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庄的目光洞穿了这个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4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离我们太遥远,遥远得完全陌生如外星人。尤其是因为他们的无为的思想与革命的思想相悖,而被完全作为消极落后的东西,遭受猛烈的批判。毛泽东主席虽然经常在文章和谈话上引用老庄的话,但他将老庄学说定为唯心主义。1960年8月,当时哲学界为老子哲学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发生了一声争论。毛泽东对此很关注,并在一次接见民主党派负责人时,与写过关于老子哲学问题文章的周建人说:“老子是客观唯心主义,怎么会是唯物的呢?”1968年毛泽东又在一次会上讲明了这一观点。革命领袖一言九鼎,老庄便被钉死了,验明正身为“客观唯心主义”,老庄学说自然成为封建大毒草,应斩草除根。因受从小这类革命教育,我自知道有老庄之始便对之不屑一顾。

  然而,老庄仍然是老庄,并不因为别人对他如何。尽管他们有他们的局限和错误,但更多的时候,由于他们对事物看得十分透彻,洞穿了时空和物质的内核,他们就像刚刚对我们语重心长地告之诫之的老爷爷一样亲切。老庄端坐在天顶,他们的思想散发着太阳的光辉,就像绿叶于阳光,现代科学成了其思想的实验和注释。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没有超出老庄思索的范围,只不过是我们凭着现代科学看得更具体一点。

  庄子在《秋水》一文中告诉我们:“道无始终,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说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在庄子的眼里,自然规律无始无终,万物却有生有死,而并不依仗其已经所拥有的;一时空虚,一时充实,不会停留在已有的形态上。年岁不能挽留,时间不会休止;万物都有灭亡、生长、盈满、虚亏,终结了就会有新的开始。万物生存之时,像骏马一样奔腾,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变化,没有一个时刻不在运动。庄子认为,这就是阐明大道、研究万物的法则。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智慧老人作出的伟大结论。在瞬息万变、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事物面前,老庄的火眼金眼透过一团雾水的表象,透过时空,透视到事物的真实本质,将其一语道破,并得出研究宇宙的基本方法,那就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老百姓,能够普遍明白这一点,是在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学说之后。西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发展的观点”之发明权,该轮着老庄发笑了,可是老庄静静地端坐在冥冥之中沉默无语,完全是一个历尽沧桑、洞悉世事的老者。而现代科学更是深刻而生动地验证了他们的这一观点。

  老子认为:无中生有。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这段绕口令式的话意思是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也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个“有”,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无”中怎么能生“有”呢?这是日常所难发生的事。科学家研究认为,宇宙诞生于“无”。所谓“无”,是一个无论光和物质,甚至时间和空间,都完全不存在的世界。距今150亿年前,从“无”的不均匀中突然诞生了10ˉ34厘米的超微观小宇宙,又在10¯44秒之后急速膨胀、爆炸,宇宙便产生了。从“无”诞生的宇宙是不是只有我们这个宇宙呢?科学家认为可能有好多个宇宙诞生后又消失了。对此,其实老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庄子•知北游》)——宇宙从无形发展到有形,又从有形发展到无形,这应是人们的共识。如此而论,能不为伟大的老庄所折服么?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能成为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我们的老祖宗老庄能有这样的宇宙观,应当之无愧地是超越时代的伟人。

  现代科学证明,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最基本的东西是原子。而原子又可以细分下去,科学家们又发现了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强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还会有更多更细的发现。这使人想起了庄子在《天下》中说的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方,对天下事物的微观研究作了一个精辟的论断,为我们的微观科学指明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天地。在宏观上,老庄能抓住网之纲;在微观上,老庄能洞察入微。胸能纳宇宙万物,目可穷物内极微,这便是老庄如仙的非凡。

  科学研究表明,宇宙的一切由四种力所决定,这四种力是: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直径范围的极为狭小的空间内起作用。它能在原子核相互接触发生核聚变时产生巨大的核能。

  能否让核聚变发生,关键在于电磁力。它比强力弱一百多倍,不过比强力延伸得远,所以一般情况下强力被电磁力封闭着。这正如老子所言:“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下篇•七十六章》)老子这样的话自然难以令人理喻,而在微观世界里,电磁力与强力恰好应证这一点。

  电磁力有正有负,阴阳平衡,温和美好。这正是道家所孜孜以求的自然、平和的境界。

  而弱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产释放出射线。弱力也被电磁力封闭着。要使弱力发挥作用,便必须打破电磁力的控制。

