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贴一篇旧文:美国全球军事霸权格局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7 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引言

有很多评论家甚至军事专家都认为“911”事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造成了影响,直接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并认为美国把防止遭受恐怖袭击作为了自己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石。这个认识多少有些文人的想当然的味道。“911”事件对美国既定的全球战略是造成了影响,但并没有动摇美国基本的全球战略,相反,它为美国加快实现其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911”事件后,美国欲霸全球的愿望达到了空前强烈的程度。

我们很多时候都被美国告诉我们的它所列举的“邪恶国家”的阴暗面所吸引。另一些有眼光的战略家注意到了这些国家的传统战略价值,因为很怀疑美国的意图,并对美国的霸权图谋进行了揭露。但他们的揭露是零星和不成系统的,因而招来了很多其实并没有主见或心怀鬼胎的人的批评。当我们把这些国家结合起来考虑时,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也能系统地看清美国的图谋。

这些所谓的“邪恶国家”无论从其综合国力还是从其国家发展方向来看,都不是美国的威胁。这是美国无论用何种堂皇的借口也掩盖不了的基本事实。美国把这些国家渲染成为美国的威胁或者地区的威胁,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颠覆这些国家。从美国在伊拉克和朝鲜的所作所为来看,它的办法可以概括为“孤立、分化、腐蚀”。所谓孤立,就是将独裁、恐怖主义、贩卖毒品、发展和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样的污水泼向这些国家,使其政权在国际上孤立,使其人民失去信心。“分化”就是培养这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扩大这些国家的人民与其政府的距离,使其军事失去战斗力并不再对政府忠诚,最终使这些国家渐渐达到失去控制的边沿。所谓“腐蚀”就是从文化角度彻底置换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使其丧失发展的后劲。

美国颠覆这些国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进入这些国家,成为这些国家的事实上的主人。有的人对此深为怀疑,他们说这些国家中,有些国家并不如伊拉克那样具有令人眼晕的石油资源,而且还很穷,比如朝鲜。美国巴巴地占领这些国家有什么用处?而且,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还费力地帮助这些国家重建。这个疑问是以小商人的角度提出的。事实上,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对美国的能源战略有直接的巨大好处外,美国主要的并不是看中这些国家的经济价值。美国在做一笔大的生意。关于这一点,读者在看完全文后,就会明白。

在美国人看来,对美国真正构成威胁的不是“邪恶国家”,也不是国际恐怖主义,而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俄罗斯和觉醒之中的欧洲。只有这些力量才有可能对美国的霸权图谋造成真正的麻烦,并最终结束美国的霸权迷梦。我们拨开迷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冷战后苦心经营的全球战略体系就是围绕压制俄罗斯、遏制中国、羁绊欧洲进行的。

二、美国全球战略体系的基本概况

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涉及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个服务于其全球霸权主义,以压制俄罗斯、遏制中国、羁绊欧洲为核心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本文将主要探讨其军事体系。在这里可以简单阐述一下其他几个方面的含义,详细的内涵,有机会可以进一步探讨。文化方面,主要是通过文化殖民,置换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血脉,制造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分裂,消除其他国家和民族抵抗美国霸权的力量,并从文化角度培养对美国霸权的认同。经济方面主要是通过推动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以维持其美圆剥削体系对世界财富的剥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在政治方面,则挟联合国等国际关系组织而将世界各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不断戏弄和粉碎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其意图是进行新一轮的“国际政治标准化”,建立霸权主义主导下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全球政治格局。

概括起来说,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体系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一网两鹰”的格局。“一网”指北约。“两鹰”是指两个由军事基地群构成的战略区域:一个是以中东为中心,欧洲、西亚为两翼,我把它称为“中东鹰”;另一个是南亚为中心,传统的基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新月型包围圈是其右翼,印度以西至西亚为其左翼。我把它称为“南亚鹰”。两个中心区域主要承担中央指挥和策源作用,是“鹰头”。两个鹰型区域各伸出一翼连成一片,互为犄角。

下面,我分别进行阐述。

(一)“一网”

由于对北约的相关情况,读者都比较清楚,就不多说了。本节将主要分析北约的新目标。在苏联解体后,北约经历了短暂的目标混乱期后,目标渐渐明确。在北约明确其目标的过程中,美国给它赋予了强烈的霸权内涵。俄罗斯从前苏联那里继承了绝大部分军事力量,自然也继承了北约这个对手。在北约的新目标中,俄罗斯是首要的目标。但和前苏联不同,俄罗斯暂时已经不是进攻性的力量,但俄罗斯显然有这个潜力。另外,俄罗斯的存量军事资源也可以对美国的霸权推进制造麻烦。因此,北约更多的是把俄罗斯作为一个需要压制的对手。但俄罗斯还远不是北约目标的全部。

北约的其他目标是结合其东扩进程暴露的。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美国即乘机调整它在欧洲的战略,提出北约东扩主张,随后北约就开始了大肆东扩的进程。2002年11月21日,北约首脑会议在布拉格开幕,这次会议宣布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预计上述7国将于2004年完成所有入盟手续,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这是北约最大的一次东扩。

在北约东扩的进程中,我们首先从欧洲和美国争夺北约控制权的斗争看到了北约的另一个目标:欧洲。随着欧洲的独立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北约成为了美国羁绊欧洲的首选工具。“北约东扩是美国推行大西洋战略,加强对欧洲的主导地位,进而控制欧亚大陆战略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注意到,伴随北约的急剧扩大,一个奇怪的声音泛起:建立欧洲自己的防务。二战后的欧洲是一个不具备独立性的欧洲,由于对付苏联的需要,他们不得已和美国捆绑在了一起,他们也需要美国的力量来对抗苏联。但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国家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独立的防务。冷战结束后,欧洲看到美国霸权欲望的空前膨胀,而且显得锐不可挡。妄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欧洲潜在的最大和长远的威胁,因为所谓全球霸权就是对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的绝对控制。如果欧洲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真正独立,甚至就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另一个洲。欧洲显然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他们迅速开始了独立化的努力。他们清楚,单个国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开始谋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体系,来实现摆脱美国的控制。他们建立了欧盟、欧元。当然,他们也希望建立自己的防务。伊拉克战争之后,欧洲的动向更让人看清楚了欧洲希望独立处理国际事务的强烈愿望。

