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山歌舞韵自多情 [打印本页]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2 15:30
标题: [原创]山歌舞韵自多情
  彩云之南滇西横断山脉深处的洱海之源,有一处白族村寨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地方,远看似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景画,叫西山。生活在这里的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优美委婉的西山白族调,引人入胜的古本故事,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诗,独具特色“俚格高”舞蹈,感情淳厚的“踏歌”,哀婉如诉的唢呐调,神奇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

  西山长期以来被誉为“仙女撒歌的地方”、“诗歌王国”、“民间文学王国”、“舞蹈王国”。还有那独具特色的西山白族服饰,以木制工具为典型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古老的纺麻织布技术,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以苦荞粑粑醮蜂蜜、烤羊肉生皮为特色的山区风味饮食,构成了西山特有的民族文化。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专家学者不断调查发掘西山文化,西山美誉早已驰名海内外。

  这是一块白族民歌浸润的厚土,白族民歌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白族人爱唱歌,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唱歌。歌声,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西山白族民歌,人称“西山调”。关于西山调,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在遥远的年代,那时人类不会唱歌,鸟儿也不会鸣叫,人间一片寂寞,生活异常枯燥。后来,天上有个歌仙,带着一袋歌种来到人间。她一边走、一边唱、一边撒,把歌种撒在地上,将歌声留在人间。她走到哪里,哪里从此就有了歌声。歌仙最后来到西山,见这里的人民善良勤劳,就把剩余的歌种全都倒下来,因此,西山的调子就特别多。

  当然,这只不过是虚构的神话,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西山的白族民歌是异常丰富的。在西山,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调子。他们认为:做父母的有责任教自己的儿女唱调子。如果一个姑娘不会唱调子或者会的不多,和人家对唱输了,做母亲的就感到失面子;同样,自己的儿子不会唱调子或者会的不多,唱不过别人,那做父亲的就被人认为没有才学。儿女调子记得多,唱得好,意味着父母教育有方。西山白族的孩子长到三、五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唱调子。因从小受到民歌的薰陶,他们往往十三、四岁时就能唱上百余个调子,成年后就能唱上千个调子,而且能随唱随编,即兴创作。

  “天上星星数不清,西山民歌唱不完”。在西山,五六岁的娃娃就会唱调子,小伙子不会唱“西山调”就找不到媳妇,姑娘不会唱“西山调”也找不到婆家。许多年轻人就是通过对歌唱调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最终结为夫妻的。
 
  “西山调”的“韵头”(当地人称“曲姓”)共有“翠茵茵”、“活利恩”、“也利也”、“花上花”、“四咬嗯”等36个韵头,每一个“韵头”可以唱千百首民歌,最少的也不下十首。“韵头”可因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止三十六个,但基本没有超出三十六个韵的范围。对歌之前,双方先要商量定韵,定韵后才开始放声歌唱。如果一个歌者只是单纯调子很多又有即兴创作的才能而不懂“韵头”,也是会被人取笑的。 在对唱时只要定过韵就要一韵到底.要是对唱时一方唱走了韵或者换韵,另一方就马上停止对歌,唱道:“曲名曲姓都不懂,唱什么调子!”这就算是唱输了。

  “流不尽的惠江水,唱不完的西山调。”西山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多才多艺,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学艺术,西山被誉为白族“民歌之乡”。 “西山调”在家里、野外或陪客、谈情说爱时都可以唱。歌词一般是即兴编唱,讲究韵律,讲究和谐美。西山的男女老少人人会唱“西山调”,有的一人会唱几千首,有的歌手对唱几天几夜唱不完。“西山调”的内容有爱情婚姻、生产生活、英雄故事、理想追求、战天斗地。从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云彩到地上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鸟兽昆虫什么都唱。“西山调”倾注着白族人民的爱和恨,欢乐和忧愁,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成了他们精神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一天不唱西山调,生活显得没味道。” 唱调子是西山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用唱调子表情达意,途事抒怀,把歌当作自己的第二种语言。有些歌手甚至在与人吵架时也竟然是唱歌对调而非破口大骂,却合辙合韵,余音绕梁。难怪有的采风团到西山听歌后说:“西山的调子真是多,录成磁带要用箩装、用马驮也驮不完!”