  这一重任落在了引力肩上。就微观而言,引力是最弱的,在单个原子中比电磁力弱几万万亿倍。不要说一个原子,在地球上任何物体的引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因引力太微弱,宇宙对它格外仁慈,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引力会因物体增大而累加起来,一个物体质量变得特别大比如太阳那么大时,其引力就大得惊人,不但可以控制其他小许多的星球围绕着它旋转,同时每个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缩,并形成巨大的压力和热量。原本微不足道的引力,穿透十分广大的空间,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就像老子所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下篇•四十三章》)由于太阳这样大的星球质量巨大,原子数量特别大,所以它的引力就积累起极高的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核运动的速度越快,当温度达到1000万度时,原子核的电磁力便无法阻挡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电磁力便被引力打败了。于是,原子核的强力终于在瞬间结合并让物质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宇宙中的恒星就是以这种方式诞生的。

  貌似弱者的引力,采取以多胜少的方式,达到以弱胜强、最终统治整个宇宙的目的。

  恒星越大寿命越短,质量相差三倍,寿命就相差750倍。对于这类问题,老子是这样说的:“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老子•下篇•七十六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下篇•四十四章)这不是老庄悲观,也不是他们老糊涂了,颠倒了是非,而是实事求是地说出了一个宇宙间的客观规律。恒星们正如老子说的一样,“强”和“灭”无可奈何地连在一起了。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大恒星的相对的短寿,就没有宇宙物质的流动与丰富。大恒星的死亡方式是爆炸。当一个大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8倍时其核心的温度就会达到几十亿度,其聚变也一往无前,并形成多层空间的聚变,每次聚变所产生的能量都使恒星膨胀得更大,逐渐扩大至直径为100亿公里、可以装下整个太阳系的恒星巨无霸。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下篇•四十二章》)过分“益”的恒星结果必然会“损”,其“损”即为爆炸。这样的巨无霸超新星爆发,其能量的狂飙扫荡天庭,将宇宙中所有的元素倾泻出来。引力把物质凝聚成天体,大的塌缩成恒星,小的成为行星。大星系就这样产生了。此乃“以天地为大炉,以自动化为大冶”(《庄子•大宗师》)也。是啊,宇宙不像一个大熔炉,自然力量不像一个大铁匠么?“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知北游》)恒星虽然自毁,却创造了宇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真是老子所阐述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老子•下篇•五十八章》)恒星爆炸,对于恒星自身来说可以叫作“祸”,而对于宇宙来说则应该算作“福”。老庄就像那无所不知的上帝,对宇宙间的变化、发展概括极其精辟。

  老子说:“大象无形。”(《老子•下篇•四十一章》)也就是说,那些至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他们的踪影。古老的老子说的如此不合常理的晦涩难懂的似乎自相矛盾的话,不说是古代,就是现代,也为许多人所不理解和接受。但是宇宙间正是如此,一些大超新星爆炸后,会产生引力的奇迹——黑洞,巨大的引力把物质化为无形,因为连光都被子它吸回去了。黑洞是物质被高度压缩而成的,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一个核桃那么大,地球也就会成为黑洞。物质高度压缩还会造就中子星,这就需要把一个物体的几百万公里直径压缩成30公里。中子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高能核电站,它可以把附着的电子像高压水柱一般喷射出去。由于电子柱强烈的方向性,中子星成为人们观测宇宙和宇航的灯塔。

  将黑洞和老子“大象无形”的论断联系起来,我们不能不为老子惊叹。我们现代的科学家发现黑洞,借助了电子天文望远镜等高科技设备,老子那双肉眼莫非是一双能穷极宇宙的慧眼么?我等凡夫俗子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地球因为有众多的生命而美丽,关键的一点正是由于地球在宇宙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才诞生了可爱的生命。地球所追随的恒星不大不小,有较长的生命和较稳定能量。太阳所站的位置不是银河系星体密集的核心部位,也不是易爆的超大恒星附近。地球与太阳不远也不近,保持着能够接受足够能量又不致于被太阳烤干水分的合理位置。因此,生命就幸运地诞生在地球上,地球上就幸运地诞生了生命,使地球如诗如画、美丽无比。老子对于空间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三十辐其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其无,有室外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上篇•十一章》)用一句话说,宇宙星球的这种“有”能够提供许多便利,而宇宙空间的这种“无”能够发挥它的效用。进一步思考,可以这样说,这种空间位置的恰到好处,会带来非常奇妙的境界,比如地球就比其他许许多多的星球绚丽上百倍上万倍。

  仰望茫茫天宇,我们能想到什么?我常常想起老庄,我感觉老庄就在那星汉或悠悠仙游或静静观看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们不能不佩服老庄,他们心静若水,心明如镜,心阔如宇宙,用简洁却深邃的语言记录了他们那穿越时空、涵盖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思想。可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太超前、太深奥,时过二千多年后却受到全面的否定。幸好科学发现逐步对他们的许多观点一一进行了验证。老庄对此并不介意,因为他们追求的只是“道”,此外都无所谓。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下篇•七十三章》)庄子也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在宥》)老庄都这么想了,这么说了,还容得我再多为他们说什么呢?老庄按老庄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宇宙按宇宙自己的方式存在着,一任岁月滔滔。但是试想,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参考一下老庄的学说,或许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2年2月18日

E-mail:yanghanli@56.com
http://blog.sina.com.cn/yanghanli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6-5 08:14 | 只看该作者
伟大人物的智慧,简直是奇迹。
3#
发表于 2007-6-5 08: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汲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能力,很差;不长进,能怪谁?
4#
发表于 2007-6-5 20:5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提!

