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讨厌的文言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1-27 1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讨厌的文言文

                      讨厌的文言文
                        
                              

  我孩子各门功课都好,就是语文中的文言文学得吃力,得我给他辅导。我在大学学过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但现在讲解起来还是很费劲。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有时就不由得在心里咕哝:老祖先怎么就作弄出这么讨厌的语言形式来了?
  
  文言文是与现今生活完全脱节的一种文句形式。文言文不仅现在不用,就是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使用。它只是古代的书面用语。
  
  有两则古代笑话这么说:
  
  明代赵南星《笑赞》中说:“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
  
  还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晚上睡觉被蝎子蜇了,喊老婆说:“贤妻,迅燃银灯,你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老婆不知其意。书生实在忍不住了,喊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蜇着我了!”老婆这才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这两则笑话就可以证明文言文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古代人说话大概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样子,一般人是能够听懂的。老师给学生讲课,可能用的也是白话,象今天我们讲解文言文一样。孔夫子的《论语》中就保留着一些口语的东西。
  
  既然古时候人们也说白话,那文人为啥就不用白话的形式进行写作呢?我想,大概一是他们怕浪费纸张。很早的时候是没有纸张的,文字刻在甲骨、竹简上,写在布帛上,成本高,当然文章要简练。二是如果不用文言文写作就显得没有文化,文人就觉得丢人,所以不用白话。例如唐代张打油用白话写了一首诗,后来遭到挖苦讽刺嘲笑。
  
  在中国文人的作弄下,文化的东西往往越来越精致,但距离生活的原生态也越来越远。文言文言简意赅是好的方面,但太具概括性、缺乏细密性又是它的缺点。如文言文中的一个“天”字,从思想哲学方面来分析,其内涵起码有着五个意思:一是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二是主宰之天,即人格意义上的天、帝。三是运命之天,即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四是自然之天,即自然之运行,如《荀子·天论篇》所说之天。五是义理之天,即乃宇宙之最高原理。如《中庸》所说“天命之为性”之天。当然,“天”字还有其它好些含意。
  
  太具概括性、缺乏细密性的特点使得文言文一般含意模糊、抽象、笼统,需要进行诠释。不进行诠释,原文的意思就不明晰、具体。但诠释之书又往往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意思混乱、相互矛盾。中国古代诠释书籍多如牛毛,这都是文言文这种形式造成的后果。
  
  文言文这个特点也为害不小。不能想象,如果用文言文表达数理化方面的式子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数据,那该是什么样子?《魏氏春秋》上介绍诸葛亮“流马”的制作方法时说:“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八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去前轴孔四寸,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一尺五,大小与前同……”这算是文言文中记述最详细具体的数据,但即使这样,也不会有人会按照这个说明制造出木牛流马来。
  
  我怀疑,中国古代缺少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一些技术发明也缺乏详细的说明与记载,这恐怕与文言文的语焉不详的特点有着很大关系。
  
  进而言之,也正因为文言文的这种缺陷,使得语言断层,从而引起思想断层,影响到民众对学习的兴趣与其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当然,因为文言文简练,概括性强,这也孕育了中国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繁盛。先秦文章、两汉辞赋、唐诗宋词之类就得益于此。文言文的这个特点也顺理成章地造成了小说等记事类作品的萧条。文言文是不适宜记事的。小说的繁荣是从元明时期的白话文开始的。白话小说以生活语言为表达手段,有助于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
  
  我不知道使用字母文字的国家是不是有书面语言与生活语言相脱节的现象?是不是口里说的与手下写的也是两个样子?
  
  中国的文化革命,首先是从语言文字方面入手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时期的语言革命对中国人民的思想现代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推动力。胡适等人认为“文言的文字可读而听不懂”,“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活的工具来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在胡适他们的推动下,白话文的普及轰轰烈烈,并出奇地顺利。中国迅速地推进白话文,大量地引进西方的文法语法结构、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数理化公式等等,使得中国终于与现代社会接轨。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改革,如果不引入西方的新东西,那中国本乡本土的文言文该如何承载现代这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呢?中国该如何汇入到这浩浩荡荡的世界洪流中去呢?
  
  文言文改革为白话文当然是好事,但改革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今天,我们每个人不仅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现代汉语,还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文言文。语文是学生的主课,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耗神费力地学习了半辈子,但许多人还是文字识不全,句子不会译,文章写不好,知识学不完……
  
  嗐,这讨厌的文言文……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27 19:23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东西不自我更新,不注入新的活力,必是死的东西,必然走向衰亡。文言文在书呆子们那里偏得太远了,以此来显示自己学问的高深,玩起深沉来,这是很不好的行为。
3#
发表于 2007-1-28 10:48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交际,文言自然生涩,自然该淘汰,作为文本语言,文言的魅力是巨大的,文言简洁的同时,词汇远比现代词汇丰富,所以,汉语的魅力几乎就是文言的魅力,如果没有惶惶古籍,中国文学,凭借近代以来的白话经典,那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基本不赞同407先生,哈哈。中国人缺乏数理概念和科学的严谨态度,那不是文言的错。
4#
发表于 2007-1-28 11:33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时我的文言文没学好,后来知道有用也懒得学了。

  很喜欢看你慢慢悠悠说理的文字。值得学习。
5#
发表于 2007-1-28 19: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407此文限定在中学生学习方言的范围内,我是赞同的.如果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还必须大力学习古文,因为其中有好的东西.不学,如何去掌握.
其实,古文,除了先秦的少数著作外,其余的还不是什么难懂.自然,必须下一番功夫后,才能达到.
6#
发表于 2007-1-28 19:5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407此文限定在中学生学习方言的范围内,我是赞同的.如果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还必须大力学习古文,因为其中有好的东西.不学,如何去掌握.
其实,古文,除了先秦的少数著作外,其余的还不是什么难懂.自然,必须下一番功夫后,才能达到.另,应该是赵南星,非兰星,呵呵.
7#
发表于 2007-1-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407此文限定在中学生学习方言的范围内,我是赞同的.如果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还必须大力学习古文,因为其中有好的东西.不学,如何去掌握.
其实,古文,除了先秦的少数著作外,其余的还不是多难懂.自然,必须下一番功夫后,才能达到.另,应该是赵南星,非兰星,呵呵.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0: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以上各位的阅读与批评。本想跟贴说明,但又想只言半语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于是就想再写出一篇文章来与诸位进行讨论。
  谢谢大家。
9#
发表于 2007-1-30 05:2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支持一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1: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云水苍茫 发表
呵呵,支持一下。


谢谢阅读。我又就此写出了一篇文章,请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01:34 , Processed in 0.18392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