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能否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6 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过一些报道,关于“毛孩”或“野人”的。他们原本是人,拥有人的各种能力,但因长期脱离人群,那些能力和功用,也便退化、丧失了。据专家说,退化和丧失最快速、最明显的,是说话的能力。最典型的,当属鲁滨逊。流落荒岛,远离人群,长期缺乏说话的对象和环境,没有说话的必要,天生的说话能力,也便渐渐退化,并最终失去。

??这或许是“失语”一词的本义。

??在《做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希望优秀,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感叹于教师群体思想的 缺失,因此呼吁和鼓吹,这是我的初衷。在博客、论坛发布后,听到了别样的声音。后来在《教师博览》发表,回应更多了些。这是好事,对我既有警醒,也有触动,并引发我对未能想透的东西,进行再思考。

??赞和的且不说吧,我把它当作鼓舞和鞭策。不太赞同的,正是我想有所交流的。主要的倾向是,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但现实不允许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并认为: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很困难,很痛苦的事。这感觉,很多人都有。从自己的经验中,这些年来我也深感,有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思想,是多么艰难。但我仍然认为:我们并不能因为这种艰难,就轻易放弃。即便没有任何地方或机会,可以让我们表达,但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思想,至少可以在可能的时候或地方,发出自己的声音。

??正好看到刘良华教授的一篇文章。“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海南赛埔学院最先提出的主张。他们通过cersp,通过博客和论坛,为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在《何以“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文中,刘教授对“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了两种“假设”:“第一,打破沉默,为自己辩护,不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第二,商谈自己的教育理想,宣布自己的教育信条。”他以为,“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的理由在于:“除了为教师提供一个自我辩护的席位,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公众检阅的平台。”

??自我辩护也好,公众检阅也罢,其实质,在“声音”背后的思想。我始终确信思想对于教育者,尤其是教师的重要性,我我也一直坚信,不少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至少有自己的体验和感觉。只是他们没有表达出来,或没有合适的机会、渠道和平台,让他们表达出来。教师个体的经验和认识,若不能在群体中展示或呈现,就只能是内隐的、缄默的。尽管它也能影响教师的行为、态度,但这种影响不仅狭小,而且因为无法被公众参与,肯定、评判、讨论或质疑,它就会趋于保守,封闭。不正确的,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正确的,也很难更有效地引领自己的行动。而如果他们的思想或思考,对教育的感慨,对教学的感悟,对工作的反思和省察,对教育或社会的不满和抗议,能在公共平台中,接受公众的检阅和评判,无疑会在讨论和交流中被修正,被总结,被深化,被提升,从而增加合理的含量。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之一员,作为人类思想的启蒙者,人类精神的看护者,人类文明薪火的传递者,他清醒的头脑和明晰的认识,应当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应当有责任意识和良心批判。他所做的,是面对未来的事业,因此必须有所担待,有所承当。对教育,对社会,对民族,他应该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和审视,应当以未来的权益作为评判和审视的标尺。他的命运,应该与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命运,自觉联系。因此,除开日常的教学工作,他有权利,也有责任和义务,说出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见解。他甚至需要对不义、不公、不妥、不当的事,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抨击或批判,因为,这也是责任心的体现。

??但问题在于,我们真的就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吗?我感到恍惚、茫然、犹疑。

??课改之初,作为语文教研员,与同行们交流,我曾表达过这样的忧虑:新课标允许我们对教材,对课文,作出自己的解读,但我们真的就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读解?比如说,对《项链》,除了谈论对资产阶级和虚荣心的批评,我们还能说出什么样的见解?对《套中人》,除了讽刺和抨击别里科夫的保守,我们还能说出什么不同的东西?我们对教材始终有看法,对参考书反感,不认同,但我们真能编出些符合自己学生情况的教材吗?如果真要我们只拿着教材文本,不拿着参考资料上讲台,我们能够讲完一节课吗?

