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故园的史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4 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故园的史诗
  -------略评新疆新锐作家朱子青长篇意识流小说<夏夜〉

  新疆著名作家周涛说过,农村生活造就了很多大作家,但凡成功的作家都是社会生活两极接通的结果。拥有农村城市两重生活经历的人大都具有两种眼光,因此反映在他们视野里的生活反差十分强烈,而反差就造就了文学。从这一点上说,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作者是有得天独厚的写作资源的,刘亮程以其轻灵的哲学韵味语言营造了一个似近还远的乡村梦境,让许多人迷失在其中。如果这种梦境因了进入城市而中断,那么在城市里追寻农村生活的印迹也就别有一番滋味,就这样,朱子青携其《夏夜》在半梦半醒间领我们走上了那追寻故园的梦之旅。

  我们必须提到它的独创性,因为这是作者在小说写作手法方面一直追求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成功尝试。从作者纵向的文学创作经验上谈,他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突破。对小说情节故事性与连续性的逐渐摒弃使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小说的特质:忽略情节,重视存在。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存在本身的探索就是现代主义小说的标志之一。当然,这种写作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忽视情节的方式对读者阅读习惯构成了一种挑战,容易使作者失去许多热中于离奇连贯故事的读者。但从作者个人写作经验方面而言,这是作者写作体验更趋丰赡,手法更趋完善的必然过程与结果。

  与小说这种创作思路的转变相适应,在结构安排上,作者独具匠心,城市生活的意识流写法与农村生活的写实白描手法平行不悖,成为虚实辉映两条线。而其中叙事的动力来源于作者对变幻时空的精确把握。这种交叉叙事素材的方式当然并不同于过去对小说悬念的暂时搁置,而是一种对生活与意识的结构剖解后的真实呈现。

  城市农村两种生活的交织,没有严格遵循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但并不会产生时空倒转之感,相反,意识的流动,回忆的途径似乎就应该这样迂回,也才能与读者产生真实的和谐共鸣,被作者牵入精心营造的情境:童年的记忆清晰连贯,城市的生活零乱破碎,回忆的距离之美诱惑着作者,也一点点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追寻农村的童年生活是这篇小说的基调。追寻的母题本身具有的亲和力与童年、故园这些诗意栖居地的结合使得一种悲剧色彩驱之不散。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会奠定他一生的底色,作者完整的人性与道德底蕴也生发于农村,在城市生活中它逐渐断裂、破碎。于是追寻的情结统摄了全文:在城市里,作者始终象个过客,或者说在精神上,他是个流亡之人,放逐之人:城市没有完全接纳它,他不愿意也没有可能融入城市,而乡村也在更远地向后退,甚至离开他的回忆,他的梦境,这唯一的栖居地这种尴尬的生存境地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也就有可能在读者心理上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两种异质文化在内心对抗着,撕裂着他,他渴望完整,渴望回归。渴望有力量对付无耻的支书和胡贵,挽救那头可爱的小毛驴和大奶奶好不容易生的儿子。这是一条寻找来时的路,这是一次精神与灵魂的净化。

  从思想主题上看,个体孤绝体验与人类共同体验的相通是文章具有了广适的社会意义。不论是农村女性的命运,民营企业职工的命运,还是一个小山村的兴盛衰退与一个大型企业的破产,无不是站在一个更宽广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写就的。

  从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农民工如潮涌入城市形成中国社会一大景观,在这种农村与城市的撞击中,必然有许多东西沉积在有着这两重生活的个人体验中,而从整体来看,这种种个人体验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群体的经验总和,而从人类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乃至信息社会这个进程的角度看,又具有了人类学的意义。因而这部延伸或者交融农村与城市生活主题的小说具有一种史诗般壮阔与悲凉的味道。这种忧伤美学有别于一般的回忆那种惆怅的表达,是一种对人类个体命运与全体命运的关注之下的慨叹:农村里被贫穷宿命追逐的人们,城市里被无聊空虚折磨的人们,所有人的命运汇聚集成人类的一首生存悲歌。

  与农村生活连续剧般的情节流动相映衬,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作者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视角,类似于一架微型摄象机的精细摄录,它扫过人们为生计奔忙的艰辛与麻木,扫过人们忙忙碌碌但实际上无所事事的空虚无奈。这样就把自己的眼睛变为客观的观察视域,加上精致独特的纯主观感觉体验使得生存具象到自明的程度,显示出生存本质的荒谬性:在城市里,你永远只是一个大组织的一员,大机器一个部件,你永远不可能成长,也没有成长的希望,你只是被压榨,被挤得快没有喘息的力气。作者是这样说:“说实在的,在这个城市里我的脚每天都有想奔跑的欲望,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欲望,但我们都无法奔跑,这让我常常想到田野”。

