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绝非妄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2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绝非妄说
                                  姚文俊
  时至今日,有“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此说难道仅仅是一种说法吗?应该不是。那么,此说的根据何在?这却使人感到茫然和无措。
  因为,讲“道教”,目前史学界公认,只有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于四川青城山时,“道教”才“正式”出现。然而,青城山并非峨眉山。故此一说并非彼一说。那么,讲“道家”呢?众所周之,老子乃是中国“道家”之开山鼻祖。故要讲四川峨眉山为道
教“发源”地,这就不得不涉及到老子。如此,就要回答和解决两个问题,这就是:第一、老子到过四川,及峨眉山吗?第二、老子有过对“道”的修炼,和创立过“道教”吗?只有如实的回答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正确把握“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
  但是,要回答这些问题,讲根据、讲证据,因历史久远,和资料无从查考,这显得何其之难!
   
  今天,笔者认为“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确实。这里,笔者不妨大胆提出一个根据,并加以分析和推论,以证明老子确实到过四川、到过峨眉山,确实有过对“道”的修炼,和创立过“道教”之事实。以此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这个历史情况就是:四川省威远县的荣德山,今名老君山,又名“希夷山”,因其貌似道家“炼丹炉”,故又名为“老君丹灶”。其古为西周王室文王之封地,因老子“为周家占地脉”而西出函谷关来到了这里。其间,老子曾经在荣德山、峨眉山“修道”,著《道德经》,创武术、武学,并且开创了中国道家武术“悟道门”。故尔才有了“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
   
  为什么?
   
  一、关于老子到四川及峨眉山问题。
   
  据威远县志记载:“老君山,因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在西周时期,老君山为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故又名荣德山”。
  有史载,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周王朝的建立者,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会师盟津,商讨伐商,后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建立诸侯国,在位19年崩,谥曰武。
   
  而“周荣公”何许人也?他就是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
  有史载,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姬昌既被周武王尊为文王,就必然给予封地。故尔,包括有荣德山在内的周文王封地,当是可信的。
   
  因为荣德山为周文王的封地,而老子来到荣德山,其间,就有了内在的关联。
  这个关联就是:在周王室衰落的背景之下,老子奉命去周王室祖宗之封地去“占地”,以祈求王室及族人安康。而“占地”一说,出自清代乾隆年间威远诗人李进。其著诗曰:“万仞雄台插蓖空,出关老子落苍穹:丹砂炼就莲池绿,紫气滕来石室红。若为周家占地脉,直教唐世戴天工。何人能似骑牛客,犹有缑山化鹤翁”。这首诗,不仅道出了老子来四川威远荣德山一事,而且还道出了老子来四川威远荣德山的目的,这就是“为周家占地脉”。
  据司马迁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桞,周守藏室之史也[1]。可见,老子一直在为周王室服务。既然如此,故他当周“守藏室之史”,或者,去到周文王的封地上“占地”,应当说,这都是老子份内的“工作”。因此,老子辞去周守藏室史之职,而来到荣德山“占地”,可视为正常的“工作调动”,不足为奇。同时,老子奉命“为周家占地脉”一事,当为周
王室的绝对机密,故尔才有“老子西游”,和“不知去向”之说。
故老子去四川威远荣德山“为周家占地脉”之说,应当是合符情理的。如此,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的行踪就明朗、清楚起来了,而不会像之前理论界所说的“一无所知”。
   
  那么,老子何时去了荣德山?
  据史书载,有人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又有人说:“老子以周平王时见衰,于是去”。这两种说法,就是老子去荣德山的时间。这些说法,共通点,都是老子去荣德山是周王朝衰败的时候;不同点,前一种说法时间隐晦,后一种说法时间较为明确。
  然而,说到“周之衰”,虽然周平王东迁已见衰势,而真正的衰,当在周厉王时期。因为这时出现了“国人暴动”、“共和行政”,以至将周厉王赶出了王室。因此,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的时间,大概当在西周“共和行政”时期。
  因此,有人谓:“老子西出函谷关,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因为,即使老子要为尹喜著书,也当在老子“入关”而不是“出关”之时。对此,有正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有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
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又有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在这些说法中,只说到“老子西游”,而非是“老子西出函谷关”。自古道: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古时入川之陆路,只能越秦岭,过剑门关入蜀。为此,老子要到四川,必出函谷关,经陕西地界,方能入川,而四川地处西南,这就印了“老子西游”之说。而正是这“老子西游”,它概括出了一个“过程”,即包括了“出关”与“入关”这
两个时间概念,而并非单指“出关”。因此,逻辑的看,只有老子从荣德山回来而“入关”之时,方才可能给尹喜写下《道德经》。这也才会有老子后来死于秦地扶风之说。
   
