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2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呵 壁 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9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求真是极难的,因为“为尊者讳”的影响极大。大家形成了一种无意识,不敢去探寻“尊者”的一些什么。但是,真实,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丧失;相反,变得更加易于追寻了。

  2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在当代读者那里就受到了置疑,那他的寿命也就不会太长。自然,也有例外。

  3

  《怀陵流寇始终录》是一部反映明代农民起义较为完备的书。书中,农民起义军杀老弱、胁精壮、掠财物……不只这本书,《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诸书都是这样写的。但是,姚雪银老先生却不这样写。《李自成》第一卷起自崇祯11年,李自成于潼关南原大败后遁入商洛山中。他于此山杀富济贫、赈济灾民,一副救民水火的热肠实在感人。其实,李自成知道争取民心,是在李岩投靠他之后(“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等民谣从此唱起),但这已是崇祯13年之后的事了。

  粉饰,使得作品不能取信于读者,这个损失真是太大的。

  中国的一些长篇小说,粉饰太多。作者,好像被某种力量左右着,简单地去做善恶的二元对立。正面人物几乎没有缺点,反面人物则一无是处——这就远离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4

  《李自成》人物对话的个性化问题,解决得不是太好。李自成起义后虽然爱看点书,但说起话来过于文气。刘宗敏,铁匠出身,但说话像是个士大夫;只不过是在文雅里加点粗俗而已。更不可理解的是,他的话里竟然出现了“人民”一词。高桂英,李自成的夫人,一个家庭妇女,说起来也是词汇连篇。好像,作者是在代人物说话了:于当代口语中贯穿一点明代语言、点缀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成语。

  5

  朱元璋是个半文盲出身的人,后来虽然喜欢学习,但成绩不是太好。他下的诏书,有好多是白话的,是他自己的大作。我在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看到过一篇。半文半白,半通不通地在那里无畏地憨说。不过,这种白话的诏书倒接近他的本色。相反,《明史》中的朱元璋的说话,却是经过《明史》编纂者们的雅化翻译了:“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今宜鉴之。”

  细细品味,就可知这种雅化翻译与姚雪银于《李自成》中代人物说话,性质差不多了。

  6

  有人呼唤当代文学的现实性,这本身很好。但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就难倒——近距离地直面现实,形成叙事性较强的小说类作品,作者的那种不自由,是无实践的人无法想象的。大家,或多或少地受到某种难以说出的限制,放不开手脚。但是,虽然难,还是要写下去的。不然,一个时代过去了,如果不能有全面、真实、深刻的作品出现,后人将会指责这代人的懦弱。

  7

  中国的战争历史很长,但是,却没有很像样的文学作品出来。战争的残酷无情、人性的丰富内涵、人物的鲜明个性等等,都没法与《西线无战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之类作品相比。

  8

  虽然,我不认为武侠小说是什么好的精神产品,但是,我却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港台、海外是盛产这种小说的风水宝地。

  武侠小说在中国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热闹过一阵子: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什么的,出过一些风头。

  五十年代,风气南移,先是在香港出现金、梁等大侠;后又在台湾有古龙冒出;再往后,萧逸又于美国粉墨登场……

  这些人的名利双收,使得大陆上的一些作者好生艳羡,于是便奋起学习。但是,无论怎样学,就是不能出现与这些人比肩的作者。这就怪了。

  我思考了很久。得出的答案是:风水使然。当然,风水二字,是不可用传统的堪舆学来理解的。我所用的这二字的内涵是:出版体制、意识形态、审美观点等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9

  看电视剧《太平天国》(编辑张笑天),我笑了好几次——一些场面,像极了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姚雪银生前还想写《天京悲剧》呢,亏了没写出。这一代作者,也不能说史学功夫不到家(姚于《明史》十分自负,连郭沫若都看不起);但是,其知识结构的单一,现代意识的缺乏等等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天才发挥。

