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法治人生》招聘编辑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8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法治人生》创办初期,需三名文字编辑,在报纸上登出招聘广告后,三天之内通过各种方式报名者多达二百余人。除了极个别人外,他们大都持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年龄一般在22至35之间。其中有学新闻、中文、历史、哲学的,还有学法律、金融、电子计算机、海洋水产的……真是五花八门,无“业”不有。看到这种情景和场面,我在心中暗暗感叹道:中国的人的确多啊!中国的就业问题真是非常凸出了!

  另据《南方周未》报道,青海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竟然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有的甚至重新回到农村去种田。报道说,90年代中期全国每年还只招收100万大学生,可从98年全国大学扩招后,这个数字已经到达约500万,短短几年的扩张是如此惊人,找不到工作也就正常了。许多人认为,扩招导致大学生的数量剧增,素质下降,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现象。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比如,我们的文字编辑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它对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是非常高的,其中最起码的一条是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然而,我们看了每个参聘者提供的作品和简历,仅就这最起码的一条来说,能够过关的就没有几个人。如今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人虽有成千上万,但真正合格的人却不多。许多报刊社经常苦于找不到好编辑,可是,大量持有大学文凭的人却苦于找不到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这种“有文凭而没水平”的现象已是一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实际能力与各种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不对位,是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许多人明明知道我们招聘的是文字编辑,而他们所学的专业既与文字工作无关,也与有编辑工作无关,却还是要偏偏要报名参聘。当时我的内心就感到非常震惊:为了就业,这些人竟然心甘情愿地轻易放弃自己多年来苦心学习和钻研的专业,难道说这对自己、对国家不是一种巨大浪费吗?!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百分八十以上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存在着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另外,就当年与我一起进疆的那批大学生如今的情况来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使工作仅仅成为一种谋生手段。造成这种现象虽然与教育体制、大学的专业设置、就业岗位紧缺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主观上来说,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以及在选择专业时的目的是非常实际、非常实惠的——他们的选择不是一种对终身事业的选择,而仅仅只是为了就业。所以,只要能达到就业目的,什么专业不专业的都可放弃,而毕业,就意味着一些中国大学生求知道路的终结。仅从这一点推理下去,我们就不难发现,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错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又一原因。

  还有几个应聘者,文字水较平差,从事编辑工作显然不行,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很容易与人沟通,给人的直观印象非常好,加之我们考虑到他们强烈的就业心情,便决定把他们留下来搞发行工作。结果却被他们一一拒绝了。而他们不愿从事发行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害怕浪费了自己的专业,因为在他们中间还有人是学理工科的,从事《法治人生》这样的杂志编辑工作照样会浪费他们的专业。那么,他们拒绝的原因无非是他们觉得发行工作低人一等,从事这样的工作与他们的大学生身份不符。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他们的就业心态不无关系。

  从大的方面来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性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结构性原因,一个是体制性原因。结构性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中国转型期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难以提供足够适合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给那些新毕业的大生的。根据有关统计,保持每年8%的GDP发展速度,全国每可以年新增加1000万岗位,但事实2005年只新增了8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200万个应有的就业岗位哪里去了呢?结构性问题已导致它们报废了。2、下岗职工、转业军人、社会青年、国外留学人员等非大学生就业者对仅有就业岗位形成全面角逐,其中还有“优先”和“保证”等政策性因素,使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受到严重压缩;3、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为许多岗位持续提供着廉价劳动力,导致新毕业的大学生在价格竞争上不断被贬值;4、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无法为规模急速扩大的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致使许多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断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结果一方面使他们受到了地域性的排挤,另一方面他们又加剧了当地的就业形势。而这种地域性差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结构缺陷所导致的。体制性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两方面:1、98年开始扩招,权力下放给高校,同时又让毕业生自己找工作,不需要学校分派,这样,一些高校就可以完全不考虑专业设置和今后毕业生的工作去向,目光短浅,把招生当成了财源滚滚之道,结果使许多学生在就业时成了这种体制下的受害者。2、我们虽然搞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但基本的社会体制还是没有变。在这种体制环境里,人治的因素仍占很大比重,许多事情都得靠关系,靠人情,这就会使那些没有社会关系,没有经济基础,尤其是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竟争中处于相当劣势和不利地位,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率低的比重,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比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找到问题的原因是解决问题必要前提。只要全社会,包括每个大学生都能通过以上原因从各自己的角度和不同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缓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9-18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从《法治人生》招聘编辑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偌大的国家,难道是人才过剩了吗?
3#
发表于 2006-9-18 20:32 | 只看该作者
  找到问题的原因是解决问题必要前提。只要全社会,包括每个大学生都能通过以上原因从各自己的角度和不同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缓解。
4#
发表于 2006-9-18 20:5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不错,分析到位!
5#
发表于 2006-9-19 16:3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这个社会,中年人只有当好爹,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前程。
6#
发表于 2006-9-19 16: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大学生也成了无业者,可怜,可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23:04 , Processed in 0.4997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