   解放初,“西山调”《我家住在西山区》的优美旋律唱响云南,唱到北京。

  1956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调查组的李星华、陶阳等同志到西山采风,先后整理发表了、《点菜蔬》、《白王歌》、《采花歌》等十多首长诗和万余首有价值的短诗。洱源县凤羽人杨亮才(全国民间文艺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中方顾问)始终伴随并做翻译,也开始收集白族民歌。在短短的3个月里,他记录了5000多首西山调,后来他还意外地收集到《创世纪》等几部白族民间创世史诗。自阿八、李九富等歌手一人就为中央民间文学采风团演唱几千首。

  1960年,在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王家乙凭借《五朵金花》获得了最佳导演银鹰奖,杨丽坤则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而电影《五朵金花》也创纪录地先后在三十五个国家上映。随着电影《五朵金花》的播出,影片中以白族传统的男女声对唱形式悠然唱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蝴蝶泉边》,成了至今仍流行全国的金曲 。这是音乐家雷振邦将一首搜集到的”西山调”,做了速度和节奏上的调整,用作了主人公的主题音乐曲调。

  有歌自然必有舞,西山舞称“俚格高”。主要流行于西山地区,源于远古时期原始狩猎和简单劳动,流传至今其舞蹈动作仍以摹拟禽兽动作及生产生活动作为主,主要舞曲有“色衣色活”(洗衣洗麻)、“萨雨夺”(打转身子)、“牢里牢”(往后退)、“五刷超吗烧”(猴子搓麻绳)、“咬资恩巴”(羊羔子吃奶)、“王得儿卦”(老鹰展翅)、“汪益刮”(洗衣裳)、“呼麦上怕”(骏马奔踢)、“筐机咬早”(狗拉羊肠)、“赏处呆”(绣荷包)等二十多种舞蹈。无音乐伴奏,无唱词,舞者口哼“取、取、取”声以统一节奏步伐,每遇婚丧庆典合村老幼通宵舞蹈,甚至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也赶来助兴。一个个舞场自愿组合的舞伴们就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来了!

  “俚格高”是西山白族人民创造的艺术杰作。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文学调查组的李星华、陶阳、杨亮才等人上洱源西山采风时,曾对西山“打歌”作了这样的评论:“西山舞蹈被称为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并非过誉之言!”它虽没有音乐伴奏,但步调统一,而又变化多端,舞姿雄健,刚中含柔。加之女舞蹈者配有银铃叮当作响的艳丽服装,与男女舞者以表达、抒发美好生活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原始、质朴、自然、和谐的享受。

  西山舞中,尤为古老的舞蹈是西山“打歌”。白语“打”有“踏跳”的意思,所以也称为“西山踏歌舞”。它是一种边唱边跳的诗、歌、舞三结合的娱乐活动,是一种集游戏、玩耍、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也是白族先民创作出来的一种原始文学艺术,是古老的原始文化遗产。

  西山“打歌”产生于氏族部落时期,具有原始初民生活的独特风格。舞蹈节拍主要由齐整的脚步来实现,上肢动作比较简单,步伐和身段无复杂变化。调子亦没有严格的格律音韵,句法不固定,句子可长可短,不一定押韵,是一种自由体诗。唱腔近于说白,音调、音阶变化不大,也无乐器伴奏。

  演唱时在地上燃一堆篝火,歌者人数不限,分甲乙两方,每人端一碗白酒或一碗烤茶,绕着篝火边走边唱边喝。两方由“歌头”领唱,其他人随之合唱,一问一答,直到故事唱完或对方答不上为止。若双方“歌头”棋逢对手,一场打歌往往会通宵达旦。如:
    甲方:从前树木会走路,我说你信吗?
    乙方:从前树木会走路,你说我相信。
    甲方:木十伟的眼睛有多大?
    乙方:木十伟眼睛有碗大。
    甲方:木十伟嘴巴有多大?
    乙方:木十伟嘴巴有盆大。
       ……
     ——《创世纪》

