多党联合政府将采取大胆的经济改革措施,扩大对外开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效率,进一步吸引外商和私营企业投资。同时,中央政府已制定新的政策、计划和法规,以对包括金融、动力、采矿、电信、港口、机场和公路在内的重点基础建设领域实行决定性的改革。

  近10年多来,印度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这种变化已成为推动印度经济改革的重要动力。在资产重组的推动下,大财团致力于加强全部化战略,中小企业则纷纷加入产业结构调整行列,特别是重视进入计算机软件、电脑组装、电子元器件、信息服务、时装、餐饮业等市场潜力较大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并积极寻找新的与外国资本合作的机会。据官方统计,近10多年来,印度的中小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此期间由中小企业拥有的资金年均增长18.5,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总数的90%以上。印度一些具有实力的财团也因实行经济自由化而充满活力。令国际经济界关注的是,由于改革措施得力,印度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对外扩张的目标和实施境外合作、承包政策的重要伙伴。业界认为,这一发展趋势的意义在于,印度可能因获得大量承包业务而不仅使其产业结构调整大大加快,而且为国内创造出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

  印度人说他们现在正经历一场“网络”革命,就像过去经历绿色革命一样。绿色革命由于改变了种子的基因而根冶了饥荒,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革命是要让这块次大陆腾飞起来,加入新科技超级大国的行列。西方媒体评述说:这是一个梦想吗?可能,因为这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的所有儿童并不是部能从“电脑革命”中得到好处。这是一个现实吗?也有可能。事实上,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的高科技工业仍将会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

  喀拉拉邦过去一直是靠种植和做茶叶、橡胶扣香料生意为生的。现在,所有的家庭都己同因特网联网。在联邦政府一级,人们的雄心壮志就更大了:政府希望在3年内就在全国 范围内实现这个目标。

被人们称之为“印度的比尔·盖茨”的威普罗公司总裁阿齐姆·普雷姆吉相信这是能够实现的,他说:“我们的运气不错,我们将要实现一个梦想,即让全世界对印度刮目相看,使印度成为全球IT领域的火车头。”

  ☆挖掘农村IT人才潜力至为关键
  从高度现代化的科钦机场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一片繁忙景象,天气也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无论是大卡车的喇叭声还是在交叉道口的长久的等待都没有影响人们的良好情绪。这里是印度的喀拉拉邦,是前总统纳拉亚南的老家,它因到处部有繁茂的棕榈树而呈现出一片绿色,而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数以千计的老企业正在涣发出响往新经济的创新精神。

  在马路边,一块广告牌写道:“新经济将使你的孩子工作时拿的工资同你到退休年龄时拿的工资一样多。”这是一所电脑学校竖立的广告牌。毫无疑问,人们梦想的前途是美好的。不仅仅在喀拉拉邦是这样,自从西方出现了“新经济”热潮之后,整个印度也都着了迷。这回,印度人有了一种登上了历史的头等车的感觉,而之所以如此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次大陆最大的软件设计公司一信息系统公司总裁南丹·尼勒卡尼指出,“从1995年至2004年,美国企业中的约3200个IT企业(占总数10.5%)是由印度入建立起来的”。

  其实,人才外流也给印度带来了好处。美国经济学家维诺德·库马尔说,“仅在喀拉拉邦,大约10%的店息公司都是用那些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人汇回来的钱建立起来的,而且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库马尔强调:“如果不重视从农村培训人才,印度的IT后劲将很快丧失。”

  印度最大的人才网站Naukri.com副主席维尼特·辛格博士说:“印度的工资水平已经与亚太其它国家持平,人力成本优势已成为过去,服务质量成为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欲维持印度的IT竞争力,挖掘农村IT人才潜力至为关键。”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5-30 12:3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拜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3: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请多指教!

谢谢,请多指教!
4#
发表于 2006-5-30 22:13 | 只看该作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欢迎新朋友!
5#
发表于 2006-6-18 03:51 | 只看该作者
各国国情不一,发展的路线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6-6-22 13:0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梁娇霞 发表
各国国情不一,发展的路线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学习了~!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19 , Processed in 0.0518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