怎么没人提?一定是我们无知的缘故了。上中学时,课本上就写着:老子的思想消极,向往“小国寡民”,只有亲自读过才知道不是那样的。毛主席说L梨子的滋味要尝一尝才知道。信然。
文中所举的科学知识难了些。如有想了解的,请看一本《宇宙密码》,这是一位美国科学家写的科普著作,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可贵的是,作为物理学的门外汉,我们都可以读得懂。如果市面上买不到,一般的中学图书室都会有的,是中学生文库中的一本,这本书被冷落实在可惜。
5#
发表于 2007-6-5 21:01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只找到一篇,供大家欣赏!

宇宙密码——作为自然语言的量子物理
[美]H.R.佩格斯 1988年10月第1版

存在和虚无

       亚里斯多德说,”自然是厌恶真空的”。他观察到,当我们想把全部物质从一个空间区域移走时,物质总是倾向于要冲进来并且充满这个空的区域。物质无处不在。现代的概念正好和他的相反——宇宙中物质只是少数的例外。恒星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或近乎是空的,甚至固体物质内大部分也是空的,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极小的原于核内。差不多每一件东西都是真空.

       关于真空的旧观念——真空是空无一物的空间,其中不存在任何东西——也已经改变了。在30年代和40年代创立了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后,物理学家产生了新的真空概念,即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而是充实的。真空,空的空间,实际上由不断地进行者自发产生与湮灭的粒子和反粒子组成,全部量子,物理学家已发现的和即将发现的,都在善恶决战中产生和消灭,这就是真空。怎么可能是这样呢?空间看上去是空的,这是因为所有量子的产生和消灭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和极小的距离内发生的。在大范围内真空显得很平静和温和,就象我们乘坐喷气机在高空飞越大洋时,海洋显得非常平静一样。但当我们乘坐一只小船在海面上行驶时,海有时是凶猛的,恶浪翻滚。同样,若我们很近地观察的话,随着量子的产生和消灭真空也有涨落。即使我们在原子水平上观察,虽然这些真空的量子涨落极小,但仍可以观察到。基于对原于能级的测量,物理学家知道真空涨落确实存在,如果他们能够在更小的距离内观察,那真空就会显出象一个波涛翻滚的各种量子的海。新的物理观点不认为“自然厌恶真空”‘而是主张“真空就是全部物理”。一切已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都已潜伏在“空无一物”的空间中了。物理学家在深刻地理解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存在反粒子的意义后才产生出这非凡的关于真空的观念。下面看看它的道理如何。

     现代物理的一条严格的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我们想象由一个能量会计员来核算这定律,会计员随时记录下在物理作用中的总能量。在他的分类帐中记录能量的消费和收入,这两项必须完全平衡。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如果现在将这定律应用到量子相互作用的世界,那就要运用海森堡测不准关系。测不准关系意味着,假使我们在一个短的但确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象电子那样的一个量子的能量,那么能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时间间隔成反比。这就是说,对于很短的时间间隔,量子能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就会很大。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能量会计员在能量收入和支出项上必定会出差错。显然在长时间范围内误差的平均是零。能量守恒定律断言量子是不能“无中生有”的,但测不准关系意味着这论证 有一个漏洞。量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无中生有”。能量计算中的误差就象真空海上的波浪。在某些地方浪较高,而在另一些地方较低,但如果我们从高处看,看到的是它们的平均,一个平静的海。能量会计员造成的随机误差正是实在的统计性和玩骰子上帝的另一个表现。真空随机地在有与无之间涨落。

