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③关于钱学冷热的思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3 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钱学冷热的思索

  近年来文坛上聒噪声不断,但静下来一想总觉着缺点什么,究竟缺什么呢?朋友说:“是钱学!近来好象是没有钱学这个提法了。”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记得八十年代末,刚一打开国门,钱锺书的书香就从海外载誉归来,对于传统文化迷失的当代中国人来讲,学贯中西的钱锺书既合具幽幽思古之情的传统文人的思路,又对歆慕西学的新生代的口味,自然倍受青睐。于是许多人就群起而好之了,好就罢了,许多人竟设起幡坛将钱锺书“圣而人之”了,更有许多人竟然挂起幌子研究起来了,你想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烟飞云灭,新中国成立后,关起国门推行文化的清一化政策,使当代人的西学素养薄扁如纸。这些人,面对博深的钱著,又能研究出什么呢??他们研究钱著,就像一群不更事的小孩自想搞清一位老者的思想一样幼稚。但精明的文人不管这些,他们用他们那不太敏锐的鼻子嗅到钱锺书是一个摇钱树后,便纷纷以钱学家的面目粉墨登场,结果一夜之间,所谓的钱学家与刊物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使钱学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钱学”(捞钱之学)。结果就是:许多兢兢业业的钱学家日夜笔耕,形形色色的研究文章纷纷出炉,更有一些专擅“粪里嚼渣,顺口接屁”的的末流文人,连《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还是小说集都分不清,仅仅从所谓的钱学家的垃圾中嗅到了钱锺书的气息,就明目张胆的写起研究文章来了,这不是信口胡诹,去年的《光明日报*书评副刊》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作者还是某大学的教授,教授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另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花城出版社独家推出的简体版《谈艺录》竟然将作者“錢鍾書”印为“錢鐘書”,我想这决不是排版之误,这说明出书者根本不了解钱锺书,更说明出书者连最起码的古文知识都不懂,连“鐘”与“鍾”的区别都分不清,就独家推出简体版,可谓大胆。钱氏已故好友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曾在《羊城晚报》上,解说钱锺书的十绝句,据考证几乎全驴唇不对马嘴,连钱氏挚友尚且不能了解其作品,更不用说他人了!

  前几年,由于所谓的“钱学家”的无知,害的文学批评里的几个数的清的褒义字眼,加班加点的赶任务,倒也帮一些“钱迷”捞了许多钱,但是好话说一遍还觉得新鲜,但是翻来覆去的老是那几个镀金的词语,就未免使那些褒义词贬值为陈词滥调了,这样一来,读者们就不买帐了,那些钱迷一看没钱可捞了,但可怜的是他们也研究不出什么子午卯酉来,只能矮人观场,人云亦云,时间长了自然觉得没趣,也就纷纷作鸟兽散了,于是乎钱学就销声匿迹了。只留下神龛上被薰黑的钱锺书冷冷清清的兀自立着。

  钱学现在是烟消云散了,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真正的钱学会东山再起,但那是后话了,我不想多提,我只想奉劝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的文评家,少聒噪一点吧!多静下来培养一下文学素养,再评论也不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7-3 13:50 | 只看该作者
八十年代文学热的时候,钱老先生曾无奈感叹:“我国读者似乎有个习惯,买不到书,就向常常无能为力的作者本人写信诉苦。”想如今,作者大可不必有此惶惑,读者也未必有此心思,只消道听途说即可瞒天过海不知所云亦可一手遮天了。没文化成了文化的通行证还冠冕堂皇加诸称号云云
3#
发表于 2003-7-3 18:46 | 只看该作者
晚稻说得好,于我心有戚戚焉
4#
发表于 2003-7-5 17:22 | 只看该作者
今儿个看了杨先生的《我们仨》我就想起了大学时钱老去世那日做的一梦。
忽觉泪流心间。
5#
发表于 2003-7-6 17:45 | 只看该作者
钱学么。。同别样几种一家式的学问一样。。并没有没落,亦并没有必要大肆昭彰自己的盛况。。

对于钱氏的学问,如今的后生小子们自然已经难以望其项背,默存最为高明之处并不在于小说,而是读书的能耐。。惟于此一事项之中,人方能尽抛一己之所短者。。或者是戾气,或者是功心。。

有些个话呢,说了也便说了。。

做文章做到必以二元对立来看所有问题恐怕是此间人士的一项小小的通病。。

在二元思考模式之后,来了多元。。在多元盛极之时。。全世界都呆住。。

没有人能够即时沉淀出那条通往海底的路。。于是众声喧腾。。

阿门`我知道,这不是德里达和福柯的错。。因为仍旧有很多人。。在赶往他们的路上。。
6#
发表于 2003-7-6 17:5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最初由 林过 发表
钱学么。。同别样几种一家式的学问一样。。并没有没落,亦并没有必要大肆昭彰自己的盛况。。

对于钱氏的学问,如今的后生小子们自然已经难以望其项背,默存最为高明之处并不在于小说,而是读书的能耐。。惟于此一...
非此即彼确乎讲不得通,走在路上也未必不好说责在某某。去年不还有人为全球化闹出人命了么。依我看,讲所谓“钱学”更要紧是学种精神,一种态度和境界。得其一二,弃其一二,如此揉搓,乐在其间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8 01:16 , Processed in 0.2131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