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路走來一路歌(評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25 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路走来一路歌
——记逝者如斯的业余写作之路
      ●李不为

从小学三年级写第一首打油诗、初二时发表第一篇散文开始,“逝者如斯”这个名字,从此注定要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次知道逝者如斯这个名字,是在2002年第十二期的广东省劳动保障杂志《创业者》上,当时,该刊正在推出他的长篇纪实文学连载——《我在广东打工的日子》。这是一个吸引打工人字眼的标题呀!翻开内页,急急找到刊有该文的页码,里面的文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忍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自来到广东以来,已经有好久没有过这般痛快淋漓的阅读享受了?那时我就在想,要是能和这个颇有才华的作者交上朋友,该有多好啊!

有一次,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广州日报的大洋网论坛,注册进去之后,我慢无边际地浏览着别人的文章:自己因为还是个菜鸟,因此也就没有贴自己的文章。无意中,在当时的在线会员名单上,我看到了“逝者如斯”这个名字,世界真小!这个逝者如斯,是否就是那个逝者如斯呢?

得来全不费功夫。当我主动用悄悄话给他打招呼时,没想到他立即就回复了,而且表现出十二分的热情。当我用试探的口气问他愿不愿意和我同办一份民间诗报时,他马上爽快地答应了。逝者如斯这个人,还真够意思,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好的。我有了一种相“遇”恨晚的感觉。

第一次见到逝者如斯真面目,是在虎门太平广场。当时我办报的心特别急切。因此趁着去虎门图书市场看书的机会,拨通了他的手机。他很快表现出文学发烧友的热情:答应半个小时后到。但真正见面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光景了——原因是他的老板临时要他加班,没法子,也只好拖时间了。等他终于在太平广场那杆折裂的烟枪下面露面时,他竟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他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提着一个小巧的公文包,西装领带,一副金边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个开朗乐观、却又为人严谨的主儿。几句话下来,我又有了发现:这家伙与他那些老是轻易能骗人眼泪的迷你文字来说,简直是相差甚远!老实说,这是一个不善辞令的家伙,多数的时候,他总是在认真地听,并不时地用他的肢体语言,表达着他对每个问题的反对或是赞成。不愧为是搞财会专业的人,他对问题的分析有条有理,最善于补充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又非常值得注意的要点。

随后在与其他编委及诗友的不断相聚中,我又发现了逝者如斯的另一个特点:这家伙特幽默,别看他平时不大爱出声,可只要他一开口,就会妙语连珠,让在坐的所有人立即捧腹大笑,而他自己,依然可以装得一本正经。原来他并不是不善于表达,而是他总在思索着:应该如何表达得更好。莫非,文如其人,在写作中,这也是他一贯的求实从严的态度?

逝者如斯是位多面手,他的业余写作范围,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杂文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听说他对古诗词和对联也很有兴趣。而他本人对自己的定位是:以人物传记和小说见长。头一天和他见面,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的电子邮箱里就有了他发给我的几首诗,信的标题写着“不为兄弟,请帮忙斧正”几个字。其中有一首名为《李不为印象》,我算是服了这个家伙,见什么写什么,逮着耗子当宠物,才见过一次面,竟然就把我当成他练功的耙子,等下次见了面,非要找他算帐不可。

老实说,从他寄给我的几首诗里,我似乎看到了我当年学诗的影子。他正处在由散文向诗歌转化的阶段,所以他的诗里的语言,有着散文化的普通弊病,但令人可喜的是,他的诗里,透着一种对生活的严谨态度和深入的思考。半个月后,他再寄给我的两首诗,却有着飞跃式的进步,如《生活的滋味——辣》里最后写着:

吃你 / 只是过程 / 想要一辈子缠住你 /才是目的/

这种语言和思维已经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说它是对生活、对人类美好爱情的追求,都不过份;在《雨夜》这首诗里,他这样写:

雨水 / 肆意迷失了我的双眼 / 唱累了的歌声 / 抽空紧紧揪住了我的一缕湿发 / 指挥我从北到南 / 从南到北 / 满街乱窜/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提起散文,用逝者如斯的话来说,就是想写就写,决不无病呻吟。也许是他年长我几岁的缘故吧,他的眉宇间,总透着一种成熟和智慧,他那亮晃晃的前额,让人联想到那里面贮存着源源不断的文字和故事。他早已过了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所以他写的散文数量虽然不多,可每一篇里都浸透着真情实感。我最欣赏他笔下的散文,大致可以说至少有三篇:

一是《乡下的老屋》,全文较长,可读后一点也不觉得拖泥带水,反而从中可以找到前辈散文大家的风范。在文中,有他故乡的风土人情、有朴实无华的父老乡亲、有童年的梦想和纯真。最初发到大洋网上,识货的文友都纷纷叫好。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在老屋的右面,是村里的土地祠。每到逢年过节,本村的村民就会前来祭拜,辟辟啪啪的鞭炮声中夹杂着阵阵香味,老远就能闻得到。等炮竹放完了,小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上前,捡起那些还未放响的炮竹,宝贝似的抓在手里,然后点燃一根香,把炮竹放在地上,点着火了,吓得拼命地跑开一丈之外,“啪”的一声响了,紧接着是一阵连蹦带跳的欢呼声:“啊,响了,响了!”

