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8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借一场电影之新忠烈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5 0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侠之于国,在纷乱复杂的历史长河体系中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地域民族性牢牢地占据着烟云变幻的历史戏剧里浓墨重彩的一幕,无可替代的成为一种浓重的民族主义文化象征。无论是小到个人荣辱,还是大至国家生死,“武侠”的磅礴深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永恒的炙热主题。它便带着这种烙印式的流传深深地植根于时代中间,构筑出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产物,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现实物质。潜移默化中,它随着时光河流的推进而不断成长,呈现出纯粹、干净、深厚地劲势,支撑着时代不断发展的文明繁衍。这主要表现在武侠多元化的实体演变之中。出现了散落民间的武术流派,传统京剧,各种舞台表演,文学作品和电影艺术等可观赏性的实物标本。它们以各自广泛而持久的保护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留存了“武侠”的主要精华。其中,电影是新兴的传播方式。而以梁金古温特别是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创作对精神价值的探求时,更大力推动了“武侠”在国内乃之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文化艺术殿堂的搭建过程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说是进入了空前绝后的高峰,成为一种正宗的国粹,不可动摇地深入了民族文化阵地。此后,关于“武侠”的解构就不曾间断过。

  面对如今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压迫,一些传统的东西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快速的消失。民族文化正遭受着淡薄苍白的现代“快餐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冲刷与考验。于是,有人开始怀念那些真正影响时代进程的民族精华。“武侠”精神便首当其冲。但“武侠”精神毕竟是远去的时代产物,而且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经过时间的打磨淘洗,已经无法还原到当初那种浓郁的“武侠”意境。可喜的是,这些并没有消退我们对于“武侠”的执着和痴迷,反而更加坚定了对它的捕捉和回归。在反思如何重溯传统“武侠”精髓的谋划下,以“武侠”为题材的“武侠电影”最终踏着沉重的历史残痕破突兀而起,并融合了纯正的武术、传统京剧、丰富的舞台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武侠”艺术,成为纪录“武侠”最为彻底的途径。此时,代表电影艺术的重要过程也因此诞生,“武侠电影”成为电影世界里不可超越的经典。而走在电影行业前列的香港电影,无疑承担了这种创造性的工程的角色。这个过程从早些的三、四十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九十年代。“武侠电影”终于大放异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辉煌最亮丽的篇章,也直接的为华语电影构建本土色彩贡献了无法估计的力量,使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上争取到了足够分量的席位。

  物极必反。在市场商业化的催生下,电影做为一门探究性艺术逐渐转变为了娱乐化的制作机器,产生出严重过量的“速食性”产品。整个电影市场出现疲软衰落的格局,快速而不可阻挡。就连曾经一度支撑起了整个电影产业的香港电影王国也不复黄金时代的瑰丽风潮,只能跟着紧跟着流行一退再退。

  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庞大的电影市场也老早迈出市场化的步伐,在夹缝中寻求着生机,频繁地参加各电影节。值得注意的是,《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等一批武侠大师胡金铨的代表作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巡回展映,受到了国际影坛的空前关注,复又出现了“武侠电影”中兴的局势,不得不重新对“武侠电影”,重新探讨、剖析和解读。而电影《新忠烈图》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呼之欲出,成为07年“武侠电影”一声响亮地呼喊。

  ————引子

  “武侠电影”穿梭在中国电影长廊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也被刻上了深浓的民族文化烙印。这是“武侠电影”旗帜性的标签,也是几乎所有以武侠为题材的系列影片所要突显出来的深重性。因为它从破土而出的瞬间开始,身体上便流淌着民族的激热血液,汹涌而炙烈,绵长亘远。电影《新忠烈图》非但没有脱离这种民族文化精骨的主旋律,反而以更加传统的功夫手法从根本上确保了这种“深厚大义”的延续,深入和拓展。当然,这要归功于《新忠烈图》在剧本蓝图构架上的智慧摘取。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嘉靖年间,江南沿海一带开始频繁遭到倭寇侵扰,但明世宗皇帝昏庸无能,沉迷炼丹,荒废朝政。周境百姓饱受倭寇烧杀抢掠,苦不堪言。至此,我国东南沿岸地域和倭寇的周旋争斗就一直不曾停歇过。于是,抗击倭寇,抵御外族入侵,也成了历史上保家卫国的惊世义举。《新忠烈图》便从此历史中取材,以艺术的视角再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风云年代。影片自然在主旨层次上轻而易举地高出一节,无形中增加了片子本身的分量。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虽然电影全局衬托在宏伟的历史框架下,但几场重要的厮杀,撇过序幕前老虎滩的一次突袭和尾声竹林深处的一次殊死拼斗,几乎全部是通过侧面的烘托来展现官方与倭寇的正面冲突,无形中将“回归传统武侠”的重磅宣扬语瓦解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这些避重就轻的措施安排,让人很难不去相信电影只是假借抗倭之名,少有行抗倭之实。

