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4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激烈悲壮话荆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2 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激烈悲壮话荆轲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细细品味全传,尽管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是为了替政治斗争的弱势效力,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民初史学家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这样评述说:“此五人者,在天地间别具一种激烈性情,故太史公归汇一处,别成一种激烈文字。文用阶级法,一步高一步,刺君、刺相,至于刺不可一世之王者,刺客之能事尽矣。”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宗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
  司马迁用浓墨重彩描绘荆轲,是带着他的全部感情写荆轲其人其事的,也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十分完整的叙事主人公形象。荆轲刺秦王是全传描述最细致详尽的部分。本传五千余字,仅描述荆轲一人就占去三千多字。不仅长,而且故事性最强,即使用现代观念和小说概念来分析衡量,说它是一篇精悍的短篇小说也不为过。太史公“遇一种题,便成一种文字”,本传堪称《史记》全书中“第一种激烈文字”。从文学的角度看,这篇“最激烈文字”至今有它的巨大审美价值,特别是荆轲其人的传记。
  写荆轲在赵国不与聂盖、鲁勾践争吵,见他们发怒“嘿而逃去”,表现了其忍让和大度;写荆轲与高渐离饮酒而歌于市,表现其怀才不遇、抑郁愤恨的心情;写到荆轲易水边慷慨悲歌,展示了其义无反顾的壮士情怀;写荆轲秦庭行刺的生命的最后历程,讴歌了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声渲染了极为悲壮的气氛。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身影慢慢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而义无反顾的形象仿佛越来越高大,凝成了一篇千古流传的悲壮图景。
  秦庭行刺是在双方激烈的冲突中,完成荆轲这一勇武刚烈、从容自若、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的最光彩的一笔。秦庭的威严,使秦舞阳“变色震恐”,而荆轲却镇定自若,先“顾笑舞阳”,再前谢致辞,接着图穷匕首见,紧追秦王。他一往无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势令极力残暴的秦始皇及臣僚震骇,“尽失其度”。身“被八创”,“自知事不就”时,荆轲“依柱而笑,箕踞以骂”,这是何等的胆识,何等气魄!对所谓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藐视,化作了一股不可遏止、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刀光剑影、千钧一发、惊心动魄,这段精彩的文字真可谓太史公最终完成塑造荆轲形象的神来之笔。“秦王不怡者良久”,可以说是太史公的画龙点睛之笔;荆轲虽然壮烈地倒在秦庭上,可他的壮举震慑了秦始皇;在精神上他是个胜利者,而秦始皇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千百年来,荆轲这一艺术形象之所以能鼓舞人们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不屈不挠向黑暗宣战、与邪恶抗争,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我们对暗杀、行刺这种进行政治斗争的恐怖手段是持否定态度的。从历史的发展看,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即使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也难以挽回六国必然覆灭的命运。但司马迁塑造荆轲这一艺术形象,是歌颂了为捍卫独立、自由,不屈不挠向黑暗宣战和邪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种从历史的积淀中升华出来的最可宝贵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弱小民族、弱小国家终归要振兴,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之所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6-13 0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和平时期慷慨悲壮之士少啦,我们仍要学习这种风骨的

3#
发表于 2007-6-17 0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学习,慷慨悲歌话义士!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1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谢天行健、小只只,欢迎常来发表作品!:)

5#
发表于 2007-7-5 1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古来多悲壮之士,荆柯名垂青史。

6#
发表于 2007-7-29 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战国时候的侠客和义士很多是有钱有势人的门客,真的很难讲。说有风骨吧,也有,但是很多是以忠于饭食为宗旨的。所以韩非子云“侠以武犯禁”。但是太史公欣赏这些侠客,为他们做传。可能其中是有激愤的因素吧。诉说潜在的不平之意吧!

7#
发表于 2008-1-23 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壮士千古留名!

8#
发表于 2008-2-19 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顶一个,支持下,虽然是个历史文盲~~~~~

9#
发表于 2008-2-20 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司马迁塑造荆轲这一艺术形象的确用心用力。学习。

10#
发表于 2008-12-22 16:04 | 只看该作者

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好久不见,给楠哥问安来了:)

11#
发表于 2009-2-7 11:46 | 只看该作者

真的,让人感慨万千......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6 编辑

写荆轲在赵国不与聂盖、鲁勾践争吵,见他们发怒“嘿而逃去”,表现了其忍让和大度;写荆轲与高渐离饮酒而歌于市,表现其怀才不遇、抑郁愤恨的心情;写到荆轲易水边慷慨悲歌,展示了其义无反顾的壮士情怀;写荆轲秦庭行刺的生命的最后历程,讴歌了其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声渲染了极为悲壮的气氛。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身影慢慢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而义无反顾的形象仿佛越来越高大,凝成了一篇千古流传的悲壮图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7:32 , Processed in 0.0493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