和美国希望北约东扩一样,欧洲也乐意看到北约的东扩。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对欧洲来说,随着欧洲国家的加入,欧洲利益在北约内部的天平上的重量就会加重,就能够制约美国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加入还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格局是有利于制衡美国的,至少美国的控制将不那么得心应手。欧洲有可能甚至希望通过北约东扩实现对北约的非美国化,将北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自己防务的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北约东扩更多的是站在一个看闹热的立场,替俄罗斯担忧。他们很少意识到北约东扩对中国的战略威胁。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声称,北约的大门“仍然敞开”,并将通过“加入行动计划”继续帮助未被邀请加入北约的国家进行改革。从地理上看,在俄罗斯原有势力范围都被“填补”以后,再往东就是中国了。

美国的这张网除了压制俄罗斯和羁绊欧洲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尽量收罗今后必然会与俄罗斯、中国和欧洲争夺的国家和地区,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势力的泛化。随着这些越接近上述力量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加入北约,它们不但将不会成为上述力量威胁美国的战略跳板。而且,美国就形成了一种对上述力量进行拉网式包围的态势。

(二)“中东鹰”

“中东鹰”有三个主要任务,首要的目标是彻底控制阿拉伯世界,其次是向北压制俄罗斯,三是隔离欧洲及中国对中东的影响。从重要性上讲,核心是对俄罗斯的压制,其意图是从南面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影响,切断俄罗斯南出印度洋的企图。

下面我主要介绍美国构筑“中东鹰”的有关情况。

首先是“鹰头”的构筑。伊拉克的大规模战事刚结束,美国五角大楼官员称,美军方计划在今后在伊拉克驻留10余万名士兵。之后,美国加大了对伊朗和叙利亚的指责与批评。美国现在的思路是,以占领伊拉克为切入点,适时拿下伊朗和叙利亚,将自己在中东的势力联成一片,构筑“鹰头”,作为整个战略区域的中央指挥和调度枢纽。在拿下伊朗和叙利亚后,不但美军在中东就拥有了一个牢固的战略领地,而且还打通了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陆上联系,进而实现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贯通。这样,“中东鹰”的“鹰头”自身就具有了进退自如的战略空间。“中东鹰”的“鹰头”将由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科威特的军事基地群组成。虽然美军已在科威特建立了一个指挥中心,但由于科威特地理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伊拉克才是“中东鹰”“鹰头”的核心。

在西面,则以中东欧为重点,在地中海北岸布置一个带状基地群,以充当“中东鹰”的左翼。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军的军事部署的地点来看,大批美军将从西欧,尤其是德国撤离,重新部署到一些中东欧国家。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在欧洲的驻军仍然保持在11万人左右,而其中一半以上的驻军安排在德国。美国防部将关闭或者缩小在德国的军事基地,同时在东欧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和保加利亚)设立一些新基地。五角大楼的一位资深官员向《洛杉矶时报》透露,素有“铁鹰”之称的美国第一坦克师17000名官兵,在结束伊拉克战争后,将不再返回原驻扎的德国军事基地,而是迁移至保加利亚靠近黑海的小城萨拉福沃。五角大楼官员透露,今后,美军将不再在欧洲部署重型坦克师,取而代之的是装备有轻型装甲武装的高速机动部队和空降兵。《联合早报》的文章评论指出,美国如此大幅度调整海外驻防绝非短期意气之举,更不取决于一次局面战争的结果。美国一些战略家就指出,美国调整海外军事部署与伊战和美欧矛盾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事实上,早在2001年的《四年防务研究》中,美国就曾经提出要重新分布前方作战基地并提高美军的远征能力。在伊战前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美国代表也曾透露正在考虑调整其在欧洲的军事部署战略。

在“鹰头”的东面,美军计划在卡塔尔、阿曼、阿联酋、伊朗设置军事基地群,并构成“中东鹰”的右翼。在美军的军事调整计划中,美国除准备在伊拉克建立四个美军基地外,还调整在土耳其和沙地的军事部署,把更多的部队安排在卡塔尔、阿曼和阿联酋。此外,驻沙特阿拉伯美军也开始向卡塔尔转移。据美国官员说,美国将撤走在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80架战机中的30架,以及4500名驻军中的近一半官员。同时,在今后几个月内,将沙特首都利雅得以南约90公里的海湾美空军行动指挥中心——苏丹王子空中基地“整体”迁往卡塔尔,并将撤走6000名驻军中的绝大部分人员。

虽然现在美国在伊朗还没有军事基地,伊朗也是一个反美的国家,但显然美国是非常希望在伊朗驻军的。因为伊朗处于“中东鹰”和“南亚鹰”结合部位,如果能实现在伊朗驻军,就将事实上将两大战略区域连成一片,形成对欧亚大陆竞争对手的封闭性包围。所以,从战略角度看,美国改变伊朗的实质性举措是迟早的事情。但肯定不会是在现在,因为两个鹰型区域的贯通可以放在两个鹰型区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所以,我的预感是,美国可能会先对叙利亚动手。

(三)“南亚鹰”

“南亚鹰”由传统的“新月型包围圈”转变而来。中国是其首要目标甚至是其唯一的目标。美国的意图是将中国的影响压缩出南亚,蚕食中国在南亚的战略空间,封死中国进出太平洋的所有大门,在从中国东北一直绵延至西藏的漫长线上构筑一道严密的包围圈。“南亚鹰”的副产品是防止俄罗斯的影响向南浸透,从而构成对俄罗斯的泛包围。