  那么,老子是否去过峨眉山?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因为,峨眉山地处川西,从地图上看,它与荣德山几乎同在一个纬度上;从两山相距看,行程约百余华里。故峨眉山也应该是周荣公之封地。如此,老子也就必然会去峨眉山。同时,荣德山山顶不过三亩之地,如果老子要开道埸、授弟子,就显得十分狭窄,相反,峨眉山山高地阔,就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此,老子去峨眉山也就势所必然。
  那么,老子既在荣德山又在峨眉山,为什么只说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呢?究其原因,这大概就与老子开创了道家武术“悟道门”有关。
  二、关于老子开创了中国道家武术“悟道门”问题。
   
  应当说,正是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故老子除了到荣德山“占地”的原因是之外,又有了新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老子来到荣德山,还在于要缅怀周文王的“积善行仁,政化大行”,缅
怀周武王的“武功”,和反思周王朝兴旺和衰败的原因。也许正因为如此,老子在批判的接收伏羲“阴阳”、“八卦”的基础上,基于“柔弱”与“刚强”的关系出发,以“道法自然”、“阴阳辩证法”思想,以及“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等
等哲学范畴为指导,对社会历史进行了认真思考,而著下《道德经》。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老子在荣德山、峨眉山清清静静的对周王朝的兴衰得失的一番反思,又哪里可能写得出《道德经》?
  据笔者研究,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兵书”[2]。其中,以哲学为指导,建构了“武术”、“武学”两大内容。一方面形成了武术的“柔弱胜刚强”的“打法理论”,另一方面形成了“以德治道”的“武学思想”。同时,据笔者盘破门师辈相传,老子曾在峨
眉山九老洞创“盘破”拳法、创“桩”及“桩法”、创“走盘”打法,从而老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中国武术“悟道门”,即“物理”拳门得以形成。正是老子的道家武术“悟道门”的形成,就使得老子以规范性的、程式性的、门派性的方式将武术、武学秘密的传授给了弟子。而这种方式,就已经把“道家”的“思想”变
成了“教门”,而形成了“道教”。正是由于老子此行而悟道,创立武术“悟道门”,故才有了中国“道教”的产生。
  历史的看,在先秦以前,在老子武术“悟道门”出现之后,它又直接派生出了道家武术“神意门”、道家武术“形意门”、道家武术“太极元功”。在先秦以后,老子武术“悟道门”又直接派生出了武术“峨眉派”、武术“盘破门”,而流传至今。
  对此,东汉张道陵也自奉老子为“教主”。
   
  故那种认为东汉时期才出现“道教”的说法,失之偏颇。
   
  明白此,“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一些佐证。
   
  荣德山的一些地貌特征可能激发老子“阴阳”,及其“辩证法”的一些联想。
  对于“阴阳”的联想:一是荣德山,即老君山,有“大老君山”与“小老君山”之分。大老君山,在西,雄奇峻险;小老君山,在东,尖耸秀拔。两山相距约6公里,互为映衬;二是在荣德山,即大老君山上,有在整体岩石上形成的“鸳鸯池”。这些地貌特征,都可能激发老子的“阴阳”思想。
  对于“辩证法”的联想:一是威远县地处四川腹地,故威远素有四川盆地之“锅底”之称,而荣德山,即老君山,高不过“五百余丈”,却据南宋《舆地记胜》记载:“荣德山,其高插天,资州、昌州、富顺皆见之”;二是荣德山,即老君山,“其山在山谷之中,独拔五百余丈”,也是“资州、昌州、富顺皆见之”。这样的地貌特征,也都可能激发老子的“高下”、“远近”等等的“辩证法”思想。
  不但如此,四川威远县的荣德山,即老君山,从来就是道家“修真”之地,和历代文人墨客抒发对老子怀念之地,至今香火不断。
  其一、唐宋时期,就有陈抟老祖在此修真。
   
