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圣洁辉煌的天籁颂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30 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许是上学时没有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原因,我始终对音乐有着一种神秘新奇的感觉,尽管自己五音不全,还是对音乐有着一种特别的喜好,特别是对乐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更是百听不倦。

  《欢乐颂》的作者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代表,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席勒,创作的灵感源于几位素不相识的文学青年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周到细心的帮助。当时的诗人正过着负债累累、困窘漂泊的流浪生活,克尔纳等4个仰慕席勒才华的文学青年邀请他去莱比锡生活,诗人在那里受到了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使他在最困难的时刻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和人间的温暖,从而创作了这首气势磅礴、意境恢弘、节奏明快、文字优美的欢乐颂歌,并于1786年发表在他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后来,有许多人被诗中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所震撼和鼓舞,都尝试着把它谱写成曲子,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1793年,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的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他说的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只有23岁的作曲家从此开始了长达31年的构思创作。据统计,贝多芬曾在一本笔记里记录了这部乐曲主导思想的200多种不同构思,这些主导思想的每一步发展都推动着乐曲向永恒的艺术极境迈进了一步。

  1795年,贝多芬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在曲调上和后来的《欢乐颂》有密切的联系,后来贝多芬又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1811年,贝多芬打算把《欢乐颂》谱写成一部独立的合唱曲,但没有成功。当时,欧洲开始进入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力前行,他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并发出向暴君的挑战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维也纳的上流社会则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纷纷离他而去,加上完全的耳聋和生活的清贫,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但是,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是从不向困难厄运低头的英雄,他独自一人挟着笔记本,在维也纳的郊外密林峡谷中漫步,大声歌唱着心中涌出的音乐主题;他那头发蓬乱目光如炬,有时忘记吃饭,有时连续三天在森林原野中徘徊,人们纷纷传说作曲家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已经疯了,但没有人会想到一首震惊世界的伟大乐曲即将诞生。此刻,作曲家倍感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同自己心中的音乐是如此接近,并大胆决定在《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中引入合唱形式的《欢乐颂》,为了更好地与音乐配合,贝多芬在谱曲时将原诗进行了一些增删和修改,并在1824年完成全曲,此时的贝多芬已是54岁。

  《欢乐颂》的开头是耐人寻味的引子,像暴风骤雨一般迅猛的急板,是黑暗与痛苦的最后挣扎,也是人们为争取光明与欢乐的斗争,从管乐器疾驰而来的乐句中能感受到这两种力量的聚合与较量。贝多芬原想从这里开始歌唱,但最终还是决定用器乐来对残酷现实进行再三的渲染。接着,低音提琴和大提琴象英雄巨人一般吟咏出一句有力的宣叙性音调,引出了低音弦乐器的宣叙调,然后依次重温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唤起人们对艰苦奋斗历程的回忆。当第一乐章主题片段以快板再现时,随即被用威严的大提琴声部奏出的变化了的宣叙调主题所打断,贝多芬曾为这段旋律写下这样的歌词:“不,不要这个,要别的更愉快些的!”于是,第二乐章主题便以轻捷的身姿跑过来,但英雄巨人只是轻轻一瞥,便说道:“不,也不要这个,要更美些的。”于是,第三乐章的抒情主题开始登场了,她刚刚依偎到英雄巨人的身边就被推开了:“这太温和了,应当找些更有力的!”经过几个回合的选择,人们看到前三个乐章中那胜负未决的斗争,那汇聚力量的召唤,以及那浸透伤感的抒情,都不是理想的彼岸。

