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9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张文学小报的发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 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张文学小报的发现

  我县文坛很不景气,县文联不定期出版的一份文学小报上也是佳作了了,常常令人不堪卒读。不过除去作品本身以外,之外的内容倒是颇值得我们玩味。

  纵观整张报纸,作者群相对集中,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县委宣传部及各局的相关领导,二是文联的工作人员,三是一线教师,四是中小学生。当然,也还会有些例外,但大致总是以这四类人为主。

  究其作品题材,就更有意思。首先,领导们写的主要是记游类作品,因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一个财政贫困县但不是国家级贫困县,据说没有申请成功。),也只有他们才有外出的旅游资本。这一点无需怀疑,只看看题目就可略知一二。如果你发现标题上印着诸如《黄山印象》《滇池印记》以至于《俄罗斯记行》之类的字样,不消说,作者一定是手中有些权、平时管些事的领导了。

  第二类作者是文联的负责人,写的则多是文坛逸事及心情故事。所谓文坛逸事,多是本县文坛宿老们的一些趣闻逸事。其实,这些事情如果不被他们写进文章,不被印成铅字,恐怕连当事人也早已忘记了。还亏得有人写出来,而且白纸黑字印出来,才使这些事情成为永恒,所以,此举的意义实在不可轻估。

  此外,他们还会写一些心情故事,就如同《读者》或《意林》里边刊登的那种,单看名字就很温馨:《往事如歌》《留意身边的爱》《向往从前》……如此等等。如果看内容,相信会使人温暖,以至于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的。自然,温暖、干燥的春风也是催眠的良方。孟浩然有诗“春眠不觉晓”,诸葛亮有诗“草堂春睡足”,可见,这样的春风是最易引人酣睡的。

  一线老师们写的就常常是童年回忆了,间或也会涉及民风民俗。也许大多数教师们也还童心未泯吧?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总会有些童年的影子。诸如《那年夏天》《母亲的手》《年夜饭》之类都是他们常用的题目。“那年”固然写的是往事,“母亲的手”也绝不会写现在母亲手的枯瘦,只会回忆母亲手底曾经的温暖,“年夜饭”则必定是写儿时美好的回忆,而在这中间,自然就穿插了一些民俗的东西。自然,乡村教师见识短浅,有道是:“九等人是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他们绝难写出什么深刻的或伟大的著作,所以,一方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作品当成了给孩子们写的范文,另一方面则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民俗活动的记录者。

  有意思的是,老师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可是其中的文学爱好者却很少去写校园里或孩子们的故事。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氛围太过紧张、太过严肃,没有精彩的故事发生吧?

  至于孩子们本身,更多写的则是感恩的内容。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文笔好一些的学生多是老师和家长的宠儿,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同样占尽风光,所以他们对于师长以至于同学也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当然,这不是全部,甚至也没有代表性。但是能在报上发表作品的学生,除了写些“写景”、“状物”之类的习作外,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也就只有“感恩”的内容可写了。《我的老师XXX》是写给老师的,《你辛苦了,父亲!》是写给父亲的,《我的同桌》是写给同学的,总而言之,写的都是他们的光辉面,有的还会适当的用自己的不足反衬对方的伟大。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他们绝对不会写出反面的内容;即使有,编辑们也不会叫它们有见报的机会。

  纵观整张报纸,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祖国山河无限美好,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辛勤园丁用心良苦,未来花朵成长健康!

  美中不足的是,这其中没有看到农民的作品,不然,就还可以加上一句: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水如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7-3 07:45 | 只看该作者
县里办报确实不容易。这个分析应该给办报的人看看。
3#
发表于 2007-7-3 07:58 | 只看该作者
办报不容易这个我知道。我们这里某县办了个杂志,每期头条都要上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打油诗,而且是打油组诗,发就发吧,他批的 钱,打油诗后面,往往有些好作品。
4#
发表于 2007-7-3 08:49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这篇其实是意存讽刺!
5#
发表于 2007-7-3 10:1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意味深长,让人颇多感慨啊!
6#
发表于 2007-7-3 19:07 | 只看该作者
针贬时弊的好文,耐读。
7#
发表于 2007-7-4 10:56 | 只看该作者
县上的、学校的、单位的小报都是这样。这样的小报上不可能出现非常精辟的文章。大多是主旋律。
8#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9:2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水如空这篇其实是意存讽刺!


还是武版明白我的意思!
当官的只会写游记,因为他们可以公费旅游;
文联的只会写逸事,因为他们没有生活;
老师不写教学,因为教学是中没有产生感情;
学生只会写感恩,因为他们没有真话可讲……
当然不只是这些,请看最后的几句概括:
祖国山河无限美好,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辛勤园丁用心良苦,未来花朵成长健康!
9#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9:25 | 只看该作者
谢诸位回复!
在中国,文学的整体不景气也是事实,不只是一县的事。文坛的整体禁声更是事实,请关注下一篇帖子:还是《无声的中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9:32 | 只看该作者
作家谈歌说过:文学当然可以表现任何领域,但缺少表现劳动人民的作品总是不正常的。而我们时下就是如此,所以后面我又加了一句:
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9: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潇山飞雨 发表
其实呀,县报也没有几个人看的,也就是娱乐一下吧!!

谢飞雨!县报当然要办成本县人要看啊。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12#
发表于 2007-7-5 16:01 | 只看该作者
  纵观整张报纸,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祖国山河无限美好,文艺事业蒸蒸日上,辛勤园丁用心良苦,未来花朵成长健康!

  美中不足的是,这其中没有看到农民的作品,不然,就还可以加上一句: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水如空)

  讽刺!
13#
发表于 2007-7-5 16:14 | 只看该作者
  说一件事,权当评论。有一次我去我们晚报社,看到一份对当日晚报的内部评论。评论大意说:“三版刊发‘关于黑窑工的稿件’欠妥,应交市政法委审核后再发,这类稿件政策性强,今后要尽可能回避。”
14#
发表于 2007-7-5 21:31 | 只看该作者
  要说发现,确实是发现!但是,中国报刊杂志电视等都是这样啊,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这都要归功于我们中国伟大的执政党管理得很好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9:31 | 只看该作者
谢诸位!
其实,一张小报就是全国文学乃至宣传阵地的缩影。全国上下一盘棋嘛!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31 , Processed in 0.05119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