“南亚鹰”的“鹰头”在南亚。“鹰头”显然不会是由一个或几个军事基地构成,它是一个由若干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基地群所构成,而且自身也应具有完整性和独立应对战略挑战的能力。由于协调两翼的需要,“鹰头”的核心应在两翼的交汇点地区。处于西太平洋岛链向印度洋转折的“拐点”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是马来西亚,一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不但略显单薄,而且处于印度尼西亚千岛的“包围”之中,独立承担“鹰头”核心作用是不行的。在对印度尼西亚的图谋方面,美国肯定不会只希望得到一二个基地。我们应该高度警觉,美国很有可能利用印度尼西亚的国内问题尤其是目前在南亚非常突出的“恐怖主义”问题,对印度尼西亚采取动作,以实现在印度尼西亚的驻军。然后在南亚构筑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为中心,联接印度、泰国、文莱、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越南的军事基地群,完成“鹰头”的构筑。

最近的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努力向南亚渗透,构筑“鹰头”。目前,美军在东南亚已有一定的基础。美军在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1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了一个东南亚基地群。该基地群是美军在中南半岛作战活动的重要依托,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战略物资转运站及第七舰队在东南亚最大的后勤基地和维修中心。该基地群扼守着从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主要海上通道,既可支援东南亚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美军的“南亚鹰”的“鹰头”就是以东南亚基地群为基础构建。美国《洛杉矶时报》5月29日披露,五角大楼正计划对部署在亚洲地区的美军进行重大调整,其中将把驻扎在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分散派往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基地。美军还把建立新基地的目光“瞄准”了越南的金兰湾和自己的领地关岛。美国已先后同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以及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希望租用泰国乌塔保和梭桃邑、印尼莫罗泰岛和比亚克岛等军事基地,还分别在泰国湾、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浮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维修基地。

“南亚鹰”的右翼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岛链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大,东起靠近北极的阿留申群岛,西到印度尼西亚群岛,与“鹰头”相连。美国在这一翼有比较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两个基地群。一个是东北亚基地群,一个是关岛基地群。东北亚基地群位于“南亚鹰”的右翼的最北端,它以日本横须贺为核心,包括日本本土、冲绳岛和韩国的30余个海、空军基地。该基地群数量多、规模大,不仅是美海、空军兵力主要的战略集结和出发地,也是其在西太平洋的后勤供应和维修中心,控制着宗谷、津轻、朝鲜3个重要海峡,是“南亚鹰”右翼的首要环节。由此,既可支援朝鲜半岛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美国军方5月30日宣布,在接下来的3年中,美国将花费110多亿美元来提高其在韩国的军事能力。美国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经费的用途包括部署升级版爱国者导弹系统。

美国为了确保这个首要环节的安全,在政治上想尽了办法。在朝鲜半岛,为了应对朝鲜半岛统一及半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所带来的挑战,美国将朝鲜纳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并渲染朝鲜核武器危机,其目的就是要继续打压朝鲜的国际地位,切断朝鲜和其他国家深入联系的纽带,阻止和延缓朝鲜和韩国的统一进程,实现在朝鲜半岛长期驻军,继续把韩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并通过加强与韩国、日本、菲律宾等一线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以谋求稳固建立对中国东面的弧形封锁线。在日本,美国近年来不惜怂恿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支持日本通过有事三法案,其意图就是把日本自卫队改造成为美国的打手。

关岛基地群处于“南亚鹰”的右翼的中后部,它由关岛的阿普拉港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根纳海军航空站等组成,具有战略预备基地的作用,也是主要的后勤补给和整休基地。从2001年起美军在阿普拉港配备了3艘核潜艇,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核打击能力;同时美军已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部署了巡航导弹。这是美国巡航导弹首次部署在美国大陆以外。这样美国便可在12小时以内用巡航导弹袭击亚太地区的任何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岛是“南亚鹰”右翼的中轴,具有核心意义的战略价值。近年来,美国多次违反上海公报的精神,以维持两岸力量平衡为由,提高售台武器的档次和规模,其意图就是要不但加强这个中轴。在美国的这一战略构想下,当前的台湾当局可悲地而且是自愿地成了美国的工具。

印度以西至中亚为“南亚鹰”的左翼。阿富汗战争前后,美国迅速在阿富汗周边的9个国家建立了13个新基地。在过去两年里,美国的军事部署在数千英里范围内迅速扩展,覆盖了巴尔干半岛、中国边界、高加索地区、中亚、中东和印度次大陆。

在这一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媒体披露,五角大楼最近起草了一份关于美印未来军事关系构想的秘密文件,其核心内容就是建议美印结成长期联盟,遏制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在该地区的安全利益。印度报业托拉斯与印度《政治家报》同时披露,美五角大楼正在研究最终使用印度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的秘密计划。报道引述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指出,目前,美军正在对其亚洲的军事基地进行全面评估,由于“印度位居亚洲战略要地,扼守连结中东和东亚地区的海上通道,印度在美军方眼中成为兵力调整计划中最富吸引力的选择”。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印度政府最终同意美国使用基地的请求,近年来升温势头不减的印美关系将由此发生质的转变,印美两国将向盟友关系迈出关键的一步。

另外,据合众国际社5月29日报道,美印两国的部分智囊机构最近提出了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构想。此前,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马达夫•纳拉帕特建议仿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建立一个北美-亚洲条约组织(NAATO)。纳拉帕特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美国应当联合那些具有相同价值观的“自由国家”,主动在亚洲建立类似北约组织的新安全体系,以捍卫“民主价值观”。根据纳拉帕特勾画的蓝图,在这个新安全体系内,除了起主导作用的美国外,还应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以及诸如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塔尔等亲西方的阿拉伯国家。另外,纳拉帕特还将台湾视为一名潜在成员。合众国际社的报道称,以纳拉帕特教授为代表的智囊人士提出的上述建议引起了五角大楼部分官员的兴趣。美国五角大楼的综合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和印度政府高级顾问5月29日就建立亚太地区全新安全体系展开了“谨慎讨论”。

三、扩张的命运:鹰死网破

美军的上述“一网两鹰”的格局是美国霸权欲望极度膨胀下的必然结果,它虽然使美国军事力量的海外扩张达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广度。然而,盛极必衰,伴随着美国在全球军事力量的极度扩张,美国霸权也开始笼罩在没落的阴影之中。“冒进的高层决策者意识不到扩张的边界。”华盛顿战略政策评论员马克•维森兹诺表示:“这是历史教训,同样也是每一个帝国的教训。” 本节我们主要从美国“一网两鹰”格局的自身缺陷分析着手,来展示美国霸权不可避免的没落的命运。

