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请国人善待汉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4 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国人善待汉语

             陈祖甲

     《人民日报》 ( 2006-06-14 第04版 (人民论坛) )

  近日有一条新闻叫人既兴奋又感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将上升到一个亿,按一般的1∶20的师生比估算,届时将需要500万对外汉语教师,即便按目前的师生比算,至少也需10万人,而目前仅有大约6000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见增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带来了学习中文的全球热。这等情景不能不让国人增长兴奋点和荣誉感。与此同时又不得不叫人感叹:对外中文教师的差距如何弥补?我们又是怎么对待母语的?

  作家王蒙最近在上海《解放日报》撰文,呼吁国人重视语言的问题。他在文中列举实例,有的报刊不理解他发言的用语,大相径庭地乱改他的词语;有些媒体的资深编辑和主持人,把“漫唱漫说漫听”,错改成“慢唱慢说慢听”;有的优秀人物把自己的经验“不胫而走”说成了“不翼而飞”。显然,母语被这样有意无意地搅乱将带来不良的后果。

  如果这些还只是对词语理解得不准确的话,那么如今刻意胡乱编造词语,随意乱插洋文的造句简直令人有铺天盖地之感。且不说网络语言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其他媒体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比如近日看电视剧《沙家浜》,那个刘副官对刁德一说,上级(国民党军统的人)急需汇报情况。这个“上级”,在那个年代多用“上峰”一词表示,可是电视剧里却用“上方”。至于那些“悄悄话”、“道上言”、“低俗语”等垃圾用语搬上各种媒体更是屡见不鲜了。难怪国外有媒体感叹“墙外开花墙内不红,中国汉语水平尴尬下滑”。

  秦始皇最早提出“书同文”对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古代的文人也频频提出规范运用母语的重要作用。《尚书·毕命》中有言:“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文学家刘勰在传世名著《文心雕龙》中论述,遣词造句讲究周密,希望“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杜甫赞誉友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古代文人也主张独特、创新地运用母语,决不墨守成规,但无论如何离不开规范和求实。

  中文字词虽然有一字多音、多意、同词异义的特点,但在运用中还是应当审慎、严谨。不能借此而故意偷换词语的原意与概念的内涵,诱人误解,造成思维混乱。实际上,当前有些人不善待母语,用语超越规范,其中还隐藏着学风浮躁、文风懒怠的成分。

  语言学家周有光说过一句精辟的话:“现代社会需要标准明确的规范化共同语,普及共同语是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变成湿地、沼泽或沙滩,能在上面建起高楼大厦吗?如此下去如何能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这种偏向又怎么能让真诚的外国朋友准确地了解中华文化?

  请国人善待汉语!

[/Glow]
2#
发表于 2006-6-14 15:2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使用汉语水平较差的人群,媒体编辑算是一类。先把他们整高了,汉语水平也就易提高了。
现在,爱学的少了。不学习,怎能提高汉语水平。
3#
发表于 2006-6-14 19:4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

现实最能左右一切,有多少考研者被绊倒在英语上?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英语,但对母语的学习却不以为然,投入甚少。因此,不是民众不善待汉语,而是善待汉语不如善待英语可以得到现实的利益。
4#
发表于 2006-6-14 19:5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渭老师

强烈支持
请国人善待汉语!迫在眉睫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2:1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对待此文较为赞同,谢谢了,我只是把自己看起来好的文章转过来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0:58 , Processed in 0.0521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