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字经》进校园有何不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 0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92字)

             文\图  渭水河


  日前,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公示,宁波的徐福东渡传说和《三字经》入选,使得《三字经》再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由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委党校浙东学术研究所主办的王应麟与《三字经》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来自北京、浙江各地的专家和宁波本地学者一起就《三字经》与王应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讨时宁波学者王重光呼吁:让《三字经》尽快走进中小学校园。

  此言一出,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三字经》进校园不妥。更有人提出《三字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包含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不适合当今儿童学习。如“三纲者,君臣义”,就是主张对君权、父权、夫权要盲目地服从,没有任何独立人格存在的空间,即便是其中较有积极意义的劝学部分,也无非是在宣扬“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把个人的飞黄腾达当成学习的惟一目的,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毒害性,像孔乙己、范进这样的文学形象便是受毒害的典型。

  难道《三字经》里真是这样些吗?诸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此都是激励人们刻苦学习,奋进有为,也是教育学生的有利武器,难道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吗?

  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不能一好百好,也不能有瑕疵就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不能说有瑕疵就不能让学生们阅读。其实我们打开窗子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苍蝇蚊子也会随之而入,但不能说因其有害东西的侵入,我们就不要打开窗户。如果是这样只能是作茧自缚,自找苦吃。

  看问题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思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只看到《三字经》里的一些瑕疵就不让学生去阅读,只能说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井口大的天,看不到天似苍穹,更看不到一望无际的蓝天和白云。

  对于《三字经》不管是古人先贤,还是如今的百姓都会随口说个一二。但完整的背诵或者全篇通读的人肯定不多。为此阉崇年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我读经典”时说,古人读书首先读的两本书就是《百家姓》和《三字经》,可想而知其有精华之所至,更是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的法宝。同时《三字经》更多的它是一篇美文。

  《三字经》是中华款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中小学生重读《三字经》,是有积极和正面意义的。放眼世界,纵观历史,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不完全抛弃传统,只有实现传统文化、精神、道德与现代社会的协调,才能平稳地完成现代化。《三字经》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琅琅上口的韵文形式而影响深远。学习其是为了提高,更是为了应用。

  那么今天的人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该珍惜《三字经》,开发和利用《三字经》。让《三字经》为今人所用,为学生所学,更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也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是增加经典知识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应该放弃而让一些私塾充分利用,在国外我们的经典被当作其课堂教学的案例或者教教案时,难道我们还不能清醒吗?还要让这些遗产躺在文化馆,藏在深阁吗?

 
 



图为《三字经》走上“六一”儿童节的舞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07:36 | 只看该作者

三字经

三字经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07:37 | 只看该作者

三字经进校园

三字经进校园
4#
发表于 2007-6-2 08:11 | 只看该作者
好精彩啊。图文并茂
5#
发表于 2007-6-2 09:38 | 只看该作者
凡事有争议,是好事。
教材,如何具有人文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只有与人文精神不相悖的,才宜进教材。不知老渭同意我的说法不?
6#
发表于 2007-6-6 10:22 | 只看该作者
  老渭要常来江天呀。
  我的观点是:《三字经》作为一种古籍,谁喜欢看就去看吧,没有必要特别地提倡。古籍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这与外国的各种书籍一样。与其让孩子学习一些古籍,还不如让孩子学习一些当代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思想。
  一己之见。
7#
发表于 2007-6-7 07:53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三字经》远不如千字文,但作为启蒙,未尝不可,现在进学校的好象是新编的《三字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1:26 , Processed in 0.2197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