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样板戏”不容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4 2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样板戏”不容易

            纪慎言

  2007年2月9日的天津《老年时报》的“休闲谈片”栏目里发表了署名张鸣的《“红色经典”小议》一文。读后感到这是一篇“愤怒之作”。过去讲“愤怒出诗人”,现在看来愤怒也能出大作。尽管我觉得作者保卫改革成果的决心和某些言辞是可取的,但是,笔者还是想把作者深恶痛绝的“样板戏”拿出来重点说一说。

  第一,“样板戏”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果。我们知道,“样板戏”的前身都是1964年全国现代京剧汇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剧目。她的本名叫京剧现代戏或者现代京剧,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在“现代京剧”前面又加了“革命”二字。称“样板戏”则是后来的事情了。据我所知,1964年以前的京剧没有现代戏。现代剧作家整理改编的也仅止《白蛇传》、《白毛女》以及后来被批判的《海瑞罢官》、《谢瑶环》等新编历史剧。被称为“样板戏”及其以外的现代京剧,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仅改变了京剧舞台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统天下的现象,而且把京剧单调冗长的念白唱程序化和人物脸谱化全部实行改革,改成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现实的方式方法。为什么会有八亿人来唱八个戏,而且激情高涨?这里面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否认现代京剧的平民化和通俗化因素,就是睁着眼说瞎话。因此,说拿出过去唱过的“样板戏”来反对今天的改革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样板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是一度被“旗手”窃取。我们说“样板戏”及其其他现代京剧的改革胜利,虽然其成果曾经被号称“旗手”的人所窃取,但是,地球人都知道究竟谁是这些剧目的真正创作者。如果没有两年后的“文化大革命”,1964年现代京剧汇演涌现出来的那些优秀剧目肯定不会偃旗息鼓、烟消云散。很可能会出现真正的“双百”局面。就是那个被时人称做“旗手”的人,她既不会编剧写唱词,又不会作曲写唱腔,她只是给有些戏中人物的名字改了改,把唱戏的演员换了换;单从这些地方来看,其实“样板戏”本身也是“文革”的受害者。这就是说“样板戏”不是“文革”的必然产物。她最多只是被阴谋家利用过的招牌而已。因此,把“样板戏”及其其他现代京剧与“文革”等同起来并一起全面否定是偏激和不公正的。

  第三,“样板戏”堪称“经典”。至于这个“经典”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我以为应该由历史和人民来决定。说她是中国人民习惯了的红色,我看也未尝不可。但决不会是白色或者黑色。
说“样板戏”是经典的人大概不止于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文革”的人,也不会止于我这个普通层次的老百姓;我相信会有一大批既具有正义良知又具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认为“样板戏”是绝对的经典。

  首先是她的政治性、思想性。这些“样板戏”(包括其他京剧现代戏)都是歌颂正义和光明、鞭挞黑暗与丑恶的。把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民为大局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杨子荣、李玉和(包括李奶奶和铁梅)、严伟才、郭建光、方海珍、江水英、柯湘、赵永刚等英雄形象鼓舞了亿万人民。为革命、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成为当时人们的崇高向往。难道能说不是“样板戏”熏陶的功劳吗?今天,我们把这些现代京剧拿出来重排、重演、重新说道说道,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一些现代英雄的故事,难道还不如连篇累牍的上演那些封建王朝的唐宗宋祖清帝们更有意义吗?

  然后是她的艺术性。一是剧本的完美精练,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出传统京剧能够达到现代京剧这种程度。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出场那段经典唱段,把“冰轮”、“玉兔”、“皓月”等几乎所有关于月亮的称谓都用上了,重重复复依依牙牙地唱了好几分钟,就交代了个时间。而现代京剧基本没有纯过场戏,非常紧凑。尽管“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和“写中间人物”同样有其不尽完备或者略嫌偏颇的一面,但作为寓教于乐的戏剧,其中的那些让人们致力学习的共产党员、革命者的形象难道不应该比普通人物更高大完美一些吗?至于剧中人的配偶短缺与去向问题,已经是老掉牙的话题了;但是,笑话归笑话,这却绝对是个创作技巧问题,删繁就简、有用则上、无用则免,是每个搞过文艺创作的人都知道的道理。多层次、立体化的塑造人物是每个文艺创作人员常用的手法。难道把沙爷爷(《沙家浜》中沙奶奶的老伴)、李爷爷(《红灯记》中李奶奶的老伴)、阿庆(阿庆嫂的丈夫)、江大哥(江水英之夫)甚至连鸠山(《红灯记》中的日本宪兵队长)的老婆也都弄上台,那些英雄人物就不是“神”啦?再说“样板戏”的唱腔设计,借用一句广告词来说:“那是相当地好”!那中西结合的伴奏乐队,又把词曲完美的唱段和动作过程烘托得精巧别致,使演唱做打相得益彰。

  总之,“样板戏”不容易;她的诞生和成长不容易,她有今天的声誉也不容易。因此,把她拿来跟反对改革放一起不合适!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2-25 12:13 | 只看该作者
纪老师论得有理。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棒子打死,革命样板戏有它的独特之处,像《红灯记》和《沙家浜》选段早已成为经典唱段,尤其是“智斗”一段,哈,百听不厌哦。样板戏少了传统戏曲的韵味,但多了些大义凛然和简洁明快。
纪老师新年快乐!
3#
发表于 2007-2-25 12: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纪老好!祝福身体康健,节日乐!
4#
发表于 2007-2-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好长时间没见到纪先生了。近来可好?
  关于样板戏,我同意它也是“文革”“受害者”的说法。它被人利用了,用它“为政治服务”,特别是将它作为打倒别人的工具。当然,由于产生于极左的年代,在表现“革命斗争”内容时也有“左”和“高大全”式的倾向。
  不管什么时代产生的文艺作品,那总有可取之处的,一概否定当然是错误的。
5#
发表于 2007-2-26 08:2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识音,但好像能听懂样板戏了。对传统京剧,我则不喜欢。
样板戏是文革时对传统戏剧的改革,这点是应该肯定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15: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以上朋友的关注!祝福大家新春快乐!
7#
发表于 2007-2-28 08:03 | 只看该作者
说江青不懂艺术也不对,她的样板戏抓得不错,错在“只要”样板戏。
8#
发表于 2007-2-28 09:0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学习
9#
发表于 2007-2-2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毕竟,是曾经年代的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23:36 , Processed in 0.0819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