  《太平天国》一剧,于太平天国内部的腐朽上,着力太少;而对洪秀全等人,则拔高太多。洪秀全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可谓登峰造极。太平军杀害过很多平民百姓。我曾见过一个资料,上面说“秀全”二字的意思为“我乃人王”(其中“禾”是“我”的谐音)。起事前就有帝王之心,可见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物——自然也不能这样要求他——只是有些人拚命地往好处写他,就让人有些不解了。

  还历史于本来面目,不再去拔高历史人物,不再去颠倒黑白。这样做,于今人,于后代都有好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6-9 20:1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李自成》

我不明白它怎么会在文史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不过我喜欢武侠小说,看起来不费脑子,可以一天一夜地看下去,不感到累。呵呵,惭愧!
3#
发表于 2006-6-9 22:26 | 只看该作者
有两点要请教:

一、小说是文学作品,但文学作品不等与小说。不知是不是如此?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在当代读者那里就受到了置疑,那他的寿命也就不会太长。自然,也有例外。”从全文来看,作者拟定的这条文学“定律”,似乎主要是针对小说类(小说类这个提法作者的原话。从后文来看,其实是历史题材小说)文学作品来讲的。单就历史题材的小说而言,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是应该的。但其它类型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散文等等,似乎不好去追究它们是不是一定要符合历史事实。

作者还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战争历史很长,但是,却没有很像样的文学作品出来。”这话似乎不太准确,中国古代象样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很多的,只不过确实没有出色的战争题材的小说。

鄙人这样说,并不是抠字眼。事实上,本文有些象语录体,鄙人理解,语录体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各单列的句子可以独立成一个完整的思想结构,放在一起,彼此又通过内在逻辑编织成一个整体。从本文来看,作者之所以把句子单列还加上序号,作者应该是认为这些形式上独立的语群在意义上也是可以独立的。但从上述疑问来看,这些单列的句子本身的独立性,似乎还有些欠缺。

二、姚雪银的小说我也不喜欢,有太多的那个时代的印记。这是他的局限性。但中国的历史书也同样有其局限性。中国的历史书籍历来对农民起义都是视为寇的,作者所引书籍的名字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编撰者对李自成的蔑视。受特定立场和情绪影响的东西,其可信度大概是要打折扣的。鄙视和害怕农民起义的官方历史对李自成的记载与姚雪银对他的美化应该可以看成是对立的两个学术派别。而且,大致想来,前者多有丑化,后者多有美化。二者似乎都有欠客观。用其中任何一派的观点去攻击另外一派,似乎都欠说服力。所以,作者对姚雪银的小说真实性的质疑方式我不太赞同。不知作者是否还有更好的质疑办法,或者有更好的证据?
4#
发表于 2006-6-10 23:15 | 只看该作者
整体还是有一个中心的,尽管这个中心并不那么明显。不如只以《李自成》为中心,辐射着写呀?——一点意见,供参考。
5#
发表于 2006-6-11 15:03 | 只看该作者
武版这一题材的文章让人耐读。
6#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1:23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注意力如果被其他事情分散,就不易有兴趣去做什么争论。还好,我现在有闲,那就说两句吧。
一)1、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问题,不光是小说存在,诗歌散文等体裁也存在。像上个世纪大跃进时期,就出现了一些“伪散文”,“伪诗歌”。例子,就不用举了吧。2、对于中国战争题材作品的失望,有好多年了。我是从中西文学对比的角度来发言的。小说既然比不过西方,那么,诗歌与散文呢,恕我眼界不宽,也没有看到比西方诗歌散文强多少的。
所以,我这文章也就不存在什么逻辑不严密、不准确的地方。文章的个性化,就在于作者的发言是从他的所知出发去判断什么,而不是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的人云亦云。
二)1、对于明史研究,《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应该算是入门之书。自然,这些书的作者,都是士大夫,大部份还都是当时的官。但是,这些书于明史研究中的价值,是举世公认的。他们虽然与农民起义英雄们经济地位不同,但还不会在书中把没有的事情写成有的,把假的说成真。因为,“信史”的要求使得他们不敢马虎。对这些书进行随意评价,一般人可没这胆量。
2、《李自成》走红,时代因素太多。如果姚不写李自成,其他人也会写的。
最后说一句,我这类作品,注重表达我的所知。我说《李自成》的问题,是我看后想说。
我的这类文章,不去管他什么体,文无定式。一会儿谈谈社会,一会儿谈谈文学艺术。不让读者一气看完,因为自觉文章拙劣,省得读者累得慌。
文章,如果仅有材料而不能从材料当中见出作者的观点,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对于以上朋友跟贴,一并回复如上。因时间太紧,本周内将不会过多地回复朋友对于本文的跟贴了。
7#
发表于 2006-6-12 09:2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作者依然不习惯被人批评。字里行间的味道挺有意思。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只要你下场上贴文章,只要你不封了在下,你的文章,在下就会继续批评。当然,如果你有佳作,在下也会决不吝惜高帽的。

