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两金 于 2016-4-1 09:15 编辑
文/半两金
十八大报告中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要求,作为企业单位该怎样结合员工具体作业环境、设备环境和社会交往环境等诸多元素,来培养、树立和巩固“生态文明观念”,是管理者今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和新任务。
一、对“生态文明”的粗泛理解
生态文明,应该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既然谈及“相处”,就是把“自然”、“生态”、“环境”,把世间的一草一木进行了“人化”;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是“以人为本”的;既然把生态环境进行了“人化”,那么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也要持“和平、友好、平等相待”的态度的。这样的“态度”或“观念”,大抵就是“生态文明观念”。
二、由“生态文明观念”应当产生怎样的行为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衍生)行为。一旦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应当产生怎样的行为;或说怎样的行为,才能被称作拥有生态文明观念?在企业、在单位、在家庭、在个人等小环境以及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细胞,我个人认为,应当包括如下细分:
(一)珍惜本职岗位,做到遵章守纪。岗位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必然,不珍惜本职岗位(工作)就是悖对社会、悖对自然、悖对整个生态环境。人悖对了赖以生存的母体,就是对自我的背叛和对自我的不负责任。做为社会的具体的渺小的细胞,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是自然和社会的不可或缺。作为企业员工要遵章守纪,不是守给任何人任何物看的表面功夫,不是自然和社会对你的控制和约束,而是你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保证你在人生长河中闪亮的必然条件。只有遵章守纪,才能保证你在本职中安全工作、快乐工作、收获健康、收获幸福,才能保证你在本职中体现自我、展现自我、划亮你本该闪现出的那份光亮。那光亮是照耀社会的、世界的、人类的,尽管微弱,但那是聚沙成塔的闪亮。否则,那将是碌碌无为、毫无光彩的人生。
(二)爱惜设备,发挥设备最佳效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延伸开来说的就是先进的生产设备是生产力。设备是人开发、设计、研制的,它是充满了“灵性”的,自它诞生之日起,便有了生命力。这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取决于我们操作人员的用心呵护,就像呵护我们成长中的孩子。设备生命力的延长和战斗力的增强,无疑会使它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设备的良性运转,无疑会促进产品不合格率的减少。不合格品是社会的垃圾,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敌对者,是它们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因此,爱惜设备、发挥设备最佳效能是促进生态文明的要件。
(三)在本职岗位自主创新,改善自身劳动环境。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产、生活,为了更充分地享受健康、延展生命的空间;反过来这个环境的改善和营造,取决于置身其中的我们每一位相对独立的员工个体。怎样改善?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做到规范行为、规范作业。另一个方面,通过对随时出现的新问题的掌控,进行切合实际的对设备的局部革新改造,对工艺流程的创造性(创新性)调整。只有对设备、环节、环境在充分了解、把握脉搏基础上开展的创新和改造,才是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凸显实效的。
(四)注重个人行为上的点滴,做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生态文明观念中产生出的点滴行为应当包括:不野蛮操作、工具要轻拿轻放、不折枝掐花、不践踏花草、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方便袋、不随意丢弃电池及电子元件、不无度使用水电等等,都是小细节,很容易做到,如果大家都能拿出控制生病吃药时的剂量那种细心,稍加注意,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三、怎样让企业员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观念,就众多企业员工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和全新的观念。怎样把这一观念灌输给大众,首先要做好管理者对此观念的理解和树立,要让管理者“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是人云亦云、浮于表面、流于口号。只有通过各层面的管理者对这一观念的重大意义的准确把握和认识,以及站在对全社会、全人类这个大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才能通过他们,向全体员工进行传播、教育、引导并最终形成。第二,要创新宣教载体,通过直观的展览、文艺等方式,来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自行组织或组织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大型环保类实物展览、图片展览、科技展览等,由相关组织牵头举办生态环保类的文艺晚会、环保沙龙等。第三,要积极组织收听、收看上级组织举办的各类环保与节能的讲座,并在各基层单位设立专(兼)职环保宣传员,通过宣传员在各基层单位广大员工开展生态环保等宣传活动。第四,是政策约束。对于生态文明观念树立不牢、生态环保意识不到位的人员或组织要采取政策控制,通过强硬的政策约束,来实现“保大局与政策、宣教同步进行”。
随着我国文明程度的稳步提高,“生态文明”是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的又一重要建设对象,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亟待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