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57|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住在树上的鸟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4 0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
                                                                                  住在树上的鸟窝

  “鸟把它的家,建在了树上。”

  客车在跑,而那悬在树冠里的鸟窝,像一个个黑色惊叹号,默然无声,从内心掠过。我在想,那些鸟将散落地上的树枝,一个个叼在嘴上,在那个光滑的树杈上,累积起来,那是足够漫长的一种劳动。

  每一个物种,都有栖息的地方。一只飞的鸟,把家建在空中,那是它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原本是人的一种幻像,鸟把“家”建在人的梦想之中,它具有比人宽广的空间,它的翅膀就是天然神奇之物。大自然赋予了鸟,这样一种原始的能力。

  我窝居在车内,朝着鸟窝发呆,又看着它缓慢飞翔。那种慢,看上去近乎着陆,忽然生出一丝嫉妒的心绪。如果空中可以任意着路,这世界会有另一种神奇。我想象在空中漫步、滑翔,一直被围困的内心,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大的解放呢。

  我举起手机,拍着那些擦身而过的鸟巢,它们在绵延不尽的高速路边的田野上,在一排排笔直、高耸的小白杨树上。一个个鸟巢,由着细小的树枝,搭成一个“窝”。我想着飞累的鸟收拢翅膀和双脚,或者将搬运过来的食物,安心吃进身体,在那里休憩,积蓄身体内下一次飞翔的能量。这些鸟窝,是它们简陋的“草房”,在我眼里,却异样、神奇。

  一路上,那些树和它的鸟窝,不停扑向我,占据我。意念带着整个人挂在那些树上,在流动的模糊的风中,渐渐滑向少年。在那个封闭的乡村里,家宅后面的坡地上,夏天的一个傍晚,远远看见一只黑色大鸟飞进,一棵老柳树的巨大树冠里。站在树下,我思谋那只鸟到底藏身到何处。于是,我看到了那个巨大的鸟巢。

  天渐渐黑了,我离开那里,脑袋里却一直浮现着那个黑色的鸟窝。次日上午,早早到那棵树下,我退掉鞋子,光着脚爬上那棵树,踩着树枝,越爬越高,天空也越来越大,我站在粗大的树枝上,那儿看到一个无限宽阔的世界。一个人在树上,脱离了混沌的大地,内心清明地要生出翅膀来。我靠近那个鸟巢,几个鸡蛋大小的鸟蛋,让我十分惊奇,手伸过去,轻轻抓在手里。那一刻,心里怦怦直跳,担心那只鸟突然飞过来,我这是破坏鸟的家,但又忍不住鸟蛋的诱惑,它们毕竟是贫苦年代的美食,我带着两只鸟蛋下了树。

  母亲训斥了我,一是上那么高的树太危险,而是我毁了鸟灵性的家园。母亲说: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鸟,会不会有什么恶咒。我无措地拿在手里,母亲叹息一声,就走开了。我把那两只鸟蛋,放到锅里煮熟,吃进了肚子里。后来,我在家院里,听到那个树传来鸟的嘶鸣声,一声比一声凄厉,我就不安起来。此后,再没有上树掏过鸟蛋。

   离开乡村后,很多年里,觉得丢了家,一个人从此地到彼地,在不同地方起居,总有些凄惶之感。一次,坐在去北方的一辆客车上,那条一直北去的路边,白杨树就像现在这样从车窗外跑过,眼睛里闪过一团团的鸟窝,一路上,那么多的鸟窝,像无数个小拳头,装满内心。很多年里,一想到鸟窝,就会想到“空中的家”。

  那些鸟窝留下一个谜:那些黝黑砕枝条搭建的巢穴,没有鸟的踪迹。或者,树木过于高大,眼睛和鸟窝的距离有点远。是不是所有的鸟都不在巢穴里了?一个不住鸟的鸟窝,就是一所空房子了。那时,我离开呆了多年的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工作,忽然觉得身后那个叫家的巢穴也就空了,它荒凉而残缺。

     一排排白杨树,闪过一道道绿色光芒,三月里,风起云涌,我一直寻觅着鸟巢周围的景象,但整条路上,我都没有发现一只围绕鸟窝存在的鸟。我想,那些鸟巢是去年的,或者更早一些时候,是不是这里的鸟主人离开了,另寻别的住处?难道它们迁徙到了另外的地方,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

      我来到另一个城市的自然风景区,走在路边,注视大树上的鸟窝。我终于在几棵树上,看到蓝色尾巴的鸟,披着黑色的羽毛,长长的身子飞进鸟窝。我仿佛看到了房子的主人,心踏实下来。它们证明给我看,鸟巢是有主人的,它们不应该空着。

  那些树木是这个春天的手势,碗口粗的小白杨结出鲜黄色叶子,像小孩子的嘴脸,有种单纯的恬静,风从硬币大小的杨树叶间穿过。我坐在一条石凳上,看着一个特别大的鸟窝。果然,一只大鸟飞过来了,我惊奇鸟身体如此巨大。忽然之间,想到法国电影《树上的父亲》:

  猝死的父亲,让一个和睦的家突然残缺了,小女儿西蒙常常爬到家门口的那棵大树上去。她听到父亲的说话声,西蒙告诉母亲一个秘密,说父亲没有死,住在树上。孩子一心一意相信父亲的存在,她让经受巨大的痛苦的家庭成员,走出绝望,开始新的生活。

  在我想来,那棵树就是一个家的巢穴。真正的家,住在每一个人内心。那些空中的鸟窝,多年来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它们从实物虚化成内心的空中楼阁,从大地上,走入身体,如影相随地跟着我,我幽暗的内心,仿佛亮着一盏灯。

  夜晚,翻看车上拍下的鸟窝图像,敷着一些灰色的东西,用纸巾擦拭,发现玻璃面上的污水痕迹。我删除模糊不清的照片,将几张清晰的鸟窝影像,静静安放在虚拟空间里。我想着,永久保留下。从那些鸟的家园里,我听到,风穿过树木的声音,看到一只只鸟叼着一根根树枝,建立巢穴的场景。我想着,如果做了关于鸟窝的梦,大约,我会像一只鸟住在里面的吧……

                                                                             201644



2#
发表于 2016-4-4 0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嗯,第一句,“建”字该写成“筑”字。希望楼主先去了解建、筑二字的字义再来回复我!

