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溢散在记忆深处的酒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13 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利平诗歌印象                           

  作为诗歌写作者,理应说我也是新手,这源于对于生活诉说和表达的简单愿望,我往往用这种裸露自己、接近生命本质的诉说方式完成了自己和语言的和谐与统一。诗歌就是恩惠于早晨的太阳和飞鸟,让我们把阳光和鸟鸣安放在内心、拯救自己囚禁灵魂中渴望歌唱的嘴唇。当我今天对于诗歌有这样认识的时候,我翻开了6年前上师范时候的笔记本,重新审视刚学着练习诗歌时候那种低吟浅唱、抒发着苍白情感或者说不能成其为诗歌的虚弱文字的那时,感受只可用岁月蹉跎、慌若隔世才能作最好的概括。而我开始写这种不能成其为诗歌的文字时,那时同学姚利平的诗歌就是我的最爱甚至是曾经模仿的样板,我于6年前抄录笔记上她的一系列诗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我的印象中,师范上学时候的姚利平一直属于那种文静内秀的姑娘,来自渭南农村的她身上总透露着淳朴、温和的气息,像开放在山坡上的花朵,令人顿生爱怜。17、8岁的天空应当是五彩缤纷、美丽灿烂的,而她的心中却始终是一块忧伤的庄园。和初涉城市的许多学子一样,利平这种忧伤更多的来自于青春的迷茫和无助。离开故乡而来到异地求学,陌生的城市她在适应也在躲闪、充满美好的憧憬却又依恋着深爱的故土,在这样的矛盾交织的心情中她选择了诗歌,诗歌对于年轻美丽的她几近是一种恩惠或者就是天赐的良缘,成了她精神的最好载体,她往往就用她透露着灵性、深情、忧伤的文字来追念她热爱中的村庄、获取内心的难得的安宁。“许多许多的往事/已经风蚀成黄土沙砾/留守住 花儿野草的村庄/人未回来/思念却随小径低歌而止/风雨中 是谁/站在远远的家门口呼唤/一声声 一声声/似缭缭不断 天外的声音”。她这种怀乡的情愫为许多梦想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假设的平台,同时掩盖了她回忆中最为温馨的片段。“如果我被抛弃在最孤独的荒野上/你是否 还会如不散的清香/轻轻围拢在我身旁/让我在静默中想起/曾经美丽的时光”。“脚 沉沉地/如根一样长进土地/静止的本分/和远足的渴望/承载生命之树 将去何处?”。外表坚强的她终于在诗歌中让压抑的心情得到最为彻底的渲泄。青春的泪水不是软弱,有时却是一种甜蜜的痛苦,优秀的诗人往往因为某次痛苦的经历而写出让人回味的诗篇,而作为17岁而和诗歌有着不解之缘的她总用这样简单的文字勾画内心带着伤痕的情感曲线:“一滴泪 聚圆/并落下的时候/一个少女/变长成了”。看似寥寥几句、直白如话,却准确切入到情感的的运行轨迹和入口。在别人拥抱青春享受雨露的时候她却在一滴泪水中和青春作别。《红楼梦》中美丽的黛玉用‘冷月葬花魂”来体现对于生命的易逝的巨大怜惜,而利平却在一滴少女的泪水之后,用诗歌的手埋葬的正是应该属于自己的如诗如画的美好青春,这就显得让人不可思义,或许她的内心深处本来就是忧郁的,而来到异地他乡更加加重了这种忧郁的特质,她只有在诗歌中才能回归自己,流露出本性的真实,她在一首题为《小诗》的诗歌中说“华美的芬芳/珍藏在心里/我只有把欢乐奉送/在众人举杯的时候/只有我知道/一只感恩的丁香/正在悄然隐退”。她这种所谓的悄然隐退和她的年龄多么不相符,但是慈祥如母亲的诗歌往往用她的宽阔胸怀容纳她的痛苦和眼泪,抚去心灵的痕折,而年轻美丽的利平才在这种隐退之后的寂寞空间更能深入心灵的内部写出一些闪烁耀眼光环的诗篇,这首叫《烧荒》的诗歌就是她经过心灵的某种嬗变后所带给我的惊喜之作:"暮霭肃静/远山燃起的野火/'宛如这壮汉最触目惊心的伤口/既像袒露的心中/最痛苦的角落/又像震怒之中绝望的人/瞪圆了血红的眼睛/对望的 一个刹那"。这首诗歌语言纯熟、质感,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造成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拔来一堆蒿草将它点燃后熊熊燃烧,甚为壮观,是西北农村秋天的原野上随处可见的景象,燃烧后的灰烬落在草坡而有利于来年植物的生长,就如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中所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利平却把从记忆中移植而来的事物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另外的涵义,在不经意之中直接触及人心灵的疼处。若不是对于乡村生活的细微观察和倾心感受,哪有这样凄美沉静且带着呐喊的摄入灵魂的诗句莅临于世?我是个诗歌的新写手,一直喜欢自然、直率而性情的写作,对于一些故作深沉,故弄玄虚或者无病呻吟、如嚼白蜡的诗歌向来排斥阅读。高明的诗人往往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并能用巧妙的语言说出。上学时候年轻的利平的诗歌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也不是那种经过艰难的语言训练才获取点石成金的诗歌表达能力的人,她的写作是灵性而充满智性思考的,她当年在我们还不懂诗歌的时候居然能写出到现在看来的优秀之作,多么难能可贵!确切的说,她是位特别能用心感悟文字的姑娘,这样的诗歌在她当年厚厚一本诗歌练习本里比比皆是、俯手可拾,我往往是她最忠实的读者。