第一个问题是基本常识,我能感觉到你的勉强,不与你争。

第二个问题,“他们虽然与农民起义英雄们经济地位不同,但还不会在书中把没有的事情写成有的,把假的说成真。因为,‘信史’的要求使得他们不敢马虎。”我相信作者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底气是不足的。作者要是多看一些关于明史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不是只知道看“入门”读物,那么就会知道断定真假之困难。

第三个问题,关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地球人都知道。你的观点你自觉不为人知,有这么几种可能:一是你的观点不明确,二是你的材料和你的观点风马牛不相及,三是你的理论高深如前沿物理学(可是,只有观点还够不上理论,呵呵)。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作者说得很不对,作者说“自觉文章拙劣”,我以为,你的文章确实不好,但也不至于不堪到拙劣的地步。其实,只要你心态平和,你还是可以写一些象样的东西的。


如果作者对批评意见感觉到有些郁闷,我也可以送你如下一些话语(喜欢批评还是喜欢下面的东西,您自己选吧):

本文观点鲜明,认识深刻、独到,文字精练,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可,是中财论坛开坛以来最为伟大的作品,不,是中国有文字以来最为伟大的作品。能读到这样的作品,是我辈之幸运!有作者这样的杰出人物管理论坛,我相信,中财论坛必将成为国内,不,是全世界最为杰出的电子论坛。我对作者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我相信,作者的文字及作者本人将继续在人类的历史上不断延写华章。

我这是好话说尽了,再争论下去,我也没有更好的东西送作者了,所以,我跟完此贴后,不再点看此贴——自然也不会再回复。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09:55 | 只看该作者
1呵呵,先说我不习惯于批评,继之以“勉强”,紧接着又“不争”,什么事都由你决定了。真好!
2你以为我光看入门的这几本么,从哪里看出的呢?就这几本,我还怀疑好多人没看过呢:)))“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还用多说么?
3观点即使不对——再说文学有时不能用对否来判定的,这不是在做数学,也总比罗列材料强,那是别人的牙慧,罗列越多,越表明自己的低能。
4让我心态平和,那是你认为我不平和了。我的不平和,又表现在哪里呢?可以明说的。
你不是爱争论么,怎么又在最后说不打开此贴了。争呗,不是越争越明吗?
9#
发表于 2006-6-12 10:28 | 只看该作者
主题深刻,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欣赏,学习。
问好武版。
10#
发表于 2006-6-12 10:4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着,才能写作着。
可以思考的好文。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5: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关瑞 发表
主题深刻,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欣赏,学习。
问好武版。

谢谢关瑞!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5: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思考着,才能写作着。
可以思考的好文。

好,不敢说,起码是自己的思考.
13#
发表于 2006-6-12 18:28 | 只看该作者
我赞成以学究的目光,和就事论事的态度,以及谦虚的胸怀来探讨问题。
否则大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无法真正的表达观点。

与大家共勉。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8: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我赞成以学究的目光,和就事论事的态度,以及谦虚的胸怀来探讨问题。
否则大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无法真正的表达观点。

与大家共勉。

所言甚是。
15#
发表于 2006-6-12 23:32 | 只看该作者
武斑最近可好?长篇开始动笔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3:25 , Processed in 0.09713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