“一网两鹰”的布局在更大的视野看,实际上是一字长蛇阵。北约是其蛇头,东北亚是其蛇尾。或者相反。连接两头的是太平洋西岸和印度洋北岸的漫长海岸线。这个一字长蛇阵已经和将要面临的问题是:经济难以负重,全线虚弱;兵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恐怖袭击此起彼伏,杯弓蛇影;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网”破难免;东北亚主不随客便,蛇尾难控;中东南亚支点不稳,腹部疾病丛生。一句话,“一网两鹰”的命运将很可能是:鹰死网破。

(一) 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网”破难免

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北约大幕最终面临破亡的命运。一个是欧洲和美国在利益目标上的差异,一个是北约东扩虽然带来了“地盘”的开展,但也带来了问题的扩展。

欧洲与美国在利益目标上的差异主要涉及:第一,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美国和欧洲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但各自的目标并不一致。美国方面,是竭力将军事力量布置到俄罗斯的边境线。布拉格峰会后,随着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北约军事力量距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就只有几十公里了,俄罗斯军方对北约军事力量延伸到俄罗斯的边界还是强烈地感到了威胁。而欧洲对此却另有考虑,他们只希望达到把俄罗斯挤出传统势力范围,防范和遏制俄东山再起。另外,欧洲还有希望借俄罗斯来牵制美国的愿望,所以欧洲不愿意随着北约的东扩而与俄罗斯之间形成战略敌意。 第二,在对待将中东欧纳入西方安全体系问题上。对欧洲而言,可以实现欧洲的整体化,并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加入,而增加了欧洲在北约体系内部的分量;对美国而言,东欧纳入西方安全体系后,就取得了从战略上看护俄罗斯的便利。中东欧历史上曾是西方列强与俄罗斯争夺的中间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北约东扩是美国推行大西洋战略,加强对欧洲主导地位,进而控制欧亚大陆战略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欧洲显然并不愿看到美国对欧亚大陆的绝对控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欧美终极利益目标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欧洲和美国在步调上的差异,在需求相对较低的一方意图达到以后,步调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而当其中要求较高的一方的前进会带来另一方利益受损时,步调就会完全相反,于是东扩本身的势头就将减缓甚至停滞。

北约东扩虽然带来了“地盘”的开展,但也带来了问题的扩展,这些问题将撕破北约大幕。首先是欧美之间的问题。北约成员不断增加,欧盟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扩大,随着实力的增强,摆脱美国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大,欧美矛盾与摩擦日益增多。其次,东欧国家之间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也随着北约东扩被带入北约,将把加剧其内部的复杂形势。第三,东扩需要的大量开支有可能使一些相对“贫穷”的新成员难堪重负,并对现在的成员国形成压力。美国和其欧洲盟国间的军事开支差距不断加大,这种不断拉大的差距使美欧间愈益失去“平衡”,影响着北约的运转。而增加军事预算对欧洲盟国来说又是个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北约快速东扩,造成其后方的军事纵深和政治布局难以紧跟扩张的形势需要,导致北约自身对内部问题的解决机制难以有效运转,北约势必不能有效解决包括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问题在内的众多棘手的问题,这就将导致一些成员国的反复,他们有可能退出北约,从而撕破北约大幕。

(二) 东北亚主不随客便,蛇尾难控

影响美国控制其一字长蛇阵的蛇尾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一个是日本。

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力量存在已经面临困难。进入21世纪,朝韩双方在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背景下,不断加强交流,朝统一的方向开始了实质性的努力。朝鲜开始了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改革,成立了新义州经济特区,其意图就是改变僵化的社会经济制度,为南北统一创造经济融合平台和基础。韩国则开始了驱赶美军的努力。据韩国外交与通商部的一家研究机构——外交与国家安全研究所1998年所作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70%的韩国人反对美国在统一后的朝鲜继续驻军”。现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就曾派特使到美国,给美国提交了一份要求驻韩美军在其任期内,分三步撤离韩国的建议。最近,和美国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进攻性的战略调整的大局不同的是,驻韩美军不得不选择了向南撤退,并拟减小在韩驻军的规模。

随着朝鲜半岛北南双方自主性的增强,布什政府不但感到美国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作用正在逐渐下降,而且放弃在韩国的军事基地或许将难以避免。事实上,日本国内近年来要求美军撤离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这一趋势如果继续进行下去,美国东北亚的战略格局无疑将面临着崩溃的命运。美国将朝鲜纳入所谓的“邪恶轴心”,并渲染朝鲜核武器危机。其目的就是继续制造紧张局势,阻止和延缓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为继续在日本驻军制造理由,继续把韩国和日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保持和增强自己对东北亚的控制。

但美国渲染朝鲜核武器危机的政策看来正在朝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富于冒险精神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开始认真发展核武器。逐渐变为现实的朝鲜核武器无疑使美国弄巧成拙,使美国控制东北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或者将加快对美国离开东北亚的进程。美国必须遏制这一新的势头。但美国除了直接使用军事手段或许可以终止金正日的核计划外,选择余地并不大。但打击已经处于困境但依然强大的朝鲜本身的风险是无法估量的,况且,美国对朝鲜的任何过激举措都有可能迫使中国及俄罗斯做出强硬的应对。也就是说,美国或许就将不得不提前与中国及俄罗斯摊牌。但从美国苦心经营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包围圈来看,不仅中国和俄罗斯现在还不愿意与美国摊牌,美国也还不到摊牌的时候。

日本是一个有霸权野心的国家,日本的力量对美国而言是个双面刃。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资源匮乏,日本长期以来就没有放弃向海外扩张的企图。日本之所以现在唯美国之命是从,是要依靠美国突破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政治压力,最终走出二战的政治阴影,把力量的触角伸出去,为实现其期望中的地区霸权乃至全球霸权体系奠定基础。而且从日本的民族本性来看,它不是一个感恩的民族,它不断膨胀的霸权欲望最终必将向其美国主子发难。限于自身的力量,美国无法作到在充分利用日本的力量的同时,有效地阻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美国利用日本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是饮鸩止渴,或者说在培育自己的掘墓者。

