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谁来传唱天水酒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4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妹送干哥炕楞头
打翻了灯盏倒了油
油了哥哥的白袜子
染了妹妹的花袖头

妹送干哥渭水河
渭水河上有对鹅
公鹅拨掌过了河
母鹅在河边叫咯咯

  这是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唱词,用方言唱出了一位送情哥外出的女子,舍不得情哥远去,惆怅无奈。在见情哥最后一面,依依不舍的匆忙中“打翻了灯盏倒了油,油了哥哥的白袜子,染了妹妹的花袖头”。在酒歌的唱腔中,寄托了无限的依恋相思之情,也深深刻画了那女子与情哥在一起最后时刻的情感体验,表达了相恋男女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唱词饶有情趣。

  与地下的文物一样,民间文化是不可再生的,但民间文化是可以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而不断丰富的。一个民族原始心灵最质朴、最纯真的记忆,便是通过如天水酒歌这样动听的文化现象传承下来的。“不论一个民族的树冠怎样遮天蔽日,民间文化都像树根一样覆载着这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天水酒歌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承载人类根基和灵魂,用最质朴的语言和音调把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最甜美的感受,用歌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

  天水酒歌悠久的传唱历史来自于天水酒文化的兴起。据《考工记》记载,秦州春曲酒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在天水秦安卲店村大地湾考古发现的锥形瓶,据考证是喝酒的器皿。现在“酒”字的初文"酉"极像锥形瓶,依"六书"象形法创造而来.

  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在远古的某一天,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红红的火焰映照在人们热情洋溢的脸上。几位身穿兽皮,狩猎归来的部落首领,带领部落的人们围坐在燃起的篝火旁。这是又一次丰收的庆功会吧,熊熊的篝火炙烤着新鲜的鹿肉,阵阵扑鼻的肉香幽幽荡荡。人们的面前摆放了插在土里的各色锥形瓶,瓶子里盛着一种美妙的汁液。那是储藏在树洞里准备过冬的食物,不想,没有来得及享用的食物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流淌出一种黏稠、醇香口感特别的汁液。或许那时身着鹿皮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能够助兴、解乏的汁液,被后来人们称之为“酒”,并登上了大雅之堂。

  酒对后来人们生活的影响如何重要,暂且不说。而那群远古时候围坐在一起,尽享美酒,互相祝贺狩猎归来胜利喜悦的人们,此时已被这飘香的汁液迷醉了。这时,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多饮了几杯,他一边端起杯盏,一边轻轻起身,对着如银盘的明月,数起了数字:

一呀一枝梅好不蕾堆
四季来财五大夺魁
六呀桥上两朵金花
白马儿分鬃来到你(我)的家
斟上一杯茶
咱两人把话拉
再斟上一杯酒
咱二人把拳划。

  长者悠长趣味的歌声顺着山谷久久传唱很远,之后便是一阵阵欢呼雀跃的赞叹声,接着又是即兴的几首酒歌对唱。这样篝火的夜,听着动听的酒歌小曲,人们仿佛把对酒的向往和对歌的迷醉尘封起来,而这尘封又不是停留不动的。随着后来制酒工艺的发展,酒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容被传唱。对于天水酒歌的起源,在这里只仅仅设计了一个场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由此可知,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和对音节的感受,都是在劳动中产生,来源于生活。最初的天水酒歌,或许是最早出现的民俗文化的一种样式。它们是人们集会、欢聚饮酒时,受气氛和情绪的感染、影响随口唱出来的。由于它具有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又能井然有序的说理和叙事,把生活丰富化、趣味化,因此口耳相传便被保存下来。

  然而哪些属于真正的天水酒歌?天水酒歌又有什么特点?由于天水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在过去的历史中天水一直是客流、货流、物流的集散地和交易地,因此天水酒歌即受三秦文化影响,又吸收了青海、宁夏、花儿的演唱特点。如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许多唱词与花儿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天水酒歌由于方言和习俗的原因,又有自己的独到的味道,在音律、节拍上与花儿又有很多差别。