  在紧张的探索和充分的准备之后,作曲家终于找到了那个能体现全人类胜利与欢乐的基本主题,首先欢乐的主题开始从木管声部试探着出来,英雄巨人急切的肯定了这个欢乐的主题:“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接着便是弦乐组的接应,进而扩大到整个乐队。当欢乐主题动人心魄地暴发之后,管弦乐队突然终止,仿佛天地陷入一片沉寂。然后,又是暴风骤雨般的急板,但这一回引出的则是男中音唱出的宣叙调: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这是贝多芬在原诗前面加的一段引语,接着欢乐仿佛从天而降,光辉的《欢乐颂》终于在人声鼎沸的高潮中高歌而至,贝多芬用生命之笔谱写着自己神圣的共和理想,讴歌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无上欢乐: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四海之内皆成兄弟。//谁能作个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谁能得到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真心诚意相亲相爱/才能找到知己!/假如没有这种心意/只好让他去哭泣。//在这美丽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一切人们不论善恶/都蒙自然赐恩泽。/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它让众生共享欢乐/天使也高声同唱歌。//欢乐,好象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朋友,勇敢的前进,/欢乐,好象英雄上战场。//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敬拜慈爱的上帝。/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空上。接着,合唱队用对比复调的手法,各声部分别唱着第一段和第五段歌词。最后,颂歌的歌声高唱入云,并加快速度,推向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欢乐颂》将席勒的人类之爱与贝多芬的共和理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席勒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诗人歌颂欢乐,把她比拟为天上的女神,能弥补世间一切裂痕,推动世界永恒运行,能使鲜花开放,太阳照耀,英雄前行,人民友爱;诗人歌颂友谊,认为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了它人类才有了和煦温暖和幸福爱情;诗人歌颂自然,她赐予人类无限恩泽,在她的怀抱里万物平等,即使小虫也能和天使一样快乐;同时,诗人也歌颂上帝,歌颂星空,喊出了对上帝和神灵的向往。全诗始终充满着乐观和进取的精神,使读者自然地感受到欢快的情绪,生命的热情和奋发的精神。俄国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过:“我不相信最后这个乐章是《欢乐颂》,我认为它是一曲自由的颂歌。据说席勒考虑到书报检查机关的审查,只好用欢乐一词代替自由一词。这件事贝多芬一定知道。我对此事也是深信不疑的。”因此,诗中歌颂的欢乐、友谊和自然实际上就是人类共同的最高理想——自由、博爱和平等。而贝多芬的作曲则使原诗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实现了不可思异的超越和升华,使其更为悲壮、深刻和感人。《欢乐颂》的主题旋律欢快、雄壮、祥和、庄严、纯洁、神圣,是贝多芬所写的一只最简练、最内在也最淳朴的旋律,将简谱上的时长符号省略的话,看起来就是这么两行数字: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2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1 2 2 3 1 2 34 3 1 2 34 32 1 2 5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1。也就是这样简单的两行数字,却足以跨越地域,洞穿岁月,可以使四海的人们感受到一种共同的激情,领悟到一个共同的幸福,表达了人类在经过了痛苦、犹豫、沉思、斗争、希望、激动、热情之后,终于迎来的胜利、自由、光明、友爱和欢乐。

