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跃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庆功的美酒诱煞人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08: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主要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未履行监管职责,甚至官商勾结所致.事故发生后竭尽全力进行救援固然重要,但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注重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更为重要,我十分欣赏跃农"庆功的美酒...


  注重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更为重要。的确是这样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18:07 | 只看该作者
            陕县矿难“幸存”了什么

               李泓冰  
      

  我们已经遭遇了太多的矿难,太多的牺牲,以至于在乍闻陕县“7·29”透水事故时,对69个矿工的幸存,也不敢抱太多的希望。然而,奇迹出现了,所有被困矿工全部脱险,这真是让人额手称庆的一件幸事!

  陕县矿难究竟“幸存”了一些什么,促成了奇迹的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评价道,这是“多年来煤矿事故救援最成功的范例”。值得注意的是,他随后指出:“我们很幸运的是有两条压风管道可以利用,通信线路没有中断。它正是《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的法定要求。如果我们所有的煤矿都能严格按照法定要求来操作,那将减少多大的人员伤亡!”

  一语警世。

  我们不禁想到,此前的众多矿难中的众多伤亡,原来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何以在那些矿难中,鲜闻对压风管及通信线这两条“生命线”的诘问和追究呢?那些煤矿是否依行业法规,装备了与陕县煤矿一样的“生命线”,并在矿难之际依然发挥弥足珍贵的作用呢?我们有经常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那么,是否在检查中发现,在相当多的矿井下,那两条“生命线”已经气若游丝、似有若无?

  感谢陕县“范例”的提示。如果这一提示,能够让“生命线”成为不容忽略的“高压线”,那些长眠于深深的矿井下的遇难矿工,才能瞑目;而更多的矿工,才有了应有的生命保障。

  陕县矿难还有一些细节,让人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比如,中央部委和省委领导与受困矿工通话,给了一些精神濒临崩溃的矿工极大的信心;矿工脱困后,满是泥水的手立即被靠前指挥的省委与部委领导紧紧握住;从外地赶回的省长也说:“需要用人给人,需要用钱给钱,需要用物给物,要不惜一切代价往外‘抢人’!”——在这76个小时之中,党的高层领导与最基层的遇险矿工,心意相通,心手相连。

  本来,党的领导干部和基层百姓之间,就应该是这样一种血脉相通的感情。只是,在一些地方,愈来愈高耸的大楼,愈来愈高档的小车,阻隔了官员与百姓相连的血脉。“失血”的干群关系,成了对和谐社会的危害之一。

  为了矿工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温暖。

  我们更希望,为了确保矿工尽可能不再遭遇矿难,或在矿难中有存活的希望,我们的安全生产监察系统,我们的行政执法系统,在平时也能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让违规违法生产的矿山,无所遁形。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减少大难临头时付出的惨重的代价,特别是生命的代价。

  陕县的“幸存”,让我们看到了“幸存”下来的温暖、感动与警醒……
             《人民日报》 ( 2007-08-21 第05版 )



  将这篇时评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09:23 | 只看该作者
  14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生还


  

  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消息,8月16日江西丰城矿务局上塘镇榨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中被困的14人,已于昨日14时左右全部获救升井。

  16日凌晨4时50分,江西丰城矿务局上塘镇榨一煤矿主井北运输大巷北上山25米处发生透水事故,当时井下15人除1人逃生外,其余14人被困。16日22时许,抢险指挥部从江西排水站及时调集了5台大功率水泵,以180立方米/小时总排水速度排水。截至昨日11时40分,累计排水近3000立方米,使水位明显下降,并将微风送入主井。

  昨日上午8时左右,19名救护队员开始下井,搜救在江西榨一煤矿透水事故中受困的14名矿工。中午11时45分,经抢险指挥部研究,救护队从立井马头门南侧风巷入井侦察搜索,于12时45分找到14名被困矿工,迅速组织转移至安全区域,并从14时开始陆续升井。14名被困矿工目前已送医院观察恢复,抢救工作结束。

  据初步分析,该起事故是原榨二煤矿老采空区积水涌出所致。目前,该矿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事故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们祝贺获救矿工!我们也应思考一下矿难是不是太多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09:27 | 只看该作者
                生死三十四小时  


