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6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书剑飘零叹奈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8 0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完成学业,风骨已成,抱着为苍生社稷干一番事业的盖世雄心和凌云抱负,开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万里之行,自此,一直到这颗诗界巨星殒落,他一直身如浮萍,漂泊他乡,暂时的得意与长期的失意困绕了他的一生。
  这一年,年轻狂傲的李白视“诗文乃余事”,怀揣经国济世之志,腰佩龙泉,身跨骏马,告别故居青莲乡迈上求仕之路。他在《别匡山》中无不自负地写到:“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敬慕的人物是“起而安天下,归而卧东山”的谢安。在他的理想中,一介书生,能够功成、名就、身退,即是至高境界。
  然而,李白从一出山,便与世俗格格不入,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始终无法取得侧身仕途、一展抱负的出路。
  先是四处投贴拜谒达官贵人,想找一条登堂入室的捷径。二十八岁时,他听陈州刺史李邕才高识卓,广交天下文士,便跑到河南道陈州去试一下运气。李邕听人介绍李白乃一青年才俊,欣然接见了他。但是,当他翻开李白的“行卷”时,看到李白自以为聊发新声的《巴女词》、《长干行》一类的东西,对俗歌俚曲不屑一顾的李大人立马一顿喝斥:“你写这些东西干什么?下里巴人之曲,桑间濮上之音,这些东西能登大雅之堂?”如果李白稍谙官场之道,顺着李邕喜好辞赋的脾胃说上一句:“请大人往下看。”后面的《大鹏赋》、《明堂赋》定然会让李邕转嗔为喜,说不定就会将他举荐上去。然而,年轻气盛的李白,竟对李邕大讲诗三百中“下里巴人和者上千”的道理,让李大人好没面子,仰仗他举荐之事自然泡汤。
  年届三十时,他又在安州遇上一位好客爱才的裴长史。此人在当地有一段顺口溜:“车如流水马如梭,裴公门下宾客多。只须裴公一句话,胜似大比登高科。”李白对这位高官寄予了很在期望。他这次汲取教训,把一份以长赋为主的“行卷”送到裴长史府上。裴长史一看果然大喜,觉得李白的确是难得的人才,正打算举荐李白,结果却遇上了一场无名官司,有人以他文人风流的性格大加渲染,一份无头贴子摆在裴长史的桌子上,即让裴长史有了看法。李白再次求见,已被远拒。一气之下,他写下《上安州裴长史书》,语气耿冲地言道:“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他又一次失去进身之阶。
  就这样,这一夏天,李白从安州出发,直奔长安,想在天子脚下去觅一条终南捷径。初到长安时,李白看到就都文物繁盛,气象盛隆,一派祥和之气,顿时意气奋发,一心以为,登朝入仕,指日可待,大展鸿图,就在不远。但是,在亲威家等了数月,他依然徘徊在大街上,找不到门道。亲朋好不容易牵线引荐他接近了当朝右相张说的儿子,却被这个势力家伙一推老远,让步他上终南山去找皇上的亲妹子玉真公主。生性纯真的李白哪里能想那么多,以为人家一片好心呢,还千恩万谢地谢他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于是,他上了终南山。在终南山上等啊,盼啊,几个月过去,已经到了深秋,无望之际,仍回到长安,卖了宝马、锦裘,换得一点令宿钱,勉强安身。郁闷无奈,悲愤难平,便有了我们都熟悉的长赋《行路难》:“大道若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以及同一时期的《蜀道难》,这两篇辞赋,正是李白在长安四顾茫茫,无所去向的真实写照。
  在长安进阶无门,求仕无路,回家又无颜见妻儿,李白只得茫然飘泊,离开长安,一路沿河南各地行游,散发胸中块垒。等他三年后回到家中,岳父已故,妻子忧伤成病,他只好担起家庭重任。在家呆了三年,仍对兼济天下的志向不释怀,在朋友孟浩然引荐下,去见荆州刺史韩朝宗。他给韩趄宗写了一封长信,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与韩荆州书》,韩朝宗一看长信中内容:“......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这书信文采飞扬,气热磅礴,若作文章读不能不叹为观止,但作为举荐书,便显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无怪乎韩朝宗对孟浩然说:“岂但我山南道采访使衙门池塘太小,恐怕大唐天了的龙池也不够他回身呢。”就这样,李白又被婉言“请到别处去高就”了。
  直到他四十岁出头,妻子已病故,他仍然徘徊在寻找进身之阶的路上。直到天宝元年春天,朋友元丹丘向玉真公主举荐,才得以为天子“见招”,恰在这节骨眼上,又巧遇当朝文坛泰斗贺知章,向玄宗进了一本,被召到天子殿上,封了个陪皇上应酬唱和的翰林学士的闲职。仅仅三年,李白已在官场碰得浑身是伤,对仕途兴趣全无,又一封“请求还山”的表文,脱下宫锦袍,换上隐士巾,离开大明宫,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新的飘泊之路。
   此后,四处书剑飘零,结交诗友,直至参加永王李璘的谋反,被捕入狱,然后流放,至到六十二岁被释,二十多年里,他再也无缘回到故乡。
  品味李白一生,天真、狂狷、孤傲诗人的个性,使他沉醉于盛世幻影之中,仰息于世俗成就的政治人物,一世才华,难得伸展,而世俗的社会,却没有当政者对诗人李白抱以宽容。杜甫《梦李白》中饱含深情地写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禁流放,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还有什么用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2-1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9 编辑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代诗圣的满腹豪气,皆在千古流传的诗句里~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9 编辑

谢谢雪媛支持!

4#
发表于 2008-1-16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0 编辑

是的,李白一世才华,却难以施展,可谓书剑飘零叹奈何 .欣赏朋友的作品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0 编辑

谢谢琴若雨支持!

6#
发表于 2008-7-10 01:29 | 只看该作者

这句不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0 编辑

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还有什么用呢?
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讲,也许不该如此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为自己活着,有些人为别人活着;有些人为当世或眼前活着,有些人为未来或历史活着。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在生前得到所希冀的一切,也许,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了凡高,没有了曹雪芹,没有了许许多多为这个世界增色的人。那么,今天的我们不就很遗憾么?上天给了那些天才以才情,自然不会给他悠然逸乐的心境!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0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30 编辑

谢东潮指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是多层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24 , Processed in 0.04963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