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技术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 以高新技术为第一支柱产业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初现端倪,经济的整体活力发展潜力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加强技术创新已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需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关郴州兴衰进退的重要问题。

  成效和基础

  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科教兴郴”这一主体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技术创新工作成效喜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8个县(市、区)跻身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资兴市被国家科技部定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宜章县被省科委定为全省科技成果推广重点示范县,桂阳县被省科委和省农办定为全省农村技术市场示范县,全市有4个乡镇、26个村被列为全省星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一、产学研结合渐入佳境。采用购买科技成果、联合开发产品、有偿技术服务等形式,借“智”生“金”,借“脑”生“财”。全市各类企业与全国8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大型厂矿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100多项高新技术。最近,宜章华成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引进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制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5个高新技术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支持。这5个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6.37亿元、利税2.17亿元。

  二、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从1995年地改市前不到30万元逐年增加到现在的150万元。1999年全市科技三项经费达1284.3万元,比上年增加40%;今年预算安排1389万元。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增加了对技术改造、创新资金的投入。1999年,全市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8亿元,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18项,启动技术改造项目10项。

  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崭露头角。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去年实现产值10.1亿元、利税1.03亿元。在我市技术产业的舞台上,一批国有、民营等多种成份的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郴化集团的利用磷石膏生产6万吨/年硫酸钾和12万吨/年三元复混肥项目,已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计划;柿竹园矿通过技改,用电解工艺冶炼取代火法冶炼,使精铋品位达到了99.997%的国际医用标准,价格由原来的7万元/吨上升到30多万元/吨。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来势迅猛。1999年,全市已有129家民营科技企业,年产值达5.6亿元,创利税5497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均比1992年增长20倍以上,涌现了顺兴铁道线路器材厂、永怡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怡丰(郴州)锡业有限公司等全省明星民营科技企业。顺兴铁路线路器材厂研制开发了可调轨距档板等系列铁道工务产品,被铁道部列为定点生产厂家,产品打入全国十三大铁路局。

  四、科学研究和应用佳音频传。全市科技成果每年产出在30项左右(不包括专利)。近年,全市登记成果150项,获得应用的133项,成果应用率为88.6%,高于全省84.9%的水平。1999年,全市共实施科技推广项目408项,新增产值40.1亿元。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覆盖率达85%以上,推广了两系杂交稻、杂交玉米、湘云鲫(鲤)等一批优良品种,加快了传统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了优质稻、东江鱼、临武鸭、桂阳烟、楠竹笋、苏仙猪等一大批优质农业品牌的形成。桂阳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正在通过农业部向全国推介。资兴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大刘筠教授合作,在东江湖建立了华南最大的湘云鲫(鲤)中试基地。

  差距与成因

  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以上,我国这一指标大体维护在35%左右。而我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比全国水平低3个百分点,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最大。认真分析现状,制约我市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与资金使用分散的矛盾。我市1999年工业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支出3625.7万元,占GDP比重仅为0.16%,低于全省0.32%的平均水平。全市大中型企业自支的新产品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0.5%,与要求的1-3%相差甚远。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433.7万元,占GDP比重为0.41%,也大大低于全省1.05%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市以往对科技开发、中试、推广缺乏统筹规划,导致资金使用分散。按正常比例,技术开发、中试、规模生产资金比应为1∶10∶100,我市却为1∶1∶100,由此产生了“中试虚弱症”,技术成果发育不良,企业难以接受。

  二、科技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人才外流的矛盾。1999年,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虽有78990人,但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分别占了51.5%和17.9%,工程系列只占6%,其他系列分布更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1940人,仅占职工总数的2.89%,而且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领域人才过剩,高新技术人才匮乏。在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中,有色采选冶压压延加工占46.23%,煤炭采选业占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占4.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11.44%,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3.55%,其他方面的专业人才只占14.14%。此外,近几年来,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外调人数增加,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一大隐忧。