这就意味着,美国不但不能很好把握朝鲜半岛的局势,而且甚至无法有效把握日本。也就是说,美国无法有效掌控一字长蛇阵的蛇尾。

(三)中东南亚支点不稳,腹部疾病丛生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中东地区和南亚地区是美国“两鹰”的鹰头,是一字长蛇阵的两个重要枢纽。如果这两个枢纽缺乏稳定性,那么对整个局势的影响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中东实际上就是动荡的代名词,要实现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民族问题——尽管复杂的民族问题已经使有关各方伤透了脑筋。美国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无法给中东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中东之所以长久处于动荡和战乱,主要还是因为其巨大的战略价值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国际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要实现中东持久的稳定与和平,从战略角度看,必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要么是国际格局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力量平衡,要么是其中一方成功地将其他各方从中东的角逐中驱赶出去,实现了对中东的独占。当前,虽然美国的势力急剧膨胀,但还不能作到将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从中东驱赶出去,而国际整个格局也还处于调整变化时期,国际格局的平衡短时期内还无法出现。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东将仍然是动荡和充满战乱的区域。而一个动荡和充满战乱的中东对驻中东美军本身是一种安全威胁,必然要牵制大量的兵力,这决定了中东地区从战略上策源中东欧及西亚的空间的能力就十分有限。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美国在中东已激起了广泛的仇恨。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并不能直接在有关国家推行经典的殖民统治,它必须通过当地人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了确保“当地人”在掌权后,能死心塌地地为美国办事,美国必须对相关国家的各个层面进行美国化的改造,培育“当地人”对美国的畏惧和向往。然而驻沙特美军的痛苦经历说明,代理政治并不可靠。而且,中东人民在与美国迂回斗争的同时,他们也将谋求夺取国家政权,以终结亲美政权并获得和美国斗争的更大资源支持。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这对美国霸权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将会直接导致美国霸权的终结。民族独立运动对美国的霸权的伤害就像溃疡一样,随时有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的溃烂。

南亚的主要问题是印度。印度虽然对美国进入该地区表现了某种积极姿态,甚至印度国内有人鼓吹美印结盟。但美国和印度的接近离真正的战略性结盟还有很大距离。近来印度的外交活动表明,印度当前的策略是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大力量之间周旋,玩的是借力打力的手段。它欢迎美国势力的进入主要是希望借用美国力量来平衡中国和俄罗斯对印度的战略压力,并以和美国的接近作为进一步从俄罗斯和中国换取战略利益的筹码,反过来也通过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接近来换取美国的进一步援助。

印度这一外交策略主要是出于维护其南亚霸权的考虑。印度的地区霸权欲望一直没有熄灭,尤其是印度在拥有了核武器之后,其野心急剧膨胀,穷兵黩武趋向越来越明显。不管是中国、俄罗斯,还是美国,任何一个国家在南亚的影响“一超独强”,都会危及印度的南亚霸权,都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美国进入印度的目的是将印度变为军事基地,并牢固控制南亚。美国绝不会帮助印度实现南亚霸权,而只不过想把它变成自己的又一个军事基地。美国的这一企图不但危及了印度的国家“发展”,而且还将危及印度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印度国内的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维护本国军事和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印度应该考虑再次为自己的独立承诺而战斗了。”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安全研究教授车兰尼也撰文指出:“如果说国际局势最近的动荡给印度提供了一个教训的话,那就是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国防的重要性。”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印度对美国的合作程度和水平。

此外,由于中国显然的决心,美国对台湾的任何越线举动都意味着中美的直接摊牌,这极大限制了台湾对美国的战略贡献。台湾作为“南亚鹰”的重要枢纽,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对美国整个局势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印度的有限合作与复杂和敏感的台湾问题是美国“南亚鹰”的重要受制因素。印度的不彻底合作限制了“南亚鹰”的战略价值的增长空间。而台湾问题则限制了“南亚鹰”现实战略作用的发挥。这两个方面的限制使美国“南亚鹰”更像一个糖尿病患者。

(四)经济难以负重,全线虚弱

维持和进一步加强世界“霸主”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面提到的美国增加驻韩美军110多亿军费以提高驻韩美军的军事能力,然而韩国仅仅只是这漫长的一字长蛇阵上的一个点。从以下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要在漫长的一字长蛇阵全线进一步提高其军事能力和保持战略优势,需要的军费开支无疑是一个无法测算的天文数字,美国经济实际上难以负重。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美国就很难保持战略上的优势,其苦心经营的一字长蛇阵也就只能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近年来,美国军费预算不断攀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用于军费开支方面的预算,是整个亚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军费开支的总和也不及美国的2/3;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而美国2002年军费财政开支达到3290亿美元,占到中国200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2004年度陆军的开支为900多亿美元,比2003年度增加3%;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开支为1100多亿美元,增幅为3.5%;空军的开支为110 0亿美元,增加5.7%。而且,美国的实际军费开支远远超出其国防预算。例如,美国2000财年的国防预算虽为2890亿美元,但实际开支为3400多亿美元,比预算拨款多出510亿美元。

美国巨额军费预算给持续不振的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虽然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美国国防开支于2010年前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额的一半。但美国经济未必能够满足美国军费预算持续增长的需求。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贸易和财政双双出现巨额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4352亿美元的近几年来的新记录。2002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已经重新出现近16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从而结束了连续4年的财政盈余局面。布什政府在2月份曾预计,本财年的赤字将达创纪录的3040亿美元,下一财年的赤字更达3070亿美元。但这还不包括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所需开支在内。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本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可能将突破4000亿美元。

尽管目前美国军队人均军费21万多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美军要进一步提高国海外驻军的军事能力和保持战略优势,在军费方面美国仍感到捉襟见肘。美国国防预算包括国防部和能源部两大部分。根据美国军方的安排,国防预算一般分成各军兵种的费用、采购新的武器装备费用、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费用、执行海外军事任务费用、增发军人工资等几大块。

