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无用处的完美主义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8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无用处的完美主义者
――再读围城

  钱钟书以妙语善譬著称。据说,看到《围城》这部书以后,一位远在国外的太太,特别心仪这位文采斐斐的大作家,打电话说要来中国当面拜望。钱回答说,如果您喜欢吃某个鸡蛋,何必非要看看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呢?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想出来”,关于围城的说法,早已被许多人所熟知,也被好多人奉为解释婚姻的经典。但这个譬喻,修辞的角度上来看,并不十分完美。它想表达的意思,应当是:未婚的人想结婚;结了婚的人想离婚。那么把从恋爱到结婚比喻为一场围城攻坚战,颇有几分相似;而离婚比喻为,想突破外面的围攻,而冲出去,并非太贴切吧。――离婚的人如果是他真的想“出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厌倦了,主动摆脱的。一种是他看中了另外一个城堡,想到另一座围城里去。而并非是想突破外面的围攻吧?

  其实,就于这个比喻之前,还有一个关于婚姻的比喻,我觉得倒更为合适一些:婚姻像一个“漆金的鸟笼子”。

  我对于围城并无不恭的意思,并且自己也很喜欢这部书。原因,不仅是因为钱妙谛善喻文笔,还有,是它“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里不妨再把这“无意的包涵”多说两句。

  我读过的一本文学史,评论《围城》的话并不多,它的思路大抵是说,“围城”这两个字正是文章的主眼,不仅是婚姻,还是家庭,还是留学归国,旅途工作,无一不是一座座围城。人生本就是一个个在城内城外进进出出的过程。初看来,有一定道理,里面的主人公方鸿渐正是经历了一次的变故,在不停的“进进出出”。但仔细想来,也有不妥。

  方鸿渐并不是一个“想”进去,“想”出来的人物。

  在爱情方面,归国的轮船上,面对鲍小姐的色情勾引,方是被动的服从了肉欲;下船后,对于大家小姐苏文纨的世俗情欲,他也是几次无法拒绝;包括去三闾大学的过程中,他也是被动的陷入了孙柔嘉“千方百计”的一个爱情圈套。

  对于他的旧式家庭,旧式的婚姻,和父母弟媳的关系;在大学的教学过程,后来的报社工作,他都是被动的。自己从来没有主动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次次的被动的进去,又被动的出来。所以,我认为极具攻守含义的“围城”二字,并不是作者想说的主要意思。那么所谓的“讽刺和感伤“又是什么呢?忖夺一下,我想可以从下面的一句话中窥视端倪。

  背景: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长时的颠沛劳顿,使同路的一行人,各处原型毕露。这时,方鸿渐问赵辛楣,“你觉得我这个讨厌吗?”

  赵的回答很干脆,“你不讨厌。但毫无用处。”

  我觉得这句话,很恰当的概括的方鸿渐这个人物。他的不讨厌,表现在他的未泯的良知,和他的完美主义倾向。

  他对鲍小姐并不倾心,是因为她不过是个“熟食铺子”,充其量是“局部真理”;他反感苏文纨是因为她的虚伪拿捏,自作多情;他对孙柔嘉一厢情愿的爱情,也并不满意,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精彩,没有达到他对完美爱情的向往。

  他在迫于父母之命,应允了一桩旧式买卖婚姻之后,就慨叹说,“世间哪有什么爱情,压根就是一种生殖冲动”。这是他对自己僵死的爱情的绝望,同时也证明了他对神圣完美爱情的一种向往。比如,他一见到完美的唐晓芙,马上就忘乎所以的鼓起了勇气。――这是全书中唯一的一次让方鸿渐有点像冲锋的意味。但随着他最后关头的放弃,他的完美理想再次破灭,使他更陷入了一种颓废绝望的境地,不再相信有让自己承认的什么爱情了。

  方的不讨厌,是因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周围的世界要求是完美的,所以总对千疮百孔的现实表示出不满、不屑,表现出一种愤世嫉俗,和一种颓唐的冷漠。

  迫于世俗,买个假的博士文凭,却又敢公开承认。同时,又极度的鄙视同一境地,去敢于大言渐的韩学愈。向往着牛奶咖啡,西装革履的西方文明,又讽刺西方对中国的贡献无非是“鸦片”和“梅毒”。对于三闾大学的种种明丑暗恶他都鄙夷不屑,对于旧式家庭,和新式的洋奴他都愤慨讽刺。而周围的世界也一样的给了他强硬的反应,他不容那个世界,也同样不容于那个世界。

  方的悲剧,不仅在于他的完美主义,他看世界是“一无是处”的。还在于他本人却是“一无用处。”

  他觉得这个世界是“一无是处”的,而他也知道自己却毫无半点改变的能力。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这个格格不入的世界一次次的挤压出局。这时的他所能做的,也只是“讽刺和感伤”。
杨绛在《围城》再版的后记里说,“完美的唐晓芙,是作者所衷爱的人物,他不愿让他嫁给方鸿渐”,书中最后也没有交待唐小姐的归宿。因为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有结果肯定是不完美的,不如就让她停留在完美的理想中。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方鸿渐也就是钱中书了。

  看世界,“一无是处”。而自己“一无用处”。这几乎是古今“文人”,或多或少的通病,作此篇,也谨以自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9 16:06 | 只看该作者
能从人物的角度去评,这是对路的。



一般说,除了主题帖子的质量本身外,给别人跟贴和自己帖子回帖多也是加精的一个参考依据,所以不妨动手跟贴,支持别人也是支持自己。
3#
发表于 2007-1-9 21:09 | 只看该作者
买了这本书,一直还没来得及看。
读书还要去参悟,这是很重要的。谢谢作者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04:21 , Processed in 0.0824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