  关于天水酒歌源流族属的问题,人们各有看法。天水地处民族交汇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地理位置,这便使得羲皇故里 的天水酒歌有了我们古老民族共性的特点。如民族大交融时期,陕、甘、川交界处的藏族及其先民羌族、吐蕃的民歌对天水酒歌也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天水酒歌有着民族共性的东西,但酒歌的传唱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殊的环境要求,它是人们在酒桌上的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因此,很多酒歌都是人们酒过三巡后即兴演唱的,有的酒歌是为了方便猜拳,如《大吉利》中这样唱到:

“大吉利嘛大,众位亲朋来吃酒嗨大吉利……”
(在演唱的同时,便是很自然的猜拳)
“五朵金花、六连高升、八马腾飞。”
(胜负已分,接着又是唱词)
“拳呀嘛我输了,酒呀嘛我喝上……”

有的酒歌又如绕口令,譬如《打通关》中的一种:


“一杯两杯到了三吆的杯,
咱们四杯五杯六呀着七杯到了八杯;
咱们九杯吆十杯十杯吆九杯到了八杯;
咱们七杯六杯五杯呀着四杯到了三杯;
咱们两杯吆一杯,咱们两杯吆一杯。”

  这样酒歌的唱词,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的形式。此唱彼和衔接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用一个简短优美的曲调充分的抒情达意,不但助酒兴,而且也考验了喝酒人的酒量。如果醉了一定会被唱词中数字的往反重复倒乱思维;如果酒量不行,也就听不出唱词中的巧妙变化。这样游戏的行酒,增加了酒席的趣味性和生活情趣。

  除了专为猜拳而唱的酒歌,有的酒歌又是人们对生活的抒情,如《割韭菜》《刮地风》等不但深深的打着本地语言的烙印,在语言上相当形象、传神耐人寻味。譬如“姑娘呀正十七,打发到婆家去,一根葱的身材呀,越看越欢喜。”就用“一根葱”比喻姑娘的好身材,及为形像,将人物的举止传神入画,令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

  酒自古就与人们生活结下不解之缘,每逢欢庆聚会之时,人们都拿酒来助兴,有人在酒兴中挥毫泼墨、载歌载舞,而唱一段天水酒歌又不知给宴席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乐趣。但随着交通、信息、互联网等现代科级的日益发展,地区文化的地域性和民间色彩越来越不明显。孕育地域文化的土壤也便逐渐在消亡。这样,天水酒歌也同样存在着失传和即将断代的危机。

  “继承民间文化,等于挖掘人类永恒灵感的源泉。”这些年随着人们对酒文化的重视, 2003年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了天水有史以来第一台“羲皇故里”酒歌演艺会,获得极大成功,为弘扬伏羲文化和民俗酒文化作了极大的贡献。2007年天水酒歌也成为天水申报十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之一。而作为需在特定场合和形势下独特的酒歌表演,天水文联主席程凯和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李子伟老师又提出了天水酒歌传唱的新概念。一方面需对天水酒歌做系统的采集、挖掘和整理;一方面可以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天水酒歌以新的内容传承下去。

  俗话说 “无酒不成席”,有席必有酒,有酒传唱天水酒歌就并非难事。尽管天水酒歌有式微之势,但只要重视起来,不但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也是和谐社会中对和谐酒环境的再更新。其实,传唱天水酒歌也并非难事,对现在搜集到的天水酒歌,可以进行专门研究,选出确实能代表天水本土的酒歌,将民间传唱最正宗的民俗专家、学者请来录音,记录歌词,不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保护民间文化的当务之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1-14 15:20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早日整理成册,山歌民谣有些实在太好了。
前段读了陇南老杨的《仇池风》,叹为观止。
问候楼主。
3#
发表于 2007-11-14 18:49 | 只看该作者
没去过天水。拜读。
4#
发表于 2007-11-14 21:4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5#
发表于 2007-11-15 08: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说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是这样。天水真是个好地方。
6#
发表于 2007-11-15 10:31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天水的人文。
7#
发表于 2007-11-17 17:4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酒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6:17 , Processed in 0.1051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