我们以航空母舰为例,来大致看看美海军军费的压力。航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还不可能单独使用,而必须与巡洋舰、驱逐舰或护卫舰及潜艇等舰只组成航母作战编队活动于海上,再加上各种舰载飞机和武器系统等,其训练和建造耗费巨大。航母的寿命一般为30年,但每5年就要改装一次,特别是要不断更新舰载机。仅“福莱斯特”号一次改装就花费了5.82亿美元,而1959年“小鹰”号改装时竟花费了两倍的建造费。如果在使用30年后要进行延龄工程,每艘还得花费7亿美元。此外,航母战斗群还要有维修和训练休整的时间,航母除燃油、弹药消耗量大外,弹射器的消耗对航母维持作战能力的影响也很大。航母作战编队通常3-58天进行一次战斗补给,每艘舰每次约需几个小时。据估计,每艘一年运行费达3亿美元,不算弹药和飞机。有人计算,在航母股役30年中,需要300-400亿美元训练费。目前,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3艘大型航母,另有2艘新型航母在建造中。正因为航母耗费惊人,美国甚至考虑予以裁减。5月21日出版的《今日美国报》首次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新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却执意要裁减美军现在拥有的13艘航母。

在采购新的武器装备费用方面。战争的需求不断迫使美军研制出更新和更先进的装备,换代加快也意味着美军装备的实际寿命大为缩短。美军在最近的军事调整中,就有意使海外美军基地大面积配备新型武器装备,讲一批冷战时期部署的装备将大幅度撤离。采购新的武器装备费用是美军军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2002年经美国防部最终核定的武器装备采办项目主要有八项,其总价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这八大武器采购计划中,除导弹防御计划刚刚开始进行,其最终费用还在评估之中外,准备斥巨资发展的另外七项武器项目为:第一,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共同发展的联合打击战斗机(JSF)计划,其采购总数量为3128架,每架单价为6400万美元,总采办费用为2000亿美元;第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计划,采购总数量为30艘,每艘约22亿美元,总费用为657亿美元;第三,F—22“猛禽”战斗机计划,采购总数量为341架,每架约1.8亿美元,总费用为612亿美元;第四,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计划,采购总数量为548架,每架约8600万美元,总费用为468亿美元;第五,C—17“环球霸王”运输机计划,采购总数量为134架,每架3.35亿美元,总费用为449亿美元,这些C—17运输机将取代美空军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使用的各型运输机;第六,“三叉戟II”型导弹发展计划,采购总数量为453枚,每枚6000万美元,总费用为272亿美元;第七,“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计划,采购总数量为12艘,每艘单价为8.92亿美元,总采办费用为107亿美元。(资料来源:《环球时报》)

在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及其他先进武器系统费用方面。随着美国势力的不断扩张,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单位区域兵力越来越单薄,加之惧怕人员伤亡,这两个方面导致了美军对装备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重。美军开始研制两个大的系统以期解决上述问题,一是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一是“无人战”作战系统。美军希望依赖导弹防御系统来从战略上解决其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而“无人战”作战系统则代替士兵作战,以解决单位区域兵力越来越单薄问题,缓解由于人员伤亡所带来的政治压力。而这一切是以巨大的军费投入为前提的。根据新的预算案,美国将大幅增加无人驾驶间谍机方面的军费开支。美国2004年度还将花费10多亿美元购买“全球鹰”、“掠夺者”等无人驾驶飞机。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重点开发未来型武器的要求,预算中增加了开发新型卫星、雷达、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经费,并增加了对付生化武器计划开支。新预算中还增加了一些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不错的武器的投资。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邓肯•亨特指出:“根据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行动的经验,我们再一次确信了美军力量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重型装甲、精确制导弹药、纵深打击能力、空运、空中加油和导弹防御等方面。”

据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公开反馈的综合信息分析,若要生产和装备这种所谓的防御系统,最起码也要花5000-10000亿美元,才能在美国本土实施。即使考虑到美国盟友的资金配套,美国国内启动资本也应在3000亿美元以上,而其盟国的“配套资金”最少也按有15个以上“盟国”和地区“防御网”来计算,这又不下3000亿美元之巨。这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朝鲜半岛之战、越战、沙漠风暴等20世纪所有战争耗资的总和。

(五) 兵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我们先来看看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的兵力基本情况:美国本上共有兵力110多万人,海外兵力30约多万人。其中,本土兵力情况是:陆军36万余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只是一级指挥机构)、3个军部(用于亚太德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的第1军、用于欧洲德驻美国得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3军、机动使用的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第18空降军)、6个师和4个独立团。海军45万余人,编8个舰载机联队、2个陆战师和2个陆战航空联队,共拥有舰艇260多艘、战机1400多架、“三叉朝”I型和“三叉前”巨型导弹430多枚。空军30多万人,编8个航空队部、33个联队部和包括12个洲际导弹中队在内的90个中队,装备战机2700多架、运输机1000多架和洲际导弹580枚。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驻欧部队共有12.3万人,其中陆军6.49万人,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部和2个师部。海军2.4万人,编1个舰载机联队、3个巡逻机中队、五个侦察机中队、1个陆战营;空军3.41万人,编3个航空队、5个联队、14个中队。其中,驻德国兵力最多,陆军4.95万人,包括第7集团军和第5军司令部在内的主要指挥机关均设在德国,第1装甲师驻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第1机步师驻德国维尔茨堡。装备有1100多辆主战坦克、2100多辆装甲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700多门火炮和100多架攻击直升机;空军约1.5万人,装备飞机85架。美军在意大利、英国、比利时、希腊、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冰岛等国家派驻了人数不等的部队。此外,陆军有8800人驻前南斯拉夫执行维和任务。海军在地中海部署有第6舰队,辖有计艘舰只、1个舰载机联队、1个陆战远征分队,装备飞机100多架。

美军在中东、东北非地区部署2万余人,其中陆军约5500人,海军1.4万余人,空军400人。这些部队主要部署在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国家。海军第5舰队由部署在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上的海军部队组成,编有17艘舰只、1个舰载机联队、1个陆战远征分队,装备飞机100多架。美军在印度洋上的唯一海军基地是位于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