  西山“打歌”如此说唱故事,其内容、舞蹈、音乐都很幼稚天真。但它是古代白族人民天真美丽幻想的真实反映,具有一种人类童年时代的淳朴美。简单的音调,徐缓而柔和的步子,动人的歌词(故事)内容,组成和谐古朴的旋律,独具一格,在白族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白族没有文字,“打歌”只能一代又一代靠口语流传,靠口语加工增删。白族的先民通过“打歌”的娱乐形式,一为娱己,消除夜间的寒冷、孤寂和疲劳,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二为娱神,即敬鬼神以祈求福安,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三为传古,教育后代不忘先祖,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白族有俗语“老人不传古,小的失了谱”之说。像流传下来的长篇叙事打歌《创世纪》(《开天辟地》)记叙的就是盘古盘生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放羊歌》则记述了古代滇人游牧生活的情景,并自豪地唱道:“大理是个好地方,羊呀肥又肥。大理是个好地方,羊毛长有三尺六。”

  白族“打歌”流传到后来,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扩大,很自然地接受了汉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出现了不少富有戏剧情节的篇章,如《读书歌》(梁祝故事)、《诸葛亮》、《楚汉相争》、《八仙过海》等。这些打歌不过是借汉族民间传说的历史故事来表现白族民族精神,所以具有鲜明的白族民族特色。比如说唱梁祝的《读书歌》,把柳荫结拜改为松下结拜,结拜后还游了点苍山。在《创世纪》中有兄妹结婚“请谁做主人?请松树做主人。”故白族人从古俗,结婚人家有在彩房门前和天地堂前栽一对松树的习俗。汉族的“梁祝故事”没有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劳动,而《读书歌》中的梁祝二人自己盖草堂,做桌凳,自己挑水烧火做饭,并把“十八相送 ”的情节改成下棋、弹琵琶的试探。结尾祝英台进了梁山伯坟墓后还加用了金锄头从坟中挖出两 根木棒,两根木棒被丢到河里,变成了两条金鱼,两条金鱼被网起埋在河边,又变成了两棵 柳树。再用金斧头砍柳树,砍下的木片变成对对蝴蝶飞。最后梁祝变成了一对双鸳鸯,马公子变成了一只单鸳鸯。因此,人们参加“打歌”舞蹈,就是在聆听“历史课”,让年轻的族人在舞蹈中接受传统教育。

  西山,这是一块歌舞浸润的厚土,歌舞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人们热爱歌舞,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有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人们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对歌跳舞。听说哪个村子“办事”,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会不请自到,早早赶去凑热闹。

  对歌跳舞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对歌跳舞。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漫漫人生路,几段歌与舞。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山歌中,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抒发了多少慷慨悲歌。对歌对跑了忧愁,跳舞跳来了欢乐,激发了质朴善良,唤起了浓浓的乡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当初被抓了壮丁的西山籍台湾老兵几经辗转终于在统战部门人员的陪伴下坐直升飞机回到家乡——西山。才走下飞机,这条大半辈子没学会哭的山里老汉子,一听到乡亲们唱起“西山调”,扑倒在地嚎啕大哭,手抓红土紧紧不放……

  夜晚,围着篝火,老人似乎突然变得年轻了,手舞足蹈,且歌且舞,且舞且笑,气喘吁吁仍舍不得退场。

  临走时,他向几天来整日整夜地对歌跳舞陪他重温记忆的乡亲们深深地一一鞠躬,唯一带走的是满满一箱录制的磁带。这个髦耋之年的老人说:“我不能再回来了,但有这些磁带伴随着我,我这把尸骨无论丢在哪儿也都心安了……”

  闻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连绵起伏的西山大地,不仅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朴实勤劳的山民,而且也成就了“西山调”和“西山舞”。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那整齐铿锵的舞步,那简单划一的动作,能把人的思想拉回古远的记忆。

