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与网络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0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与网络之我见

  事实上,当文学相遇网络这样一个平台,它确实激发了更多人的激情,而作为文学最高形式的诗歌,它最先抵达灵魂的真实,最小功利可能的写作目的,为大众宣泄内在的愿望和理想,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突破口。

  有很多人批评网络诗歌的低劣、粗疏,有人说写诗的比读诗的多,有人说许多诗歌或者如流水帐,或者艰深、晦涩,等等不一而足。诚然,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从数量上看,也为数不少,这是因为网络的开放,不受限制的发表空间,所造成的局面。但是,让我们回到诗歌或者说文学的大背景下,看看这个现象。我们会发现正是网络诗歌量的积累,带来了质的飞跃。我们不需要具体数量来说明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网络之前,诗歌能够进入人们视野的有多少?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从真实的声音判断,是网络为诗歌构成了最真的灵魂通道。大量的作者,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尽显自己的写作才华。并且,一步步走向成熟,近而从网络平台走进传统媒体,使得诗歌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且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承担政治和社会的沉重责任感。本来,诗歌不应该是这么一个狭窄的取材范围。诗歌题材的扩张赢得了更多人喜好和青睐。这无疑都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

  2001年,山东几个较有名气的诗歌论坛,曾经就诗歌的十五个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其意义和效果影响广泛。这是因为几个当时比较活跃而且较有影响的诗歌写作者,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对诗歌的背景、思想、技术等的问题进行了更高层次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这些诗歌写作者的诗歌日渐成熟,大量的作品进入传统媒体发表。设想,如果没有网络作为平台的交流和刺激,这些作者和写作的欲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被时间的流水所淹没,我曾作为一个诗歌作者参与了那样的交流。

  说到诗歌本身,诗歌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表达的对象,让我觉得在很多时候,诗歌比其它体裁更自我。我本人也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诗歌在进入我内心的时候比起散文和小说更有深度和质感。借助语言在内心的流动和发现,诗歌承载了对自身的观照,并在这种观照的基础上发现和感知许许多多和心灵世界牵连的东西。我的诗歌通常都力图从表达内容的“小我”走向“大我”。里面具有我感受到的外界和内里的一种尖锐冲突后的和谐,在安静和慢节奏的语言叙述中,指向最真实的部分。我的一些文字可能灰暗、内藏着锋利的疼痛。甚至不是很好“懂”。好几年前,有个朋友说过,文字是自在的,“懂”是人为的。所以,我并不认为那些被别人指认的难懂的诗歌多么不好。我一直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寻找变化,这种变化对更好地表达自己和外在的世界是有效的,而且是好的,我一直这么认为。本来,文学写作就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谈不上写作。

  诗歌本身和网络本身,说到底本来是两个事。但是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某某诗歌是网络诗歌。其实这个定义是模糊的、可疑的。我曾经说过,网络不过是诗歌的一个平台。从诗歌的本质上讲,诗歌和网络是两个概念。诗歌就是诗歌本身,是无法用网络界定的。明确地说,如果我们在纸上写成的诗歌发表到网络上,你是叫它传统诗歌还是网络诗歌?进一步说,你用钢笔写了诗歌,用铅笔写了诗歌,也要成为铅笔诗歌和钢笔诗歌吗?显然,网络诗歌的定义是模糊的。诗歌和网络的关系,是外在的,不是内质上的。网络释放了人的精神天地,为精神寻找提供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这个开放的舞台,不过是为更多的诗歌写作者,提供了精神家园而已。