  据《威远县志》记载:“相传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老祖曾在老君山修真,故老君山又名‘希夷山’{宋太宗赐号陈抟为希夷先生}”;又,据清代乾隆《威远县志》记载:“大老君山,上有老君祠,修道石崖14所。有池,古开千叶莲”。
  其二、有历代文人墨客在荣德山抒发对老子的怀念。
   
  如上所述,有清代乾隆年间威远诗人李进的诗篇为证。又,有清末翰林、诗人、书法家赵熙登临老君山,赋诗刻于石壁之上,曰:“一念前生堕世间,飘然人外御风还;秋来化鹤三千岁,独立荣州第一山”。 赵熙这首诗,讲了老子成仙的故事,但从中却将老子出关后的时间、地点说得清楚、明白。
  其三、时至今日,不少海内外华人都崇敬威远老君山,其老君祠中香火不断。
  所以,尽管上述这些说法和佐证因历史久远、资料匮乏而显得扑朔迷离,但是,威远县志所记载的“老君山为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这一事实,应当说,是确实的。正是如此,就使得老子西出函
谷关后到过四川威远荣德山,和到过峨眉山,期间,著《道德经》,和开创道家武术“悟道门”等等这些说法,就有了根据。而这些佐证和推论,也应当说,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因此,“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并非是空隙来风、人为杜撰,而是确实的、真实的事实。
  注:
  [1]、引自“老子文化网”之“老子”注。下同。
  [2]、引自“人民网”2006年6月7日“理论”
  通讯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大西街115号丝绸公司宿舍姚文俊收
  邮编:641000
  电话:0832-2033063
   
  作者简介:姚文俊,1948年出生,男,汉族,四川省资中县人,内江日报社主任编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学士,老子盘破门武术现代传人。研究方向: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

2#
发表于 2007-7-12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欢迎姚文俊朋友光临,感谢大作发表于“老子”栏目。请重新排版,每段空一行,段首空两格(把输入法点成全角就能做到,敲两下就空两格了)。文章末有“编辑”“引用”“IP”等,点“编辑”,请重新排版,也可以修改。不好意思,请谅解。

3#
发表于 2007-7-12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只是有这种可能,但证据还不充分。如果老子确实在峨嵋山创立道家学派(武术),应当活动时间不算短,应当有一些遗迹,如果把这些遗迹找出来,就能说服人了。
  不错,敢于大胆假设和推理,望作更进一步努力!支持您。

4#
发表于 2007-7-12 1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哈哈,好玩!
很喜欢听听三星堆的来历和黄帝在昆仑山的说法,尤其是川人的故旧传说。
有位算命的讲是四川的“茅山道士”,说四川有茅山洞,不知是否有?他还说是“环素大师”传人。环素姓王。查川剧,有个著名的剧目“白娘子”,其中倒是有王环素,是个滑稽的丑角,是法海禅师的徒弟,前身是蛤蟆精,修道成人,是个反派人物。您知道吗?

5#
发表于 2007-7-12 1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川人之巫风甚盛,对于巫的传说很感兴趣。也与不少网友交流过。你有文章喜欢看。

6#
发表于 2007-7-12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历史往往给后人以遗憾,遗憾的是我们要考证太多的资料才能确定一个史实.而史料的久远和缺失又成为考证的障碍.
读了姚老师的文章,想到一些问题,也长了不少知识.
道家和道教显然是两个概念.没记错的话,"道"的起源之于"黄老"的文化切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资料载黄帝于广成子学道于甘肃的崆洞山而成道于四川的峨眉山.不知历史上是否确有其广成子这个人,但作为黄老道"学的人间起源,这个人物似乎也被历史学者们所接纳.
问好姚老师.

7#
发表于 2007-7-25 2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0 编辑

这么多方家讨论老子,真是有的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9:07 , Processed in 0.0707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