??教育到今天,有人说是转型期,转型期会有许多不公正,不合理,我们能否站出来,说出这些不公正,不合理?教育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教育的局部环节还有问题,某些作法或说法,还不能与教育规律相吻合,我们能否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看到那些与规律相背离的现象,或情景,我们能否指出: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有想法,有抵触,我们不停地腹诽,埋怨,在心里不断嘀咕,我们希望能有人听到,我们盼望能够有平台让我们展现,有场合让我们诉说,但是如果到了那平台上,置身那场合中,我们真的就能勇敢地表明我们的态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读过王小妮的一篇文章,谈论“倾听与诉说的消失”。结尾时,她质问道:“人的尾巴已经退化了。再过几百年之后,人的发音功能和听力,也会逐渐地消失了吗?”我想说:会的,鲁滨逊就是例子。甚至,如果循着这思路,再紧逼一句:“人的思考功能,也会逐渐地退化、丧失了吗?”我想说:也会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对别人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就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长期的顺服和跟从,没有思想的权利和必要,也必然导致我们独立思想能力的丧失,进而造成思想上的“失语”。

??因此,我同意朋友们所说的: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困难的。但是,我觉得,或者说我更担心,这种困难,不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是因为我们的主观因素。或者说,我担心在客观环境中长期浸染,会造成我们主观能力的丧失。一旦真的丧失,如果有机会,可以允许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担心的是,到那时,我们还能够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吗?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不会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面孔,两个完全一致的声音。生命独属于我们自已,尤其是在自主和成熟后,人格和思想的独立,便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人格和思想的独立,就是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这是我们最能体现自己的高贵、尊严、独立的时候。

??而作为教师,当我们说出自己的快乐,至少可以让别人感知到快乐;当我们说出自己面对的问题,至少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当我们发出自己的呼吁,尽管可能没有太大作用,但至少能引起有同感者的共鸣,引人关注,或发人深省。如果所有这些,都还不值得我们思考,至少应当因为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因此我以为,无论如何,我们都还不能放弃思考。无论如何,我们都还应该思着,想着,坚持着思想,哪怕是“潜龙勿用”,坚持着说话,哪怕是“自言自语”。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像司马迁笔下的那只大鸟:即便三年不飞,但只要能飞,就一飞冲天;即便三年不鸣,但只要能鸣,就一鸣惊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3-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北大、清华刚建校那阵,崇尚的就是独立思想、独立精神。我们现在丧失了这些优良传统。这还是社会使然,制度使然。
3#
发表于 2007-3-27 08:1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能够看到的,并不全是真实的,听到的也是。这样,我们去想时,自然就增加了自由独立的难度。
4#
发表于 2007-3-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唉,中国教育,我怎么说呢,套用一句共产党的话来说吧:“万恶的封建社会,万恶的人治社会!”就会把教育搞成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打耳光!
  支持你,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5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北大、清华刚建校那阵,崇尚的就是独立思想、独立精神。我们现在丧失了这些优良传统。这还是社会使然,制度使然。


是的。制度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我们在制度下的一味承应和顺从,并导致最终的奴化和陷落。
6#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我们能够看到的,并不全是真实的,听到的也是。这样,我们去想时,自然就增加了自由独立的难度。


有道理,我们不可能所想的,,但关键在于,首先得要“想”,才有可能正确。保持自由独立的想,比想得是否正确、伟大、英明,更为重要。我以为。
7#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唉,中国教育,我怎么说呢,套用一句共产党的话来说吧:“万恶的封建社会,万恶的人治社会!”就会把教育搞成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打耳光!
  支持你,好!


谢谢支持。尽管我们微弱的声音,也许并不可能对现实有什么影响或改变。
8#
发表于 2007-3-27 17: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教师,根本就不能说实话,也不敢说真话。

以前的大学,拿了北洋政府的钱,照样批评给钱的人,所以才学术自由
9#
发表于 2007-3-27 21: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07-3-28 10:04 | 只看该作者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存也久也。很严肃很认真的思考。
11#
发表于 2007-3-28 11: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23:53 , Processed in 0.7499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