  清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佳句。在利平许多写故乡山川系列的诗歌中就更加注重意境这种属于审美的特有的叙述风格。“薄暮的翅翼/悄悄触动了山野的衣裳/洁白的冬天 动了动/山瘦瘦的回眸/似含不尽的温柔/一条毫无牵挂的路尽量延伸/像要拉回/藏在山背后的寒  意。”——《雪意 黄昏》。“香,冷了/游移的寂寞/雅致地依在花的心里/似念念不忘 这岁月深处/无人相识的腊梅/久别的故人/早随雪而止/无意的孤独/却冷落了一生一世”——《黄腊梅》。这两首诗歌或写意或抒情,清新婉约、韵律跌宕,意境柔美,倾注着她浓厚的感情色彩,犹如一幅素墨淡雅的图画,让人眼中顿然一亮。师范求学中的利平也是个爱画画的姑娘,而人物、风景的素描是她的长项,同时爱弹琴下棋,在她的身上有着东方女性特有的古典之美,或者在我当时的眼中她往往就是美的化身。一个姑娘身上能和诗歌结缘就是上帝赐予她的最美的礼物,上帝却是偏爱的,在学校求学时,在给她棋琴与画而丰盈她的青春时,还赐予她诗歌,在那时低吟浅唱、为赋新词强说愁习作充斥整个校园的年代,她却能把这种奢侈的赐予演义的那么动听悦耳,在校园确实是一个另类。她和其他取得某些成绩就四处宣扬,惟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的学子不一样,利平上学时就是个从来不张扬自己的人,除了生活,在文学写作方面更为突出,曾经发表在《天水日报》《花雨》等市级刊物的一些诗歌,还是经我挑出后对外推荐的,如果当时把她的诗歌投出去更多,我想她会得到更多媒体的青睐。而她一直在默默写诗歌。在诗歌中缔造属于自己特有的诗意王国直止大学毕业之时,直止毕业后她忙于工作、结婚、生孩子,我很少再见过她,而见到的她已经不写诗了。

  套用叶赛宁的一句话,诗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在写诗。利平的这些被我悄悄收藏在笔记本中酒一样辛辣、微苦而不乏醇香的诗歌,虽然在现在看来整体显得单薄,语言还没有那种纯熟深厚的气息,但作为她十六七岁时的作品已显得难能可贵了,能让我今天仍然再次为她翘起了拇指!今写成这个杂谈以示对她写诗的青春年华的纪念。同时作为和她一起走过一段文学之路的我也仍然相信,在以后的某一天她或许会重新回到文学并且写出一些让我再次惊叹的诗歌来!对此,我一直在充满期待!(约280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0-14 21:53 | 只看该作者
一篇不错的评论,评的深入,评的透彻,评的入微,比较专业了。
3#
发表于 2006-10-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而她一直在默默写诗歌。在诗歌中缔造属于自己特有的诗意王国直止大学毕业之时,直止毕业后她忙于工作、结婚、生孩子,我很少再见过她,而见到的她已经不写诗了。
——生活与优雅总是那样矛盾,可惜!
4#
发表于 2006-10-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写诗的女子,应该生活在天堂里,因为这样的女子应该是天使。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9: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三位!生活和诗歌在时间面前看来并不是统一的!
这个文章又放在了诗歌版面,觉得都适合,请斑竹根据版面情况而删除!
6#
发表于 2006-10-19 07:4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不写诗的诗人,他们在诗意的栖居。
7#
发表于 2006-10-19 09:1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评。
8#
发表于 2006-10-19 12:22 | 只看该作者
能诗意地栖居,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大诗。
9#
发表于 2006-10-19 19:53 | 只看该作者
至爱之纯,至情深处!
诗歌的相通,精神的相通,理想的相通。
一种大爱无声的大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00:41 , Processed in 0.1466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