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鱼与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31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  那尾鱼离去了,在这个春天。
  
  这个春天很普通,天气和往年一样转暖,花草和往常一样萌发,街上的姑娘们开始花枝招展起来,一切按照既定的轨道缓缓前行,似乎没有谁会在意一尾鱼的离去。
  
  那是一尾个头很小的热带鱼,有两三个厘米的样子,身子细细的,上面长着好看的花纹,游动起来样子很是婀娜,让人不由得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那尾鱼居住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子里。那只杯子是我弃用的,杯子原来的柄碰掉了,外壁上还残留着粘合杯柄的印记。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只杯子以残缺的方式闯进了一尾鱼的世界,成就了一尾鱼的家。或者说,是一尾鱼以同样的方式闯进了一只杯子的世界,成就了一只杯子的旅客。
  
  与那尾鱼同为旅客的还有一株绿萝。其实是那株绿萝先住进去的。有一天,我心血来潮,从种有绿萝的花盆里扯出一小株来,清洗掉根上的泥土,露出雪白的根。白的根与绿色的茎叶相衬,很是好看。这样的景物放在杯子里,辅以水的折射,更有一番清澈洁净的韵味。我把它放在电脑桌上,眼睛累了的时候看一眼,看它白色的根须上凝着细细的水泡,然后有极细小的根须一天天慢慢从主根上萌发出来。我喜欢这个萌发的过程。
  
  对于与萌发有关的生命现象自己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看惯了那些花草树木庄稼苗禾的萌发成长,更不要说动物和人了。其实细细想来,那些所谓的看惯,正是自然、农村,正是那些本原的物事,以薪火相传的方式给予一个孩子的生命启蒙。那些启蒙是如此富足而自然,以致于当你身处其中时,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一丝的强加和被迫,甚至感觉不到输送的过程,真真是春雨入夜,润物无声了。有些时候,那些启蒙是寂静的,以相对隐秘的方式,比如土壤的掩埋,比如夜色的笼罩,比如衣物的遮蔽,还有潜在的禁忌等等。这种隐秘也像一粒粒种子,在我的心里悄悄埋下,分处在不同的格子里,在黑暗中慢慢萌发,长成自己的样子,一尾鱼或是一株萝。
  
  当那株绿萝终于萌发出第一根细须时,那尾鱼进场了。时间是在去年冬天。最初并非一尾,有差不多十多尾吧。是爱人的同事给的。爱人把它们临时放进一只空饮料桶里,桶的颈部被剪掉,成为一个敞口的圆柱形简易容器,用以容纳这些可爱的崽崽们。爱人说这些鱼崽们属于……怎么说呢,是人家鱼妈妈生产的第一群孩子。总共产了几十尾。对于鱼宝宝的诞生,爱人同事极为欣喜,赠予的程序也显得有些隆重,讲了养护注意事项,还送了半包鱼食。那些鱼食颗粒极为细小,红褐色。一次投上一点点。那些饵料在水中先是漂浮,然后慢慢下沉。我想像着这些饵料被水分解成更为细小的颗粒,如一粒粒异样的种子,然后被鱼崽崽们吞食,分化,滋养,酝酿新的萌发和成长,说来这也是一件趣事。
  
  对于鱼崽崽们的进驻,儿子显得极为开心,有事没事凑上前去瞧一眼,拈起一点食料投进去,满脸笑容,说,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爱人笑咪咪地说,这种鱼长不大;说你小的时候也是个小不点,这不一天天长成这么大个子了?儿子脸上略有羞涩,支吾了一句什么话,乐滋滋地刚要晃走,又被爱人拦下,脱鞋,站直,仰头挺胸,背倚在门框上量身高。嗯,快一米七五了。
  
  对于那株绿萝,连同绿萝在水杯里长出细小的根须,对于这种异样的美好,爱人和儿子反应淡淡的。我知道,这种事情是勉强不得的,有些所谓的美好其实并非能够分享并得到认同,就像那些细小的根须,总有一天会分了岔,朝了各自的方向,有了分别的喜好。分别,分别,这个词好神奇。
  
  有了清水的滋养,那株绿萝生长得很健康,很快抽出新叶,闪着绿色的光亮。它让我想起一个词,翠绿欲滴。当那株绿萝又长出更多的细须时,北的小儿子诞生了。我从微信上看到她发的儿子的照片,肉乎乎的,很是可爱。我想像着千里之外一个女子孕育的艰辛与幸福,如她所说,这世上有种痛是幸福,那么远又是那么近,从今往后,哥哥有了弟弟,我们有了小宝……我不是女人,所以无论再怎样想像,也无法真切体验她的那种感受,有关母性的,有关生命萌发的林林总总的痛与幸福,或者还有其他,还有其他语言词汇无法真切及第的肉体体验和精神领悟。我相信以北对于文字的敏感,她的体会一定很深很细,这是一座富矿,相信假以时日,她定会以文字的方式对那些体会给予属于自己的审视和呈现。在我看来,某些时候,一个女人正像是绿萝的白色根须,以洁净的方式潜行入水,滋养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萌发成长,发出绿色的光亮。而她们的居所,有时候就是一只残缺的杯子也未可知。
  
  平淡的日子让人极易忽略数量的累积,继而引发某些质变。当我忽然发现鱼崽崽们的数量越来越少时,某个可怕的过程已经进行了很久。我不知道是谁主宰了这个过程,是自己的大意,还是时间的利剑。结果是,鱼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下一尾。我在给鱼换水时,发现了沉在底部的尸体,干瘪的,苍白的,没有了漂亮的花纹,像是被施了魔法。那段时间,爱人的身体不好,接连的检查、治疗,那个过程像是一只无形的海绵,吸取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以致于当海绵消失时,当一切试图回归时,却发现有些物事已经无法回到从前,比如那些消失的鱼崽崽们。
  
  相对于那些消失的,余下的那一尾鱼似乎有着极不寻常的幸运。这句话说起来有些残忍。可是事实已然如此,谁又能回到从前呢。
  
  带着一丝隐隐的愧疚,我把那尾鱼放进杯子里,给它安了一个新的家。原来的桶相对于一尾鱼来说太大了,那种空旷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空间的扩大对于鱼所带来的生机,相反的,更多的,是孤独,寂寞,属于一尾鱼的寂寞。我知道,这只是自己的感觉,属于一种一厢情愿。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非它,安知它的孤独与寂寞?
  