       因为能量在短时间内是不确定的,原则上量子能存在于空荡的空间内然后很快地消失。这种产生后又马上消失的量子称作虚量子。当只有足够的能量时,虚量子能成为一个真量子,一个真实粒子.这些虚量子就象能量会计员弄出的差错一样它们有一个虚的实在,但最终它们必定要消失。如果我们能从外在源向真空提供需要的能量,那么真空中的虚粒子就能变为真实的。就象告诉能量会计员他有一笔信用帐目,因此一项收入误差不—定必须用一项支出误差来抵梢。在实验室中确实真正观察到由虚量子产生实粒子的过程。真空中的虚量子应该考虑为是由虚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组成的粒子对。在空间一点粒子及其反粒子虚存在且很快相互涅灭,这就是真空涨落。粒子对的质量越低,它们由真空产生的几率越大因为实现这点所要求的能量差额小。结果在真空海上最大的波浪就是电子—正电子对,因为它们是质量最小的粒子。较重的粒子对相应子较小的浪。每一种可想象到的量子,甚至那些尚未发现的量子在真空海上都有其相应的浪。全部物理——我们希望要知道的一切——正在真空由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另一种使真空形象化的方法是象我们前面所讲过的那样将量子场和三维床垫类比。充满整个空间的床垫弹簧是无限小的,每个弹簧的振动相应于一个量子粒子。我们将真空想象成一个没有弹簧振动的弹簧格点阵——不存在实粒子。然而由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永远也不能严格地肯定一个弹簧没有振动。因此弹簧在相应于实粒子的水平下是允许振动的。这些振动相应于虚量子——海洋上的浪。如果我们向这些振动提供能量,那振动会增加到变成实粒子的水平。真空中充满着每一种可能的量子的振动。

      这一非凡的“无”的概念是相对论量子场论的新理论思想出成果。关于真空的新思想在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对这极妙的思想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学家如何来测定这些真空中虚量子的影响呢?

     在原子核和轨道电子之间的大部分空间可以认为是空的,而这也正是物理学家发现新的真空效应的所在。虚量子产生和湮灭的一个效果就是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电子的能量有小的移动。这是因为把电子束缚在原子核周围轨道上的电场有时会从真空中翻滚的虚量子海里产生出一对电子—正电子。电子对又很快地湮灭。这称为真空极化的效应将使电自绕原子核的轨道略有变化。实验家威列斯·兰姆(Willis Lam b)以极高的精确度测定了氢原子的一条电子轨道的变化。他使用的是在二次大战中随雷达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精密微波技术。很有意思的是,兰姆测量的结果可以和用量子场论即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如果不考虑真空极化的效应,那计算值和兰姆实验不一致。事实上兰姆的测量结果和考虑真空极化效应的计算值精确地符合。真空中虚光子的幻影有了一个真实的效应。

     虽然有许多实验证实了理论家们预言的真空极化效应而证实真空新概念的最有力的证据来自电子·正电子对撞机上的工作。在70年代这种对撞机首次运行,一束高能电子(物质)和一束反向运行的正电子(反物质)碰撞。物质和反物质的碰撞提供了真空涨落的虚粒子对变为真实存在所需要的能量。

      对撞机通过向真空供给能量的方法,来实际侦察真空的结构。用这方法从真空中将夸克—反夸克对变为真实粒子。这是发现新夸克,例如糜夸克的一种方法。糜夸克和反糜夸克对只是真空海上一个小小的波浪,一旦物理学家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它就能以一种新强子的形式出现于真实存在中,物理学家期望用这技术将真空中的虚量子转变为实粒子,而发现更多的新形式的物质。用碰撞束向真空提供能量来创造物质,这将是80年代实验物理学家的主要工作。

      一旦我们的思想接受了物质的可变性和关于真空的新概念就可能对宇宙的起源作出推测。可能宇宙本身就是从“无”——巨大的真空涨落即今天我们称为的大爆炸——中变为真实的存在。显然,这种可能性是近代物理定律允许的。亚里斯多德认为宇宙是永恒的。但他的追随者汤玛斯·阿奎纳斯(Thomas Aquinas)和他的观点不同,认为世界是从空无一物中产生出来的。整个宇宙可能是“无”——真空的一种表现。本世纪物理发展的进程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特征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根据这观点世界真实有的和没有的之间有着鲜明的区别。今天看来区别仍然存在但它的含意已改变了。所谓的不存在,虚无或真空,只是“谜的永恒制造者”做出的一个恶作剧。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现在正在研究虚无——真空。但是虚无却包含着所有的存在。
6#
发表于 2007-6-5 21:0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360doc.com/showRelevantArt.aspx?ArticleID=135628

此处可以阅读关于宇宙诞生的科学知识。
7#
发表于 2007-6-6 09:1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可以《凡人读经》一文结合起来阅读。
  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识在刚贴出的一篇文章中作了这样表述:中国的哲学家很少有同时是科学家的。中国古代哲学是带有浓郁思辨性质的自然观。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自然观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纯粹是各家的主观臆测,对问题的讨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不作深究。比如庄子虽然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命题,但他只是提出,并不作深入研究,其他人也不是顺着这个思路进行研究。这些思辩与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起多大作用。当然,中国的中医学是个例外。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9: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以上朋友!对老庄和现代物理同时感兴趣的人并不多,我很高兴的是你们对此小文这么热心且很内行,向你们学习,向你们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1:22 , Processed in 0.1215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