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写在2006年第二个七夕之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9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2006年第二个七夕之后

  8月7日高三补课的第一天,我收到了雪潇老师的来信,让我收集我县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并给我不能推卸的暗示。落款日期是7月18日,正好是我的假期第一天。

  由于电视的普及,人们以影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没有多少年轻人会被社戏迷住,儿童不会撇开动画去听“古今”,许多民间文化就会随着所剩不多的几个老人的相继“古去”而失传。这种不容忽视的客观趋势让我常想,我应该肩负挽救优秀民间文化于即失的使命,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搜集本地民间传说以及“花儿”一类的文化产物,并加以整理。何况,走出老师的课堂十四年,这是老师第一次给我“布置作业”,又逢本年第一个七夕刚过七天,我该尽快地高质量地完成。只是非常遗憾,我“无米下炊”。

  惭愧中沉默了七天之后的一个课间,我突然想,何不发动学生让他们肩负我肩负的使命?我当时差点要手舞足蹈了。于是,我把“特殊”作业立即布置了下去,希望通校生在次日的休息天立即着手搜集。但是,这些城区的学生如我一样“白痴”,只知道书上学过的相关内容,只知道七夕是中国的土产节日:中国人的情人节。我才突然悟到,民间文化在山区。于是,我期待着又一个七天之后才能休息两天才能回到家乡的住校生。

  住校生没有让我失望。虽然他们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别人的爷爷奶奶那儿听来的内容大多重复,但多少可以抚慰我的惭愧之情。


  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最经典的版本,由于流传之广,几乎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我就不必赘述了。

  传说之二: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小儿爬上柳树折下柳条,回来插在门楣上,或者编一个“凉帽”戴在头上。妙龄的女子趁着太阳未出去野外草长的地方踏青,让露水湿透裤腿,把秀发梳成一头瀑布。回到家来,每家都会准备一根很长的用各种颜色的细线拧成的细绳,将这些细绳分别拴在小孩的一个手腕和一个脚腕上,就是手镯一样的花手链——但不能把两个手腕和两个脚腕都拴上,若是如此,据说是会不长个子的。花手链拴到六月初六,就用剪刀剪断,将它们扔到房顶上,或是将它们挂在高树的高枝上。

  七月七日,所有的彩色花线就被所有的喜鹊叼去,一直叼到天上,用这些五颜六色的细绳搭成一座五颜六色的桥。彩桥搭成之后,牛郎和织女才能分别从桥的两端走来,一直走到一起,一年中相会这么一次。所以,在每年七夕这一天,如果你起床迟了,你就见不到一只喜鹊了。

  传说之三:七夕这天,牛郎织女见了面会说些什么,一般人听不见。如果你是有情之人,你就去葡萄树下,静静地听,你才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如果你有了心上人,你就和他(她)在七月初七的晚上相约同去葡萄树下,在心中许下山盟海誓,对方就会对你忠贞不渝,你们就会白头偕老。如果你还没有意中人,只要你在葡萄树下许个愿,你就很快能够事随心想了。而且,不管这时的葡萄树下是你一人还是你和心上人两个,只要你心里在想什么,就能听到牛郎与织女在说什么。

  如果你有难以实现的愿望,就把心愿写在布上挂在树上,喜鹊就把它叼走,成了鹊桥的一部分。你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凡是戴过花手链的孩子,牛郎和织女都会给他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织女给她们一双巧手巧于绣花织布,使她们成为人间的“巧娘娘”,牛郎派自己的牛给他们耕地,使他们的土地时常松软适于多打粮食。