  有了那尾鱼的加入,那只杯子有了新的生机。绿萝继续成长,根须变得繁密,像一个小小的水下森林。那尾鱼在森林间穿行,动静相宜,更有一番独到的趣味。
  
  在得知北有了孩子之后,看到杯中的绿萝,看到那些根须,连同那尾鱼,我有了一个想法,想写一篇字,题目就叫冬日的萌发,后来琐事缠身,一直没有成文。今天,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可惜冬天已经过去,无法叫作冬日的萌发。春天来了,那尾鱼却去了,只留下那株绿萝,叶继续萌发,连同细细的根须。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自己的情绪该如何把握,悲邪?喜邪?是以为记。


2#
发表于 2016-4-1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如此耐心的观察,如此细致的描写。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生活的那份珍视与热爱。而最让我过目难忘的是,作者写到了女人怀孕的事:“我不是女人,所以无论再怎样想像,也无法真切体验她的那种感受,有关母性的,有关生命萌发的林林总总的痛与幸福,或者还有其他,还有其他语言词汇无法真切及第的肉体体验和精神领悟。”文字很中性,但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女性的尊重,以及对孕育生命的敬畏。由此,全文对于生命的感知,杯中的鱼也好,绿萝的根须也好,都因之而到达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不再仅仅是鱼或根须那样简单。
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6-4-1 1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文中有三个家庭的故事,相互间有着参照的情愫。书写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历程,它们相互映衬,在反差中渗透出来,相互关切伴生的喜乐,以及离别时的痛感。

4#
发表于 2016-4-1 1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这个文章,关注和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事物。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感觉、目光、体察都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身,描述出原态的情状,并融入了作者的思考和发现。给读者留下的总体感觉,就是生命的状态。是客观的、冷静的,也是深入的、细微的。

5#
发表于 2016-4-1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进入生活的局部细节,呈现精神的地理全貌。这是散文的优势,也是用心生活和为文的酬报。问好青衫兄。

6#
发表于 2016-4-2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深入、浅入,细密而真实,内心的描写结合体外之物,让文字之间的魅力迸发。不只是一双体察的眼睛,在起文之前更多的应该是心底的触动,也许正因了这份触动才有了由内到外的表述,让普通一事浸染了艺术的色彩。妙文,学习过。

7#
发表于 2016-4-2 1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文笔缜密而又感性,叙述细腻而又淳朴,如是的格调再与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生动到生动的底部的元素交融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凸显出了悲悯、恻隐、博爱等元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叙述的节律属于平缓、内敛、隐忍和低调的性质,这无疑对于呈现情愫和映衬博爱的人性核质是十分必要和富有意义的。金戈铁马激情张扬是激情的表达,而作者这篇文章的平缓低调和内敛性质,则烘托出了情愫的厚实度与绵延不绝的情愫柔韧度,我一直认为这种格调的情愫表达,比高调和激越的表达,比激情轰轰烈烈抵达顶点所致的意境和深度更开阔更幽深。我很欣赏如实的写作风格。问好!

8#
发表于 2016-4-4 1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理性的抒写、感性的体悟。突显了抒写着内心的丰盈,对自然生命的悲悯。一篇细腻的美文,舒张自然,令人回味!
问好!

9#
发表于 2016-4-4 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生命就是这样的神奇。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如此耐心的观察,如此细致的描写。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生活的那份珍视与热爱。而最让我过目难 ...[/quote]
问好昙花版主。谢谢细心读文并精心解读,这对我是最大的鼓励。还请多提修改意见。春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3 编辑 <br /><br />文中有三个家庭的故事,相互间有着参照的情愫。书写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历程,它们相互映衬,在反差中渗透出来 ...[/quote]
问好秋叶老师。谢谢这种独到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春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5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6-4-1 14:58
这个文章,关注和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事物。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感觉、目光、体察都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身,描 ...

问好房子版主。谢谢一直以来的精心读评。辛苦。春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6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6-4-1 15:30
进入生活的局部细节,呈现精神的地理全貌。这是散文的优势,也是用心生活和为文的酬报。问好青衫兄。

问好剑鸿版主。谢谢读评鼓励。春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8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4-2 18:11
文笔缜密而又感性,叙述细腻而又淳朴,如是的格调再与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生动到生动的底部的元素交融在一起 ...

问好敬版,您的解读与评论总是那么专业精到,值得一再细品,通过这种再次学习,从而得到写字与解读两个方面的共同提高。谢谢鼓励。春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0:19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4-4 15:25
理性的抒写、感性的体悟。突显了抒写着内心的丰盈,对自然生命的悲悯。一篇细腻的美文,舒张自然,令人回味 ...

问好肖娴老师。作为散文版的评论员,辛苦了。谢谢读评鼓励。春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2:38 , Processed in 0.1638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