  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任何时代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赋于时代崭新的含义。《欢乐颂》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当全曲结束,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站立起来,从这震撼寰宇的旋律中苏醒过来,片刻沉默之后便是山洪喷泄般的暴发,人们狂热地欢呼鼓掌,涕泪交流地涌向正在指挥的贝多芬,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在维也纳这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族驾临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如果不是警察出面干涉,也许掌声会有十次、二十次。但此刻双耳已经失聪的贝多芬却背向狂热的观众毫无所闻,当女低音歌唱家翁格尔拉着他的手转过身时,他 “看到”了听众强烈爆发的热情,竟激动得当场晕倒。从这个惊心动魄的首演之夜开始,贝多芬的《欢乐颂》向着无限的空间与时间扩展着、延续着,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1972年,欧洲理事会选定《欢乐颂》作为“欧洲之歌”,以此象征欧洲大陆的自由、和平与团结。2003年,欧盟又将《欢乐颂》定为法定的盟歌。对贝九的权威演绎当首推富特文革勒,指挥大帝卡拉杨的演绎也堪属上乘,伯恩斯坦也有一个经典版本,是柏林墙拆除时的现场录音并将其改名为《自由颂》。1959年,中国中央乐团决定选择以歌颂“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为主题的《欢乐颂》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这也是它在中国的首次演出。首先,由邓映易、章珍芳等同志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欢乐颂》译配为中文歌词。接着全合唱团开始进行争分夺秒的排练,大家团结如一人,把排练厅当作音乐圣殿,将排练舞台看成是通过整个世界的窗口。当时,正逢全国三年困难,物质短缺,人人瘦弱,还有人浮肿,有人刚满产假,有人正怀孕二、三个月。但这一切没有克服不了的。他们只想当一流的合唱演员,只想证实中国人能唱好《欢乐颂》,只想要以最好的音乐会献给祖国十周年大庆!这也是《欢乐颂》在维也纳首演成功后135年之后,首次用中文在世界的东方唱响,指挥家严良堃年仅35岁,他的指挥果断干脆,一气呵成,整个合唱配合默契,完美无暇,旋律雄壮时铿锵有力如力士勃发,舒缓时虔诚圣洁若天籁之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有人说,贝多芬盛年时的音乐是一种天神般的胜利,而晚期的音乐则是凡人的自由,这位命运的斗士也终于与命运达成了和解,这是一种历尽人生百难之后的宁静,也是超越苦难之后的安详,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的那样:“谁能穿透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脱常人所不能超脱的困难”。《欢乐颂》继承古典乐派之精华,首先浪漫乐派之先河,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都为其倾倒赞叹,更有无数音乐爱好者为之如痴如狂,它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完美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时代特点,成为一部空前伟大的经典音乐作品,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恒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灯。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1-30 09:17 | 只看该作者
007朋友的这篇音乐感悟的散文,我以为更适合发在天籁之声版,帮你转过去.向你问好.

我曾经也写了一篇关于这个题材的音乐散文,但是没有你写得好,还要向你学习.
3#
发表于 2007-11-30 11:22 | 只看该作者
痛快之作,既有背景又有细节以及丰富的历史与现实的资料,读来振奋与亲切。学习:)
4#
发表于 2007-11-30 13:0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5#
发表于 2007-11-30 17:0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万里山水 发表
痛快之作,既有背景又有细节以及丰富的历史与现实的资料,读来振奋与亲切。学习:)



学习!可惜我不会写音乐散文的!问好版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1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各位,
只是尝试之作,见笑了。
敬版也写过关于欢乐颂的文章呀,
能提上来让我学习么?
7#
发表于 2007-12-2 18:2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第一次读小弟这样的好文,真棒,学习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9: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风姐姐阅贴.
多日不见问好!..
9#
发表于 2007-12-3 08:3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用详尽的笔触,把《欢乐颂》进行了介绍,文章质感、流畅。
  正如文中所说:“《欢乐颂》将席勒的人类之爱与贝多芬的共和理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是席勒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而更是:贝多芬开交响乐之创作先河,把人声引入了交响乐里,更完美地表达了音乐的主题。
  文中最后提到的:“有人说,贝多芬盛年时的音乐是一种天神般的胜利,而晚期的音乐则是凡人的自由,这位命运的斗士也终于与命运达成了和解,这是一种历尽人生百难之后的宁静,也是超越苦难之后的安详,”
  确实是这样,最后人类总要和命运达到和谐,达到心灵的宁静。
  精华支持!
10#
发表于 2007-12-3 10:56 | 只看该作者
《欢乐颂》将席勒的人类之爱与贝多芬的共和理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融合相映成趣。
11#
发表于 2007-12-4 20: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真是洋洋洒洒,痛快.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8: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各位,
喜欢古典音乐,
拥有她的日子是纯静而美好的。。
13#
发表于 2007-12-15 11: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小云。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07:53 , Processed in 0.1024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