  三、技术创新水平低与体系不健全的矛盾。我市33户大中型企业没有一家建立技术中心,仅有少数企业设置了专门机构和人员,但大多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加之企业目前推行成本考核制度,单纯追求低成本,绝大多数企业均无力或不愿按销售收入的1-3%提取技术开发费用。在科技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观念,缺乏动力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科技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市技术创新整体水平不高。郴州石墨总储量占世界的50%以上,由于无力引进和研究先进生产设备和高科技成果,至今仍留在低档次的原材料销售上。国外厂商以320元/吨甚至更低的价格从郴州购买优质石墨加工成高碳石墨后,价格升为6800元/吨,增值20倍以上。滞后的技术创新水平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1999年我省“一点一线”的六市高新技术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15.1%,而我市仅为4.7%。

  对策及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已成为浩浩荡荡的顺昌逆亡的世界潮流,国内外技术创新的关注达到空前高度。它不仅是发达地区保持先进的不二法门,更是落后地区摆脱现状的必由之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入世时日的临近,面对技术创新的更大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具有“今天落后一步,明天落后数年”的紧迫感,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郴”战略,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导向

  从根本上说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和商业行为,如果光讲技术创新,不坚持市场化,技术创新就缺少实质性意义。因此,企业的研究开发决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决不能单纯看技术有多先进,关键要看它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鉴于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科技人员都应当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方向,认真做好市场调整,潜心研究市场,努力发掘和把握众多消费者远未满足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从中找出技术创新的课题,开发出深受用户欢迎的新产品。唯有如此,才能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创造出局部的卖方市场,赢得企业的市场主动权。

  二、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障

  技术创新大都耗资巨大,而且充满风险,金融机构往往是望而却步,不愿涉足。而依靠财政拨款,又不免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为此,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投资意识,改革科技投资机制,探索一个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社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创新投资体系,拓展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一是企业逐年投一块。要求企业建立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资基金,保证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直至达到合理水平。二是财方财政出一块。当前,地方财政应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科研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确保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税的增长速度。三是股票上市筹一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争取股票上市,直接从社会融资。四是争取国家支持一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些“高、精、新”项目,组建强有力的技术攻关小组,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进步发展规划。五是对外招商引一块。灵活采取技术参股、项目吸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扩大招商,吸引投资。与此同时,对资金安排要树立握紧拳头办大事的观念,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扶优扶强”的原则,但求做到高新技术项目投入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

  三、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郴州实际看,无论是人才的总量还是结构,都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既要用事业和感情,也要用机制和市场法则留住和吸引人才,使郴州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一片热土。一是抓好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高薪、奖励住房、配置交通和通讯工具、家属安排、子女就业、科研经费照顾、允许办理二次退休等措施,吸引大批海内外优秀技术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来郴州创业。二是抓好人才使用。充分挖掘市内现有人才潜力,发现人才,启用人才,并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使其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三是抓好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既懂现代科技又有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要为现有人才不断提供培养造就的机会,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

  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综合推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一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走自主创新之路。要保持经济发展后劲,必须正确处理模仿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的关系,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促其成为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二是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走嫁接创新之路。对地方名牌,通过更新设备、调整工艺、完善包装等手段,促进老品牌上档升级。三是狠抓技术引进,走借鉴创新之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用优惠政策调动它们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它们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二次创新。四是狠抓对外协作,走联合创新之路。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攻关,优势集成,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2#
发表于 2007-12-10 18:06 | 只看该作者
有借鉴意义的帖子.谢谢你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
3#
发表于 2007-12-13 17: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有借鉴意义的帖子.谢谢你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


技术创新对社会的发展,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啊。
4#
发表于 2007-12-13 17:2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技术创新对社会的发展,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啊。

感谢你的支持!
5#
发表于 2007-12-29 10:2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学习姐姐好文~姐姐新年快乐哈~~~~``
6#
发表于 2007-12-30 09: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梁娇霞 发表
呵呵~学习姐姐好文~姐姐新年快乐哈~~~~``

你也应该常来这里看看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3:47 , Processed in 0.0524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