-
      2007年08月18日



       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曹  凯

      17日13时56分,江西丰城矿务局管辖的上塘镇民营榨一煤矿因透水事故被困的14名矿工,在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安全升井。经过34小时的生死相搏,他们奇迹般生还。

      受难矿工心中的“大英雄”

      躺在丰矿总医院病床上的获救矿工姜跃进说,聂新根是这次成功救援的“大英雄”。

      这起透水事故发生时,最先发现情况的是位于主井出口的运输工聂新根和另外一名胡姓矿工。当时,透水把他们的煤桶掀翻了,他俩都意识到“出事了”。因为井下没有电话,经商议,胡姓矿工迅速往上走,向矿里报告透水的情况;而聂新根则往井底跑,去通知正在作业的其他13名矿工。正是他的及时报信,才给了另外13名矿工宝贵的准备时间,及时找到逃生地带。

      为了向工友通知突来的险情,聂新根放弃了本可以迅速升井的机会。聂新根说,在被困期间他曾经有过后悔,但是,“现在我很自豪,觉得这样做值。”  

      信念的力量

      在被大水围困的34个小时里,14名矿工有一个共同的坚定信念:“上面的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46岁的班长祝新根是个有20多年矿龄的老矿工,在得知洪水即将来临后,他带领大家跑到高处。晚上饿得不行,他领大家捡地上的花生壳吃;聂新根把巷道里装东西的纸盒泡在水里,泡软了之后充饥;姜跃进则每小时测量一下水的高度,增强大家的信心。

      丰城矿务局矿山救护队政委肖八斤最早在井下找到了这14名矿工。他在井下四处寻找矿工的踪影,并高声大喊。突然,看到一束灯光不停地在远处闪动,随着灯光,肖八斤找到了他们。后来得知,这14名矿工为了保留“火种”,还建立了轮流使用矿灯的“制度”。

      “救援路线图”

      以下的“救援路线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抢救被困矿工“与时间赛跑”的状态:

      ——8月16日4时50分,榨一号井发生透水事故,14人被困。

      ——16日5时至6时,丰城矿务局上塘镇领导、丰城矿务局调度室、丰城矿务局救护大队、丰城矿务局领导、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赣中监察分局领导先后赶赴现场,并于7时05分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组织抢救;省、市领导也先后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救灾。

     ——9时30分,安装的两台7?5千瓦水泵开始排水,18时30分水位垂直下降了0?7米。

      ——20时55分,国家应急救援中心贺礼光一行到达煤矿指导抢险救灾。

      ——17日11时25分,指挥部再次派矿井矿长、镇安全科长和救护队员共6人,从副井的废旧巷道下井勘察,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摧毁水泥密闭,跨过大巷救人。

      ——17日12时许,搜救人员发现被困矿工,立即派出第二组人员向地面报告。

     ——12时50分,救护人员向被困人员输送蛋糕、牛奶等食物。

     ——13时55分,第一批人员在救护人员的带领下从副井废旧巷升井。

      ——14时10分,被困人员全部升井送往医院观察。

      为了被困矿工的生命安全,从中央到地方都紧急行动了起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指示江西方面“争取创造奇迹,全部营救被困矿工”,为事故救援制定了目标要求。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指示全力援救矿工兄弟;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赶赴现场指挥;副省长洪礼和一直守在现场指挥救援,直到矿工被救。

      为了这次生命大救援,丰城市公安局出动干警500余名参与营救;南昌市打破白天时间市区不准通行货车的禁令,让运输排水设备的车辆通过市区紧急赶往事故发生地。

      (据新华社江西丰城8月17日电)


  
  报道详尽吧!这样详尽的报道反复证明着救援工作台的成功!

  毕竟成功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事!
20#
发表于 2007-9-5 15:56 | 只看该作者
  跃农的文章总是这种风格,是不错的时文!
21#
发表于 2007-9-6 19:43 | 只看该作者
注重预防,严格管理,才能减少事故发生,问好朋友.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9: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古墓迷踪 发表
注重预防,严格管理,才能减少事故发生,问好朋友.


  问好古墓迷踪 朋友,欢迎常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1:30 , Processed in 0.0511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