二是《一张复印的汇款单》,这是一篇典型的青春有悔的散文,写的是文中的“我”为了参加文学刊授,用“住院”这个善意的谎言,骗来年迈的父亲的一张汇款单,然而就在父亲从邮局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读罢不免泪流满面。文中揭示了“诚实”这两个字,要用一生的忏悔去书写:

父亲,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客厅右边的一张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身上盖着一床沾有点点血迹的白床单。我的双腿一软,跪在硬硬的水泥地上,泣不成声。

三是那篇《美人与熊掌》,作者用近乎幽默的笔调,写出了当今社会青年女性处在既要追求自己内心向往的崇高的爱情,又甘心沦为二奶这种两难境地中的种种心情。孰对孰错,褒贬分明。

最让逝者如斯得心应手的,恐怕还是他的小说和纪实性文字。从他早期的个人自传中,写了他从出世至中专毕业这一段人生中的生活、学习、梦想和感情经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如此求实的脚步,才使得逝者如斯一路走来一路歌,才能有了今天如此扎实的生活基础和文字功底,他的笔下所关注的,是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命运。来广东打工之后,他笔下的外来工的形象中,有他自己真实的影子,更有着对生活、对命运的严竣的思考。本文开头提到的纪实文学《我在广东打工的日子》里,刻画了与他共事的五位青年打工妹的形象,她们是广东百万外来劳工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才有了特区建设的各种繁荣兴旺。再来看看逝者如斯近期推出的几篇小小说:

《恐犬症》以人怕狗与狗怕人的转变过程,巧妙地点出了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日之寒,而全篇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只用了短短的五百字,真可谓功底深厚;

《抢救》以工厂工伤事故为题,揭示了在个别私企老板的眼里,工人的生存死伤,还远远不如自己篹养的一条狗值钱;

《隔壁病房的女人》以一个丧偶后疯了的男人对前妻的满纸疯言,讴歌了人类真正爱情的崇高和美好,读后令人深深感动;

《一滴水与爱情》表达了一种幸福要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的道理;

《一块凉竹垫》反映的是打工特区写字楼里白领与白领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揭示了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内涵;

《林君升官记》从一个侧面,通过穿插几首打油诗的形式,揭露了官场位高权重者贪得无厌的嘴脸;

《记忆里的那堆纸烟盒》以一个七岁小孩的视角,写出了一个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园丁的形象,通过人性灵魂深处的正反对比,让正面人物在读者的面前愈来愈高大起来;

《没有男人的日子》和《没有女人的日子》,分别从男人和女人的人性和世界观上着笔,反映了当今社会有钱的男人容易变坏、失偶的女人越来越坚强的这种普遍现象。
短篇小说《赵五和他的女人们》有着浓郁的赣北乡土风情,表现的是一个放牛娃从恋爱到二次结婚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着大胆的生理和心理描写,喜剧性的结局,好人一生平安。

最近完稿的《一位年轻发型师的手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位23岁的年轻发型师从学徒到来广东闯荡的事业和感情经历,全篇以跳跃式的笔调和注重心灵深处的剖析,揭示了当代青年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我和逝者如斯相识的时间还很短,读他的作品也是挂一漏万,再加上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底有限,所以我对他本人的评价以及对他作品中的评议仅仅只能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讲得有些偏激的地方,还望逝者如斯多多原谅。顺便提到的是,我和逝者如斯,还有另外几位文友一起自费创办的诗报《民族诗人》即将推出第二期,在内部交流的信息反馈中,已经受到了广大网友和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好评,我在此代表民族诗人创联会,对曾经支持、关心和继续支持关心《民族诗人》的各界领导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想用逝者如斯说过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

今生今世,我并不奢望能够成名成家,但只要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一天,我就一定不会放下手中的笔。

                          2003年6月18日于东莞沙田·狮子洋东岸

●附逝者如斯小传:

逝者如斯,原名柳伟,汉族,生于一九六七年冬季,江西省湖口县人。专业:财会;写作范围:诗歌、散文、小小说、人物传记等。自中学时代开始写作至今,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几十余篇,并多次在省级大型文学征文活动中获奖。南下打工八年,现漂泊于东莞虎门某一外资企业。近期主要作品见大洋网论坛《如斯文集》。
现为某论坛斑竹兼特约写手,诗报《民族诗人》编委。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6-25 14:17 | 只看该作者
是报告文学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5:25 , Processed in 0.0443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