  宣扬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这是电影《忠烈图》和《新忠烈图》所绝对忠诚的旨意与基调。虽然是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时间的先后反映,但《新忠烈图》单是在阐述爱国主义情操的宏观题旨上,已远远不及武侠大师胡金铨75年版《忠烈图》的经典大气、沉郁顿挫;另一方面,依循着“回归”心态,在彰显个人主义服从民族大义的凛然气质,《新忠烈图》单纯的依靠黄奕的几次刚韧的空口承诺,而在具体行动和临场应敌上却失去了应有的巾帼英气。《忠烈图》则更多的是付诸行为,用凛然的女子豪气给主题做了最好的注解;只此两点,可见一斑,那就更不用说处理细节处的描摹雕钻与汲汲深入的精微差异。做为胡金铨徒弟的投资方兼制片人吴明台不惜重金斥资近2000万人民币于30多年后诚心重拍这部武侠经典,勇气着实可嘉。无奈只是经典太过经典,终究无法超越。最重要的是,制作组在对经典对传统精神的重新构析上,在追求的艺术行为样式上,所选择的角度出现了不合宜的“偏颇”和“喜好”,最终导致了影片在传达精神骨血的气度上力度不足,不能恰当地给传染搁浅的民族通性。因此,在看似淋漓尽致的流淌之下,却遇到了所有经典翻拍都要遭遇的在处理接承和创新时的尴尬境阻挠,被彻底的隔绝在时代影射下的大环境阴影里。

  于是,整个剧情始终惨淡地回荡在一种空泛而颓靡的格局之下,鲜有恢弘的大场景爆发,甚或沦落到了的凌乱境地。而且,在刻画倭寇沿海靠岸残害百姓的场面过于柔弱善良,只在群攻李村时留下一个不到一分钟的镜头特写。除此之外,再也见不到任何关于倭寇心狠手辣的凶残本性。这点遗漏,使得某种在观影之前被浓烈的历史氛围营造起来的强烈民族荣辱心理性被大大的撤消了一半。

  影片上演之前,竭力的“功夫造势”,让人在厚实的历史重诉中多了一份期待,关于武侠的世界。但在全长90多分钟的演出中,真真实实的打斗场面不算太多,这和商业宣传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从开始朱纨在老虎滩遇倭寇大举伏击,到周将军毛遂力荐自己护送宝物遭偷袭,损兵折将,引出英雄人物曹顶的高深武功,随带发掘了畲寨郡主阿珠半路杀出,参合进了爱情的成分,使得这场江湖凑足了所需元素。而在策划围剿倭寇的计谋中,倭寇巢穴的“应试战”,才多少给了观众一点武侠功夫的提醒,于是,传统武侠电影里关于武术路数的基本功,在这里可以还算完全的显露,唯独少了“剑”的轰鸣。导演有意掩藏着对于剑的使用,甚至说是刻意的节制,即便是周将军同元华最后一战时也出现过剑击的对决,但这种铺垫式的幻觉,让人有足够理由去等待那真正的“一剑”。这点不难在对吴奇隆随身携带的那柄无名之剑的特写中得到升华。可结果吴奇隆看着黄奕惨死在博多津刀下,面对博多津花枪式的西洋刀法,终于才怒天一剑,飞跃升空在急剧笔直坠下,从头刺入尹子维体内,骤然结束战事,草草收场,遗憾并没有原先所预想放映的特殊视觉惊艳。只是当吴奇隆抱着死去黄奕面容严肃的走出深林时,在对黄奕执白的爱情观上,有了一丝的回顾和迟早的终局。原来那一直反复出现的不着边际的对弈场面,如同这最后的怒天一剑,并不是玄奥的儒道之思,只是在“繁华落尽”之后,按下一个在“主旋律”下繁生出来再浅白不过的解释。于是,我们可以不去追究这位出生“元家班”曾经参演过75版《忠烈图》,如今又来出任《新忠烈图》武术指导兼主演的元华,仍然将戏味湮灭,将武打设计得粗糙平常;我们也可以不去探究为何中国影坛第六代先锐导演陆川自《寻枪》、《可可西里》之后,在《新忠烈图》里挂上一个比导演、编剧和主演还响亮的艺术总监之虚名,并且他冷峻、写实的艺术风格在对抗击倭寇的历史摄取时的无故消失;我们也可以不去刨根问底服装表演设计在整体时代环境里引起的突兀难堪,和布景灯光、拍摄手法的陈旧俗气;我们还可以不去苛刻地追问演员技艺不纯和故事流失精细而避开贺岁大片的宣传策略,但,有一点,却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做为掌控全局的导演刘新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发挥出他执导影片《三十八度》所持有的功力,这不能不说是自己将自己放逐经典的自作自受。

  唯一可喜的是,出演的重要演人,都十分的卖力和投入,以至于衣服散发出刺鼻的馊味还恍若如无的继续入戏,然后才促成了这部向武侠大师胡金铨致敬的电影,但更确切一点的说,是向香港武侠电影致敬,向中国武侠电影致敬的电影。从更长远看,电影《新忠烈图》不是第一部也不回是最后一部向经典武侠电影致敬的电影,它是代表了一批,在他们的背后,可以看到“武侠电影”张贴在黄金时代的天空上方最辉煌的标签,泛出的光华,那是一种指望性的持久。

  而中国武侠电影曾经出现过辉煌壮阔的局面,要归功与武侠导演的惊人才华和倾情执导,他们领导了电影复兴的大革命,创造着电影的历史。我们可以想,只要这种致敬的精神不息,重现经典,也并非万念俱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3-25 11:13 | 只看该作者
质感而又经典的评述,好!
3#
发表于 2007-3-25 21:20 | 只看该作者
翔实的叙述.
但现在对武侠电影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4#
发表于 2007-3-26 22:43 | 只看该作者
同又又。楼主的文字犀利。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19:2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偏爱武侠电影。做过关于武侠的梦,也写过武侠小说,但始终都痴迷那段光影和小说的灿烂繁华,于是,终究是放不下。但愿这样的流淌,是给了一个开始 。

问候敬兄,1度兄,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0:40 , Processed in 0.1146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