  事实上,各种诗歌论坛的兴起,促进并造就了一大批诗人。在庞大的以网络为平台的诗歌群体中,纷乱的各种现象,有许多非诗歌因素,造成了种种迷雾,呈现出浮躁的纷乱氛围。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冷静地看待被掩盖在喧哗与骚动下的以网络为平台诞生的诗歌,我们不无吃惊的发现,那些对诗歌有着痴迷精神的追求者,他们为此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张扬并表达着自己的个性思维。他们用穿透力极强的语言,淋漓尽致发挥的才智,表现着对自身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表达。而这些独具个人特点的声音,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潜流,在影响着涌动着更多的诗歌写作者,一步步地走向更高层次。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传统诗歌刊物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来达到筛选好诗歌进入纸媒体的目的。可以这么说,人们看重网络这个平台,在网络兴起开始几个年头就得到广泛重视。不管人们如何批评网络诗歌,也不论这样的声音有多极端,都丝毫不影响人们,对诗歌的热爱。从某种程度上看,对诗歌的热爱,几乎完全是个人化的,私密化的。诗歌对于人们心灵的需要,借助网络得到了最大空间的呈现和发挥。相当多的诗歌人不以传统意义上发表诗歌为目的,他们顽强的坚持自己表达的需要和个性权利,并达到一次次的智慧高峰。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要经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除去个人的天赋和社会背景等一些因素对诗歌的写作影响之外。也如同网络的不断规范和成熟一样,我想在飞速发展的网络背景下,诗歌也逐渐会找到它的以此为背景的成熟过程。大浪淘沙,泥沙俱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好的诗歌留存下来。喧嚣和杂芜的东西,也会某种程度的尘埃落定。站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在诗歌这个大家园里,我们的精神花朵,将会更加的熠熠生辉。

                                         2006年6月8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6-10 23:05 | 只看该作者
诗人快要被饿死了,网上再不给一块空间,要他们怎么活啊?网上那么多垃圾,再不好的诗也是阳春白雪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19: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诗人快要被饿死了,网上再不给一块空间,要他们怎么活啊?网上那么多垃圾,再不好的诗也是阳春白雪了。


谢谢水如空朋友阅评。
4#
发表于 2006-6-12 10:08 | 只看该作者
与房子版主一样,我对网络带给诗歌的好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信,文学会因网络而慢慢地好起来。
5#
发表于 2006-6-12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与房子版主一样,我对网络带给诗歌的好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信,文学会因网络而慢慢地好起来。


我相信。媒体在变化,文学的本质和意义不会改变。在新的媒体的催化下,文学只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问好房子和武版。学习。
6#
发表于 2006-6-12 10:51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正是你的诗歌繁荣之地。
7#
发表于 2006-6-12 11:08 | 只看该作者

诗,乃至文学的势微

不是载体的原因。同样,我们也不能寄望于载体让它发扬光大。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1: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与房子版主一样,我对网络带给诗歌的好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信,文学会因网络而慢慢地好起来。


        武班好。
    说得是。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关瑞 发表
我相信。媒体在变化,文学的本质和意义不会改变。在新的媒体的...


赞成关瑞的观点。
文学,或者说诗歌永远是精神上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诗,乃至文学的势微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不是载体的原因。同样,我们也不能寄望于载体让它发扬光大。


载体永远是外因,内因是人的精神和灵魂。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1:2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网络正是你的诗歌繁荣之地。


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正确的。
问好许班。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诗,乃至文学的势微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载体永远是外因,内因是人的精神和灵魂。


问好朋友。
13#
发表于 2006-6-12 22:40 | 只看该作者
房子斑斑好勤奋,偶看到不离不即群组全靠你和另外两三个组员在撑着,敬佩你!
14#
发表于 2006-6-13 00:43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在进入我内心的时候比起散文和小说更有深度和质感。借助语言在内心的流动和发现,诗歌承载了对自身的观照,并在这种观照的基础上发现和感知许许多多和心灵世界牵连的东西。我的诗歌通常都力图从表达内容的“小我”走向“大我”。里面具有我感受到的外界和内里的一种尖锐冲突后的和谐,在安静和慢节奏的语言叙述中,指向最真实的部分。

我在这里获得共鸣……

有人说诗歌就是哭泣,哭出来了心里就舒坦了
15#
发表于 2006-6-13 00:44 | 只看该作者
房斑的好文章,读来十分受益!是啊,网络诗歌,只不过是发在网上罢了,其实都是心对着心写的,只要我们从内心严肃对待文学,和一些浮躁泛滥的网络创作区分出来,我们在网上的作品还是有亮色和质量的,不亚于纸刊!真诚感谢让我们逐渐走向成熟,夯实了文学信念的网络论坛和各位辛苦劳作的斑竹朋友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0:53 , Processed in 0.0588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