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考证,谁在受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5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到考证,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就不得不提到诸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证书,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mcsa)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技资格和水平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等等,这些资格证书都是大学四年里每个大学学子都该仔细考虑和要去认真对待的问题,它直接的就和就业生存紧紧地牵扯在一起,事关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这几年以燎燃之势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不是无中生有,它的诞生有它自己的客体和主体的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在承受国外大规模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后,在中国发达地区,比喻上海,广州等一些沿海地都潜移默化的被传染开来,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内地扩散,直至将整个中国的文化价值衡量标尺和生活取向在中西结合的磨合下,进入到一种新的层次和新的发展高度,才开始逐渐成型得到近乎所以国人的认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扩大化,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地球村化格局,这势必加剧了资格证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宏观与微观的进化以及完善。中国要一步一步的实现振兴,繁荣,与世界先进主流接轨是实在必行,是没有退路的唯一选择。这种结果在真正影射到国民生活,特别是在教育与就业这个据点上,就带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已经蔓延的,可以预见的以及隐藏起来的各种问题隐患。而且这种形势不是单个个体能改变,已经融合为一种社会性的趋势,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发展速度会一次比一次高。可以说中国现金的现实,在加入wto以后,很好的融入了国际冲击的事实性圈子,就慢慢的丢掉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渐渐的认可和接受了关于竞争的不可争辩的绝对事实。惟有竞争,才是生存之道。这在中华大地之上已经是刻骨铭心的不二法则。
  
  透过这一层,很容易就影射到中国教育制度上来。为什么“韩寒现象”如此波澜起伏恢弘壮阔?就因了他说出了很多同年人都不敢说出的话,而这些话,几乎大部分都是叫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的现实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而有辛辣的讽刺批判。我们可以再大胆的说,他说的背后就是我们自己的前途问题,和生存问题挂钩。如果说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是让更多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走向一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轨道,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促成了另一种适时性消费。这种消费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受到那些一直都在瞄准牟取最大价值的人,我们称之为“职业商人”。在国家大政方针明文规定,将“考证”做为竞争上岗的一个最有力的敲门砖的时候,这中商业行为就蓬勃发展起来,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于是乎,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挂名这培训那培训的机构抑或学校竟如雨后春笋般开在中国的角角落落,几乎是无处不在。隐藏在这些组织背后的利润是巨大的,惊人的。中国的13亿人口,现实仍然是大多数人在继续贫困,在寻找出路摆脱困境。面对存活问题,没有选择的去接受这些机构,把他们当作救命草一样抓住紧紧不放,以为有了这个证书就可以不用发愁。于是你这样想,我也这样想,大家都这样想,就形成了一种潮流或趋势,逼迫我们不得不走这条路,即使最后错了或是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遗憾和埋怨。依照中国传统的观点:还有那么多人和我一起掉下去,我还不是最惨的一个,便可以心安一点。抱着这种不顾一切的思想更多人去奔赴这长盛大的约会。这是那些如此多的成立机构的商人所希望看到的,人越多,他们获取的利润就越多。没有谁会嫌钱多。当无数的金钱如同流水一样流入他们的腰包里的时候,他们考虑的也就不是前来培训人的利益,而是更大程度上的冥思苦想怎么以更快更可信的方式挣到更多的钱。然后,可想而知,真正用到国民身上的知识功效又有多少可以留下,这是我们应该沉重思考的问题。这些财富的流动,真正是谁在受益。从社会整个群体来看,它无疑是促成了一种适时的消费,这种消费表面上是带有自愿的意味,实则是另一种变相的逼迫和要挟,比直白的恐吓要来得更加高明和措手不及,使你不得不受它的牵制。因为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蹈死不顾。他们利用这种优势无限扩大,很明显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换一种角度,在他们盲目又精准的猎取财富的时候,大大降低了字个证书的含金量,彻底的将努力追求才得到的进步又重新打回原形,相当于仅仅是来回一圈,回到起点重新起步。从另一面看,他们带动到了中国经济一面的发展,使这个社会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发展的渠道,大大开放了经营模式和头脑思维。也可以说是继续弘扬了中国的舍小我救大我的慷慨壮举,但最终还是将大量的资本流入他们自己的手中,给他们有了继续发展的理由。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培训对培训者一无是处。我们从知识传播看,多少是有点的,却是不保证出了培训以后更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可是最后,也只能是给金钱流通多了一次帮凶的机会,使之顺理成章。然后问题的出现,都给另一类观望的人有了说口的机遇。如果鲁迅先生在世,一定又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著作问世,再一次深刻剖析国民的劣根性,直至体无完肤才可罢休。诚然,先生是不在的,所以一些社会学家或是称之为作家,评论家的一类人有了继续“行走”的理由。他们出书立说,通过说话或是文字,无论对错,在名誉和财富上大挣一笔,而且是给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会拾人牙慧。还有夹杂在其中,在促成这样一种事态形成和高速发展的策划或一些叫不出称呼的人也有了收囊的借据。总之,能分到羹的人,都想尽千方百计穷凶极恶的敛取钱财。这是这样的“考证”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结果。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现实,是与其他国不同的社会现实问题。正确对待“考证”,把它真正落实到实处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并不是反对这样的培训,只是前提是确实是要以传播知识文化,提高国民的职业素养为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考证”的功效真正发挥到最高境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4-25 17:10 | 只看该作者
考证“考”出国家之问题,赞同先生此观点!
3#
发表于 2007-5-3 17:35 | 只看该作者
  考证应有“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15:27 , Processed in 0.05140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