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 杜甫 秦州 南郭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8 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史之乱,盛唐的院墙内尘烟四起,八百里的秦川,抬望眼,尽是胡儿铁骑的猎场。
  
  当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的时候,一个诗人的命运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乱起之后,杜甫带着家小也开始了为生计的流亡。“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窝棚,诗人和饱受战乱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煌煌盛世,千里的雄图霸业,已经不能保证一个读书人安静的读书与生活。当安史的兵燹逼近长安的时候,作为大唐帝国治下的一位子民,作为开明盛主玄宗门下的臣子,二者均不能保证杜甫的命运。其实,雄为一代霸主的明皇尚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犹在马嵬坡前唱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离歌,将现世的遗憾,化作对来世幸福的企愿。何况一介书生乎?
  
  历史的磨盘转过来,谁的手放在磨眼里都是一种粉碎性的痛。命运的大棍砸下来,躲得过就是幸运,躲不过就需要坚韧。活着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夹在其间的杜甫不过是任人摆布的一颗棋子。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学而优则仕,学已经够优,而仕则未必尽人意。背负繁重的文书差役,忍受同僚的排挤倾轧,尤其对一个学还比较优的读书人来说,本来就无法忍受。不仅要活着,重要的是还应该有尊严的活着。于是,感到难以支撑下去的杜甫,决意弃职远行。公元759年的夏天,杜甫携家带眷来到了秦州。或许,这一选择,对杜甫来说真的还不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是一次志在四方的壮游。秦州,好友李白的故乡,至交赞公和尚的隐居之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远游,这里何尝不是一个美妙的去所?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乱世之中的秦州,简直是一个安居的世外桃源。然联想到自己的居无定所、前途黯淡,虽在赏景之中,仍不免悲凉、失意。还好,至少暂时有一块平静的去处能搁浅我流离的脚步。

  你看那秦州城南,藉水河畔,慧音山坳的南郭寺内,那一眼涝不溢满、旱不干涸的北流泉,它不也是默默守候在时间的深处,经历千岁,经历涝旱,仍生命奔腾不止么?还有那棵春秋时落地生根发芽的千年老柏,千年的岁月在它面前流逝,千年的风霜雪雨在它身上留下烙印,它不仍坚强的屹立着么?壮大的身躯犹在,坚挺的骨骼犹在,刚健的雄风犹在,悲壮与崇高,悠远与深沉,历经千年风雨,生命在,精神在。

  是啊,人不易,树也不易。树犹能百折不弯,人何能弯?树知道,生命之所以能向上攀登,重要的是根基的向下延伸。所以,树爱泥土,它把荫凉还给大地,树爱蓝天,它把绿色奉献给蓝天,树爱阳光,它把露珠还给阳光。虽然贫瘠,仍要感恩,是生命之树常青的秘诀。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诗的艰辛,也是做人的艰辛。

  “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青春、自由与欢乐,天才般的飘逸与瑰丽,在这里沉潜为老杜的沉郁而顿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离失所,但猛志常在。政治现实的黑暗,人民生活的苦难,《三吏》、《三别》不过是一个读书人“为仁由己”精神的深刻反映,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身上所共同具有的生命动力的深刻性的体现。“志于道”,不过就是对人际,对大众,对苦难的关怀、同情与感受,悲天悯人,这才是知识分子至高无上的人生真谛和创作使命。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杜甫则无论个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怅望,衰飒正摧颜。(《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是对秦州附近地理形势最概括、最形象的描写,那么“烟尘独怅望,衰飒正摧颜”是诗人在怅望什么呢?是不是在忧虑战争,忧虑国家呢?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驌驦虽老,仍不愧龙种之后,它迥立荒野,萧萧长鸣,不就是在期盼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吗?处境艰难,仍不灭忧国忧民之志。

  更何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自己,已经没有一屋可扫,而照样在横扫天下。

  或许,今天,当我们站在秦州城南的南郭寺上,再次俯仰那眼北流泉或千年古柏的时候,我们的脚就站在杜甫的脚印之上,我们向上仰望的姿态,也许与杜甫当年的姿态有点像,尽管我的脚已经感觉不到他的脚所留下的温热,但他对国家与人民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依然让我久久回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2-28 16:49 | 只看该作者
驌驦虽老,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字。呵呵。文章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历史意境。
3#
发表于 2007-12-28 16:5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磨盘转过来,谁的手放在磨眼里都是一种粉碎性的痛。命运的大棍砸下来,躲得过就是幸运,躲不过就需要坚韧。
   勾勒了诗人杜甫在秦州南郭寺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生活!欣赏,学习,了解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总是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不错!欣赏!问好!祝福!
4#
发表于 2007-12-28 16:56 | 只看该作者
此篇写来厚实沉稳,可见笔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6:5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新手,谢谢杜兄,于兄,高兄的鼓励与指点。
6#
发表于 2007-12-28 18:1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确实不错,有个性的解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32 , Processed in 0.04910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