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街亭山下的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3 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街亭山下的争论

             lqm407

  一叶和一凡这两个家伙虽然说话不投机,老是打犟头,但两个人还是鞋不离脚,脚不离鞋。他们总是一边颠颠跑着,一边嘴里叨叨犟着,不愠不火,自得其乐。
  
  可不,这一日,这两个家伙竟来到了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街亭”,挺有名气。两人跑前跑后,看了看那个马谡曾扎寨的大土山,看了看王平曾安营的小山沟,看了看展览馆里陈列的蜀弩魏剑,抚摸了一阵那个高大的石碑……
  
  两人默了一阵后,像往日一样,他们又要争论些什么了。
  
  一凡说:“天意啊天意……要是马谡听了诸葛亮的话,不失街亭,那蜀军就会直入关中,直捣中原,按照‘隆中对’战略部署,实现恢复汉室的大业了。这样,中国的历史就得重写了,不仅诸葛亮不是失败的大英雄,连马谡也能扬名千古了。”
  
  一叶歪了一凡一眼,然后慢腾腾地说:“我倒是认为,诸葛亮幸亏错用了马谡,幸亏马谡失了街亭。中国的历史改写了未必是好事情。”
  
  一凡:“你这话怎么说?难道马谡失街亭是件好事情吗?”
  
  一叶:“当然啰。这对魏国来说是好事情,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情。”
  
  一凡:“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老百姓希望蜀国失败吗?”
  
  一叶:“哪你有什么根据认为老百姓希望蜀国胜利而魏国失败?”
  
  一凡:“我认为,老百姓是希望蜀国胜利的,我接触的人都是带着这种倾向。至少,《三国演义》的观点也是这样的。”
  
  一叶:“我就知道,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了,很多读者也是这样,总是对蜀国抱着深厚的感情。”
  
  一凡:“那你呢?难道立场在魏国方面,对魏国有着偏爱吗?”
  
  一叶:“不,我的立场不在蜀国方面,也不在魏国方面,我的立场在正义的方面,在老百姓的方面,在让社会和平的方面。”
  
  一凡:“你这话从何说起?难道诸葛亮的蜀国不是代表着正义的方面?”
  
  一叶:“谁说诸葛亮代表着正义,而司马懿代表着非正义?谁是这样说的?还是《三国演义》吧?我认为,三个国家,根本不能说谁代表着正义,谁代表着非正义。我们知道,连‘四人帮’都没有弄清三国中谁是谁非的问题;分不清,‘四人帮’就说三方都是法家,都对着哩。”
  
  一凡:“在你看来,蜀国和魏国,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八两对半斤吧?如果是这样,那你为何还盼望着蜀国打输,魏国打赢呢?从传统的心理来认同,你不会觉得蜀国赢了更好吗?可你却说什么‘诸葛亮幸亏错用了马谡’,‘幸亏马谡失了街亭’……”
  
  一叶:“我确实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这话的。我是说,在无所谓正义或非正义,无所谓谁输谁赢的情况下,老百姓普遍盼望的是早日结束‘三国无义战’。要知道,东汉末年的这一段时间,从黄巾起义开始,到最后吴国灭亡,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啊!这一百年,天天打仗,老百姓的日子真不知道是咋样过的。”
  
  一凡:“现在我们不是都觉得三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页吗?说起三国,我们看到的是波澜壮阔的战争,是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眼前飘荡的是熟悉的面容……”
  
  一叶:“其实,三国时代并不象你所说的这样。三国时代其实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是军阀最野蛮的时代,是老百姓苦难最深重的时代,是中国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所以,我认为,在那个时代生活的老百姓,大概最大的愿望就是战争早日结束。不管谁输谁赢,早日结束了就好。”
  
  一凡:“可那也没有必要让蜀国输呀?”
  