美国在亚太地区共驻有15万人,其中陆军5万余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和2个师部;海军6万人,编1个舰载机联队、1个陆战队航空联队和1个陆战师;空军4万人,编4个航空队司令部、8个联队和23个中队,装备战机300多架。其中,驻韩国部队最多,陆军达2.75万人,并设有第8集团军司令部,驻韩国议政府的第2步兵师,其编制员额为17278人。驻韩国平泽的第6空中突击旅。空军有8600人,海军400人;其次为夏威夷,陆军为1.5万人,海军1.6万人,空军400人。此外,美军在日本本岛和冲绳设有军事基地。第3远征部队所辖第3陆战师驻地为日本冲绳巴特勒兵营。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关岛等地派有驻军。海军第7舰队拥有18艘舰只、1个舰载机联队、1支陆战远征分队和100多架战机。

除上述部署外,美军还在拉美驻有少量部队,约有8000多人,主要部署在巴拿马运河区和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由于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美国从本土抽调了2个多陆军师、一个空降旅、1个空中突击师和1个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的兵力前往海湾,即:驻得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1骑兵师一部、驻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的第3机步师、驻得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4机步师、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第82空降师作战旅、驻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第101空中突击师、驻加利福尼亚洲彭德尔顿兵营德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此外,驻巴德国德特克罗伊茨纳赫第1装甲师已调往伊拉克。这样,目前美军总兵力的2/3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美军这样的兵力分布的问题在于:一是本土兵力过于薄弱。初步估计,在美国本土的陆军,加上独立团及其他部队,兵力不到5个师的兵力,其中满编的仅有两个师,分别是驻纽约州德拉姆堡的第10山地步兵师和驻夏威夷州斯科菲尔德兵营的第25轻步兵师,外加上第1骑兵师一部。而82空降师的其余大部分正在阿富汗。为了进一步加强伊拉克的兵力和维护本土安全,美国陆军虽然将超过15万人的美国预备役部队转入了现役,但相对于美国广阔的本土及911后的严峻安全形势而言,美国本土长久维持如此单薄的兵力是危险的。按曾经参与并领导过1991年海湾战争的前四星将军巴里•麦卡弗里的说法,“长远考虑,这是不可行的”。

二是这样的状况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美国还必须有长远的打算。伊拉克主要战争结束后,由于伊拉克抵抗运动蓬勃发展,美军安全受到严峻威胁,形势迫使美军难以按计划从伊拉克抽身。按照五角大楼初定的计划,第三机步师本应在2003年6月回国。但是,由于伊拉克战后仍然不断有零零星星的武装冲突,直到最近该师才有机会由其余国家的部队顶替回家。弗兰克斯在7月10日向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谈到了美军继续驻扎伊拉克的必要性。他说,他不能确切说明美军究竟应当再驻扎两年还是四年,但是他认为应当再驻扎数年。他建议,华盛顿应当在可以预测的时期内在伊拉克保持15万名军人。巴里•麦卡弗里也认为,“我们在未来10年内不可能从伊拉克脱身。”

三是由于战线过长,整个“两鹰”长链上各处分布的兵力稀薄,仅够完成维持存在及监视的任务,任何一点或任何一个单位区域上,美军的兵力都无法完成应付较大规模战斗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兵力的大量注入,美军事实上无法完成在各单位区域乃至整个战线上的战略任务。然而,由于美军无法短期从伊拉克抽身,美国在大约5年内,都无法拥有可机动的足够兵力。这直接导致美国事实上无力再处理规模稍大一些的事务,比如朝鲜危机。假设朝鲜半岛在美军没有从伊拉克抽身的情况下爆发战争,美军已事实上无法独立组成适当规模的部队和朝鲜开战。如果这时伊朗、台湾问题也爆发,或者在美国的“一网两鹰”长链上有一处爆发战乱,美国断无能力干预,而最终将有可能导致全线瓦解。

四是长久在海外驻军,使美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驻伊美军的士气已经出现问题,有报道说,当驻伊美军官兵听到他们还将在伊拉克呆上数年的时候,他们充满着沮丧情绪。有专家警告,由于在海外驻扎时间太长,美军士兵将自动脱离部队(也就是逃跑)。事实上,已经有报道称,驻伊美军有超过1000人化妆逃跑。

美国国防部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美国现在解决兵力匮乏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办法,一是组建多国部队顶替在伊拉克的大部分美军,以实现从伊拉克抽身。另一个办法是扩军。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近日透露,五角大楼高层正在探讨组建一支“常备维和武装力量”,以便能及时前往全球各热点地区开展“必要任务”。另据《华盛顿邮报》6月19日报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彼得•佩斯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将在夏末向伊拉克派出2万人的多国部队,协助美英联军恢复伊拉克的秩序;另外还有1万人准备在秋季开赴伊拉克。

在扩军方面,7月9日,拉姆斯菲尔德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军陆海空三军主要负责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从预备役中选拔具有职业专长的人充实现役部队。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报道,拉姆斯菲尔德把军队改组建议称为“当前军队最紧急的事务”,甚至要求月底前制定好执行备忘录要求的计划。据接近五角大楼的消息灵通人士分析,拉姆斯菲尔德之所以此时提出涉及军队组织变动的大改革,与目前驻伊拉克美军频繁遭到袭击有直接关系。

然而,对美国而言,无论是寄希望于盟友还是直接扩军,都是一个痛苦的事情。盟友出兵伊拉克当然不是无偿的,美国必须让出一些利益给盟友分享。这就使美国惨淡经营的霸权迷梦更加虚幻。因为既然美国无法独吞伊拉克,也无法独吞其他任何地方,这无疑拉长了美国通往绝对霸权的时间。而直接扩军的问题在于,将进一步加重本已十分沉重的军费开支。从拉姆斯菲尔德的备忘录提交后的这两天的反馈看,海军和空军的反对意见较多,主要认为这样兴师动众必将大幅度提升军队开支。

