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来怕死(杂谈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0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史公在“史家绝唱”《史记》中留下诲人隽语----“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已是千年韵事。时过境迁,在物质生活高速繁华发达的当下,所谓的民族大义、社稷兴亡被撇开不谈,而更专注于个体势态的生命之道。这是整体社会价值观念的走向和个体解放的冲击,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死”的驿站,作最后一番的挣扎,结束或者轮回超生。这中间,其实有莫大的牵扯。我们一却直深陷于生死之间,徘徊不定,难逃其渊。至少在生命垂暮之年,这种生存状态不但丝毫没有衰减之势,反而愈演愈烈。而且这种局势,已经穿越了市井村肆之上,逐渐渗透到城市之巅现代都市人的心府,纠缠相接。

  生命的出场,本身就是戏剧性的揭幕。它是一种流动的过程,没有谁可以跨越不顾。而末尾的死,成了一个走不出的胡同,终究要直接面对。生死相随,就是人生的智慧体验。生之磅礴,曲折奔赴都历经而过,踏过生命河流的汹涌人群,却在这个渡口顿生迟疑。诚如,“死生亦大矣”。但把视角紧进地圈定在“怕死”之上,未免又太过不同寻常。这点,着实让人不能视而不见。

  虽然,畏惧死,远在古代帝王贵胄之中,早已是蔚然成风,所以便有“秦始皇寻访不死药之谜”以至历朝各代不惜大量财力人力探求长寿之方,而尤以明朝为盛。但是似乎这仅兴于上层社会,还未曾到如今如此普及的境地,至少在当时黎民百姓百万之众之中都只是天方夜谭而已。不可否认,在那种连温饱都得不到解决的格局之下,生,只是最简单的行为支配,不会再有其他的奢望。但,是不是在歌舞升平之世,来自物质世界的急速满足,滋生膨胀了人群某种潜存的欲望和奢求?人生恰指算来,浮华水影,也不过匆匆数十余载,“曾不知老之将至”。一旦突如其来,真正恐慌起来,也实在乍惊一场。害怕这大好光景来不及享用干净而死神步步紧逼,是贪念,是混沌的,是脆弱的,是凄悲的.越是推拒,越是遭逢;恋恋风尘,路还是延伸而去。遗憾的是,如此多的人,深明此理,却自欺欺人,不愿从繁华梦中醒来。这是比惧怕更残损更骇怕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蒂固,我以为,国民劣根性也当此为耳。在一定程度上,它影射了民族文化精神在人格构建里的一种缺憾和遗落,成为一个需要长远关注而妥善解决的大事件。

  生命是一种独立情节,死亡并不是结局。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见一些生命里应有的姿态,作为心理宽慰。

  顺流穿行,终是不可阻挡的宿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8-21 06:58 | 只看该作者
读过。感觉怕字突出不够,开头入题过长,个人浅见,见笑了。
3#
发表于 2006-8-21 09:39 | 只看该作者
短文难写,难在不应该有枝曼。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楼主在这些文字中也说出了一些道理。
4#
发表于 2006-8-21 09:39 | 只看该作者
短文难写,难在不应该有枝曼。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楼主在这些文字中也说出了一些道理。
5#
发表于 2006-8-21 20:50 | 只看该作者
死,人人都害怕。
这篇文章好像在说人们对死的普遍认识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07:43 | 只看该作者
当作一些感想,无做其他。
问候各位路过的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4 04:33 , Processed in 0.0657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