  一叶:“我是说,蜀国输了,战争就会结束早一些。因为魏国是大国,是强国;蜀国是小国,是弱国。魏国灭亡蜀国的可能性很大,而蜀国统一魏国的希望很渺茫。就是诸葛亮比谁都聪明,比谁都会打仗,这个街亭让马谡守住了,诸葛亮还要进军关中,还要进军中原,还要进军江南……以弱胜强,最后统一中国,这个转折和进程又得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啊!这样,战争就会更频繁,死的人就会更多,老百姓遭的罪孽也会更深重。而魏国灭蜀国的时间会相对少一些。”
  
  一凡:“可是,街亭失守了,大家总是对诸葛亮深感惋惜。你看书上的描写,你看‘失空斩’的戏文,你看这里导游的讲解,哪有一个象你一样对街亭的失守叫好的呢?”
  
  一叶:“是的,这是传统。人们喜欢欣赏战争的精彩,而无视战争的苦难。好象列宁说过:千百万人的传统观念是可怕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试着反反传统。当然,我们应该继续歌颂正义的战争,可我们更应该反对和诅咒那些非正义的和无法分清正义或非正义的战争。在无法制止它的时候,我们希望取其轻者,取其时间短者。当然,不管什么战争,希望它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最后象恐龙一样彻底灭绝。”
  
  一凡张了张口,还想说什么,但他想了想,没有再犟。只是老远路跑来游览街亭,想回味一下历史,怀怀古,作一两首诗,抒发抒发感情,“遗憾”一下诸葛亮,“批评”一下马谡,却冷不丁让一叶泼了一盆冷水,一时心里怅怅的,竟无话可说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6-13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街亭山下的争论

好啊,有创新,有思想!
3#
发表于 2006-6-13 14:51 | 只看该作者
思想通达。欣赏。
4#
发表于 2006-6-13 19:35 | 只看该作者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战争这个问题倒霉终归是老百姓了。对于三国,我们今天看的是故事,当然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但当时的老百姓是只会哭喊连天的。
多少年后,我们也可以写一部中东的好小说,可时下呢?看看吧……
好文章!叫人耳目一新。
5#
发表于 2006-6-14 10:03 | 只看该作者
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总之,和平比战争要好得多,“宁做治世犬”吗!
拜读了
6#
发表于 2006-6-14 20:40 | 只看该作者

蜀之失败,败在诸葛先生穷兵黩武,败在诸葛先生大包大揽。事实证明,仅凭个人的能力和意愿,想左右历史、改变历史,只能是神话。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8: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以上文友的评价与指点。
问候各位。
8#
发表于 2006-6-15 12:19 | 只看该作者
吵归吵,但朋友还是朋友,街亭山下能吵出这样观点,真是精彩。
9#
发表于 2006-6-16 07:2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一篇争论的好文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渭水河 发表
吵归吵,但朋友还是朋友,街亭山下能吵出这样观点,真是精彩。


谢谢渭水河!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0:2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雪莲花 发表
不错,一篇争论的好文章。


还得学习你的好文章。
问候。
12#
发表于 2006-6-16 10:5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还应该弄清楚:那就是诸葛亮不失街亭,也一样无法打败魏国。

街亭之失在军事上而言,只是对诸葛亮当次出祁山有一些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提前结束了他的此次远征计划。起到的作用只是时间上的“提前”,换句话讲,即使街亭不失,诸葛亮此次的远征计划也一样会失败的。

诸葛亮的失败,有他的原因,也有蜀国固有的因素。从诸葛亮来讲,在政治上,确如莫明所言,他穷兵黩武,大包大揽。在军事来讲,诸葛亮其实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甚至根本就不懂兵法。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他就是打一百年,也无法取得胜利。从蜀国来讲,国力衰弱,生产力不发达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魏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魏国农业经济完善而且比较发达。蜀国虽然是诸葛亮的治理下,逐步走上了农业化的道路,为四川真正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但在诸葛亮的时代毕竟才刚刚起步,经济基础还很脆弱,加上他连年征战,蜀国根本无法支撑战争所需。
13#
发表于 2006-6-16 22:5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

花样翻新,别出心裁
14#
发表于 2006-6-18 14:12 |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种新的写法啊。欣赏。
 老百姓不希望战争,哪怕夹着尾巴憋屈地活者,战争是统治者的需要,是人民的苦难。
15#
发表于 2006-6-18 15:00 | 只看该作者
407老师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这个地方",让人好感亲切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0:55 , Processed in 0.0892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