3#
发表于 2016-4-4 0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嗯,第一句,“建”字该写成“筑”字。希望楼主先去了解建、筑二字的字义再来回复我!

4#
发表于 2016-4-4 0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如果,连一个字的字义都不能厘清,何谈一篇文章的粗与精?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本来不想回复你的。我担心你过于狭隘,误入歧途。
就你提出的“建筑”,这里不是古文释义。它们是汉语发展到今天,具有的意义。这两个字义相同,或者相近,我才这么用。
再说,我不是词语死板的传承者。
我还懂点,写文章的修辞手法,那句话本身就是。读文章的时候,多用点心吧,朋友。

6#
发表于 2016-4-4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作者用一根看似模糊实则清晰的主线——家,从童年着笔,到离家,到法国电影《树上的父亲》情节的娓娓叙述,到最后感发——“从那些鸟的家园里,我听到,风穿过树木的声音,看到一只只鸟叼着一根根树枝,建立巢穴的场景。我想着,如果做了关于鸟窝的梦,大约,我会像一只鸟住在里面的吧……
”,文章暗含着对家园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老一辈人建设家园的艰辛和坚守家园的坚定信念,本就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好文,然这些蕴含的意向就在平淡的叙述中。欣赏!

7#
发表于 2016-4-4 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具象具意,触景生情,对家的认识由此生发出了开阔的意境,也有了形而上的精神高度。文章交织着儿时的回忆,法国电影中逝者的轮廓,自由自在的空中楼阁和构建鸟窝的场景等等内容,除了体现出散点透视的风格和意识流的韵致外,更为重要的是直接了当地呈现了家是妥帖安稳的符号,是爱的一个物质性的象征,是在漂泊之中把握生死以及把握对人类灵魂描述的一个精深精妙的缩影点的厚实意味。说白了,人生就是一个漂泊的过程,每一个漂泊者的心中都埋藏着仁厚的爱。我们的漂泊不需要暗示的城市和神经失常的季节,仅仅需要一个驻足的驿站安身的家。家常常让人产生怀旧与伤感的情愫,也会让人真正明白,理想不在远方而在我们出发的地方。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意识流成分,原因就在于正是通过了对家的诠释解构和深刻的理解,或者说是高度自觉的内省,文章的语言才出现了内心经过洗礼之后的那种干净与纯粹的元素成分。欣赏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6-4-4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8 编辑 <br /><br />房版的每一篇散文,都把笔触安放在个体生命与时间流逝的隐秘交流中。不但有生命个体的丰富性,还有光阴背后内心的成长和体悟。本篇以鸟窝为题,从在旅途上看到鸟窝为文本的切入点,在丰盈的想象与回忆中,写出人性细小的贪婪、与对自然的敬畏。实为写鸟,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回归。以具象而心像,一篇文字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对生命哲学的一种思考!
拜读学习房子老师佳作!

9#
发表于 2016-4-4 1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9 编辑 <br /><br />文章前半部分诗意化的叙写简洁干净唯美,后半部分的开拓与联想升华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让人读后意犹未尽!欣赏好文字!

10#
发表于 2016-4-4 1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9 编辑 <br /><br />那一只象征家的鸟巢,让我们都会回忆起儿时的点滴,如今外出工作的人太多,那曾经给我们许多温暖的家,只能是一座象征意义的房子了,即使如此,也会让人时时想起如空巢般的家。
我不会爬树掏鸟蛋,但也吃过鸟蛋,没想到大鸟在失去鸟蛋后会那样的凄厉嘶鸣,没有生活,写不出来这样好的文字。
拜读老师精彩文字,阳光问好。

11#
发表于 2016-4-4 15: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29 编辑 <br /><br />学习老师美文。行云流水,读起来顺畅耐读。非常喜欢老师的叙述节奏。“住在树上的鸟窝”能否换作“建在树上的鸟窝”?
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5:58 | 只看该作者
日尧月 发表于 2016-4-4 11:11
作者用一根看似模糊实则清晰的主线——家,从童年着笔,到离家,到法国电影《树上的父亲》情节的娓娓叙述, ...

非常感谢日尧月朋友的用心品读,和对文章线索的梳理。
如此用心的点评,辛苦了。
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6:08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4-4 13:51
具象具意,触景生情,对家的认识由此生发出了开阔的意境,也有了形而上的精神高度。文章交织着儿时的回忆, ...

特别感谢一兵兄,对文本内涵十分精当的阐释,将我内心表达的意愿,凸显出来。
我们散文版有一兵兄高光精准的评论,是一种幸运。
握手致意!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6:12 | 只看该作者
肖娴 发表于 2016-4-4 14:17
房版的每一篇散文,都把笔触安放在个体生命与时间流逝的隐秘交流中。不但有生命个体的丰富性,还有光阴背后 ...

肖娴朋友评论的真好,有着透彻的理解和对文意的概括。
多谢多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16:13 | 只看该作者
朱竹 发表于 2016-4-4 14:23
文章前半部分诗意化的叙写简洁干净唯美,后半部分的开拓与联想升华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让人读后意犹未尽!欣 ...

感谢朱先生精粹的读评。
问好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2:25 , Processed in 0.1671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