  家乡情,亲人爱,凝聚力,都在这歌声中,都在这舞步里……
  
  山歌舞韵自多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6-22 15:36
这篇帖子发到天籁之声版更合适。问好!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2 15:41
标题: [原创]山歌舞韵自多情
  彩云之南滇西横断山脉深处的洱海之源,有一处白族村寨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地方,远看似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景画,叫西山。生活在这里的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息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优美委婉的西山白族调,引人入胜的古本故事,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诗,独具特色“俚格高”舞蹈,感情淳厚的“踏歌”,哀婉如诉的唢呐调,神奇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

  西山长期以来被誉为“仙女撒歌的地方”、“诗歌王国”、“民间文学王国”、“舞蹈王国”。还有那独具特色的西山白族服饰,以木制工具为典型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古老的纺麻织布技术,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以苦荞粑粑醮蜂蜜、烤羊肉生皮为特色的山区风味饮食,构成了西山特有的民族文化。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专家学者不断调查发掘西山文化,西山美誉早已驰名海内外。

  这是一块白族民歌浸润的厚土,白族民歌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白族人爱唱歌,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唱歌。歌声,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西山白族民歌,人称“西山调”。关于西山调,这里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在遥远的年代,那时人类不会唱歌,鸟儿也不会鸣叫,人间一片寂寞,生活异常枯燥。后来,天上有个歌仙,带着一袋歌种来到人间。她一边走、一边唱、一边撒,把歌种撒在地上,将歌声留在人间。她走到哪里,哪里从此就有了歌声。歌仙最后来到西山,见这里的人民善良勤劳,就把剩余的歌种全都倒下来,因此,西山的调子就特别多。

  当然,这只不过是虚构的神话,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西山的白族民歌是异常丰富的。在西山,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调子。他们认为:做父母的有责任教自己的儿女唱调子。如果一个姑娘不会唱调子或者会的不多,和人家对唱输了,做母亲的就感到失面子;同样,自己的儿子不会唱调子或者会的不多,唱不过别人,那做父亲的就被人认为没有才学。儿女调子记得多,唱得好,意味着父母教育有方。西山白族的孩子长到三、五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唱调子。因从小受到民歌的薰陶,他们往往十三、四岁时就能唱上百余个调子,成年后就能唱上千个调子,而且能随唱随编,即兴创作。

  “天上星星数不清,西山民歌唱不完”。在西山,五六岁的娃娃就会唱调子,小伙子不会唱“西山调”就找不到媳妇,姑娘不会唱“西山调”也找不到婆家。许多年轻人就是通过对歌唱调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最终结为夫妻的。
 
  “西山调”的“韵头”(当地人称“曲姓”)共有“翠茵茵”、“活利恩”、“也利也”、“花上花”、“四咬嗯”等36个韵头,每一个“韵头”可以唱千百首民歌,最少的也不下十首。“韵头”可因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止三十六个,但基本没有超出三十六个韵的范围。对歌之前,双方先要商量定韵,定韵后才开始放声歌唱。如果一个歌者只是单纯调子很多又有即兴创作的才能而不懂“韵头”,也是会被人取笑的。 在对唱时只要定过韵就要一韵到底.要是对唱时一方唱走了韵或者换韵,另一方就马上停止对歌,唱道:“曲名曲姓都不懂,唱什么调子!”这就算是唱输了。

  “流不尽的惠江水,唱不完的西山调。”西山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多才多艺,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学艺术,西山被誉为白族“民歌之乡”。 “西山调”在家里、野外或陪客、谈情说爱时都可以唱。歌词一般是即兴编唱,讲究韵律,讲究和谐美。西山的男女老少人人会唱“西山调”,有的一人会唱几千首,有的歌手对唱几天几夜唱不完。“西山调”的内容有爱情婚姻、生产生活、英雄故事、理想追求、战天斗地。从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云彩到地上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鸟兽昆虫什么都唱。“西山调”倾注着白族人民的爱和恨,欢乐和忧愁,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成了他们精神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一天不唱西山调,生活显得没味道。” 唱调子是西山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用唱调子表情达意,途事抒怀,把歌当作自己的第二种语言。有些歌手甚至在与人吵架时也竟然是唱歌对调而非破口大骂,却合辙合韵,余音绕梁。难怪有的采风团到西山听歌后说:“西山的调子真是多,录成磁带要用箩装、用马驮也驮不完!”