  意识流特色突出使得小说的一些情节不那么易读与有趣,似乎还有些远离主题。但就艺术特色来说却是真正出彩之处。意识流其实就是回忆之流,说到回忆,没有办法不提一下写回忆的巨著--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那种片段的近乎琐屑的心理描写,其实有着坚实的生理学依据,在这座回忆大厦里,回忆以具象的著名物什如小点心—玛德莱娜、水管的滴落声等深入你骨髓,营造了一种阴郁灰暗的回忆美学。这种描写带着一种病态的细微(长年患有花粉过敏症的作者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使作者的敏感触须伸向了意识的各种层面,从而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梦境。在〈夏夜〉这部有着田园诗意味的小说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那颗敏感的心在城市里的梦游就如一场场冒险。下意识中他知道那些伤痛的破碎回忆必须回到农村的回忆中去治疗。本身在精神医学治疗方面,回忆就是打开治疗的最基本途径与最重要的一项。在如今的城市,精神疾患越来越多的状下,这部追寻式意识流小说也许能够提供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种追寻注定只能是一种理想,一种梦想,它肯定会带来痛苦。就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我是被这样的一只虫子启发了,我想弱者逃到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命运,都将是恐惧、孤独、伤害、抛弃、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所以我就定居了下来,就恋爱娶妻生子,就不再逃跑,只是忍受,我不断的锻炼自己忍受力,也只能如此而已”这种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与对理想之故园的追求是一种巨大的矛盾,没有解决之办法。这一矛盾是推动着叙事的动力,也一以贯之地奠定了全文的悲剧色调。

  拿这篇与作者另一篇《月亮湖》相比,有一些相通,作者对宗教的救赎作用再一次被到。不同的是,在《月亮湖》里,作者没有给出人类希望,而在这篇幅文章里,宗教成为人解脱自己苦难的唯一避难所。“风在拱北外沙沙作响,像流水经过河床,风从西面而来,有些冷峻的风,干净而清爽,在墓地轻轻抚过,一次次似安慰又像是呼唤,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拜毡上,生起了一股暖意,与香烟,袅袅的香烟氤氲在一起,使每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幸福,所有的人都静默着,静默在温暖的幸福之中,只有天使跨在风中,跑在阳光中,跑在静默之外。”当城市农村、童年现实两条线最终相交时,最终用宗教弥合在一起。这种弥合是作者精神上的需要,也是读者阅读走向的需要。

  在内容与结构都追求创新的前提下,作者用以表达的工具--语言特色当然不能不提。作者的语言特点依然是纯熟自然,绝少修饰。但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方面作者自有办法,比喻的精妙使用使得文章处处生花,增强了可读性。如:“ 迎面上来了一个烤红薯的中年男人,穿着灰土土的衣服,整个儿人像一个烤好的大红薯,而他的脸,似乎是烤焦了的部位。他笑着,有些不能自禁,这真是奇怪,那笑如果不是强忍着一定会跑出嘴巴好远,说不准能冲倒好几个人呢!”

  农村、城市生活的对比十分鲜明,这也是语言上的精确表达:乡村美丽的梦中景色,作者用的是一种细致流畅的笔触,更多散文抒情意味,比如:“犁铧在松软的地里头欢快地前进,翻开的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与地里的浓雾混合在一起,让整个村子感到甜丝丝的。多年来,我一直能闻到这种甜丝丝的味儿”;而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则用了许多重复与强调,侧重写实力度。如对城市中乞丐的手的一段描写:“我走远了,我不知道到了哪条路,我已经看不见那个乞丐了,但那只乞丐的却为什么手还伸在半空中,为什么要伸在空中,我想,也许是太拥挤了,那只手好像在思索,好像越变越大,好像在跳舞,赤裸裸地跳,有些狂乱,有些,确实有些无耻。”。

  回到我们最初的评述来,作者对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最大摒弃是作品的一大突破,那么这种突破还是不彻底的,或者说作者美学思想的转变需要假以时日,或者这也是对读者阅读心理的一种暗中迎合吧。故事中农村生活的记叙过于写实,反而显得不够真实,且与作者思想创新的宏旨不相吻合。而且最后的结尾,作者的追寻之旅结束于宗教虽然多了一丝唯美的意味,但就文本的开放性和作者叙事的走向来看,这最后的弥合过于媚俗,如果不回归宗教,这种思考与追寻的开放性才更符合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虽然作者放弃了对情节的追求,但这部小说的情节却并不是苍白的,而是相当吸引人,作为主线的“我”与菊子的爱情,已经成为大款的黑娃对慧子的不懈追踪、城市里那许许多多路人短短的剪影,如那公交车上女子的惊鸿一瞥,那执著地吹哨子的交通协管员,这些生活中的存在无所不在,渗入我们意识的各种层面,构成我们思想的巨大基底,它们无不透露出作者深切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因此即使独立来看,各篇章仍有其意义。

  无论你怎样读它,它给你的绝不是纸上这么多。



(2007-3-19                      15:00)
2#
发表于 2008-2-24 15:52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文学评论,只是不太符合江天杂文的风格!
欢迎多赐佳作!
3#
发表于 2008-2-24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寻找故园的史诗

很棒的文学评论,只是不太符合江天杂文的风格!
欢迎多赐佳作!


学习一下.
4#
发表于 2008-2-28 10: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没有看过,看了评论,觉得小说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1: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的几位!

中财的许多作品很棒,但我来的时间短,没仔细系统看过,以后有机会会多看,多写一些针对中财会员作品的评论。加强会员间的这种交流的,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6#
发表于 2008-2-28 12:33 | 只看该作者
请作者详细阅读论坛规定。不是首发就不能加精与计酬。
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3:31 | 只看该作者

已经看过了

我没加原创声明呀,但我觉得原创声明不应该和首发声明是一回事,至少让人理解上有些误会。
8#
发表于 2008-2-28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已经看过了

最初由 飞飞儿 发表
我没加原创声明呀,但我觉得原创声明不应该和首发声明是一回事,至少让人理解上有些误会。

  
  是这样的:按照规定,如果不加原创声明与版权声明是不能加精与计酬的。新朋友可能不知道有关规定,可以看看。

  
9#
发表于 2008-3-1 22: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6 22:04 , Processed in 0.1317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