  传说之四:六月六日剪下的花手链扔到葡萄树下,就会被七月七日一早经过葡萄树下的织女捡起,为的是在这天不用纺线织布,有充足的时间和牛郎相会。

  传说之五:织女是天上织布的仙女。织女下凡与人间的牛郎婚配,有了一对儿女。织女的手很巧,尤其在针线、做饭方面。人们经常去她那儿学艺,并且称她为“巧娘娘”。她的名声大了,传得远了。不久,王母娘娘也知道了,大怒之下将织女捉了回去。牛郎一听到消息,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路追来,追到天庭大门外,谁都挡不住。王母没办法,一挥手变出一条宽宽的河,将牛郎与织女远远地隔开。河水翻腾,大浪滔天,任牛郎想尽了办法就是过不去。看着两个哇哇哭娘的孩子,牛郎心一横,暗自发誓,即使我把河水舀干,也要过河去。说干就干,牛郎就一勺一勺地舀起河水来。一舀就是三年,河水并未减少一勺,织女在河的这岸也就哭了三年,苦苦地等了三年。天下的喜鹊听了此事,被他们执著相爱的精神感动了,就主动赶来为他们搭了一座七色彩虹桥。

  传说之六:也有人说,王母被牛郎的“傻气”感动,动了凡心,发了一令:准许牛郎织女在每年阴历七月初七见一面,到时就让信使喜鹊搭桥。

  从此,每年七夕必雨。于是,就有了“巧娘娘不走干路”之说。这雨,或说是织女哭过挂在脸上的残存之泪,或说是一年一相逢两人的喜极而泣。也有人说,七夕必雨是为了便于牛郎织女踩着铺张的云层而相会。

  这天也无鹊。喜鹊自是搭桥去了。后来,人们把做媒也叫搭鹊桥了。

  传说之七:还有一说,说织女被带到天庭后,她怎能不思念自己的丈夫,不牵挂自己的孩子?朝思夜想,饭不吃,水不喝,身体很快消瘦了许多。织女请求王母让她和自己的丈夫、孩子见见面,哪怕每年一次也行。王母看着自己的女儿竟成了这等模样,心里实在不好受:虽说织女犯了天条,但也不能让亲生女儿日见消瘦要了卿卿性命吧?于是,王母娘娘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让他们每年在七月的第七日相见。但是,天河无情地再次阻挡了他们的相逢,他们只能隔河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千种风情无从细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正在悲苦重淹心头之际,飞来了许多喜鹊,喜鹊一个挨一个地连在一起,成了一座桥,一头在牛郎的岸边,一头在织女的岸边,他们终于在这一天相聚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孩子们都会戴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荷包,手腕和脚腕上也绑了各色细线拧成的花线。之后的六月初六,孩子们就将它们剪下来扔到房上。喜鹊就在七月初七的一大早叼着花线去搭桥,并把荷包带给牛郎和织女。荷包里装有香草,代表着同情他们的人们对他们深深的、美好的祝福。

  传说之八:织女走了,人们都非常想念她。听说织女七月初七会在天上出现,人们就生巧芽,摆香案,向织女求巧,祈祷织女帮助女人们提高刺绣缝纫技巧。

  一般情况下,村里手最巧的那个人用蛋壳画脸用可用之物做身材做成一尺多高的巧娘娘,放在堂屋的供桌上供着。别的人家用玉米或黄豆或小麦等作物生一些巧芽,用小盆或小碗盛了,端到这家来,摆在巧娘娘面前。

  小孩们被大人召集起来,坐在巧娘娘下面,拍着手唱着歌,呼叫巧娘娘。

    歌词曰:巧娘娘巧娘娘早些来,

            端着一盘枣儿来;

            麻点点麻点点迟些来,

            端着一盘竹叶来。

            巧娘娘,吃巧来,

      喝汤来,洗澡来。

            上坡里坐着巧娘娘,

            下坡里坐着尖牛郎。

            尖牛郎的鞋(读hai),摆双双,

            穿一双,放两双,

            梅花儿,高底儿……

      (这可能就是《乞巧歌》。很遗憾,终是没有搜集完整。)