   解放初,“西山调”《我家住在西山区》的优美旋律唱响云南,唱到北京。

  1956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调查组的李星华、陶阳等同志到西山采风,先后整理发表了、《点菜蔬》、《白王歌》、《采花歌》等十多首长诗和万余首有价值的短诗。洱源县凤羽人杨亮才(全国民间文艺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中方顾问)始终伴随并做翻译,也开始收集白族民歌。在短短的3个月里,他记录了5000多首西山调,后来他还意外地收集到《创世纪》等几部白族民间创世史诗。自阿八、李九富等歌手一人就为中央民间文学采风团演唱几千首。

  1960年,在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王家乙凭借《五朵金花》获得了最佳导演银鹰奖,杨丽坤则获得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而电影《五朵金花》也创纪录地先后在三十五个国家上映。随着电影《五朵金花》的播出,影片中以白族传统的男女声对唱形式悠然唱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蝴蝶泉边》,成了至今仍流行全国的金曲 。这是音乐家雷振邦将一首搜集到的”西山调”,做了速度和节奏上的调整,用作了主人公的主题音乐曲调。

  有歌自然必有舞,西山舞称“俚格高”。主要流行于西山地区,源于远古时期原始狩猎和简单劳动,流传至今其舞蹈动作仍以摹拟禽兽动作及生产生活动作为主,主要舞曲有“色衣色活”(洗衣洗麻)、“萨雨夺”(打转身子)、“牢里牢”(往后退)、“五刷超吗烧”(猴子搓麻绳)、“咬资恩巴”(羊羔子吃奶)、“王得儿卦”(老鹰展翅)、“汪益刮”(洗衣裳)、“呼麦上怕”(骏马奔踢)、“筐机咬早”(狗拉羊肠)、“赏处呆”(绣荷包)等二十多种舞蹈。无音乐伴奏,无唱词,舞者口哼“取、取、取”声以统一节奏步伐,每遇婚丧庆典合村老幼通宵舞蹈,甚至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也赶来助兴。一个个舞场自愿组合的舞伴们就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来了!

  “俚格高”是西山白族人民创造的艺术杰作。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文学调查组的李星华、陶阳、杨亮才等人上洱源西山采风时,曾对西山“打歌”作了这样的评论:“西山舞蹈被称为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并非过誉之言!”它虽没有音乐伴奏,但步调统一,而又变化多端,舞姿雄健,刚中含柔。加之女舞蹈者配有银铃叮当作响的艳丽服装,与男女舞者以表达、抒发美好生活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原始、质朴、自然、和谐的享受。

  西山舞中,尤为古老的舞蹈是西山“打歌”。白语“打”有“踏跳”的意思,所以也称为“西山踏歌舞”。它是一种边唱边跳的诗、歌、舞三结合的娱乐活动,是一种集游戏、玩耍、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也是白族先民创作出来的一种原始文学艺术,是古老的原始文化遗产。

  西山“打歌”产生于氏族部落时期,具有原始初民生活的独特风格。舞蹈节拍主要由齐整的脚步来实现,上肢动作比较简单,步伐和身段无复杂变化。调子亦没有严格的格律音韵,句法不固定,句子可长可短,不一定押韵,是一种自由体诗。唱腔近于说白,音调、音阶变化不大,也无乐器伴奏。