一个国家的军队规模并不唯一由其政策所决定,决定其军队规模的根本基础是其国家综合国力。即使强大如美国,其军队规模也显然是无法无休止地扩张地。随着美国霸权的进一步推进,其兵力紧张的局面就将更加严峻。美国全民皆兵也无法满足控制世界的需要。伴随着美国霸权的进一步扩张,以及与其盟友的渐行渐远,当美国兵员达到一个极限无法进一步增加的时候,美国势力气泡就将瞬间破裂和消散。

(六) 恐怖袭击此起彼伏,杯弓蛇影

911后,虽然美国以国家战争行为的方式来反恐,但美国并没有实现对任何一个恐怖组织的根除,拉登仍在发号施令。国际恐怖袭击事件并没有减少,相反,在美国本土、在巴厘岛、在沙特、在非洲、在俄罗斯、在菲律宾、在以色列、在阿富汗、在伊拉克……恐怖袭击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国际范围内包括主要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风起云涌。在这当中,美国无疑是袭击的中心。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的袭击,使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民面对恐怖袭击,杯弓蛇影,长久处于紧张而无法稍懈,这对急于进一步扩张的霸权来说,其牵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美国在全球范围有着广泛的利益,防线过长,使美国的防线也相对薄弱。这给国际恐怖组织成功袭击美国提供了可能。美国不少军事专家担心,美军这种过度扩张构筑的防线不但起不到防线作用,反而可能变成新的安全漏洞。华盛顿著名思想库——国防信息中心的安全专家马库斯•柯尔宾认为,如此众多的军事基地很可能沦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类似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结成反恐联盟,国际范围内的恐怖组织出于生存的需要,在美国的高压下,被迫抛弃在其他方面的分歧,在反美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结成了一张针对美国的恐怖网络。

从终极意义上说,国际恐怖主义的制造者正是美国自己。 极端贫困和国际两极分化,是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民族仇恨和文化仇恨是恐怖主义得以依存和发展的关键。美国推行霸权使更多的国家的人民生存困难,使原有的民族仇恨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国际恐怖主义的主张得到不断印证,新的恐怖组织不断诞生。

美国制造的民族矛盾为国际恐怖组织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根深蒂固。美国利用民族矛盾成功地实现了在相应地区的军事存在,但也带来了民族矛盾的转移。由于美国控制局势的需要,往往是支持其中一方,这样,美国就成为民族矛盾的当事人角色。由于美国在世界各地采取同样的政策,使美国几乎和所有的民族矛盾相关,也使美国积淀了所有民族的仇恨。美国当前的最大危险就在于此。国际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游击战,就成功地和这个基本的背景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动带有了反民族压迫的色彩。这使国际恐怖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生存空间扩大,甚至就更加如鱼得水。这也使国际恐怖组织成功地调动了更多的力量来反对美国,使美国的反恐更加困难。

美国挑起的文化冲突和宗教冲突也使国际恐怖组织进退自如。国际恐怖组织成功地利用了文化冲突因素,获得了弱势文化圈事实上广泛的同情。这更加大了美国铲除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际恐怖组织有可能导致文化战争的风险,不管美国是不是害怕文化战争,至少当国际恐怖组织的斗争带上文化分歧的色彩后,其合法性和潜力都大为增强。相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反恐力量的影响力就会降低。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也增加为国际恐怖组织的生存机会。对美袭击的全球化,还给美国来一个问题,就是牵制了美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行动。由于袭击的全球化,美国必须依赖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支持。但别的国家的支持显然不会是无偿的。对小国而言,意味着美国必须出钱。对大国而言,意味着美国必须在几乎所有领域做出让步。当然,美国的让步是有限度的,同样,其他国家的合作也是有限度的,是不一定协调一致的,这样就为国际恐怖组织的生存和斗争增加了机会。

不但美国诅咒国际恐怖主义,事实上,世界上所有民族都一致谴责恐怖主义带来的无辜伤害。但恐怖主义制造的罪恶,本质上仍是由美国的霸权主义所犯下的罪恶。国际恐怖主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子,只要霸权主义一日不死,国际恐怖主义也一日不亡。人类摆脱恐怖主义幽灵的唯一出路是消灭霸权主义。美国应该抛弃霸权主义,谋求和全世界所有国家平等相处,不在文化宗教问题上搞清一色,饶容许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要承认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切实在国际范围内秉承民主精神,捍卫国际民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美国霸权目前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如果要用事物的普遍生命周期来描述的话,美国霸权正处于中年阶段,其军事力量和势力范围都处于一个顶峰,但通过对美国军事霸权体系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葬送美国霸权的因素已开始显现。可以预期,美国霸权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继续发展之后,将最终和历史上所有庞大帝国一样不可避免地分崩离析。这个时间或许不会很久,美国扩张的速度越快,其亡也速。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9:20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写于2003年6月底,获软科学经费资助。

今重贴,供喜欢国际问题的网友参考、批评。
3#
发表于 2006-6-7 23:38 | 只看该作者
有战略眼光。大器。

美国人其实也挺不错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中漫步 发表
有战略眼光。大器。

美国人其实也挺不错的


不敢。还请多批评指正。

美国之强大,其重要原因在于它在战略上始终保持强大。而美国在战略上的成功,又因为它的战略研究是全民研究,不象我们,战略研究是一种特权。而且我们的战略研究也只为短期决策需要而开展研究,研究的独立性也不完整,这根本上有违战略学的基本规律。美国战略学的发达,使美国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也使美国最大限度避免了研究的死角。
5#
发表于 2006-6-9 20:1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有理

让人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12:29 | 只看该作者
莫明过奖了。

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面临美国这样的霸权布局,当如何作为?直到至今,虽然有些想法,但仍不系统。如果你感兴趣,我们可以就此多探讨。我的联系方式是:

hyb4633652@sohu.com
7#
发表于 2006-6-12 11:58 | 只看该作者

可是

对国际问题,我却是个门外汉。
还是多从你的文章中汲取营养吧,等到我足够“强大”了,我会主动向你发动“攻击”的!
恭候阁下佳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3:30 , Processed in 0.0560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