  传说之九:有的奶奶说,她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起,尤其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就会相约围坐在圆桌旁边——圆桌上摆放着许多献果,有应时水果,有油炸的各种食品——比赛穿针引线。穿针引线并不是平时的“大眼瞪小眼”,而是白天用布蒙住眼睛,晚上在无灯的暗夜,全凭手感来穿针来引线。看谁在相同时间穿得最多,大家就尊谁为本年度的“巧娘娘”。

  关于以牛郎、织女命名的物名、地名、建筑名,无人知晓。或许是在一次偶然中听说过,或许是在某本书上不经意地看到过,似乎有个“牛郎村”,应该就是牛郎与织女在凡间共同生活过的那个地方。是否真有其村,无从考证。

  不知以上传说是否具有“清水化”,我实在没有信心。我想,正因为不具本地化,才可以见出这个传说因为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而更具普遍性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渐次深入,传统文化承受着外来文化多方位多层次的冲击。小孩儿欢呼圣诞节,少年疯度愚人节,青年期盼情人节,几乎是逢节必过,全盘西化。西洋节取而代之了传统节日,有人就慨叹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低谷,甚至有着没落的危险。近来,可能是觉着一年一个情人节不够用,便记起了牛郎织女,记起了中国还有一个七夕。于是,七夕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的喜欢与关注,且美其名曰:“中国情人节”。西历2月14日献了一束玫瑰,夏历七月初七再献一束玫瑰,一段爱情也就有了第二次高潮。或者把一束爱情花在西洋情人节献给了“朝三”,在中国情人节献给了“暮四”,于是情场的得意也就促进了商海的亨通宦海的腾达。半年之隔,不长也不短,符合一次情感的整合周期。

  今年有了两个“中国情人节”,不知中国的有情人是否有些手足无措,幸福得透不过气来?在感情缺斤短两假冒伪劣的当今,中国的所谓情人们面对了七夕这个农历传统节日,想起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可否心有感慨?

  把牛郎织女的爱情佳话和七夕乞巧的美丽传说与“情人”二字挂起钩来,让我总觉着是一种别扭,是一种亵渎,更是一种背叛。

  第一个七夕在忙乱中稀里糊涂地过了,第二个七夕经了老师的提醒格外惦记着,但我的心头格外沉重。连天阴雨,看不见玉带般的天河,看不见喜鹊是否来搭桥,看不见牛郎与织女能否来相会,我不禁想,假若织女傍了大腕或大款移情别恋,假若牛郎有了小蜜或包了二奶另寻新欢,谁能耐得住一年的寂寞?假若织女成了“天下第一织”的总经理,假若牛郎成了牛郎养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事业上各自成功了,情感上却是孤独的,两人都是暗渡着陈仓同床做着异梦,明铺栈道又有什么意义?

  我没有篡改牛郎织女这个传说的意图,不该对牛郎与织女对爱情的忠贞心存怀疑,但是看多了现实的悲哀,难免让我如此悲观。

  宋朝那个叫秦观的词人写的距今一千多年的《鹊桥仙》,总是让我感慨万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人间能有几个牛郎,几个织女?人们总是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宽慰自己,但我总在想,如果不能朝厮暮守,现在的牛郎与织女即使有情,分居久长时谁又能为对方守身如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9-9 14:42 | 只看该作者
《乞巧歌》拼着三天不吃饭也一定要搜集全啊!兄弟们都等着看呢!全时先告诉我们一声啊!
3#
发表于 2006-9-9 23:28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有了两个“中国情人节”,不知中国的有情人是否有些手足无措,幸福得透不过气来?在感情缺斤短两假冒伪劣的当今,中国的所谓情人们面对了七夕这个农历传统节日,想起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可否心有感慨?

安老师的文章感悟很深,也很有新意,读之而后快。
4#
发表于 2006-9-11 08:4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写得内容丰富,联想自然.织女也许有一些,牛郎则少而又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23:43 , Processed in 0.1750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