  演唱时在地上燃一堆篝火,歌者人数不限,分甲乙两方,每人端一碗白酒或一碗烤茶,绕着篝火边走边唱边喝。两方由“歌头”领唱,其他人随之合唱,一问一答,直到故事唱完或对方答不上为止。若双方“歌头”棋逢对手,一场打歌往往会通宵达旦。如:
    甲方:从前树木会走路,我说你信吗?
    乙方:从前树木会走路,你说我相信。
    甲方:木十伟的眼睛有多大?
    乙方:木十伟眼睛有碗大。
    甲方:木十伟嘴巴有多大?
    乙方:木十伟嘴巴有盆大。
       ……
     ——《创世纪》

  西山“打歌”如此说唱故事,其内容、舞蹈、音乐都很幼稚天真。但它是古代白族人民天真美丽幻想的真实反映,具有一种人类童年时代的淳朴美。简单的音调,徐缓而柔和的步子,动人的歌词(故事)内容,组成和谐古朴的旋律,独具一格,在白族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白族没有文字,“打歌”只能一代又一代靠口语流传,靠口语加工增删。白族的先民通过“打歌”的娱乐形式,一为娱己,消除夜间的寒冷、孤寂和疲劳,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二为娱神,即敬鬼神以祈求福安,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三为传古,教育后代不忘先祖,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白族有俗语“老人不传古,小的失了谱”之说。像流传下来的长篇叙事打歌《创世纪》(《开天辟地》)记叙的就是盘古盘生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放羊歌》则记述了古代滇人游牧生活的情景,并自豪地唱道:“大理是个好地方,羊呀肥又肥。大理是个好地方,羊毛长有三尺六。”

  白族“打歌”流传到后来,随着汉文化的影响扩大,很自然地接受了汉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出现了不少富有戏剧情节的篇章,如《读书歌》(梁祝故事)、《诸葛亮》、《楚汉相争》、《八仙过海》等。这些打歌不过是借汉族民间传说的历史故事来表现白族民族精神,所以具有鲜明的白族民族特色。比如说唱梁祝的《读书歌》,把柳荫结拜改为松下结拜,结拜后还游了点苍山。在《创世纪》中有兄妹结婚“请谁做主人?请松树做主人。”故白族人从古俗,结婚人家有在彩房门前和天地堂前栽一对松树的习俗。汉族的“梁祝故事”没有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劳动,而《读书歌》中的梁祝二人自己盖草堂,做桌凳,自己挑水烧火做饭,并把“十八相送 ”的情节改成下棋、弹琵琶的试探。结尾祝英台进了梁山伯坟墓后还加用了金锄头从坟中挖出两 根木棒,两根木棒被丢到河里,变成了两条金鱼,两条金鱼被网起埋在河边,又变成了两棵 柳树。再用金斧头砍柳树,砍下的木片变成对对蝴蝶飞。最后梁祝变成了一对双鸳鸯,马公子变成了一只单鸳鸯。因此,人们参加“打歌”舞蹈,就是在聆听“历史课”,让年轻的族人在舞蹈中接受传统教育。

  西山,这是一块歌舞浸润的厚土,歌舞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人们热爱歌舞,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有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人们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对歌跳舞。听说哪个村子“办事”,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会不请自到,早早赶去凑热闹。

  对歌跳舞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对歌跳舞。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漫漫人生路,几段歌与舞。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山歌中,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抒发了多少慷慨悲歌。对歌对跑了忧愁,跳舞跳来了欢乐,激发了质朴善良,唤起了浓浓的乡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当初被抓了壮丁的西山籍台湾老兵几经辗转终于在统战部门人员的陪伴下坐直升飞机回到家乡——西山。才走下飞机,这条大半辈子没学会哭的山里老汉子,一听到乡亲们唱起“西山调”,扑倒在地嚎啕大哭,手抓红土紧紧不放……

  夜晚,围着篝火,老人似乎突然变得年轻了,手舞足蹈,且歌且舞,且舞且笑,气喘吁吁仍舍不得退场。

  临走时,他向几天来整日整夜地对歌跳舞陪他重温记忆的乡亲们深深地一一鞠躬,唯一带走的是满满一箱录制的磁带。这个髦耋之年的老人说:“我不能再回来了,但有这些磁带伴随着我,我这把尸骨无论丢在哪儿也都心安了……”

