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章的分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清初,有人把文章分为两类:“学者之文” 与“文人之文”。前者,以三大思想家黄、王、顾为代表。后者,以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为代表。三大思想家的文章内容不用多说,只看其题目便可想见了。三大文章家的文章,侯的人物传记《李姬传》等,写人写场面,有特色。魏的《大铁椎传》写一侠客,观察细腻,思考深入。汪的散文,长于叙事,结构严谨,文笔朴实,《江天一传》十分有名。

  二

  我认同清人对于文章的分类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者之文应该首推周作人,自然还有胡适。鲁迅,虽然骨子里也是一个学者,但其文人气也不弱,所我就不把他当成学者文章的代表了。说到周作人,我想多说几句。1996年冬天三个月的时间,我全用来读周作人了。读得眼睛湿润,感慨不断。从周的文章中,我读出了大寂寞,大失望——这点,竟然与读鲁迅杂文时的感受一样。特别是其文章风格的和风细雨,较之乃兄的长枪大戟,更易让我接受。周的文章内容特点是:通过知识的介绍,向读者传达他自己的见识甚或是特识——这一点可不得了!有多少人皓首穷经,但说不出几句属于他自己的话。具有特识,是学者文章的一大主要特点。

  文人之文呢,我想举出郁达夫与老舍两位。两位的小说我不用说了(虽然,我这里用的是与韵体文相对的散体文概念),单说其散文吧。前者的《故都的秋》、《住所的话》或体物细微或烟火淘尽,读来趣味盎然。后者的《济南的春天》、《小麻雀》,性情流露,浑然天成。

  三

  学者之文,大半“资书以为文”(这是我从“资书以为诗”化来的)。这点,是从古以来的规律:明代王守仁创立“心学”,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新见,无一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冥思苦想的结果。

  文人之文,大半源于性情。虽然,他们也读书,读很多书,像第二节提到的郁达夫,三年时间读了一千多部书;但其所读,都是小说。

  当代的文章,学者之文,以我所读的范围来看,有朱学勤、徐友渔、王怡等人。朱是学历史的,徐、王是学法学的。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旁取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经过思考,形成文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趋向,便是把西方自由主义做为一种思考的资源。其中,王怡是较有胆识的一位。有兴趣者,不妨去浏览一下他的博客。

  当代的文人之文,我了解得不能算多。汪曾祺是值得重视的一位。这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天真烂漫的童心使其文章不俗气、无烟火。董桥,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好:其文内热不足。

  四

  自己觉得还是读了一点书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拚命地读书,读完一本后,便写一篇文章。这样的写作,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到了2001年,我忽然对这种写作方式减了热情。于是,便开始大量地阅读小说。读得多了,也就写了起来。小说,与“资书以为文”的文章不是一回事;小说全凭性情、天性而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

  五

  近来,看了两篇报道性质的文章。一是思想界炮轰文学界,一是文学界反击思想界。一下子,我的思路打通了:这不是清初就有的两大类文章作者之间的争斗吗?

  大致来说,是这样的。

  六

  目前,是建国以来写作自由度最好的时候。但是,有了自由度,并不是说人们可以把内心所想的一切皆可表达出来。

  语言文字,什么时代、什么国别,皆有讳饰。自然,国家之间,各有不同。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们骂专制可以尽情;在我们中国还是万岁万万岁呢;骂,便是大不敬,要杀头的。

  现在,思想界从胆识上走在了前头。这点,应该表示一种尊敬。

  因为发出自己的声音,被贬官、被流放、甚至被杀头的人们,从历史上一路走向现实中人的视野。现实中,有没有呢?有,正常吗?没有,正常吗?

  文人之文,即使全是叙事,就没有选择了吗?叙什么事,如何去叙,这里头大有学问?即便文人们所师法的全是小说吧,那又是什么小说呢?是不入流的一些东西呢,还是俄罗斯十九世纪那样内容丰厚的作品呢?

  七

  进而,我在想: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能不能相互学习呢。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有的。

  学者们的文章,如果多一点性情,将会使文章更鲜活、更活泼一些。文人们呢,如果多了些知识,思考会更深入,甚至于一些写作的禁区,也能打破。

  思想界与文学界,不应该相互轻视,而应该相互尊重。

  八

  如果一个作者,既有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又具天性丰沛的浪漫趣味,那他必是一个时代的大家无疑。这样的人,便是但丁、弥尔顿那样的角色。

  西贤的形象与质的如大山耸立。在大山面前,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既消除浅薄的骄傲,又产生思齐的勇气。

  有志者,慢慢地前行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1 21:3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精当。这么多人写文章,但能说出文章一二三的人并不多。学者之文大概重知识,文人之文大概重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各有所长。诚如所说,如二者很好结合,那作品就是厚重之作了。
  武版读书多,思考也很深入啊。
3#
发表于 2007-4-2 07:56 | 只看该作者
分析透彻,读后受益良多!
4#
发表于 2007-4-2 07:58 | 只看该作者
王怡的思考胜过余杰,但似乎并不为许多人了解。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分析精当。这么多人写文章,但能说出文章一二三的人并不多。学者之文大概重知识,文人之文大概重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各有所长。诚如所说,如二者很好结合,那作品就是厚重之作了。
  武版读书多,思考也很深...

老李说得很好。
问题便在二者的结合,其实很难。所谓的“天不假二物”,表现在文章上,也很明显。能够二者结合的,极少。有这个意识的,估计也不多。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8: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山流水。
回黑雪:是的,余与王的差别,便是他在北京,王只是偏居四川。
四川近年来形成了一个文人学者圈子,他们的努力很可贵。
7#
发表于 2007-4-3 08: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谢谢高山流水。
回黑雪:是的,余与王的差别,便是他在北京,王只是偏居四川。
四川近年来形成了一个文人学者圈子,他们的努力很可贵。


川人多怪才,青年才俊尤其厉害。
8#
发表于 2007-4-3 11:2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分类

爱好文字多年!武版这么一阐述,受益匪浅!
9#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文章的分类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爱好文字多年!武版这么一阐述,受益匪浅!

呵呵,先生客气了。
10#
发表于 2007-4-4 17:3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武版!
没有思想的文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匠,算不得文人;思想不独到不深刻的文人不过是一个小文人;只有把思想融入到文字中,并且天衣无缝的才是文豪级的人物,可惜现在的中国不知会不会产生这样的人物了。吾辈却只可能去远远地望其项背。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9: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问好武版!
没有思想的文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匠,算不得文人;思想不独到不深刻的文人不过是一个小文人;只有把思想融入到文字中,并且天衣无缝的才是文豪级的人物,可惜现在的中国不知会不会产生这样的人物了。吾辈...


问候水如空!
其实,我们只要把过程弄好就行了,别的不用管.
12#
发表于 2007-4-5 11:40 | 只看该作者
浮于世俗之事的人,其思想是媚俗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5: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衣人 发表
浮于世俗之事的人,其思想是媚俗的。

说得有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23:09 , Processed in 0.1915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