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4>清风所在的工作岗位-工商注册厅负责办理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类型企业登记事务,是确定市场主体准入资格条件的第一窗口,工作琐碎而繁忙,很少有空闲,同行同仁能够理解,隔行朋友则诧异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单位或个人做生意?呵呵呵,国人的个人创业意识普及率素来是居世界之最的,多年以前,不就曾流行过一句著名的口号么:"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这既是对“全民皆商”状况最精要生动的概括,也从中可以看出,万民争利的市场竞争是何等激烈?对于任何行业的企业,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承载物,是个人实现致富梦想,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而资源却不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尤其是相对矿产资源企业来说,它更是极其有限的。</FONT></P>
<P><FONT size=4> 中国虽然素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之称,也一直是国人乐此不疲的骄傲和喜悦,但随着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油荒、煤荒、电荒、矿荒……却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凸现在人们面前。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最近的危言震动了很多人,他说,一直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其实,物却是稀薄的“薄”,而 不是广博的“博”。 这足以说明,我国的能源结构正面临深刻危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必须从“地大物博”的喜悦与骄傲中清醒了过来,正视现实。</FONT></P>
<P><FONT size=4> 何为地大物博?我很欣赏有关于它的这样一段话:引“地大物博”以自豪与其说是爱国,倒不如说是一种“团体自恋”。“团体自恋”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它是生活或精神贫困、单调、无聊与无能的人获得安全感、舒解自身的生存焦虑并与世界或人关联的一种方式。 “地大物博”似乎很能鼓舞民气,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但这种自豪感却是建立的一种虚无的“气”的基础上,就像抽白粉的人产生的美妙的幻觉,虽然很美妙,却是戕害生命的毒药,不要也罢。鲁迅在《华盖集•忽然想到》里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一是民气论者,侧重国民的气概,一是民力论者,专重国民的实力。前者多则国家终亦渐弱,后者多则将强。”衡量国民的实力的标准大概并不是看地是否大或物是否博,恐怕国民的素质与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吧。</FONT></P>
<P><FONT size=4>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并不是看它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既看地是否大或物是否博,而是其的创造能力。而所谓的创造能力中,首当其冲的,也是这样那样创新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技术创新!它是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发展的动力!因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最能体现竞争实力的便是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竞争取决于技术上的创新、标准质量上的领先,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家总喜欢用商机无限来激励创业者,这听起来很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但不论说者还是听者都应该清楚,但凡商机,都不是天下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来源于自身呕心沥血的耕耘和艰苦卓绝创新,资源有尽 创新无限,只有创新,才能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无限的价值,也才能为企业赢来无限商机。</FONT></P>
<P><FONT size=4> 所以说,怎样增强“能源危机”意识,使之贯穿于企业发展旅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尤其是资源企业务必引起重视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使之得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西部省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目前我国能源的储备中心和战略重心。然而据了解,这些地方的能源开发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业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数以百亿吨计的资源在挑肥拣瘦的开采过程中被白白扔掉。我所在的云南楚雄矿产资源种类多样,蕴藏量大,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铜、铁、盐、煤等矿藏的开采历史较为悠久,曾经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技术创新不力造成巨大浪费致使资源枯竭而面临后备资源不足,发展举步惟艰的企业比比皆是。闻名省内外的云南大姚铜矿又名“云南冶金六矿”, 于1976年建成投产,是国有大II型有色金属采选联合企业,也是“七五计划”期间,中国大陆投了上亿元资金上马,云南为数不多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而近年来,撇开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不说,企业技术能力薄弱、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严重缺乏、流失,资源开采浪费严重等因素,已是造成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不可遮掩的致命点,一个以矿产丰富为绝对优势的,曾经辉煌如日中天的企业,,就这样逐渐衰落,于2004年1月,彻底宣告破产,被云南铜业(集团)收购。</FONT></P>
<P><FONT size=4> 而令人欣喜的是,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深加工企业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等等问题不仅引起了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已在企业间逐渐搭成一种共识,真正想做事会做事,有远见和眼光的企业吸取前车之鉴,身先士卒,在技术方面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利用先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使之成为了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另一关键通道。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既避免了无序和恶性竞争,更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2005年开始,云南出现了云南铜业、云天化、昆明钢铁集团等3个年产值超百亿的矿业集团。后起之秀的飞龙矿业也以技术创新领舞,演绎出了绝伦精彩!2006年5月,随着香港上市公司悦达控股有限公司的加盟,为其提供的资金保障,更使该企业的技术创新如虎添翼!在企业例行走访中,飞龙矿业分部,原姚安县飞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对我们说 “过去技术不够好的时候,吃一半扔一半,一是不挣钱,二是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现在我们把过去堆的矿渣都刨回来用,还大量使用别人的矿渣。公司以每年一倍的增幅发展,从2004年到2006年,因为综合元素回收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投入使用,以每年两倍的增幅前进,现已达到一年20亿元的销售规模,是技术创新科技为飞龙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FONT></P>
<P><FONT size=4> 企业创新成功就能拥有竞争优势,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之道就是持续创新,资源是有限的,而创新是无尽头的,企业只有追求永无止境的创新,把技术创新当做企业发展之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尤其是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没有技术的根本进步,就不可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科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FONT></P>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