  闻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连绵起伏的西山大地,不仅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朴实勤劳的山民,而且也成就了“西山调”和“西山舞”。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那整齐铿锵的舞步,那简单划一的动作,能把人的思想拉回古远的记忆。

  家乡情,亲人爱,凝聚力,都在这歌声中,都在这舞步里……
  
  山歌舞韵自多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附图为:第三届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组委会在东港举办的《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上白族歌手李宝妹、姜中德演唱《西山调》)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2 15:44
标题: 谢谢敬版指点
我这就发过去天籁之声版。远握。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6-6-22 16:01
很厚重。好文章!
的确更适合天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6-22 16:22
这篇音乐散文写出了厚实的韵味,漂亮!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6-6-22 19:12
看见小老杨弟弟,真是开心!丰富多采的民情民韵都被你写尽写活了呵,为你写出如此全面展示云南民族风情的佳作而喝彩!你提的民歌我找不到,给你配个图欣赏,可好?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6-6-22 19:15
标题: ^_^
<TABLE id=table1 style="LEFT: -200px; WIDTH: 770px; POSITION: relative; TOP: 80px" bordercolor=#2f4f4f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bbs.muwen.com/fileuploaddir/54327949088.gif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style="BORDER-TOP-STYLE: dashed; BORDER-RIGHT-STYLE: dashed; BORDER-LEFT-STYLE: dashed; BORDER-BOTTOM-STYLE: dashed" bordercolor=#eef2f6 cellSpacing=6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bbs.muwen.com/fileuploaddir/56118141887.gif border=3>
<TBODY>
<TR>
<TD>
<TABLE style="BORDER-TOP-STYLE: dotted; BORDER-RIGHT-STYLE: dotted; BORDER-LEFT-STYLE: dotted; BORDER-BOTTOM-STYLE: dotted" bordercolor=#eef2f6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0 width="100%" background=http://sarah2001.diy.myrice.com/wyzf/bg1/a3.jpg border=2>
<TBODY>
<TR>
<TD>
<TABLE style="BORDER-TOP-STYLE: dotted; BORDER-RIGHT-STYLE: dotted; BORDER-LEFT-STYLE: dotted; BORDER-BOTTOM-STYLE: dotted" bordercolor=#eef2f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100%" background=http://bbs.muwen.com/fileuploaddir/54327949088.gif border=0>
<TBODY>
<TR>
<TD><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45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大理三月好风光<BR>蝴蝶泉边采花忙 </B></FONT></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采花忙。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和蝴蝶泉出了名。大理的少数民族以白族为主,白族姑娘统称为金花,小伙子称为阿鹏。大理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为荣。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41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13.jpg height=257></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蝴蝶泉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20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17.jpg height=240></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大理古城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286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29.jpg height=232></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洱海上的白族金花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200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09.jpg height=240></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大理三塔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20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06.jpg height=240></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大理古城墙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20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20.jpg height=240></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苍山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14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18.jpg height=232></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洱海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0 background=http://bbs.xxjy.net/UploadFile/2005-5/200551215622656.gif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16 background=http://www.jsdj.com/luyou/tp2/yz1118.jpg height=227></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 </B></FONT></CENTER><BR><BR>
<CENTER>
<TABLE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style=3)" width=500 background=http://www.gettopage.com/Tupian/Upload/Nvmingxing/Huaren/szy/27113.jpg height=682></TD></TR></TBODY></TABLE></CENTER><BR><BR>
< align=center>
<MARQUEE scrollAmount=1 direction=up width=500 height=200>
<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t; FILTER: glow(color=white); WIDTH: 100%;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华文行楷"><B>电影《五朵金花》主题曲:蝴蝶泉边<BR>词:季 康<BR>曲: 雷振帮<BR>演唱:宋祖英<BR>哎,哎!<BR>大理三月好风光哎,<BR>蝴蝶泉边好梳妆,<BR>蝴蝶飞来采花蜜哟,<BR>阿妹梳头为哪桩?<BR>蝴蝶飞来采花蜜哟,<BR>阿妹梳头为哪桩?<BR>哎,<BR>蝴蝶泉水清又清,<BR>丢个石头试水深,<BR>有心摘花怕有刺,<BR>徘徊心不定啊伊哟.<BR>哎,<BR>有心摘花莫怕刺哎,<BR>有心唱歌莫多问,<BR>有心撒网莫怕水哟,<BR>见面好相认.<BR>阳雀飞过高山顶,<BR>留下一串响铃声,<BR>阿妹送我金荷包哟,<BR>哥是有情人啊伊哟!<BR>燕子衔泥为做窝,<BR>有情无情口难说,<BR>相交要学长流水哟,<BR>朝露哥莫学啊伊哟!<BR>祖传三代是铁匠,<BR>炼得好钢锈不生,<BR>哥心似钢最坚贞,<BR>妹莫错看人.<BR>送把钢刀佩妹身,<BR>钢刀便是好见证,<BR>苍山雪化洱海干,<BR>难折好钢刃.<BR>橄榄好吃回味甜,<BR>打开青苔喝山泉,<BR>山盟海誓先莫讲,<BR>相会待明年.<BR>明年花开蝴蝶飞,<BR>阿哥有心再来会,<BR>苍山脚下找金花,<BR>金花是阿妹,<BR>苍山脚下找金花,<BR>金花是阿妹. </B></FONT></CENTER></MARQUEE></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隶书 size=6>图音来自网络 编辑:清风盈袖</FONT></P>
<MARQUEE scrollAmount=1 scrollDelay=100 behavior=alternate>
<TABLE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 Style=2 FinishOpacity=3)" bordercolor=#000000 height=112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20 align=center background=http://bbs.muwen.com/fileuploaddir/55306928250.gif border=0>
<TBODY>
<TR>
<TD>
<P align=center><EMBED style="FILTER: alpha(opacity=100 Style=3 FinishOpacity=0)black(); style: " src=http://www.xiangjiugui.cn/web/frame/notes_music/03.mp3 width=60 height=20 type=video/x-ms-asf loop="loop" autostart="autostart" volume="0"></EMBED></P></TD></TR></TBODY></TABLE></MARQUEE>
<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 size=5></FONT>&nbsp;</P><BR></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作者: 梁娇霞    时间: 2006-6-22 23:04
西西,最喜欢这样的文字了,都省得俺跑去玩了,西西~
作者: 拈花微笑    时间: 2006-6-24 09:15
厚实,美丽,尽在笔端在缓缓流来,如不急不徐的那股清泉出山涧。便想起一位朋友说,云南这样的美,难道,你不想来吗?

是,云南真的美,光是这些山歌,已令人神怡。

问好杨盈川朋友,感谢你漂亮的文章,欢迎常来!!

夏安~~~~~~~~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4 09:40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这篇音乐散文写出了厚实的韵味,漂亮!


谢谢敬版关注,问好!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4 09:46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看见小老杨弟弟,真是开心!丰富多采的民情民韵都被你写尽写活了呵,为你写出如此全面展示云南民族风情的佳作而喝彩!你提的民歌我找不到,给你配个图欣赏,可好?


  谢谢清风姐姐的鼓励和配上的美丽图片,问好!
  我曾在西山教过四年书,那是一段物质贫乏而又感觉美好的时光……
作者: 杨盈川    时间: 2006-6-24 09:49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厚实,美丽,尽在笔端在缓缓流来,如不急不徐的那股清泉出山涧。便想起一位朋友说,云南这样的美,难道,你不想来吗?

是,云南真的美,光是这些山歌,已令人神怡。

问好杨盈川朋友,感谢你漂亮的文章,欢迎常...


谢谢拈花微笑版阅读、点评,问好!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6-6-29 18:53
彩云之南,风土人情,美不胜收~~~~~~向楼主问好!欢迎常来:)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